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産品經理寫的書,所以本書也是作者的産品之一。鑒於此,本書用瞭大量的原創圖片和視覺引導來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降低閱讀門檻,提升閱讀效率。
産品的視角,不同於普通用戶的視角,特指具有互聯網産品思維的視角,産品製造者的視角。
産品視角的養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於産品思維是一種介於人文和技術之間的思維方式。一個産品經理的成長需要從人文到技術全麵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不但要從用戶場景中獲得啓發,還得“站在上帝身邊”思考用戶的真實需求。
就像本書提齣的:小白視角、理想産品經理視角、一年級視角、二年級視角、三年級視角、設計與迭代時間、運營視角、規劃和操盤視角等,這些産品視角的提升是有規律可循,能夠逐步外行進入到內行。作者希望通過提供一套産品經理思維的培養模型,從0開始培養産品思維,直到階的産品思想。
産品思維的養成,需要具備基礎的産品概念和知識結構,同時也需要嚴謹的邏輯推理和深刻的人文反思。本書力求在基礎概念、邏輯推理和人文反思方麵對産品思維進行整閤,讓從業者和互聯網愛好者從淺入深,深入淺齣的瞭解互聯網産品思維的培養過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熱鬧和門道之間,就是概念、邏輯和方法。
本書在創造性的提齣互聯網産品定義的基礎上,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從0基礎到産品操盤手的産品思維培養方法!
全書以互聯網産品定義為基礎,提齣瞭産品思維學習的RAC模型,通過認識産品、還原産品和創造産品三個階段去培養産品思維和産品認知。
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視覺引導的方法,作者像零基礎的用戶深入淺齣的描繪瞭一條産品經理的自我修養路徑,並且提供瞭知識地圖(knowledgemap)和閱讀雷達等工具,讓讀者可以通過一些工具和方法為自己針對性的設立學習模型和成長路徑。
小白視角、理想産品經理視角、一年級視角、二年級視角、三年級視角、設計與迭代時間、運營視角、規劃和操盤視角,可以看到本書內容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大量圖片的使用讓這本書讀起來輕鬆易讀,但讀後又會感到“口有餘香”。作者通過對常見産品和産品經理知識結構的解剖和重構,讓原本枯燥的知識結構看起來更加“性感”,讀起來更加輕鬆。
本書在基礎概念和重邏輯推理的基礎上,用瞭大量的案例和圖標展示一個個産品的生命周期和對産品的解剖,其實證的方法論和“顯而易見”的結論讓讀者在作者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信服”。
後顯慧(Luke), 花名魯剋,資深互聯網産品人,從事互聯網産品設計、産品架構、産品團隊管理工作超過10年時間,一個“骨子裏留著互聯網血液”的産品經理。
2005年進入互聯網,曆任智聯招聘産品經理、阿裏巴巴高級産品經理、世紀佳緣産品總監、百度産品架構師等職,主導設計的産品包括智聯招聘簡曆中心、aliyun.com、百度新首頁和百度鳳巢-春華産品。目前為國內新銳産品學習社區三節課的創始人兼CEO。
百度技術學院(BIT)和百度學院金牌講師。長期實踐和總結的基礎上,作者在百度開設産品設計和運營的課程,並被評為金牌課程,本書即以此為基礎而成。
推薦
自序
第1章 互聯網需要産品經理 001
第1節 ▎互聯網:錢多,人少,速來! 001
第2節 ▎互聯網在中國:草根的崛起 010
第3節 ▎20年的BAT與互聯網 017
第4節 ▎從信息到服務的垂直行業 019
第5節 ▎從技術驅動到産品驅動 021
第6節 ▎如果互聯網是一輛車,産品和技術就是輪子 024
第2章 三圈定位:産品經理能力模型 029
第1節 ▎職業規劃:沒有門檻的産品經理能做一輩子 029
第2節 ▎市場和雇主怎麼定義産品經理 033
第3節 ▎三圈能力模型:産品經理需要軟硬結閤的能力 037
第4節 ▎用戶體驗:處女座的優勢地位 039
第5節 ▎技術能力:産品的技能和工程師的思維 041
第6節 ▎商業思維 044
第3章 小白産品經理看産品:什麼是互聯網産品 049
第1節 ▎産品經理麵試的第一道題:你用哪些産品 050
第2節 ▎什麼是好産品,好看還是好用 054
第3節 ▎什麼是互聯網産品:黑盒子模型 056
第4節 ▎像庖丁解牛一樣去觀察産品 059
第5節 ▎學會用App Store的版本還原産品 062
第4章 理想産品經理的誕生:為自己做産品,以自己為中心 071
第1節 ▎理想産品經理:熟練的上網用戶而已 072
第2節 ▎為自己做産品還是為用戶做産品 074
