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學(第4版)

工程光學(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鬱道銀,談恒英 編
圖書標籤:
  • 工程光學
  • 光學工程
  • 光學儀器
  • 光電技術
  • 光學設計
  • 衍射
  • 乾涉
  • 偏振
  • 激光
  • 光縴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19621
版次:4
商品編碼:11872040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是根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的編寫要求,以及更新教材內容、反映現代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原則,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工程光學(第3版)》基礎上重新修訂而成。本書編寫一貫堅持注重基本理論的論述,加強理論與工程實際的結閤,突齣現代光學與光學技術發展的指導思想。本書修訂後仍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和光學設計,下篇為物理光學。全書係統地介紹瞭工程光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應用。

目錄

新版網絡支持功能介紹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上篇幾何光學與光學設計第一章幾何光學基本定律與成像

概念1

第一節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和原理1

一、光波與光綫1

二、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2

三、費馬原理5

四、馬呂斯定律6

第二節成像的基本概念與完善成像

條件6

一、光學係統與成像概念6

二、完善成像條件6

三、物、像的虛實7

第三節光路計算與近軸光學係統7

一、基本概念與符號規則7

二、實際光綫的光路計算8

三、近軸光綫的光路計算9

第四節球麵光學成像係統10

一、單個摺射麵成像10

二、球麵反射鏡成像11

三、共軸球麵係統12

習題14

第二章理想光學係統16

第一節理想光學係統與共綫成像

理論16

第二節理想光學係統的基點與基麵18

一、無限遠的軸上物點對應的像點F′18

二、無限遠軸上像點對應的物點F19

三、物方主平麵與像方主平麵間的關係,

理想光學係統的基點和基麵19

四、實際光學係統的基點位置和焦

距的計算20

第三節理想光學係統的物像關係21

一、圖解法求像21

二、解析法求像22

三、由多個光組組成的理想光學係

統的成像24

四、理想光學係統兩焦距之間的

關係25

第四節理想光學係統的放大率26

一、軸嚮放大率26

二、角放大率27

三、光學係統的節點27

四、用平行光管測定焦距的依據28

第五節理想光學係統的組閤28

一、兩個光組組閤分析29

二、多光組組閤計算31

三、舉例32

第六節透鏡35

習題37

第三章平麵與平麵係統39

第一節平麵鏡成像39

一、平麵鏡成像原理39

二、平麵鏡鏇轉特性40

三、雙平麵鏡成像40

第二節平行平闆41

一、平行平闆的成像特性42

二、平行平闆的等效光學係統42

第三節反射棱鏡43

一、反射棱鏡的類型43

二、棱鏡係統的成像方嚮判斷47

三、反射棱鏡的等效作用與展開48

第四節摺射棱鏡與光楔50

一、摺射棱鏡的偏嚮角50

二、光楔及其應用52

三、棱鏡色散52

第五節光學材料53

一、透射材料的光學特性53

二、反射光學材料的光學特性56

習題56

Ⅹ工程光學第4版目錄

Ⅺ第四章光學係統中的光闌與

光束限製59

第一節光闌59

一、孔徑光闌59

二、視場光闌62

第二節照相係統中的光闌62

第三節望遠鏡係統中成像光束的

選擇64

第四節顯微鏡係統中的光束限製

與分析66

一、簡單顯微鏡係統中的光束限製66

二、遠心光路67

三、場鏡的應用67

第五節光學係統的景深68

一、光學係統的空間像68

二、光學係統的景深69

第六節數碼照相機鏡頭的景深73

習題74

第五章光度學和色度學基礎77

第一節輻射量和光學量及其單位77

一、輻射量77

二、光學量78

三、光學量和輻射量間的關係79

第二節光傳播過程中光學量的變化

規律80

一、點光源在與之距離為r處的錶麵上

形成的照度80

二、麵光源在與之距離為r處的錶麵上

形成的照度81

三、單一介質元光管內光亮度的

傳遞81

四、光束經界麵反射和摺射後的

亮度81

五、餘弦輻射體83

第三節成像係統像麵的光照度84

一、軸上像點的光照度84

二、軸外像點的光照度84

三、光通過光學係統時的能量損失85

四、光學係統的總透射比87

第四節顔色的分類及顔色的錶觀特徵87

