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书法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能够达到“魏晋风度”的境界,但我的实践路径更倾向于从篆书入手,理解线条的抽象美和结构上的对称平衡。篆书的特点是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明显,更强调均匀的体态和古朴的韵味。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关于篆书点画的起收、线条的“肥瘦”控制的参考,特别是小篆的结字规律。然而,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行书,一种以快速书写为目的、注重“动态美”的字体。行书的笔画具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运动感,它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笔锋的提按和转向,这与篆书那种缓慢、审慎地行笔方式截然相反。书中的范例虽然笔法精湛,但其核心在于展现速度下的精准控制,这与我需要建立的篆书的“慢”和“稳”的训练体系完全不符。我甚至找不到关于“线条粗细均匀”的系统讲解,因为在行书中,笔画的粗细变化恰恰是表现韵律的关键。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在学习“神韵”的进阶者准备的,而我还在为如何把线条画直、把墨量控制好而苦恼。
评分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其中对笔锋的描述所吸引,那些“提、按、顿、挫”的文字描述得绘声绘色,让人仿佛能看到墨水在宣纸上洇开的轨迹。我本来是希望这本书能指导我如何在中楷的篇幅内,通过笔力的变化来控制字体的疏密和节奏。我对传统隶书的“蚕头燕尾”和方笔的运用非常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如何才能写出那种古拙厚重的时代感。这本书中所有的示例,无一例外地都是流畅、灵动的行书。行书的特点是“连带”和“速度感”,这与我所追求的隶书那种“稳健”和“停顿”的韵味是截然不同的。书中详细讲解了行书的“牵丝”技巧,如何让一笔连到下一笔而不显拖沓,这对于想学习隶书的我是完全没有参考价值的。我试着在练习册上模仿那些快速行笔的痕迹,结果笔锋完全“站”不住,要么是枯笔飞白太多,要么是墨量控制不住,写出来像一堆乱麻。这本书在技术层面上无疑是顶尖的,但它服务的对象显然不是对隶书结构有强烈兴趣的爱好者。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书法入门的书籍,本来是想找一本系统讲解颜体楷书的,结果阴差阳错拿到了这本。说实话,我对王羲之的行书一直抱有一种敬畏之心,觉得那是书法的高峰,自己可能还没到能“入门”的阶段。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古韵,纸张的质感也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专业。我原本的期望是能找到一些关于楷书笔画的起承转合、结构布局的细致讲解,比如如何把横画写得平稳有力,竖画写得挺拔正直。然而,翻开内页,映入眼帘的却是大量的行书字帖和解析。虽然内容本身质量很高,字帖的清晰度毋庸置疑,选取的范本也是行书中的经典之作,但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行书,甚至对基础楷书还不太扎实的初学者来说,直接面对这种“飞行”的字体,确实有些吃力。感觉像是直接被拉到了大学二年级,还没学会基础的代数,就要开始解微积分了。我花了很大的篇幅去研究那些连带的笔画和草丝,尝试模仿那些飘逸的姿态,结果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完全没有那种行云流水的意境,更像是小学生练字不小心把笔画连在了一起。这本书更适合已经有扎实楷书基础,想向更高层次的行书进阶的爱好者。我还是得先退回去,把基础的“定海神针”——楷书——练扎实了再说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无论是墨色的还原度,还是纸张的厚薄适中,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书法艺术的尊重。我购买它的初衷是想学习一下传统国画中的写意山水画的题款部分。我一直觉得,一副好的山水画,如果题款的字体能与之意境相匹配,那就是锦上添花。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题款”的字体选择指导,比如在表现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时,应该选用何种字体风格,或者在描绘雄奇峻峭的北方山脉时,字体结构应该如何变化来烘托气势。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似乎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书法风格,即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风骨的行书演变脉络。它深入地剖析了特定字体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布局,但完全没有涉及书体与绘画题材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我试着去模仿书中的某一页进行练习,发现虽然笔法本身很优美,但当我尝试用这种风格去为我画的松石图配上落款时,总觉得那股“雅逸”之气与我画中表现出的“苍劲”感产生了冲突。这本书更像是书法美学的纯粹展示,而非实用性的书体应用指南,对我目前的需求来说,信息密度似乎有点跑偏了。
评分我更偏爱魏碑那种方峻、挺拔、极富筋骨的书风,尤其欣赏那些笔画中透露出的刚健力量,希望能找到一本能深入解析北魏石刻造像题记的笔法特点的书。我特别想了解,在临摹碑刻时,如何通过对侧锋和入笔角度的控制,来模仿出那种“金石气”。这本书的内页,无论是字体选择还是版式设计,都洋溢着一种江南文人的温润气息。所有的字形都趋向于圆润和内敛,笔画的收束都是含蓄而不外露的,充满了士大夫的典雅气质。这与我渴望追求的那种“铁画银钩”般的碑刻力量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书中有大量关于“气息连贯”的讲解,这在行书中至关重要,但对于碑刻这种“一笔一断”的字体来说,反而成了需要摒弃的习惯。我拿着它,试图去揣摩颜真卿的某些楷书结构中偶尔流露出的刚劲,但很快发现,这本书的逻辑完全是围绕着王羲之的“韵致”构建的,它似乎假定读者已经完全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可以直接进入到“意态”的层面。对于我这种需要从“骨架”上寻找突破的初学者而言,这本书的指导性略显超前和抽象了。
评分还未使用。不知质量如何,但愿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孩子每天都很认真的练习学习
评分非常好的书。非常好的书。
评分很好,滿意,信任京東。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一小本,携带倒是方便。。。
评分还未使用。不知质量如何,但愿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草莓蛋糕?!你说,
评分遗憾的是不是原帖,不过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够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