第3節 ▎把無知當創意的産品經理 079
第4節 ▎認識産品,還原産品,創造産品 083
第5節 ▎破除理想産品經理思維:揪住自己的頭發往上跳 089
第5章 一年級産品經理:執行力驅動,産品感培養 095
第1節 ▎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096
第2節 ▎創意沒有價值,執行力纔有 106
第3節 ▎忘記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108
第4節 ▎為自己做一個書架:Knowledge Map 111
第5節 ▎培養産品感覺和職業人格 113
第6章 二年級産品經理:用戶價值驅動,溝通能力培養 119
第1節 ▎學會定義流程和産品 120
第2節 ▎代言人:你和用戶是一國的 125
第3節 ▎翻譯官:把用戶需求翻譯成産品需求 126
第4節 ▎管理需求:溝通能力和信任的關鍵要素 134
第7章 三年級産品經理:運營與規劃 141
第1節 ▎需求: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發現 142
第2節 ▎産品價值:微笑帶來商業價值 144
第3節 ▎産品經理與運營:産品生命周期內的閤作 147
第4節 ▎競爭分析、行業藍圖與産品規劃 149
第5節 ▎BAT 和行業的産品生態認知 158
第6節 ▎産品是渠道:溝通用戶並提供服務 162
第8章 産品設計與迭代視角做産品 167
第1節 ▎再看看那些2000年以來的互聯網産品 168
第2節 ▎0到1是本質變化 172
第3節 ▎符閤産品生命周期的産品設計邏輯 175
第4節 ▎符閤迭代和灰度的産品設計邏輯 181
第5節 ▎符閤用戶心理麯綫的産品設計邏輯 187
第6節 ▎通過迭代釋放需求 192
第7節 ▎迭代與MVP模式 195
第8節 ▎沒有迭代,就沒有産品經理 199
第9章 運營視角看産品 204
第1節 ▎大運營和小運營 207
第2節 ▎産品運營的核心價值 207
第3節 ▎戀愛式運營:在閤適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209
第4節 ▎産品生命周期影響運營節奏 211
第5節 ▎收入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217
第6節 ▎參與感:新運營的口碑驅動 219
第7節 ▎互聯網的核武器:數據與轉化率 228
第8節 ▎彆讓運營為産品吹的牛買單 230
第10章 操盤與人性視角悟産品 235
第1節 ▎産品操盤手:超越産品經理視角 236
第2節 ▎烏閤之眾的産品觀念 245
第3節 ▎貪婪與懶惰:17歲的“科技紅顔” 248
第4節 ▎為什麼蘋果的産品與眾不同 251
第5節 ▎製造“哇”點:極緻的産品,用細節打動用戶 254
第6節 ▎少點一下就是革命 256
第7節 ▎客服是不是很重要 258
第8節 ▎博弈與拍賣:最簡單的運營機製 260
第9節 ▎産品要性感,而不是赤裸裸 262
第10節 ▎為98%的用戶設計産品 264
後記 270
於是之說:人們往往把做某種事情的興趣誤認為是天賦。很多年前,我比較喜歡寫點東西,因此也常常誤認為自己有寫作的天賦。後來纔發現,若這就叫天賦,那有寫作天賦的人就太多瞭,自己那隻是興趣。
進入互聯網,從事産品經理工作之後,連寫作的興趣都丟得一乾二淨。後來因為朋友們鼓勵,決定將自己的一些想法總結齣來,寫一本書給大傢看。於是纔發現,寫作是一件多麼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好在現在可以拿齣來給大傢批評指正瞭。
說到互聯網産品,做瞭十年,除瞭書裏的一些總結外,還有些碎片的想法要分享給大傢,算作序言吧。
産品是手段,人是目的
我從來不曾想象,一個本科學法學的人,能夠在互聯網産品經理的職業路上走過十年。
我曾經幻想在國際政治和國際傳播專業有所建樹,但因緣巧閤,順著自己的性子在另外一條路上越走越開心。
有個人曾這樣說我: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瞭明天的某個時刻做準備。我曾經很認真地學習關於哲學、政治學、法理學和傳播學的知識,我單純地覺得作為一個學生就該學好這些知識,更何況我還是很喜歡這些東西的。
很多人見到我的反應就是,你太像一個産品經理瞭!我成為産品經理,是從加入阿裏巴巴開始的。阿裏巴巴麵試官告訴我,他們需要人文、社科背景的産品經理,當時我驚訝得閤不攏嘴。難道産品經理不應該是技術背景的嗎?他說:“所有技術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個社會最主要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個人和群體。”
雖然做瞭這麼多年産品經理,但我依然沒有能力說明那些復雜的問題。幸運的是,我曾經讀過一些關於社會的書,基於這些知識和我做過的産品的工作,下麵就來聊聊我的想。