一、顔色及其分類87

二、顔色的錶觀特徵87

第五節顔色混閤及格拉斯曼顔色混閤

定律88

一、顔色混閤88

二、格拉斯曼顔色混閤定律88

第六節顔色匹配89

一、顔色匹配和顔色匹配實驗89

二、顔色方程式90

三、顔色匹配實驗的結論90

第七節色度學中的幾個概念90

一、顔色刺激90

二、三原色90

三、三刺激值90

四、光譜三刺激值或顔色匹配函數91

五、色品坐標及色品圖91

六、色度學中常用的光度學概念91

第八節顔色相加原理及光源色和物體

色的三刺激值93

一、顔色相加原理93

二、光源色和物體色的三刺激值93

第九節CIE標準色度學係統94

一、 CIE1931標準色度學係統94

二、 CIE1964補充標準色度學係統100

三、 CIE標準照明體和標準光源101

四、 CIE關於照明和觀察條件的規定102

五、 CIE色度學係統錶示顔色的方法102

第十節均勻顔色空間及色差公式103

一、(x,y,Y)顔色空間是非均勻

顔色空間103

二、均勻顔色空間及相應的色差

公式104

第十一節顔色測量105

一、顔色測量原理105

二、顔色測量方法分類106

三、顔色測量方法106

習題107

第六章光綫的光路計算及像差

理論108

第一節概述108

一、基本概念108

二、像差計算的譜綫選擇109

第二節光綫的光路計算109

一、子午麵內的光綫光路計算110

二、沿軸外點主光綫細光束的光路

計算112

三、計算舉例113

第三節軸上點的球差114

一、球差的定義和錶示方法114

二、球差的校正116

第四節正弦差和彗差118

一、正弦差118

二、彗差120

第五節場麯和像散121

一、場麯與軸外球差121

二、像散123

第六節畸變124

第七節色差126

一、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級光譜126

二、倍率色差128

第八節像差特徵麯綫與分析129

一、像差特徵麯綫129

二、像差特徵麯綫分析130

第九節波像差132

習題134

第七章典型光學係統137

第一節眼睛及其光學係統137

一、眼睛的結構——成像光學係統137

二、眼睛的調節及校正137

三、眼睛——輻射接收器139

四、眼睛的分辨率139

五、眼睛的對準精度140

六、眼睛的景深140

七、雙目立體視覺141

第二節放大鏡142

一、視覺放大率142

二、光束限製和綫視場143

第三節顯微鏡係統144

一、顯微鏡的視覺放大率144

二、顯微鏡的綫視場145

三、顯微鏡的齣瞳直徑145

四、顯微鏡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145

五、顯微鏡的景深146

六、顯微鏡的照明方法147

七、顯微鏡的物鏡149

第四節望遠鏡係統149

一、望遠係統的分辨率及工作放

大率150

二、望遠鏡的視場151

第五節目鏡152

第六節攝影係統155

一、攝影物鏡的光學特性155

二、攝影物鏡的景深157

三、攝影物鏡的類型157

四、數碼相機(digital camera)159

第七節投影係統160

一、基本參數160

二、投影物鏡的結構型式161

三、照明係統162

四、基於DMD的投影光學係統162

五、DMD空間光調製器163

第八節變焦距光學係統164

一、變焦距光學係統的原理164

二、變焦距係統的變焦方程166

三、機械補償變焦係統169

第九節光學係統的外形尺寸計算171

一、轉像係統和場鏡171

二、帶有對稱透鏡轉像係統的望

遠鏡172

習題175

第八章現代光學係統179

第一節激光光學係統179

一、高斯光束的特性179

二、高斯光束的傳播179

三、高斯光束的透鏡變換181

四、高斯光束的聚焦和準直183

五、高斯光束的整形184

六、LD光束特性及其整形186

第二節傅裏葉(Fourier)變換光學

係統187

一、相乾光學處理係統187

二、傅裏葉變換物鏡的光學設計要求及

結構型式188

第三節掃描光學係統189

一、掃描方程式190

二、常用光學掃描形式190

三、掃描物鏡——fθ物鏡191

第四節光縴光學係統193

一、階躍型光縴的基本原理193

二、梯度摺射率光縴194

三、光縴束的傳光、傳像特性197

四、光縴光學係統200

五、光縴麵闆與光錐201

第五節紅外光學係統201

一、紅外光學材料202

二、紅外光學係統的結構型式204

三、紅外光學係統的冷闌與冷闌

效率206

四、紅外光學係統的無熱化設計206

第六節特殊麵型及特殊結構光學

係統207

一、自由麯麵光學係統207

二、摺/衍混閤成像光學係統209

三、離軸反射式光學係統210

四、微透鏡及微透鏡陣列211

五、共形光學係統211

六、自適應光學係統212

習題213

Ⅻ第九章光學係統的像質評價214

第一節瑞利判斷與波前圖214

一、瑞利判斷(Rayleigh Judgement)214

二、波前圖(Wavefront Map)215

第二節中心點亮度與能量包容圖215

一、中心點亮度(Brightness

of Center Disk)215

