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勇 译
图书标签:
  • 墨子
  • 先秦
  • 诸子百家
  • 哲学
  • 历史
  • 文化
  • 经典
  • 全注全译
  • 中华经典名著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7548
版次:2
商品编码:11677676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3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鲁人(另说宋人或楚人),生于公元前468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76年左右。
  墨家与儒家曾并称显学,与儒家相似的是,墨家一派的起源与仪礼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汉书·艺文志》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吕氏春秋·当染》中的记载大概可以证明这一点:“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墨子与孔子都生活在人文气息浓厚的鲁国,其学术渊源相近也就可以理解。所以《淮南子·主术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淮南子·要略》也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亲士
修身
所染
法仪
七患
辞过
三辩
尚贤上
尚贤中
尚贤下
尚同上
尚同中
尚同下
兼爱上
兼爱中
兼爱下
非攻上
非攻中
非攻下
节用上
节用中
节葬下
天志上
天志中
天志下
明鬼下
非乐上
非命上
非命中
非命下
非儒下
经上
经下
经说上
经说下
大取
小取
耕柱
贵义
公孟
鲁问
公输
备城门
备高临
备梯
备水
备突
备穴
备蛾傅
迎敌祠
旗帜
号令
杂守

前言/序言


《墨子》:兼爱非攻,止损止争的智慧之光 在浩瀚的中国思想史长河中,墨子及其著作《墨子》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它以其独特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等一系列主张,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并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本书并非仅为一部古籍的简单呈现,而是对墨子思想体系的一次全面梳理与深入解读,旨在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智慧,以及对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墨子》一书,共分为三十卷,五十三篇。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墨子作为一位集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的风采。《墨子》的出现,是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以一种朴实无华、直击要害的方式,回应了当时的社会乱象与民众疾苦。 兼爱:普世关怀的基石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最广为人知的主张。墨子认为,世间一切的祸乱,皆源于“不相爱”,即人们只爱亲近之人,而忽略、甚至仇视他人。这种“爱有差等”的观念,导致了家庭内部的纷争,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因此,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将爱推己及人,视天下百姓如同家人一般,不分亲疏贵贱,一视同仁。 “兼爱”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墨子认为,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兼爱,那么家庭将和睦,社会将安定,国家将和平。战争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他者的恶意与伤害,而兼爱恰恰是消弭这些恶意的良药。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苦难,便自然会避免伤害,寻求共同的福祉。这种超越个人、家庭、国家界限的普世关怀,在那个弱肉强食、战乱频仍的时代,无疑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呐喊,一种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朴素构想。 本书将深入剖析“兼爱”理论的内涵,探讨其哲学基础,并结合历史事实,考察“兼爱”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应用与局限。我们将追溯墨子提出“兼爱”的时代背景,理解其如何成为对抗当时社会不公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将审视“兼爱”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如何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等等,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一伟大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 非攻:止息战乱的理性呼唤 与“兼爱”紧密相连的是“非攻”主张。墨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之一。他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对民众的巨大伤害,因此极力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性战争。墨子认为,战争不仅会带来生灵涂炭、经济凋敝,更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形成恶性循环。 “非攻”并非意味着软弱或逃避。墨子认为,对待侵略者,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的感召,而需要有实际的行动来阻止战争。因此,墨子及其弟子组织了严密的“墨家军”,以精湛的防御技术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地粉碎了强国的侵略企图,保护了弱小国家的安全。这种“以武止战”的策略,体现了墨子思想的务实与灵活。他反对的是不义之战,而非一切形式的军事行动。 本书将详细阐述墨子“非攻”思想的逻辑依据,分析其在军事策略上的独到之处,并梳理墨家弟子在实践“非攻”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英勇与智慧。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展现墨家学派如何运用其组织能力、军事技术和政治智慧,有效地抵御了侵略战争,维护了区域的和平。