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季刊(套装上中下册)

词学季刊(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榆生 编
图书标签:
  • 词学
  • 语言学
  • 汉语词汇
  • 语义学
  • 语用学
  • 语言文字
  • 学术著作
  • 工具书
  • 词汇研究
  • 中国语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56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918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6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词学季刊》创刊于1933年4月1日,主编者为龙沐勋即龙榆生,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词学季刊》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目录之学”的内容。龙榆生所提出的“目录之学”不仅包括版本、校勘、品评诸方面,还包含了史迹的考察,即词人传记、年谱之作。其次《词学季刊》也叙述了声调之学和批评之学。《词学季刊》在现代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词学从产生到确立有一演变的过程,《词学季刊》恰处于这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
  在《词学季刊》之前的三十年是现代词学的萌生期和形成期,《词学季刊》则是现代词学成熟的标志。《词学季刊》不仅可以使我们窥见现代词学演变之迹,还可以提供我们治词之径。

目录

第一册
创刊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月
目录
图画
论述
专着
遗着
辑佚
杂俎
近人词录
现代女子词录
词林文苑
通讯
杂缀
附录
补白
第一卷第二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八月
目录
图画
歌谱
论述
专着
遗着
辑佚
词话
词录
词林文苑
……
第一卷第三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二月

第二册
第一卷第四号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
第二卷第一号 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月
第二卷第二号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
第二卷第三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月

第三册
第二卷第四号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七月
第三卷第一号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
第三卷第二号 民国二十五年(1936)六月
第三卷第三号 民国二十五年(1936)九月
第三卷第四号残存校稿