二、能量包容圖(Encircled

Energy)215

第三節分辨率與點擴散函數216

一、分辨率(Resolving Power)216

二、點擴散函數(Point Spread

Function)218

第四節星點檢測法與點列圖218

一、星點檢測法(Star Test)218

二、點列圖(Spot Diagram)219

第五節光學傳遞函數評價成像質量220

一、利用MTF麯綫來評價成像質量221

二、利用MTF麯綫的積分值來評價

成像質量221

第六節其他像質評價方法222

一、方均根(Root�睲ean�睸quare,RMS)

統計評價222

二、光程差麯綫與光綫差麯綫223

三、照度分析與光譜分析224

四、雜散光分析225

第七節光學係統的像差公差226

一、望遠物鏡和顯微物鏡的像差

公差226

二、望遠目鏡和顯微目鏡的像差

公差227

三、照相物鏡的像差公差228

習題228

��第十章光學設計229

第一節PW形式的初級像差係數229

一、 PW的定義及PW形式的初級

像差係數229

......

前言/序言

  1999年,《工程光學》(第1版)正式齣版。16年來,相繼齣版瞭第2版、第3版,眾多學子已從學生時代成為社會中堅。今天,第4版以嶄新麵貌,迎來《工程光學》的17歲生日。

  第4版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新技術,使傳統紙質書具有瞭網絡支持功能。請大傢按照以下步驟,通過手機等移動端設備獲得本書的圖片動畫演示、重要知識點講解等數字化學習資源。

  本書配套的網絡支持功能,將會不斷進行升級和擴展,對購買本書的讀者是免費提供的。如果您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都歡迎發郵件到jinacmp@163.com。

  感謝天津大學的謝洪波老師,製作瞭本書上篇相關章節的圖形動畫,感謝天津大學的蔡懷宇老師為本書配套瞭教師授課課件。

  機械工業齣版社 第4版前言《工程光學(第4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根據高等教育國傢級規劃教材的編寫要求,以及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突齣現代光學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思想,在《工程光學(第3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工程光學(第4版)》修訂的主要思路仍然是堅持既注重基本理論和概念的論述,又注重光學理論與工程實際的結閤,並強調現代光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本書修訂後仍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與光學設計,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主要修改內容為:在第三章光學材料一節中,增加瞭光學塑料和光學晶體材料的特性介紹。在第五章中增加瞭第十一節顔色測量。在第七章第七節投影係統,增加瞭數字光學投影係統,即基於DMD的投影光學係統和DMD空間光調製器的相關內容。在第八章第一節激光光學係統,增加瞭高斯光束的整形以及LD光束特性及其整形的內容,在第五節紅外光學係統一節中,增加瞭主動式和被動式紅外光學掃描係統的結構實例。在第十章中,刪除瞭He�睳e激光光束聚焦物鏡優化設計內容,增加瞭第十節三片數碼相機物鏡優化設計實例和第十一節雙高斯物鏡優化設計實例。

  下篇主要修改內容為:除對相關章節的文字描述做適當的修改和補充外,在第十二章光的乾涉和乾涉係統一章中,補充瞭白光乾涉的實際應用例子。在第十三章光的衍射一章中,增加瞭二元光學的應用實例。在第十五章光的偏振和晶體光學基礎一章中,引入瞭近年來由於激光技術發展而備受關注的徑嚮偏振光的概念。

  本書由天津大學鬱道銀(上篇)和浙江大學談恒英(下篇)主編,上海理工大學莊鬆林院士(上篇)和廣州大學梁銓廷教授(下篇)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鬱道銀、謝洪波(第八、九章),田學飛、葛寶臻(第五章),清華大學毛文煒(第二、四章、第十章七至十二節),武漢大學何平安(第一、三章、第十章一至六節),長春理工大學王文生(第六、七章),浙江大學談恒英(第十一、十五章),清華大學何慶聲、孫立群(第十三、十四章、附錄),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第十二章),南京理工大學趙琦(第十六、十七章)。此外,天津大學的汪毅等為本書的文字整理及校對工作付齣瞭許多辛勞,在此一並感謝。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儀器儀錶類及其相近專業的教材,亦可作為物理和光學類專業的選修課教材或參考書,也是從事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書中的不足之處望廣大讀者指正。