無知的峽榖
在寜靜的無知峽榖裏,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脈嚮東西南北各個方嚮蜿蜒綿亙。
—房龍《寬容》
這是對我影響深刻的一本書,這是一部社會科學的書,卻有著一個人文的名字。
房龍說:我們看到瞭這個社會上的種種奇跡,但我們忽略瞭一個奇跡,那就是人類得以幸存的奇跡。
寬容就是去探索這個奇跡發生的原因。人類得以幸存的奇跡,是群體的奇跡,是每一次麵臨死亡時僥幸或必然的選擇。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到斯巴達戰役,到火器和熱兵器時代,人們沒有因為武器越來越有殺傷力而更具有安全感。恰恰相反,核武器産生的威懾成瞭最大的不安全因素。
技術手段因為戰爭被不斷嚮前推進,而人類並沒有因此過得更加幸福。
人是目的,還是手段?
技術是目的,還是手段?
我剛成為一個産品經理的時候,希望用産品改變世界。今天的我,更希望通過産品去贊美生活。
我認為,用戶是目的,不是你去改變的對象。用戶也是你價值訴求的終點,不是證明你能力的某種手段。
産品經理,不是萬能的。
在我看來,做得越滿足用戶需求,反而離目的地越遠。
産品是手段,不是目的。技術是中立的,有正或者負的作用。
“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每次看到《大話西遊》的結尾都說不齣的難受。“那人好像一條狗”,在我看來,充滿著犬儒式的羨慕。
自己身披金甲,手持定海神針,卻毫無歡喜可言。
産品首先是給自己的,然後是給用戶的。
結構和過程
肯尼斯·沃爾茲在《國際政治理論》中提齣:結構和過程組成瞭一切。
即使是宇宙,也是由結構和過程組成的。結構是多維度的,過程是綫性的,它們組成瞭時空。
就像産品一樣,結構是技術性的,過程是流程化、場景化的。
我們常常能很深刻地感受技術性的結構、框架、代碼、鏈接,但往往忽視瞭過程。
我經常想,一個用戶,進入一個産品的係統,就像進入瞭宇宙的空間結構中。而用戶花上一個小時在這個係統裏,其實這個用戶已經不是當初的用戶,而係統也可能不是原來的係統瞭。因為用戶的進來,係統變瞭;因為係統的使用,用戶也變瞭。
就像現在的我們,喪失瞭閱讀長篇文章的能力,是互聯網産品影響瞭我們,還是我們影響瞭互聯網?
上述的觀點一直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對産品的規劃和設計。
上過我的課的同學都知道,我很多的分析框架或者方法,都是通過結構和過程的交叉分析獲得的。
常識與前提性批判
一切知識,無外乎常識
—托馬斯·潘恩《常識》
一切知識,無外乎常識,或者基於常識的推論。所以,人的理性應該是:常識+邏輯。
如果你想保持常識,可能需要在一切的語境和場景中,保持前提性批判。
前提性批判是我的哲學老師孫正聿先生一直在提倡的。他說:“認識總是被汙染的,認識總是充滿偏見的。”他還說:“平常心,異常思;異常心,平常思。”
這多麼像是在批判現在互聯網某些創業者的産品觀啊。他們做瞭那麼多用常識想來都不正常的産品,但靠著“講故事”的方式給自己和彆人洗腦。
用戶為什麼要用你的産品?其實常常就是一個真實、具體的問題。
你能不能用真實、不可辯駁的理由說服用戶?這樣的能力,需要強大的常識作為依據。大醫生有病人沒時間,小醫生有時間沒病人;男人喜歡漂亮的女人,女人喜歡可信賴的男人。類似這樣的常識,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到。
保持常識,通過常識的邏輯推論得齣的結果,往往就是創新。
常識夠紮實,邏輯夠粗壯,建立起來的認知方法能夠適應各種環境。
主體間性的産品價值觀
在現實社會中,人際關係分為工具行為和交往行為。工具行為是主客體關係,而交往行為是主體間性行為。
—尤爾根·哈貝馬斯 《交往行為理論》
如果當今有某些思想是閃閃發光、不能漠視的。那麼法蘭剋福學派的代錶人物尤爾根·哈貝馬斯肯定是其中第一的。
我經常說,産品作為一種對話機製而存在,其實就是想說明:産品在人們的生活中從支持大傢的工具行為,慢慢轉變為去支持交往行為。
産品的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其實指的就是産品成為人們社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蘋果手機,它的工具屬性其他手機其實都有,而其具有的交往中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人們用蘋果手機,不是因為它可以打電話,而是彆人對這部手機的看法。
很多産品,做齣來不是給人用的,是用來炫的,不是嗎?同理,你做瞭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微信朋友圈曬瞭什麼。就像十月一期間,我在三亞度假,但很多北京朋友約我齣去玩。
我說不在北京,他們很驚訝,說:“沒看到你發朋友圈啊!”
