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至明清,中国历代书家对小楷情有独钟,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小楷创作除却了行草之张扬亦非楷书之肃穆,却是静雅的抒情与内心的沉潜。纵观历代书家小楷作品,可见书艺创作严谨与自由的平衡,书体渗透与发展的演变。由隶书而入唐法,融行草而见蹁跹,历代书家的小楷创作独具时代特色,作品风貌也是章法出新而风格独具。艺术是人与时代的碰撞,且与时代会形成面貌上的反差与矫枉。
时至今日,小楷不仅在实用性上,更在与虚华的世风相抵触的意愿上,日益受到书家和读者的青睐。不论是行笔与章法还是内容与情怀,小楷所追求的是人内心“仁”的力量,实现的是自我的圆融与超迈。本书结合小楷特点,设计开本适中,易于读者临摹释卷,装帧古朴用纸考究,与小楷沉静古雅的特点相得益彰。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系列”,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书法碑帖市场中异军突起的一套拳头产品。
目前,本系列已拥有35个品种,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更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赵孟頫在书法方面不满宋朝末期摒弃古法.随意挥洒的书风,竭力提倡恢复三一王乙的书法传统。赵孟頫兼善诸体,特别以行、草、小楷尤佳。小的楷书博采众家之长,以李邕的纵逸,形成外观温文尔雅,而内寓刚劲的书法风格。他的行、草书主要来源于王羲之王献之,结构紧凑匀称,用笔灵活流利,如行云流水,风神潇洒。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极多,楷书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等,小楷有《汲黯传》《道德经》等,行、車书有《洛神赋》《千字文》《嵇隶与山巨源绝交书》和《书前后壁赋》等。
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 。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经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运腕,肩背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 ——傅山
老子道德经
汉汲黯传
初次翻阅此帖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赵松雪先生笔下的那种“雅”与“韵”是如此的直观而震撼。他的小楷,少了颜真卿的雄浑,多了几分魏晋的风度,却又比晋人多了一层文人的内敛和温润。我特别留意了他在转折和提按上的处理,那些看似随性却又精准到毫厘的笔法,简直是书法学习者必须反复揣摩的范本。尤其是那些连带的笔势,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但当你尝试去模仿时,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功力。那些横画的收笔,轻盈却不失力量;竖笔的入笔,含蓄却不失骨力。它不像有些字帖那样咄咄逼人,而是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君子在低声细语,你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捕捉到他气息的连贯性。这种需要“悟”的境界,远非简单的描摹可以企及,它引导你进入一种心境的修炼。
评分这本书的辅助性文字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点睛之笔的设计实在高明。它没有冗长的历史背景介绍或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精准地抓住了学习者最需要的“技法要点”。例如,对特定结构如何平衡重心、特定笔画如何控制力度的分析,往往只用寥寥数语,却能瞬间点醒学习者在临摹中遇到的困惑。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间架结构”时,对“疏密得当”的阐释,它用对比的方式,让你立刻明白什么是“气充不臃肿”的境界。这种克制而精准的解读,恰恰是书法学习中最难得的——它不替你动手,但它为你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它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老师,在你迷惑时递给你一把关键的钥匙,而非替你开门。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书风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选材的独特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选择那些过于耳熟能详的“标准件”,而是精选了一些体现赵孟頫晚期风格成熟的佳作。这对于进阶学习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因为初学者往往容易被早期或模仿性强的作品所局限,而这些被筛选出来的作品,更能体现出赵氏小楷融汇篆隶、上追晋韵的独特面貌。特别是卷末附带的几篇尺牍,那种信手拈来的信札体,更是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淋漓尽致,笔意恣肆,对比初楷的工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和洒脱的性情。对比市面上许多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字帖,这里的每一页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展,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审美取向。
评分我将这本书与我收藏的几本宋元时期的小楷字帖做了对比,发现它在“气韵”的传递上做得最为彻底。临帖的过程,往往考验的是学习者是否能从二维的墨迹中感受到书写者的心跳和呼吸。这本书的影印质量,完美地保留了墨色的层次感,浓淡干湿的变化清晰可见,这对于学习者捕捉赵体那种“秀润”的质感至关重要。很多字帖在影印过程中丢失了笔画边缘的枯笔飞白,使得字帖看起来过于“肥腻”,失去了神采,但此书的每一个字都保持了书写时的“肌理感”。这使得我在临摹时,能更真切地体会到笔锋在纸面上游走时的细微摩擦和力量释放,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同桌共案,共同体会运笔的微妙变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透露出一种对经典的敬畏。那种泛着淡淡雅香的特种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感受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字帖。影印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墨的湿润感和笔锋的力度,特别是那些细微的笔触变化,即使用放大镜看也毫无瑕疵。装订的处理也非常讲究,平摊时能完全打开,方便临摹,而且书脊部分处理得很巧妙,既保证了牢固性,又不影响阅读体验。内页的留白设计也极为考究,既突出了主体内容,又为学习者留出了足够的思考和呼吸空间。我甚至花了好久去欣赏扉页和版权页的设计,那种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实在令人赞叹。能将一本学习资料做到如此极致的工艺水准,足见出版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投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艺术品,光是翻阅本身就是一种熏陶。
评分字帖印刷精美、字体清晰。
评分替老师买的,东西很不错,老师很喜欢。
评分不错不错确实不错,买了不会后悔!!!
评分速度真实太是了!就十几天而已!
评分还可以
评分是书尚可,开本稍小,购买一枚,聊补无缘一睹真迹之缺憾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质量好,速度快!京东买书就是优惠!
评分稀缺的好版本!放大好临且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