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經典國學啓濛讀本(套裝共4冊) [6-9歲]

給孩子的經典國學啓濛讀本(套裝共4冊) [6-9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李白 等 著,史汶昕,薛金冉,童超,樊文龍 編
圖書標籤:
  • 國學
  • 啓濛
  • 兒童
  • 經典
  • 傳統文化
  • 繪本
  • 故事
  • 6-9歲
  • 中華文化
  • 親子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118748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4877
品牌:日知圖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美麗國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768
套裝數量:4
字數:7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6-9歲
  1.這是全新國學讀物“美麗國學”叢書中為孩子量身打造的一套全彩圖說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涵蓋瞭《趣味中華成語故事》《中國通史故事》《唐詩·宋詞三百首》《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四部國學讀物。
  2.本套圖書從傳統文化齣發,以全新而實用的觀點闡述瞭國學經典中的智慧和精髓,對現代學生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有很大的幫助。
  3.本套圖書從內容、版式到裝幀設計都彆於市場上諸多繁冗雜亂、濃墨重彩的國學讀物,而是以一種清新、簡潔的風格,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美的享受。
  4.本套書全彩印刷、素雅裝幀、輕便大氣,攜帶方便,是送人自用的精美禮品。

內容簡介

  麵對當今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片麵而淩亂的知識係統,孩子們急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經典讀物來充實自己。而“美麗國學”中這套專門為孩子打造的經典讀物便是這樣一套有深度、有溫度、有智慧的書係。而且這些國學讀物還是新課標中必讀書目。本套書包含瞭《趣味中華成語故事》《中國通史故事》《唐詩·宋詞三百首》《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四本國學經典,以諸多有價值的經典故事,藉古諷今,以全新的角度和視野,再結閤當下孩子們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難雜癥”,做齣瞭全麵、有趣、針對性很強的闡述和講解。

作者簡介

  史汶昕,自由撰稿人。精通文史,喜歡舞文弄墨,文風生動優美。尤其熱愛古典文化,對此有獨到的鑽研,並曾在相關課題研究中獲奬。


  薛金冉,女,畢業於中山大學。因對曆史和中華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曾多次參與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的翻譯和編寫工作,現為中山大學老師,研究中國古代史。曾在省級刊物發錶多篇論文,齣版過的書籍有《暮色紫禁城》、《富蘭剋林自傳》、《中國上下五韆年》、《世界上下五韆年》、《中華濛學經典》等作品。


  童超,1938年生於江蘇徐州,祖籍浙江紹興。1961年北京大學曆史係本科畢業,1964年四川大學曆史係研究生畢業。曆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史研究》雜誌社總編輯兼社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學係主任,以及中國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秦文研究會會長等職。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撰寫或閤著的主要學術成果有:《中國土地製度史》、《中國封建土地製度史》(第一捲)、《中國古代軍製史》、《中國軍事製度史·後勤製度捲》、《中國農民戰爭史·魏晉南北朝捲》、《豪華落盡見真淳——陶淵明》等。主編曆史普及讀物“中國大曆史”(係列叢書)和《看得見的中國史》等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一生詩作無數,是中國曆史上傑齣的浪漫主義詩人。


  樊文龍,陝西人氏,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性好經史,耽於雜學,醫蔔星相,多所涉獵,博學而不精,落落而無成。悠遊書海,怡然自得。曾主編詩詞、古文、佛教故事、《中國書法全集》、《中國美術全集》、《世界攝影全集》等圖書多部。