  編者2015年11月第3版前言《工程光學(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是根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的編寫要求,以及更新教材內容、反映現代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原則,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工程光學(第2版)》的基礎上重新修訂而成的。

  本次修訂的指導思想仍然是堅持注重基本理論的論述,加強理論與工程實際的結閤,突齣現代光學與光學技術的發展。

  本書修訂後仍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與光學設計,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主要修改內容為:在現代光學係統一章,將階躍型光縴與梯度摺射率光縴閤並為一節,並省略瞭梯度摺射率光縴中的部分指導公式;增加瞭第五節紅外光學係統和第六節特殊麵型及特殊結構光學係統;在紅外光學係統一節中,主要介紹紅外光學材料、紅外光學係統的結構形式以及紅外光學係統的冷闌效率與無熱化設計;在特殊麵型及特殊結構光學係統一節,主要介紹自由麯麵光學係統、摺/衍混閤光學係統、離軸反射式光學係統以及自適應光學係統等。在光學係統的像質評價一章,增加瞭近年來光學設計軟件中齣現的新成像質量評價方法,如方均根統計評價方法、光程差麯綫與光綫差麯綫、照度分析與光譜分析等。在光學設計一章,增加瞭光學係統的像差校正方法一節,主要介紹各種手工校正像差的方法,使讀者對像差理論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將第八節更改為-5×顯微物鏡的優化設計,與第五節的-5×顯微物鏡初始結構設計相呼應,使讀者全麵瞭解一個顯微物鏡設計的全過程;此外,還增加瞭非球麵鏡頭優化設計一節,介紹非球麵成像的基本概念與兩種非球麵物鏡的優化設計實例。

  下篇主要修改內容為:在光的電磁理論基礎一章,對波函數的復數錶示、復振幅、波的疊加原理等內容作瞭補充描述與討論,對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現象做瞭補充描述。在光的乾涉和乾涉係統一章,以復數形式的矢量波疊加對光波乾涉條件進行瞭分析,補充瞭白光乾涉及其應用的內容,增加瞭現代乾涉技術及係統一節。在光的衍射一章,側重於從波動光學的角度討論光波場的衍射分布。在傅裏葉光學一章,增加瞭復雜光波的復振幅分布與分解和光波衍射的傅裏葉分析方法兩節,以便加深對傅裏葉分析方法處理光學問題的理解。在光的偏振和晶體光學基礎一章,增加瞭若乾偏振器件的介紹,並補充瞭液晶的雙摺射特性和各種電光效應特性的描述。

  本書由天津大學鬱道銀(上篇)和浙江大學談恒英(下篇)主編,上海理工大學莊鬆林院士(上篇)和廣州大學梁銓廷教授(下篇)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鬱道銀、謝洪波(第八、九章),田學飛(第五章),清華大學毛文煒(第二、四章、第十章七至十一節),武漢大學何平安(第一、三章、第十章一至六節),長春理工大學王文生(第六、七章),浙江大學談恒英(第十一、十五章),清華大學何慶聲、孫立群(第十三、十四章、附錄),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第十二章),南京理工大學趙琦(第十六、十七章)。此外,天津大學的陳曉鼕,汪毅和雷湧等為本書的文字整理及校對工作付齣瞭許多辛勞,在此一並感謝。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儀器儀錶類及其相近專業的教材,亦可作為物理和光學類專業的選修課教材或參考書,也是從事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書中的不足之處望廣大讀者指正。

  編者2011年6月第3版前言工程光學第4版Ⅵ第2版前言《工程光學第2版》是“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為適應21世紀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需要,使工程光學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更適用於儀器儀錶類及其相近專業的教學要求,對《工程光學第1版》進行瞭重新編寫與修訂。

  重新編寫與修訂的指導思想仍然是既注重論述光學的基本原理,又更加緊密聯係工程實際,並努力反映現代光學的發展和應用。

  本書修訂後仍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與光學設計,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在光學係統中的光束限製一章,單獨介紹瞭光闌、齣、入瞳和齣、入窗的概念;在像差理論一章,補充瞭相關的像差特徵麯綫及其分析內容;在典型光學係統一章增加瞭變焦距光學係統的高斯光學成像原理;在像質評價一章,增加瞭現代光學設計軟件中各種像質評價方法;上篇增加瞭第十章光學設計,主要介紹光學鏡頭的初始結構參數求解方法(PW法)和光學鏡頭的優化設計方法,並列舉瞭多種光學鏡頭的優化設計過程。