人們越來越多地被産品定義瞭,同時也在讓産品更加趨於社交化,服務人與人之間的主體間性。這樣的産品,越來越有價值。
讓科技贊美生活,還是被技術改變生活?
蘋果在贊美生活,榖歌在贊美科技。
蘋果的一切産品皈依為對生活的熱愛,對傢庭、孩子、朋友的幸福感提升。
榖歌的一切産品告訴我們,技術可以無所不能,我們可以飛躍地球,可以無人駕駛,可以智能一切。
這是兩種産品價值觀,你為什麼而做,努力後就一定會做成你想的樣子。
所以,一切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一定會發生。
我越來越覺得蘋果的産品有一個特點:讓技術加強可感知的體驗,而不是純粹炫耀技術。
蘋果不缺技術深度,但顯然沒人把蘋果看成一傢技術驅動的公司。蘋果也很少用特彆不成熟或者沒法加強體驗的技術,雖然看起來很酷。
一切以可感知的體驗作為技術價值的判斷,讓技術隱藏在産品的後麵。
你想秀齣你的肌肉,還是讓這些肌肉在恰當的時候,讓人感到你那種很健康的狀態?
從技術驅動互聯網,到産品驅動互聯網,再到設計驅動互聯網,其實是我們不斷在迴歸最初的那個問題:産品不是目的,人是目的!
我在本書中提齣瞭定義産品的微笑模型。産品的第一價值是微笑,微笑價值最大化是我們産品設計和運營的核心。技術是用來加強這個微笑的,而不是製造這個微笑的。從這個角度看,喬布斯是第一個産品經理。他似乎一直沒有忘記自己要做的東西齣發點是什麼。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在我看來就是悟空說給自己的那句話: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後顯慧(Luke)
於北京東郊 塔營
《産品的視角:從熱鬧到門道》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種深度挖掘的態度。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産品,都隻是冰山一角,光鮮亮麗的錶麵背後,隱藏著無數的決策、權衡和反復打磨。作者用“熱鬧”和“門道”這兩個詞,非常形象地概括瞭這種從錶到裏的過程。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熱鬧”的?是那些鋪天蓋地的營銷宣傳,還是看似新穎但缺乏實質的流行概念?而“門道”又是什麼?是用戶需求的深層洞察,是技術實現的巧妙平衡,還是商業模式的精妙設計?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清晰的框架和方法論,來幫助我理解如何辨彆真正的價值所在,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提煉齣核心要素,並將其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産品策略。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承諾瞭一種“看透”的能力,一種從喧囂中發現真諦的智慧,這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在復雜商業環境中做齣明智判斷的人來說,都是極具價值的。
評分讀到《産品的視角:從熱鬧到門道》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在接觸産品時,往往會被各種光鮮亮麗的營銷、炫酷的功能所吸引,這或許就是書中所說的“熱鬧”。然而,真正有價值的産品,往往需要深入骨髓地理解用戶,理解市場,理解背後的邏輯,這纔是“門道”所在。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引導讀者從浮於錶麵的“熱鬧”中抽離齣來,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用戶行為、市場反饋、技術演進背後的真正驅動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讓我們學會如何剝離不必要的乾擾,直擊産品的核心本質。會不會有一些具體的案例,來展示那些看似普通但卻憑藉深刻洞察而大獲成功的産品的邏輯?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培養這種“洞察力”,如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如何找到産品的“黃金分割點”,讓産品能夠真正觸達用戶內心,並創造持久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太吸引人瞭——《産品的視角:從熱鬧到門道》。光是看到這個名字,我腦子裏就已經開始勾勒齣作者是如何帶領我們穿越那些錶麵的喧囂,直抵産品核心的精髓。我一直對産品經理這個崗位充滿瞭好奇,總覺得他們就像是魔術師,能將一個模糊的想法變成用戶喜愛的産品。這本書的標題似乎承諾瞭這一點,從“熱鬧”的錶象,到“門道”的實質,這種循序漸進的探索方式,正是我渴望瞭解的。我猜想,書中會涉及到很多關於産品構思、迭代、用戶研究以及市場分析的技巧。會不會有很多經典的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那些成功産品的背後是如何一步步打磨齣來的?我尤其期待能學到如何識彆那些看似熱鬧但實則空洞的概念,然後深入挖掘那些真正能解決用戶痛點、創造價值的“門道”。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撥雲見日般的啓示,讓我對産品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真正抓住核心要義,甚至在未來有機會自己也能成為一名齣色的産品人。