內頁插圖

目錄

《趣味中華成語故事》
哀毀骨立/8
愛屋及烏/9
按圖索驥/10
暗渡陳倉/10
八鬥之纔/12
八仙過海/13
拔苗助長/14
百步穿楊/14
半部論語/16
杯弓蛇影/17
逼上梁山/18
背水一戰/1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1
滄海桑田/22
豺狼當道/23
草木皆兵/25
長風破浪/26
長安居大不易/27
車水馬龍/28
沉魚落雁/29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30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32
乘興而來/33
程門立雪/34
池中之物/35
初齣茅廬/36
大義滅親/37
呆若木雞/39
島瘦郊寒/40
東窗事發/41
東床坦腹/42
東山再起/43
得隴望蜀/44
多多益善/44
對牛彈琴/46
二桃殺三士/47
反其道而行之/49
焚書坑儒/50
風馬牛不相及/51
風聲鶴唳/52
鳳毛麟角/54
負荊請罪/55
覆水難收/56
甘拜下風/57
孤注一擲/58
顧麯周郎/59
颳目相待/60
管鮑之交/61
邯鄲學步/62
閤浦珠還/63
涸轍之鮒/64
河東獅吼/65
侯門似海/66
狐假虎威/67
畫餅充飢/68
畫龍點睛/69
畫蛇添足/70
黃粱一夢/72
揮戈反日/73
諱疾忌醫/74
禍起蕭牆/75
雞鳴狗盜/76
雞犬升天/78
疾風知勁草/79
江郎纔盡/80
狡兔三窟/81
結草銜環/82
解鈴還須係鈴人/83
藉箸代籌/85
金屋藏嬌/86
驚弓之鳥/87
精衛填海/88
舉案齊眉/89
鞠躬盡瘁/91
刻舟求劍/92
口蜜腹劍/93
誇父逐日/94
濫竽充數/96
老驥伏櫪/97
老馬識途/98
老牛舐犢/99
樂不思蜀/100
梁上君子/102
龍盤虎踞/103
廬山真麵目/104
洛陽紙貴/105
馬首是瞻/106
馬革裹屍/107
買櫝還珠/108
盲人瞎馬/109
盲人摸象/110
毛遂自薦/111
門可羅雀/113
夢筆生花/114
名落孫山/115
目不窺園/116
目無全牛/116
南轅北轍/118
南柯一夢/119
難兄難弟/120
囊螢映雪/121
鳥盡弓藏/122
嘔心瀝血/123
破鏡重圓/124
破天荒/125
期期艾艾/126
七步成章/127
奇貨可居/128
杞人憂天/129
韆夫所指/130
前倨後恭/130
黔驢技窮/132
秦晉之好/133
傾城傾國/134
請君入甕/135
如魚得水/136
塞翁失馬/137
三顧茅廬/139
三人成虎/140
喪傢之狗/141
上方寶劍/142
世外桃源/142
首鼠兩端/144
甚囂塵上/146
數典忘祖/146
樹倒猢猻散/148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149
司空見慣/150
四麵楚歌/150
彈冠相慶/15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153
天女散花/154
銅琶鐵闆/155
投筆從戎/156
投鞭斷流/157
圖窮匕首見/158
退避三捨/159
外強中乾/160
丸泥封關/160
完璧歸趙/162
亡羊補牢/164
望梅止渴/165
望洋興嘆/166
韋編三絕/167
圍魏救趙/168
聞雞起舞/168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169
臥薪嘗膽/170
握發吐哺/171
洗耳恭聽/172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172
蕭規曹隨/174
小時瞭瞭/175
胸有成竹/176
懸梁刺股/177
掩耳盜鈴/178
夜郎自大/178
一鼓作氣/179
一鳴驚人/181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182
一字韆金/183
餘音繞梁/184
愚公移山/184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185
約法三章/186
運籌帷幄/187
終南捷徑/188
逐鹿中原/189
坐山觀虎鬥/190
作壁上觀/191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12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12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12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12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13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1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3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13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14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14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14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韆,韆而萬。 14
三纔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5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15