  下篇在光的電磁理論基礎一章,補充瞭光傳播時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的內容;在光的偏振和晶體光學基礎一章,增加瞭液晶的內容;導波光學基礎一章的敘述將更為簡明易懂;下篇刪去瞭光的量子性和激光基礎一章,新增作為光子技術理論基礎的光子學基礎一章,主要介紹電磁場的量子化和光子特性,並指齣光子學的廣泛應用前景。下篇還增加瞭近場光學、二元光學、光調製、光存儲、光子通信、光子晶體和激光器等相關內容。

  本書由天津大學鬱道銀(上篇)和浙江大學談恒英(下篇)主編,上海理工大學莊鬆林院士(上篇)和廣州大學梁銓廷教授(下篇)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鬱道銀、謝洪波(第八、九章) ,田學飛(第五章) ,清華大學毛文煒(第二、四章、第十章6~10節),武漢大學何平安(第一、三章、第十章1~5節),長春理工大學王文生(第六、七章),浙江大學談恒英(第十一、十五章),清華大學何慶生(第十三、十四章、附錄),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第十二章),南京理工大學趙琦(第十六、十七章)。此外天津大學張以謨教授審閱瞭上篇的修改內容,並提齣瞭許多寶貴意見,葛寶臻、陳曉鼕為本書的校對及文字工作付齣辛勞,在此一並緻謝。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儀器儀錶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及其相近專業的教材,亦可作為物理和光學專業的選修教材或參考書,也是從事光電信息技術科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等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不足給予指正。

  編者2005年10月第1版前言本書是根據國傢教育部確定的國傢級重點教材和原機械部確定的部級重點教材精神,並根據拓寬專業口徑的原則而編寫的。

  本教材充分體現瞭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的需要,在注重論述光學基本原理的同時,緊密結閤工程實際,列舉瞭大量的實際應用例子,有利於讀者較全麵地掌握光學基本理論和實際應用。在內容安排上,既包含有傳統的光學理論和光學係統,又涉及現代光學的發展及其應用,努力反映光學的現代麵貌。為瞭配閤教學改革的要求,本教材擬配備多媒體教學光盤,以達到更新教學手段,增加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本教材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共分九章,係統地介紹瞭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與成像理論、理想光學係統的光學參數與成像特性、平麵與平麵鏡成像係統、光學係統中的成像光束限製、光度學和色度學的基本原理、光學係統的光綫光路計算和像差基本理論、典型光學係統和現代光學係統的成像特性和設計要求、光學係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公差。與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增加瞭現代光學係統原理一章,簡要地介紹瞭激光光學係統、傅裏葉變換光學係統、掃描光學係統、階躍型光縴光學係統、梯度摺射率光縴光學係統和光電光學係統的光學成像特性及其應用。這些新型的光學係統與經典光學係統相比,其光學成像特性與設計要求等方麵均有較大差異,且近年來在光電儀器和光電係統中經常應用。

  下篇共分七章,詳細地闡述瞭光的電磁性質、光在各嚮同性介質界麵上的傳播規律和光波的疊加與分析、光波的乾涉和典型乾涉裝置與應用、光波的衍射和傅裏葉光學的基本原理、光的偏振及其在晶體中的傳播、光的量子性和激光、光縴和導波光學。除瞭傳統內容之外,進一步充實瞭傅裏葉光學、全息術、光學信息處理、光學傳遞函數和晶體光學的內容。考慮到現代光學的發展及其應用,增加瞭二元光學、光調製、半導體激光、導波光學和光子學方麵的基本概念。

  本書由天津大學鬱道銀(上篇)和浙江大學談恒英(下篇)主編,上海理工大學莊鬆林院士(上篇)和廣州師範學院梁銓廷教授(下篇)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鬱道銀(八、九章)、田學飛(五章),清華大學毛文煒(二、四章),武漢測繪科學大學何平安(一、三章),長春光機學院王文生(六、七章),浙江大學談恒英(十、十四章),清華大學何慶聲(十二、十三章、附錄),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十一章),南京理工大學趙琦(十五、十六章)。本書上篇由鬱道銀定稿,下篇由談恒英定稿。此外,天津大學的張以謨教授、鬍鴻章教授審閱瞭本書,並提齣瞭許多寶貴意見,毛義和於為為本書的繪圖及校對工作付齣瞭辛勞,在此一並緻謝。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儀器儀錶類、測控技術及儀器、光電信息工程和其他相近專業的教材,亦可作為物理和光學專業的選修課教材或參考書,也是從事光學和光電技術、儀器儀錶技術和精密計量及檢測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衷心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不足之處給予批評指正。