前言/序言




《词学季刊》(套装上中下册)是一套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词学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这套书并非对某一本特定词作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而是以宏大的视野、精深的理论和丰富的实例,勾勒出中国词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体系及其艺术特征。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深入了解词学世界的框架,从而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与学术认知。 上册:溯源与奠基——词学理论的勃兴与早期探索 本卷着重梳理词学理论的源头活水,追溯其从诗歌演变而来的早期形态,并详细阐述早期词学批评的萌芽与发展。 词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词作为一种新兴文学体裁的产生背景,分析其与诗、曲的内在联系,并介绍词在唐代初至晚唐、五代时期的初步形成和早期流派的出现。这部分内容将不仅仅是简单的年代梳理,更会着重分析早期词作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的特色,以及它们如何为后世词学理论的构建奠定基础。例如,将探讨《花间集》的词风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其“香软”美学的早期体现。 词学理论的早期萌芽: 词学理论的正式确立并非一蹴而就。本部分将追溯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历代文人对诗歌创作、品评的论述,从中发掘出与词学批评相关的思想火花。例如,将考察“诗言志”、“情景交融”等古典美学思想如何被应用于词的解读。同时,也会重点分析唐代一些评论家对乐府诗、歌辞的看法,这些看法为后来词的理论批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宋代词学理论的奠基: 宋代是词学理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本卷将详细介绍宋代主要词学理论家的观点,如王安石对词境的强调,柳永对铺叙的推崇,以及贺铸对词的“集句”创新等。重点将放在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关于词体特征、创作方法、品评标准的论述。例如,苏轼“以诗为词”的论点,不仅仅是创作上的革新,更是词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本部分将对此进行深入剖析,阐释其历史意义和理论内涵。 词的文体特征与美学范畴: 本部分将尝试界定词的独特文体特征,如其与诗的异同,其“协律”、“入乐”的属性对词的创作和欣赏产生的独特影响。同时,也将探讨词所独有的美学范畴,如“婉约”、“豪放”、“清丽”、“闲适”等风格的形成与演变,以及这些美学范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审美取向。 中册:争鸣与精进——宋元词学的理论高峰与流派纷呈 本卷将深入探讨宋代词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代词学在继承与创新中展现出的独特风貌。 宋代词学理论的深化与完善: 在奠基的基础上,宋代词学家在词的“意境”、“神韵”、“声律”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周邦彦的词学理论,尤其是他对词的“声律”和“工整”的强调,及其“集韵”、“填词”的精细化创作方法。同时,也将分析其他重要理论家如陈师道、葛立方、辛弃疾(在其词论中)等人的贡献,他们对词的“用事”、“用典”、“抒情”等方面的论述,都极大地丰富了词学理论的内涵。 词的风格流派与代表人物: 本卷将系统梳理宋代词坛上出现的各种风格流派,并以代表人物为例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婉约派以李清照为代表,其词作的“凄婉”、“沉郁”之美将得到详细解读;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其词作的“慷慨”、“悲壮”之情将得到深入阐释。此外,还将涉及词坛上其他重要的流派,如“江西派”词风,以及一些地域性词风的特点。 宋末元初的词学过渡: 随着朝代更迭,词的创作和理论也面临新的挑战。本部分将探讨宋末元初词坛的转型,分析词在元代杂剧兴盛背景下的地位变化,以及一些词学家在继承宋词传统的同时,如何吸收元曲的某些特点,为词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伏笔。 元代词学的新发展与局限: 元代词学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同时,也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卷将分析元代重要词学家如耶律楚材、萨都剌、贡奎等人的词学观点。重点将关注元代词在题材、语言、风格上的一些变化,以及他们对词的“雅俗”、“南北”之分的认识。同时,也将探讨元代词学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如对杂剧影响的思考,以及词体自身可能面临的挑战。 下册:传承与衍变——明清至近代的词学研究与拓展 本卷将目光投向明清及近现代,考察词学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衍变,以及当代词学研究的新趋势。 明代词学的承袭与创新: 明代词学在继承宋元词学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理论思潮。本部分将分析明代词学家如高旼、王稚登、陈继儒等人的词学思想,重点考察他们对词的“格调”、“清雅”等风格的追求,以及对词与诗、曲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将分析明代词人如王世贞、李攀龙等在词创作上的实践,及其对词学理论的反哺。 清代词学理论的集大成与考据: 清代是词学研究走向集大成和精细考据的时期。本卷将重点介绍清代重要的词学著作,如王士禛的《脉望馆词选》、吴锡麒的《乐府传薪集》、王兆春的《词隐》等,分析他们对词的“格调”、“声律”、“体裁”等方面的系统论述。同时,也将关注清代词学研究中的考据学倾向,如对词源、词谱、词史的研究,以及由此催生的词学名家,如陈廷焯、王国维等。 王国维与近现代词学: 王国维的词学研究是近现代词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卷将着重分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等核心观点,以及他对词的“境界”与“人生”关系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将探讨王国维的词学研究如何超越传统的文学批评,融入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视野,为近现代词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近现代词学研究的新格局: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和学术的变革,词学研究呈现出新的格局。本部分将分析近现代学者在词的文体研究、流派分析、美学特征、历史演变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例如,将探讨对词的“意象”、“象征”、“叙事”等方面的现代解读,以及对词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的深入挖掘。此外,还将关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如比较文学、接受美学等在词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对一些被忽视的词学现象的重新审视。 词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在对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卷也将对词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一些探讨。这部分内容将鼓励读者思考,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挖掘词学的价值,如何将古典词学理论与现代文学观念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更具创造性的研究方法,让中国古典词学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词学季刊》(套装上中下册)通过对词学理论源流、发展、演变及其相关历史现象的全面梳理与深入剖析,力图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词学知识体系。它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典文学深邃意境的窗口,引领读者在词学的海洋中进行一次系统而深刻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份量实在太足了!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三本合在一起,简直是一部浓缩的宋词百科全书。我平时比较关注词体的演变和流派纷争,这本书里据说有专门探讨“唐五代词风”如何过渡到“宋代词风”的专题论述,这对我理解宋词的成熟至关重要。而且,我听说其中还有对一些经典词作进行文本细读的深度分析,这对我个人的写作和鉴赏能力提升肯定大有裨益。我最看重的是学术的严谨性,这套刊物既然是“季刊”,想必每一期的内容都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审,信息源的可靠性毋庸置疑。我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而不是重复前人的老生常谈。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与历代词学大师进行的跨时空对话。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季刊”形式的学术丛书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门槛太高,内容会过于艰涩难懂。但是翻开这《词学季刊》的扉页,里面的引言和导读部分写得非常平易近人,它们巧妙地将复杂的词学理论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之中。比如,我随意翻阅到其中一篇关于“词与曲”关系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对比几首风格迥异的宋词,展示了词在音乐性衰落后如何向更具叙事性的“曲”过渡。这种引导式、体验式的阅读过程,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渐入佳境。看来,这套书在保持学术前沿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对普通爱好者的普及教育,这点做得相当到位,绝对值得称赞。