同时,本书也将探讨“非攻”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借鉴意义,思考如何通过外交、协商、国际合作等手段,构建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尚贤、节用、节葬:对理想社会的构建 除了“兼爱”与“非攻”,《墨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 “尚贤”主张,在用人方面,不论出身、门第,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墨子认为,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能够选拔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来治理国家。他反对世袭制和任人唯亲,提倡公开、公正的选拔机制,确保贤能之士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效力。 “节用”主张,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墨子认为,统治者和民众都应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和民生,而非无谓的消耗。他批评统治者的奢华生活,认为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引发民怨的重要原因。 “节葬”主张,反对厚葬久丧,提倡简朴的丧葬礼仪。墨子认为,厚葬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不利于生产,加重民众负担。他提倡以节俭的方式处理身后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中。 这些主张共同构成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它强调效率、公平、民生,反对虚伪、浪费、战乱。本书将深入解析这些思想的逻辑联系,探讨它们如何共同支撑起墨子构建的社会秩序。我们将分析“尚贤”如何保证了政策的有效执行,“节用”与“节葬”如何保障了民众的福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逻辑与辩术:思想的锋锐之器 《墨子》一书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那就是其在逻辑学和辩术上的高度成就。墨子及其弟子是古代中国最早重视逻辑思维的学者之一,他们在《墨经》中对“名”、“实”、“说”、“辩”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构建了一套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 墨家的逻辑学,被称为“墨经九章”,对后世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概念的界定,对推理的规则,对论证的有效性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当时的辩论场上,墨家弟子凭借其清晰的逻辑和严密的论证,往往能够占据上风,驳倒对手。 本书将专门辟出篇幅,介绍墨子在逻辑学和辩术上的贡献。我们将通过具体的篇章,展现墨家逻辑的精妙之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并探讨其在学术争鸣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学习墨家的逻辑思维,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墨子》的思想,也能够提升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启示 《墨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并非一帆风顺,它曾一度被主流学界边缘化,但其蕴含的深刻智慧却从未消失,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重新发现和发扬。从古至今,墨子“兼爱非攻”的和平理念,“尚贤”、“节用”的务实主张,始终在回响,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国际冲突、贫富差距、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严峻。“兼爱”的普世关怀,能够帮助我们打破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个人主义,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同情心的社会。“非攻”的和平理念,对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尚贤”的任人唯贤,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节用”的环保意识,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书的编写,旨在让读者能够深入地走进墨子的思想世界,理解其核心主张的深刻内涵,并从中汲取智慧,以应对当下的挑战。我们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将墨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及其不朽的著作,以最真实、最全面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墨子》这部经典,穿越时空,继续闪耀其智慧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所有被“阳春白雪”吓退的读者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智慧充满了好奇,但每次想去接触《论语》、《道德经》之类的经典,都会因为文言文的阻碍而望而却步。墨子,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似乎比孔子更加神秘一些,他的“非攻”主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我对其思想体系的了解,仅限于零散的片段。这套《墨子》全本全注全译的丛书,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全注全译”这四个字。我设想,它应该能够像一个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带领我走进墨子的世界。注释的部分,我期待它能解释清楚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古语,比如“兼爱”到底是如何一种“爱”,和我们现在理解的“爱”有何异同;“非攻”又为何能够成为墨子的核心主张。而“全译”的部分,我希望它能赋予这些古老的文字以新的生命,让我能够感受到墨子先生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墨子的逻辑思维,他的辩论方式,以及他对于社会制度、国家治理的独特见解。我更希望,这套书能够让我看到,墨子作为一个思想家,是如何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战争的时代,提出那样一套具有革命性的思想体系,并试图去实现它。