  編者1998年11月





《光學原理與實踐》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光學現象、原理及其在現代科技中廣泛應用的權威著作。本書係統地梳理瞭光學發展的脈絡,從經典的光的波動性與粒子性辯證統一的視角齣發,詳細闡述瞭光的傳播、乾涉、衍射、偏振等基本光學現象,並在此基礎上,對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進行瞭詳盡的分析。 在幾何光學部分,本書詳細介紹瞭成像原理,包括透鏡和反射鏡的成像特性,以及光綫追跡方法。讀者將瞭解到如何利用透鏡係統構建各種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望遠鏡、照相機等,並深入理解這些儀器的工作機製和成像規律。同時,本書也涵蓋瞭像差的産生及其校正方法,為設計高質量光學係統提供瞭理論基礎。 物理光學部分,本書著重於光的波動本質,深入講解瞭乾涉和衍射的微觀機理,包括楊氏雙縫乾涉、菲涅耳衍射、夫琅禾費衍射等經典實驗及其數學描述。此外,偏振是本書的另一重點,詳細闡述瞭自然光、綫偏振光、圓偏振光和橢圓偏振光的産生、檢測和應用,以及布儒斯特角、馬呂斯定律等重要概念。 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基礎理論的闡述,更在於其對光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廣泛探討。在現代科技領域,光學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將引領讀者走進這些前沿領域: 光通信: 深入剖析光縴通信的原理,包括光在光縴中的傳播特性、光縴的損耗機製、光信號的産生與接收技術。讀者將瞭解到現代信息高速公路背後的光學技術,以及如何利用光來傳輸海量數據。 激光技術: 詳細介紹激光的産生原理、不同類型的激光器及其特性,以及激光在工業加工(如切割、焊接)、醫療美容、科學研究、信息存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本書將揭示激光為何成為現代科技的“萬能工具”。 光學成像與顯示: 探討現代光學成像技術,包括高分辨率成像、三維成像、全息成像等。同時,本書還將聚焦於各種顯示技術,如液晶顯示(LCD)、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成像原理,以及投影技術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中的光學設計。 精密測量與傳感: 介紹光學在精密測量中的應用,如乾涉測量、激光測距、三維掃描等,這些技術在工業製造、地質勘探、航空航天等領域不可或缺。此外,本書還將探討光學傳感器在環境監測、生物醫學檢測等方麵的最新進展。 光電子器件: 深入研究光與電相互作用的器件,如光電二極管、光電倍增管、LED、激光二極管等。這些器件是現代電子信息産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本書將揭示它們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思路。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嚴謹的理論推導和豐富的實例分析相結閤。每一章節都配有清晰的圖示和例題,幫助讀者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同時,作者也緊跟光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介紹瞭諸如非綫性光學、量子光學等新興領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嚮。 《光學原理與實踐》不僅適閤光學、物理、電子工程、材料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作為教材,更是光學從業人員、研究人員以及對光學科學充滿興趣的讀者必備的參考書。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光學世界的奧秘,並掌握其在各個尖端科技領域中的強大應用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就被它沉甸甸的份量所摺服,而真正翻開書頁,我纔明白,這份份量,承載的是沉甸甸的知識和嚴謹的學術態度。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其內容的全麵性和深度,幾乎涵蓋瞭工程光學領域的各個重要分支,從基礎的光學理論到前沿的應用技術,無所不包。我特彆欣賞書中在講解過程中所體現齣的邏輯嚴謹性和條理性。作者在引入每一個新的概念或理論時,都會首先迴顧相關的基礎知識,然後逐步深入,並輔以大量的公式推導和圖錶說明。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使得即便是對某些專業領域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書中對一些復雜的物理現象,如光的衍射和乾涉,都進行瞭詳盡的數學建模和物理分析,這讓我對這些現象的內在機製有瞭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書中在介紹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注重與實際工程應用的聯係,通過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展示瞭光學原理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價值,這對於我這樣一名希望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學習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如同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為我點亮瞭一盞明燈,指引我探索光學設計的奧秘。作為一名對光學儀器充滿熱情的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深入地介紹光學係統設計原則和方法的書籍,而這本書,無疑達到瞭我的所有期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的堆砌,更像是一本實踐的指南。書中對光學設計流程的講解,從需求分析、參數設定,到初級設計、優化迭代,每一步都清晰明瞭。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鏡頭設計軟件的應用介紹,雖然書中沒有直接提供軟件操作教程,但它對軟件在設計過程中的作用、輸入參數的意義、以及輸齣結果的解讀都進行瞭詳盡的說明,這讓我對如何利用現代工具進行光學設計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還包含瞭一些經典的透鏡係統設計案例,這些案例的分析過程非常詳細,涵蓋瞭對各種像差的校正策略,以及如何平衡設計指標之間的衝突。通過這些案例,我不僅學到瞭具體的鏡頭設計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一種解決實際光學設計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又生動,即使是對於一些復雜的數學模型和物理原理,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並輔以大量的示意圖和錶格,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難度。

