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秦汉史(简体精装)》最初系钱穆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之讲义,议论畅达,看书犹如听讲。
2. 本书上自秦之统一,下迄新莽覆亡,读罢此书,会对秦汉史的概况有所了解。
3. 作者从学术、政治与社会经济三者兼及并重,更加直观地对秦汉史进行解读。
4. 作者对秦汉博士官制度、家言与官学之代兴、秦焚书与汉表彰五经有深入分析,特别对于新莽代汉而起进行阐发;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之递变、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进行精密探讨,会通明辨,对学者之治史方法有大启发。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秦汉史(简体精装)》系钱穆先生于北京大学所讲秦汉史之讲义。主要论述秦汉时期的学术、政治及社会经济情况。书中对秦汉博士官制、家言与官学、封建与郡县制度、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是关于秦汉时期历史的一本重要论著。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序
第一章 秦人一统之局
第一节 春秋以下政治社会学术之剧变
第二节 文化之西渐
第三节 秦始皇帝之政治措施
第四节 秦代之文化政策
第五节 秦政府之覆亡
第二章 汉初之治
第一节 汉高孝惠之与民休息
第二节 文景时代国内外之情势
第三节 文景两朝之政治
第三章 西汉之全盛
第一节 学术之复兴
第二节 武帝之政治
第三节 武帝之武功
第四章 西汉之中衰 / 152
第一节 武帝一朝之财政 / 152
第五章 昭宣以后之儒术 / 188
第一节 汉之中兴 / 188
第二节 儒术与吏治 / 195
第三节 博士之增立 / 202
第四节 昭宣以下之学风 / 222
第六章 西汉一代之政制
第一节 西汉之封建
第二节 西汉之郡县
第三节 西汉之中央官制
第四节 西汉之地方官制
第五节 西汉之封爵
第七章 王莽之新政
第一节 王莽之篡汉
第二节 王莽始建国后之政治
精彩书摘
一、秦人之于东土文化
秦人本无文化可言。东方游士之西入秦者,又大多为功名之士,对其故土文化,本已抱不满之感,欲求别辟新局以就功业。秦人之视文化,亦仅以为致国富强之捷径,于东土文化本身之佳美,及其意味之深邃处,则并未能认识接受而消融以为我有也。故东土文化之西渐之在秦人视之,仍为一种客体,并未能真有栽根立脚之点。商鞅车裂,张仪见逐,范雎退绌。其他如公孙衍、甘茂之徒,均不能安身于秦廷。观于秦人对东方游士及客卿之态度,即可见其对东土文化感情之一斑矣。其大规模的为东方文化西渐之鼓动者,厥为吕不韦。
二、李斯建议焚书之缘由
此为当时李斯建议焚书之理论。分析言之,约有两端:
一、深恨当时愚儒不明朝廷措施精意,不达时变,妄援古昔,饰言乱实。
二、鉴于战国游士嚣张,希复古代民力农工,仕学法律,政教、官师不分之旧制。
三、卖身为奴
社会经济之畸形发展,一面为新商人资产之骤起,一面为农民生计之穷迫,既如上述。而奴隶、亡命之多,遂因之而激增。贫民无以自存,则转卖为奴婢。因卖身为奴,即可以不自负政府赋敛之责也。高祖二年,关中大饥,令民得卖子。五年,诏曰:“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然此特初即位,以示惠于民;民困不苏,则自卖为奴之风,终未能绝。
四、朝廷鬻爵
盖当时朝廷卖爵,其性质亦略如近世国家之发行公债。持国家公债券者,得向国家取其券价应得之本息。而汉时民户买爵,即取得对国家繇赋之优复。此谓买复即买爵。爵之性质,本重在优复也。然国家得民间买爵钱,特以济急,其后遂坐失多数之繇赋。此犹如发公债必偿其息也。又当时民间买爵,其意特在得免役,故辄买五大夫、千夫,以期得长期之优复。而朝廷以法严,吏多废免,乃强爵千夫、五大夫者为吏,其不欲则强出马。盖其先立法,令买爵官首即可补吏,且与先除,所以为诱。然因此“吏道杂而多端,官职耗废”。朝廷乃以严法为绳。至其后,则民但买复,不愿补吏,故复勒令为吏。至买爵官首者,尚不得复,故不勒为吏。而爵千夫、五大夫得复者,乃强除为吏耳。又其后,成帝鸿嘉三年,卖爵级千钱,则其价益贱矣。
……
前言/序言
序