曰春夏,曰鞦鼕,此四時,運不窮。 15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15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16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6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榖,人所食。 16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16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17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17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17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17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18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18
此十義,人所同。 18
凡訓濛,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19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19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19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19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20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20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20
《詩》《書》《易》,《禮》《春》《鞦》。號六經,當講求。 20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21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21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21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21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22
《詩》既亡,《春鞦》作,寓褒貶,彆善惡。 22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22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22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24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係,知終始。 24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24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24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25
夏傳子,傢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25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25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25
周轍東,王綱墜,逞乾戈,尚遊說。 26
始春鞦,終戰國,五霸強,七雄齣。 26
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 26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26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27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27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27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27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29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29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29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29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30
遼與金,帝號紛,迨滅遼,宋猶存。 30
至元興,金緒歇,有宋世,一同滅。 30
並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詐廢。 30
明太祖,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 31
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 31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剋大定。 31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 31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32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32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32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32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33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33
如囊螢,如映雪,傢雖貧,學不輳 33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33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34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34
大禹治水/8
夏宮之亂/10
殘暴的夏桀/12
成湯建商/14
盤庚遷殷/16
武丁中興/18
婦好的傳奇人生/20
武王伐紂/22
國人暴動/24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26
齊桓公慧眼識管仲/28
楚莊王一鳴驚人/30
孫武斬妃/32
孔子周遊列國/34
勾踐臥薪嘗膽/36
神醫扁鵲/38
商鞅變法/40
屈原投江/42
秦王掃六閤/44
濛恬奉詔修長城/46
沙丘政變/48
劉邦斬蛇起兵/50
鴻門宴/52
西楚霸王項羽/54
張騫通西域/56
飛將軍李廣/58
司馬遷著《史記》/60
昭君齣塞/62
王莽奪璽稱帝/64
張衡發明地動儀/66
亂世英雄曹操/68
劉備三顧茅廬/70
赤壁之戰/72
曹丕稱帝代漢/74
高平陵之變/76
豪門鬥富/78
愚夫妒婦/80
王馬共天下/82
淝水之戰/84
“三絕”畫傢顧愷之/86
劉裕建宋/88
北魏孝文帝改革/90
隋文帝勤儉治國/92
楊廣殺父自立/94
玄武門之變/96
一代諍臣魏徵/98
文成公主入藏/100
玄奘取經/102
女皇武則天/104
唐玄宗與開元盛世/106
“詩仙”李白/108
夢斷馬嵬驛/110
我花開後百花殺/112
硃全忠不忠/114
耶律阿保機稱帝/116
後周世宗柴榮/118
陳橋兵變/120
李元昊建西夏/122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124
蘇門三父子/126
完顔阿骨打建金/128
靖康之變/130
女詞人李清照/132
嶽飛抗金/134
陸遊臨終留詩/136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38
“箭鏃”哲彆/141
忽必烈建元/142
歐洲來客馬可·波羅/144
元麯大傢關漢卿/146
科學巨匠郭守敬/148
和尚做皇帝/150
靖難之役/152
明成祖遷都北京/154
鄭和下西洋/156
土木堡之變/158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160
張居正輔政/162
戚繼光抗倭/164
努爾哈赤建後金/166
皇太極巧用反間計/168
清軍入關/170
鄭成功收復颱灣/172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174
曹雪芹與《紅樓夢》/176
乾隆帝六下江南/178
虎門銷煙/180
火燒圓明園/182
慈禧太後垂簾聽政/184
甲午中日戰爭/186
百日維新/188
武昌起義/190
堯舜禪讓/6
大禹治水/8
夏宮之亂/10
殘暴的夏桀/12
成湯建商/14
盤庚遷殷/16
武丁中興/18
婦好的傳奇人生/20
武王伐紂/22
國人暴動/24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26
齊桓公慧眼識管仲/28
楚莊王一鳴驚人/30
孫武斬妃/32
孔子周遊列國/34
勾踐臥薪嘗膽/36
神醫扁鵲/38
商鞅變法/40
屈原投江/42
秦王掃六閤/44
濛恬奉詔修長城/46
沙丘政變/48
劉邦斬蛇起兵/50
鴻門宴/52
西楚霸王項羽/54
張騫通西域/56
飛將軍李廣/58
司馬遷著《史記》/60
昭君齣塞/62
王莽奪璽稱帝/64
張衡發明地動儀/66
亂世英雄曹操/68
劉備三顧茅廬/70
赤壁之戰/72
曹丕稱帝代漢/74
高平陵之變/76
豪門鬥富/78
愚夫妒婦/80
王馬共天下/82
淝水之戰/84
“三絕”畫傢顧愷之/86
劉裕建宋/88
北魏孝文帝改革/90
隋文帝勤儉治國/92
楊廣殺父自立/94
玄武門之變/96
一代諍臣魏徵/98
文成公主入藏/100
玄奘取經/102
女皇武則天/104
唐玄宗與開元盛世/106
“詩仙”李白/108
夢斷馬嵬驛/110
我花開後百花殺/112
硃全忠不忠/114
耶律阿保機稱帝/116
後周世宗柴榮/118
陳橋兵變/120
李元昊建西夏/122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124
蘇門三父子/126
完顔阿骨打建金/128
靖康之變/130
女詞人李清照/132
嶽飛抗金/134
陸遊臨終留詩/136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38
“箭鏃”哲彆/141
忽必烈建元/142
歐洲來客馬可·波羅/144
元麯大傢關漢卿/146
科學巨匠郭守敬/148
和尚做皇帝/150
靖難之役/152
明成祖遷都北京/154
鄭和下西洋/156
土木堡之變/158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160
張居正輔政/162
戚繼光抗倭/164
努爾哈赤建後金/166
皇太極巧用反間計/168
清軍入關/170
鄭成功收復颱灣/172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174
曹雪芹與《紅樓夢》/176
乾隆帝六下江南/178
虎門銷煙/180
火燒圓明園/182
慈禧太後垂簾聽政/184
甲午中日戰爭/186
百日維新/188
武昌起義/190
……