評分

一本在手,瞬間感覺自己站在瞭知識的金字塔尖,準備攀登更偉岸的山峰。這本書的厚度和份量,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扉頁泛黃的書角,仿佛訴說著它經曆過的無數次翻閱和思考,每一頁都充滿瞭嚴謹的學術氣息。剛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內心是既期待又略帶忐忑的,畢竟“工程光學”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深奧莫測的神秘感。然而,當指尖劃過封麵,輕輕翻開第一頁,一股清晰、係統、且富有邏輯的知識洪流便撲麵而來。我立刻被作者那精煉而又不失詳盡的語言所吸引,那些曾經在腦海中模糊不清的概念,在這本書裏似乎都找到瞭清晰的脈絡和堅實的基石。書中對每一個理論的闡述都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齣發,層層深入到衍射、乾涉、偏振等核心概念,並且緊密結閤工程實際應用,這一點讓我尤為贊賞。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光學儀器設計原理的講解,那些復雜的公式和圖錶,被作者巧妙地解釋得通俗易懂,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耐心細緻地為你解開每一個疑惑。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引路書,它指引我如何去理解光,如何去運用光,如何在工程領域中駕馭光。對於我這樣一名初涉光學領域的研究生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我的“定海神針”,它給瞭我學習的信心和方嚮,讓我不再對復雜的物理現象感到畏懼,而是充滿瞭探索的動力。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收獲和感悟,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更廣闊的科學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它更像是我光學研究道路上的“啓濛導師”。在我剛開始接觸光學研究時,對“光”的理解還停留在基礎物理層麵,而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光學在工程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並為我提供瞭係統性的研究方法。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光學測量技術的部分,它將抽象的光學原理與具體的工程測量應用緊密結閤。例如,書中對乾涉測量、全息測量、激光雷達等技術的原理和應用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讓我意識到,光學不僅僅是研究光本身的學科,更是解決工程測量難題的強大工具。書中對這些測量方法的精度、適用範圍、以及優缺點都進行瞭詳細的分析,這對於我在實際工作中選擇閤適的測量方案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光學設計和製造中的常見問題分析,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解決實際研發過程中遇到的睏難提供瞭寶貴的參考。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性極強,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層層遞進,使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光學工程的核心知識。

評分

翻開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宇宙,一個由光粒子和光波交織而成的奇妙世界。我一直對光學成像的原理感到好奇,而這本書,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的寶庫。它將復雜的光學成像係統,從鏡頭的設計到探測器的選擇,再到最終的圖像處理,都進行瞭條分縷析的講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像差校正的章節,作者用清晰的語言解釋瞭不同類型的像差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如何通過設計和調整光學元件來減小它們的影響。書中提供的各種像差麯綫圖,直觀地展示瞭校正前後的效果對比,讓我對精密光學設計有瞭初步的認識。而且,這本書並沒有將這些知識局限於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地探討瞭這些原理在各種工程應用中的實際體現。例如,在討論顯微鏡的光學設計時,書中詳細介紹瞭復消色差物鏡、平場復消色差物鏡等不同類型的物鏡,以及它們在提高成像質量方麵的作用。我甚至在書中看到瞭關於一些前沿成像技術,如計算成像、全息成像等的基本原理介紹,這讓我對光學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閤理,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緊密,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層層遞進,使得讀者能夠逐步掌握光學成像的核心技術。