評分“産品的視角:從熱鬧到門道”,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哲學意味,讓我感覺作者不是在簡單地羅列産品管理的技巧,而是在探討一種更深層次的認知方式。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些産品能火爆一時,卻曇花一現,而另一些産品則能曆久彌新,成為經典?這背後一定存在著某種規律,某種從“熱鬧”走嚮“門道”的轉化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如何去識彆那些錶麵的“熱鬧”是如何産生的,它們背後隱藏的驅動因素是什麼,以及如何纔能找到真正決定産品成敗的“門道”。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分享一些關於用戶心理、市場趨勢、競爭分析等方麵的深刻見解,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我們一步步揭開産品的神秘麵紗。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思維上的躍遷,讓我不再僅僅是産品的消費者,而是能以一種更具洞察力的“産品視角”去審視和理解周圍的一切。
評分《産品的視角:從熱鬧到門道》這個書名,一下就抓住瞭我一直以來對産品思考的痛點。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種新奇的産品,它們以各種方式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它們真的好用、真的有價值?我常常在想,那些真正偉大的産品,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思考邏輯?是僅僅依靠營銷的“熱鬧”,還是有其獨到的“門道”?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清這種界限,讓我能夠辨彆齣哪些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産品,哪些隻是曇花一現的“網紅”。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分享一些深入的思考,比如如何從用戶的真實需求齣發,如何去設計一個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産品,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優勢。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擁有更敏銳的“産品嗅覺”,能夠看到彆人看不到的東西,能夠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提煉齣産品的核心價值,並以一種更成熟、更專業的眼光去評判和理解産品。
評分包裝嚴實,書印刷精美,字體,字號排版規範,紙張舒適,看到商傢的誠意!物流很棒,沒有破損,及時送到,一次非常滿意的購物。
評分外包裝完好無損,但是裏麵書很髒,又是二手的,人傢退貨的,算瞭,幾十塊的事,不糾結瞭
評分好好的一本書,還沒看先給個好評吧
評分裏麵的繪圖比較好玩,還沒有全看,書的質量很不錯
評分裏麵的繪圖比較好玩,還沒有全看,書的質量很不錯
評分適閤做産品的看看
評分互聯網運營作為一個新興的崗位,一方麵它是企業的核心崗職,身負重任,另一方麵,又由於其短暫的曆史,缺乏成熟體係的工作方法論,而目前業界主流的運營方法卻是從企業視角齣發,存在極大的改進空間。本書作者基於自身十年的互聯網洞察、實踐經驗,並融閤瞭信息論、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甚至包括生態學、進化論等跨學科跨學業的知識,從無到有地構建瞭一套全新的互聯網運營體係:基於用戶視角的用戶養成運營框架,並從産品運營過程中的四大生命周期入手,闡述如何靈活地將該運營框架運用於産品的各個生命周期。從而徹底地使所有運營從業者能夠從各種運營睏惑中解脫齣來,由內而外地激發運營思路,從根本上提升運營工作成效,進而打造個人的核心運營競爭力。本書適閤於所有運營從業者,無論是準備進入互聯網的人士,還是擁有多年運營工作經驗的資深運營,都值得細細領悟。
評分內容還是很不錯的,推薦
評分一般吧,講的淺,想要學真材實料需要參加他的培訓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