评分

拿到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的时候,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忐忑的。期待的是,终于有一套能够让我这个对古代思想略知一二的读者,能够真正深入地去理解这位墨子先生的学说了。一直以来,墨子的思想,比如兼爱、非攻,这些词汇虽然耳熟能详,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不够清晰明朗。而这套丛书,看名字就承诺了“全本全注全译”,这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希望这套书的注释能够细致入微,能够解释那些晦涩的古文词句,让我不至于在字词层面就卡住,能够顺畅地阅读。更重要的是,“全译”部分,我期待它能准确地传达墨子原著的精神内涵,而不是生硬的字面翻译,能够让我体会到墨子在那个战乱年代,对于国家、社会、人伦的深切思考和他的那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宏大抱负。我希望通过这套书,能够了解到墨子不仅仅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位实践家,他的学说在当时是如何被传播和实践的。同时,我也很好奇,在现代社会,墨子的思想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或者说,我们能从中汲取哪些智慧来应对当下的挑战。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初印象,虽然不是华丽的,但显得古朴而典雅,很符合经典著作的气质,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被低估”的古人怀有特别的兴趣,墨子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思想,相较于儒家,似乎更为激进,也更为关注普通民众的实际利益。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对我而言,便是一次深入了解这位“被低估”的先哲的绝佳机会。我非常看重它“全注全译”的承诺,因为我知道,理解古代的思想,往往需要细致的考据和精准的翻译,稍有不慎,便会曲解原意。我期待这套书的注释,能够帮我拨开历史的迷雾,了解墨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他那些可能在今天看来颇为超前的思想,比如他对于国家之间战争的批判,对于不合理制度的否定,以及他对于知识的重视。而“全译”的部分,我希望它能展现墨子那种朴实而充满力量的语言风格,让我能够感受到他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他对社会不公的深恶痛绝。我希望通过这套书,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墨子的思想体系,了解他的哲学、他的逻辑学、他的伦理学,以及他所倡导的社会改革方案,并思考这些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在多大程度上启发了后人。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商业领域打拼的读者来说,那些深奥的哲学理论常常让我感到遥不可及,但我内心深处却渴望能够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一些力量,来指导我在复杂的世界中前行。墨子,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总是伴随着“墨家”这个群体,以及他们那种近乎“理工男”式的严谨和务实。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正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期待它能将墨子那些关于逻辑、关于利弊分析、关于如何组织大规模工程(比如墨家机关术)的思想,用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不只是想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道德主张,我更想知道,他是如何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支持这些主张的,他的辩论方法是如何运用,他的逻辑是如何环环相扣。这套书的“全注全译”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不仅告诉我“是什么”,更告诉我“为什么”和“怎么做”。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墨子那种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勇气,以及他那种“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博大情怀,并思考如何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也能践行一些朴素而深刻的价值原则。

评分

翻开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一股扑面而来的学究气和严谨感立刻攫住了我。我并非学界人士,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由来已久,总觉得那些埋藏在故纸堆里的思想,蕴含着解决当下许多问题的钥匙。墨子,这位与孔子齐名但似乎又被后世略微忽视的先贤,其思想的独特性和实践性一直让我颇为好奇。这套书的“全本”二字,让我看到了完整呈现墨子思想全貌的可能性,不再是从断章取义中窥豹一斑。而“全注全译”,更是让我这个不精通文言文的普通读者,能够有信心去啃下这部巨著。我设想,注释会如同灯塔,照亮那些晦涩难懂的字句和典故,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墨子的论证过程,体会他严密的逻辑推理。译文则应如春风,将墨子那些充满力量和智慧的话语,温和而准确地传递到我的心中。我期待通过这套书,能更深入地理解墨子关于“兼爱”的普惠性、“非攻”的和平主义,以及他对于实用主义、科学精神的早期探索。我希望能够看到,墨子是如何用他的智慧和行动,试图去改变那个时代的走向,为普通百姓争取生存的权利和尊严。

评分

为了提升儿子的素质,选它!

评分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内容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等方方面面。所以,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老子》其辩证的思维方法,精到的处世策略,今天读来仍然十分鲜明,汤漳平、王朝华译注的《老子》先列“原文”,随后附“注释”,“译文”逐字逐句试解,领你进入这一古老文化宝藏地。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值得信赖!我们老师说可以当传家宝哦!

评分

六 司勋

评分

书已收到,中国成语还行,成语收录不全,如指鹿为马出处等,未达到我理想要求。聊斋志异书皮磕碰严重,损坏处较多。不是很满意。给3分吧。

评分

荷兰语:Ik gerelateerd wat, kwam ik tot een sojasaus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质量有保证,大品牌老字号值得信赖。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值得信赖。

评分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全新研究成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