評分

這本書讓我對“光”的理解,從一個模糊的概念,升華為一種可以被精確控製和運用的工程力量。我之所以被這本書深深吸引,是因為它不僅僅停留在光學現象的描述,而是著重於如何利用這些現象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書中關於激光器工作原理的講解,讓我對激光這一神奇的光源有瞭全新的認識。從激光的産生機製、能量增益,到不同類型激光器的特性和應用,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激光在工業加工、醫療美容、科學研究等領域的應用案例的分析,這些生動的例子讓我看到瞭光學知識的巨大實用價值。而且,這本書在介紹理論知識的同時,也相當注重工程實現中的細節問題。例如,在討論激光安全時,書中不僅列舉瞭潛在的危險,還詳細介紹瞭各種防護措施和標準,讓我意識到光學工程的實踐離不開對安全性的高度重視。書中對光縴光學通信的介紹也令我印象深刻,它詳細闡述瞭光信號在光縴中傳輸的原理,以及各種影響傳輸效率的因素,這讓我對現代通信技術有瞭更深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光學工程應用的大門。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能夠將抽象的光學理論,轉化為解決現實工程問題的強大工具。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技術書籍,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讀者的工程思維。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書中對各種先進光學成像係統的介紹,讓我看到瞭光學技術在現代科技中的巨大潛力。例如,書中對三維成像技術、多光譜成像、以及生物醫學成像等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瞭詳盡的介紹,這讓我對光學在這些前沿領域的應用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我特彆欣賞書中在分析這些技術時,所展現齣的嚴謹的工程視角。作者不僅闡述瞭這些技術的原理,還深入分析瞭它們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注重實踐和解決問題的態度,是我在學習過程中最為看重的。此外,書中對光學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的指導,也為我今後的科研工作提供瞭寶貴的參考。這本書的整體風格,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創新和探索的精神,讀起來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光”的書,更像是一場關於“視覺”的深度探索之旅。我拿到這本書時,正值我對視覺係統和成像原理産生濃厚興趣的時期,而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以一種極為宏觀的視角,審視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如何最終在大腦中形成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光學現象的生動描繪,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枯燥的數學推導和物理公式上,而是通過大量精美的插圖和案例分析,將抽象的光學原理具象化。例如,在講解光的衍射時,書中通過一係列模擬實驗的圖示,清晰地展示瞭不同障礙物形狀和尺寸如何影響衍射圖樣,讓我對光的波動性有瞭更加直觀的理解。同樣,在討論偏振時,書中對液晶顯示器、偏振相機等實際應用的詳細介紹,讓我意識到光學知識在現代科技中的重要性,也激起瞭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讀起來不像是在啃一本厚重的技術書籍,更像是在與一位學識淵博的朋友進行一場思想的交流。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停下來,迴味作者的某一句妙語,或者思考某個實驗的深層含義。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光學不僅僅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更是連接著我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橋梁。

評分

這本書就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光學工具箱”,裏麵裝滿瞭解決工程光學問題的利器。我之所以對這本書如此鍾愛,是因為它不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思考”和“應用”。書中對各種光學元件的設計和選擇原則的講解,讓我明白瞭不同元件的功能和適用場景。例如,在討論透鏡設計時,書中不僅介紹瞭各種類型的透鏡(如凸透鏡、凹透鏡、非球麵透鏡等),還詳細闡述瞭如何根據成像需求來選擇閤適的透鏡組閤,以及如何校正像差。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光學係統集成和評估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如何將各個光學元件有效地組閤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並如何對係統的性能進行評估和優化。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關於光學設計和實驗中常見錯誤的案例分析,這讓我能夠在未來的實踐中避免犯類似的錯誤。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專業又易懂,作者善於運用類比和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概念,使得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評分

每一次翻閱這本書,都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光學實驗室。我一直對各種光場調控技術,如衍射光學元件、空間光調製器等充滿好奇,而這本書,則將這些前沿技術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瞭我。書中對衍射光學元件的設計和製造原理的講解,讓我驚嘆於人類智慧在操縱光波方麵的能力。通過書中的圖示和案例,我可以看到,一些看似簡單的光學元件,卻能實現如此復雜的光場調控功能。例如,書中對全息圖的製作原理和應用進行瞭詳細的闡述,讓我對如何利用光的乾涉和衍射來記錄和再現三維信息有瞭深刻的認識。同樣,書中對空間光調製器(SLM)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解釋瞭SLM的工作原理,還展示瞭其在全息顯示、光學計算、以及生物成像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科研人員的探索精神,讀起來充滿瞭啓發性。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聯想到自己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思考如何將書中介紹的知識運用到我的實際工作中,從而激發新的靈感。

評分

質量不錯,專業書籍

評分

好書,印刷好,正版品質高,不錯!

評分

不錯,還行。。。。。。。。。。

評分

物流很快,雙12下單,第二天就到瞭,書再包下放袋子裏更好,封麵有些捲邊,內容很好。

評分

紙質還行

評分

好書,感覺要從頭學高等數學瞭

評分

書不錯,唯一的缺憾就是包裝不太嚴實導緻書磕壞瞭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這本書不錯,編寫用心準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