民国二十年秋,余膺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座,开始撰写讲义两种。一为《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为《秦汉史》。越一年,《秦汉史》写至王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至李穆堂,皆未完编。自后乃专力撰写《学术史》。二十二年秋,又开始讲通史,计划为通史编讲义。而《秦汉史》一稿,遂竟搁置,未获续成。二十六年,奔亡湘滇,《秦汉史》讲义旧稿亦未携
带,盖视同敝帚,不屑以自珍矣。
一九四九年,再度奔亡来香港。越年冬,去台北,北大旧同学张君基瑞来谒。谈次,袖出《秦汉史》油印讲义一册,曰:此书于流离中常置行箧,迄今且二十年,吾师殆已忘弃。
愿为题数字,聊作纪念。因率题数行归之。
一九五一年冬,重去台北。越年春,清华旧同学陶君元珍来谒。谈次,复及此稿,曰:昔在清华研究院,听吾师讲秦汉史,油印讲义,尚留行箧中。此稿已越二十年,吾师曷不刊而布之,以惠学者?余曰:此稿未终编。即西汉一代,亦尚多重要节目,须续写东汉时再牵连补及。且此稿历二十年,始终未再加整理,当时编写匆促,殆不足复存。陶君曰:不然。师此稿,实多创见。《国史大纲》论述秦汉,有语焉不详,不如此稿之畅竭者,复多绝未提及者。此二十年来,虽不断有关于秦汉史之著述问世,然师此稿所创见,实多并世学人所未及。且师此稿,其行文体裁,亦属别创,堪为后来写新史者作参考。著述行世,各有影响,何必一一求如精金美玉,绝无瑕疵,乃可刊布乎?越日,陶君持油印讲义来,曰:以此相赠。师返港,可即付梓人也。乃余膺奇祸,幸得不死。秋返港,即创始属草《宋明理学概述》。此稿插书架,未暇理会。友人某君见之,曰:暂借一读,不日可归。事隔有年,浑忘借者何人。遍询相知,皆曰未借。则此稿虽在人世,固已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矣。
一九五六年夏,重去台北,偶与北大旧同学数人谈此事。或曰:张君基瑞有此稿,当嘱其送来。越日,张君果携来。赫然见旧题,乃顿忆前事。余笑曰:余于此稿,初不自珍惜。自陶君一本失去,乃若人面桃花,倍滋眷念。今重获此本,真是自由天壤间惟一孤本矣。此亦二十五年前一番心血所注也。子当以相赠,吾归,必亟刊行之。张君曰:此固某等之所望也。然此本流窜相随,越二十年,师付印后,盼仍保此原本见归。余诺之。然为张君此一语,弥感于陶君有歉然。抑陶君所赠本,乃由清华油印,尚在此本之后,或于此本文字有异同,今亦漫不记省,无可再校核矣。
秋返港,乃始开卷细读,恍如晤对二十余年前故人,纵谈秦汉间事。虽不能一一尽如我意,要之此君所言,如出我肺腑间,真所谓相视莫逆,心悦而解,其为快何如耶!因遂校其讹文,稍稍补申其语气未足,而一仍其内容旧贯,以付梓人焉。
排字既竟,因备述付印经过。而复有一事,必郑重告读吾书者。盖此书仅是一讲义,备便讲述。学者就吾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若读者懒窥旧史,谓治吾书即是读秦汉史,此则吾罪滋甚,决非余刊行此稿之用意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四日钱穆自识于香港九龙钻石山寓庐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精装版):秦汉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图示质量好,包装不错,买来给儿子看的,应该时是正版吧
评分
☆☆☆☆☆
书挺好的,包装完好,适合阅读,也适合收藏,物流给力,希望能学到东西
评分
☆☆☆☆☆
总的来说钱穆先生的观点就是:不要以时代事实取代历史事实,历史事实纵然有过失但总有其当时的存在意义,万不可将历史之过失全盘否定。只有学习得,借鉴失才能对当下改革有积极意义。
评分
☆☆☆☆☆
钱穆先生的简体精装版,九州出版社有一套先生的全集,无奈是简装繁体,没有购入。这套书虽然只出了十来本,对比九州,一是胜在精装,收藏阅读俱佳,二是胜在简体,阅读理解方便,遂购入。这是先生的《政学私言》。
评分
☆☆☆☆☆
书好,书的内容好,书的味道好,但是是学术类的,不喜欢比较枯燥的别买
评分
☆☆☆☆☆
很好,书百分百正品!内容也非常好
评分
☆☆☆☆☆
装帧精美,纸质优良
评分
☆☆☆☆☆
速度挺快的,正好就可以马上看了。挺开心的
评分
☆☆☆☆☆
钱穆先生的《读史随劄》,虽然九州出版社有钱穆先生的一套全集,无奈是平装版,不利于收藏放弃。这套是简体的精装版,收藏阅读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