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主要取材于《元史》, 明朝官修的《续通鉴纲目》和薛应旗的《宋元通鉴》, 将元朝的重大事件编为二十七目(篇) , 约十万字。本书保存了元朝的许多典章制度, 对元史记载有详有略,突出历法、科学和水利,并对红巾军起义立专目记述。
《元史纪事本末》二十七篇,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陈邦瞻继《宋史纪事本末》而编写的另一部心事件为中心的史书。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本书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能扼要明确地加以介绍。此外还全文收录了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
(明)陈邦瞻(1557-1623),字德远,号匡左,江西高安荷岭镇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南京吏部郎中,出为浙江参政。进福建按察使,迁右布政使。改补河南,分理彰德诸府。
我一直是个对历史,尤其是那些宏大叙事类题材的书籍情有独钟的读者。最近我入手了这套《历代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它不像一本冰冷的教科书,而是将元朝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如同史诗般地展现在我面前。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度”很高。它没有回避那些血腥的战争场面,没有回避那些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民族矛盾。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元朝开国时的金戈铁马,到后期统治的腐朽衰败,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的时候,我仿佛能够看到成吉思汗铁骑席卷草原的壮阔景象,也能感受到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悲惨境遇。 而且,这本书在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显得非常客观和辩证。它不会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试图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以及事件发生的复杂性。比如,对于一些争议性的人物,书中并没有简单地褒贬,而是尝试去解读他们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这种“写实”的风格,让我对元朝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本身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套《历代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历史书籍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历史书就是枯燥的年代、人名、事件的堆砌,但这本书完全不是。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跌宕起伏的古代大片,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它在讲述历史的时候,特别注重“故事性”。它不会让你觉得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让你主动地去感受和思考。比如,在描写元朝从一个游牧民族崛起,建立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时,那种气势磅礴的叙述,真的能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洪流。而当读到后期,内部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时,那种悲壮和无奈,又让人唏嘘不已。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也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大刀阔斧地讲述宏大的历史事件,还会穿插一些非常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生活场景描写。这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和气息。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站在历史的外面,而是能够稍微触碰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评分我最近在读这本《历代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相当“沉浸式”的。它不像一些史书那样,上来就给你扔一堆人名、地名、时间点,而是把整个元朝的历史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并且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出来。我通常读历史书比较容易走神,尤其是一本厚厚的书,但是这本不一样,我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在往前走,即便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复杂,但都不会让我感到迷失。 书中对于关键事件的解读,我觉得也比我之前看过的很多资料都要深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还会去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整个元朝历史进程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在描写元朝的兴衰过程时,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老练。从开国的辉煌,到内政的腐败,再到最终被推翻,每一个阶段的转折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又震撼。我读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在引导我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信息。 而且,我发现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也做得非常考究。虽然是历史纪事,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它用词精准,句式也灵活多变,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偶尔还会穿插一些非常有画面感的描写,让我在脑海里勾勒出当时的场景。比如说,描述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的场景,那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又比如,描写元朝 court 里的权力博弈,那种暗流涌动的感觉也跃然纸上。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元朝的史诗,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尤其是那些波澜壮阔的朝代变迁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史记》、《汉书》这些经典虽然珍贵,但读起来总有点隔着时空的距离感,加上篇幅巨大,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望而却步。而《历代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这本书,就像是为我这样渴望深入了解一个朝代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直接罗列大量的史实,而是以一种非常“讲故事”的方式,将元朝建立、发展、乃至最终灭亡的整个过程,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呈现在眼前。 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叙事性”的写法。它不是枯燥地告诉你“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而是通过描绘关键人物的活动、重大的事件背景、甚至是当时人们的心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当读到元朝建立的开端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将版图扩张到如此辽阔。而当读到元朝内部的权力斗争、民族矛盾逐渐激化时,你又会感到一种历史的必然和无奈。这种写法,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情感。 而且,书中的细节描写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比如某个重要会议的场景,某个将领的个人特质,甚至是当时社会风貌的片段。这些细节让历史人物变得更加鲜活,也让历史事件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色彩和故事。对于想要全面了解元朝,但又不想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你可以循序渐进地构建起对这个朝代的认知。
评分拿到这套《历代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的时候,我对它抱有很大的期待,因为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历史时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它的“本末”入手,也就是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而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不是简单地将元朝的历史事件罗列出来,而是将它们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编织成了一部完整的故事。 我最欣赏的一点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元朝历史中那些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比如,关于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关于民族政策的得失,关于对外战争的评价等等,作者都试图给出客观的分析和梳理。这让我对元朝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片面的,而是更加多元和 nuanced。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光辉与阴影,看到了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而且,这本书在叙述方式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旁征博引、堆砌史料的写法,而是用一种更加注重逻辑和因果关系的叙述方式。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其前因后果,都会被置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判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深入了解元朝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明史纪事本末/历代纪事本末(套装全4册)》汉族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成于《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属私人著述﹐颇为当时人所重视。本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迹﹐凡八十卷﹐每卷为一目。纪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选录其中八十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首尾一贯﹐简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论。
评分薄薄的一本,买来大致了解一下元代的历史脉络。。。
评分纪事本末体史书之一,记录了辽代的大事,可作为辽史的补充
评分可以是二印了,不是一印。书是好书,内容很好,这次活动一次性一整套基本全买齐了
评分商品很不错,推荐一下。
评分好!通鉴纪事本末,经典经典,小本装订,很适合携带,平时有空翻几页,很好很好!
评分纸质不错,买不到左传用这个替代
评分这本书很好,别人看,没图。
评分纪事本末体史书之一,记录了辽代的大事,可作为辽史的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