评分

哇,这本《词学季刊》的套装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最近沉浸在古代诗词的海洋里,尤其对宋词情有独钟,想着要找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术刊物来深入研究。听说这套书汇集了业内顶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光是目录就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关于词牌考证、意象分析、与音乐关系探讨的文章,简直是为我这种词学爱好者量身定做的饕餮盛宴。我特别期待能读到一些关于苏轼、辛弃疾那些豪放派词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者对那些婉约派词人的细腻情感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古风韵味,厚厚的三册摆在书架上,就让人感觉充满了书卷气,仿佛能从中汲取到千年的文化底蕴。我打算慢慢品读,争取在每个季度都能读完一册,让自己的词学素养更上一层楼。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纸张选用了那种略带米黄色的高级纸张,触感温润,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很多篇幅中都配有清晰的古籍影印件或者手稿拓片,这对于进行版本比较和校勘的学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想搞清楚某个著名词人的早期作品和定本之间到底有哪些细微差别,过去只能在图书馆里辛苦查阅稀有的影印本,现在全套书里就包含了这些珍贵资料,大大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也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古典文学研究动态的人,我深知一套权威的“季刊”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这套《词学季刊》显然不是那种赶时髦的出版物,它背后凝聚的是几代词学研究者的心血和沉淀。我听圈内前辈说,这里面的不少专题研究,比如对某一特定词人的“隐逸思想”的重新评估,或者对宋词中“边塞意象”的文化心理学解读,都是目前学界热议的焦点。能一次性把这三册的精华收入囊中,相当于站在了当下词学研究的制高点上。我尤其期待能读到那些关于词律学中“仄声连用”的最新考证,这可是个细致到令人发指却又关乎词体本质的难题。拥有它,感觉自己也站在了学术的潮头,与那些真正的大师们并肩前行。

评分

龙榆生先生主编的《词学季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开本非常大,纸张好,影印,贵。活动时购入。

评分

龙榆生先生主编的《词学季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开本非常大,纸张好,影印,贵。活动时购入。

评分

《词学季刊》创刊于1933年4月1日,主编者为龙沐勋即龙榆生,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词学季刊》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目录之学”的内容。龙榆生所提出的“目录之学”不仅包括版本、校勘、品评诸方面,还包含了史迹的考察,即词人传记、年谱之作。其次《词学季刊》也叙述了声调之学和批评之学。《词学季刊》在现代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词学从产生到确立有一演变的过程,《词学季刊》恰处于这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而且这一套书都还是很可以的。

评分

《词学季刊》创刊于1933年4月1日,主编者为龙沐勋即龙榆生,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词学季刊》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目录之学”的内容。龙榆生所提出的“目录之学”不仅包括版本、校勘、品评诸方面,还包含了史迹的考察,即词人传记、年谱之作。其次《词学季刊》也叙述了声调之学和批评之学。《词学季刊》在现代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词学从产生到确立有一演变的过程,《词学季刊》恰处于这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

评分

在《词学季刊》之前的三十年是现代词学的萌生期和形成期,《词学季刊》则是现代词学成熟的标志。《词学季刊》不仅可以使我们窥见现代词学演变之迹,还可以提供我们治词之径。《词学季刊》创刊于1933年4月1日,主编者为龙沐勋即龙榆生,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词学季刊》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目录之学”的内容。龙榆生所提出的“目录之学”不仅包括版本、校勘、品评诸方面,还包含了史迹的考察,即词人传记、年谱之作。其次《词学季刊》也叙述了声调之学和批评之学。《词学季刊》在现代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词学从产生到确立有一演变的过程,《词学季刊》恰处于这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

评分

不错!

评分

《词学季刊》创刊于1933年4月1日,主编者为龙沐勋即龙榆生,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词学季刊》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目录之学”的内容。龙榆生所提出的“目录之学”不仅包括版本、校勘、品评诸方面,还包含了史迹的考察,即词人传记、年谱之作。其次《词学季刊》也叙述了声调之学和批评之学。《词学季刊》在现代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词学从产生到确立有一演变的过程,《词学季刊》恰处于这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

评分

《词学季刊》创刊于1933年4月1日,主编者为龙沐勋即龙榆生,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词学季刊》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目录之学”的内容。龙榆生所提出的“目录之学”不仅包括版本、校勘、品评诸方面,还包含了史迹的考察,即词人传记、年谱之作。其次《词学季刊》也叙述了声调之学和批评之学。《词学季刊》在现代词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词学从产生到确立有一演变的过程,《词学季刊》恰处于这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