前言/序言

  《趣味中華成語故事》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記載著無數的成語,這些成語成瞭漢語言文學領域最為燦爛的結晶。如果說漢語是浩瀚的大海,成語就像大海中美麗的貝殼。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意義深遠的故事,就像貝殼中珍貴的珍珠,經過歲月的打磨,熠熠生輝。時至今日,大量的成語還在現代人的行文中被廣泛使用,散發著永恒的韻味,藝術價值恒久不衰。
  中國的神話傳說和故事廣為人知,並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這些神話傳說和曆史故事是眾所周知的,人們漸漸將其錘煉,便形成瞭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成語一般都是四字格式,如“愛屋及烏”、“杯弓蛇影”、“滄海桑田”等,也有二字、三字、五字等非四字成語。成語能夠讓語言放齣光彩,是因為它具有非常強烈的感情色彩。
  它是久遠故事中的精靈,沉澱瞭那個故事中最直接的情感,當人們提到“草木皆兵”時,便會想到那個人小心翼翼、擔心害怕的樣子。相反,當人們看到“大義滅親”時,也會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正直與謀略,這就是成語的魅力。當然也有些在後來的傳承中,感染瞭人們的情緒,改變瞭最原始的意義,如“百步穿楊”等。
  這本書精心選取瞭人們常用、常見的成語,設置瞭“釋義”、“注釋”、“溯源”、“用典”等欄目。“釋義”不僅對成語進行解釋,還點明瞭它的齣處;“注釋”對成語中的重點字詞加以解釋;“溯源”以平易而生動的語言將每一個成語背後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來;“用典”即此成語在古今文章中的運用,方便讀者正確認識和使用。此外,本書中亦酌情收錄瞭一小部分不常用的成語,以拓寬讀者的知識麵。成語是漢語言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基。閱讀它最原始的故事,瞭解它的來龍去脈,不僅可以培養、提高自己閱讀的能力,也有助於加深對曆史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習的趣味。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
  現代社會是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節奏之快讓人很少有時間、有心情捧起一本經典來“讀誦百遍,其義自見”。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總有一些東西是人類應該堅守的精神傢園。現編輯齣版這本書,以原文加故事的方式寓教於樂,以古代經典來詮釋現代意義,以經典故事來教育後人,讓中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如浩瀚海洋中的引航明燈,如廣袤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傳承五韆年華夏文明,凝聚五韆年傳統教育的《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曆來被稱為中國古代濛學著作的代錶,在時間的沉澱中愈醇愈香,傳誦至今。《三字經》的原作者是南宋學者王應麟,後來的幾百年間,不斷有學者對它進行續補。《三字經》三字一句押韻,簡明易記,朗朗上口。全書僅一韆多字,然而內容豐富,中華五韆年文明發展、朝代更迭、人際交往、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理想信仰等一一囊括其中。關於《百傢姓》的作者,沒有準確的說法,隻知是北宋初年産生於浙江一帶。《百傢姓》四言韻文,便於誦讀,雅俗共賞;其中的姓氏來曆、宗祖溯源,體現著中國人對宗脈與血緣的強烈認同感。
  《韆字文》的作者是南朝梁時的周興嗣,以一韆個互不重復的字寫成。《韆字文》短句奇文,構思巧妙,寓意於理;天文、地理、農業、氣象、礦産、曆史、修養內容均涉在內,其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獲得瞭流傳韆古的稱贊。《弟子規》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的李毓秀所編著的《訓濛文》基礎上,經由弟子賈存仁改訂而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傳統國學一直強調對子女的教育培養問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為人處世,能齊傢治國平天下固然好,但若時運不濟,那就退而獨善其身,耕讀傳傢吧。《弟子規》中的“弟子”有子女和學生兩層含義,《弟子規》說的是對“弟子”們進行學校教育和傢庭教育的規範和內容,它以《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齣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具體列述弟子在傢、齣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是中國傳統國學中啓濛養正、教育子弟、修身養性、養成敦厚傢風的必備經典當起點被定在另一個高度,閱讀被賦予另一種樂趣時,視界自然延展為世界。或啓濛養正或教習禮儀,或啓迪智慧或詮釋哲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人處世之道,通過一個個富涵哲理的小故事娓娓道來,輕鬆收獲。翻閱本書,既可登臨新的高度,接受文學知識的培養與熏陶,也可以品味新的樂趣,感受來自心靈世界的啓迪和震撼。
  《中國通史故事》
  意大利哲學傢剋羅齊曾說:“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曆史是一麵鏡子,映照的卻是當下的社會現實。因此迷戀曆史的背後,是“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曠世憂傷和凝然思慮。然而,現代社會生活的緊張忙碌令許多人對中華五韆年厚重悠遠的曆史、捲帙浩繁的曆史典籍隻能望而興嘆。即便有時間,又有多少人願意皓首窮經呢?有感於此,我們精心編撰瞭這部《中國通史故事》。本書以曆史編年為經,以每一時代最具代錶性的政治、經濟、民族、藝術、社會生活和民俗風情為緯,縱橫捭闔地勾勒齣中華民族上起原始社會、下至清亡的曆史進程。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圖將繁厄、艱深的曆史梳理得更加簡潔、清晰。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將中華民族五韆年的社會變遷、戰爭風雲、曆史人物和文化藝術剪接成一部異彩紛呈的曆史巨片。在這裏,一個個鮮活的曆史人物在優美、細膩的筆觸中呼之欲齣;一個個生動的曆史瞬間通過精美、珍貴的彩圖得以真實再現……但是,誰也無法奢望一本圖書可以全方位、多側麵地展示齣中國文明的豐富內涵,畢竟煌煌中華五韆年厚重的曆史沉澱是書籍無法承載的。我們隻是希望書中細膩靈動的文字敘述能夠讓你迴眸戰國的刀光劍影、西漢的鼓角爭鳴;栩栩如生的文武圖片可以讓你感受隋唐的盛世雄風、兩宋的經濟繁榮;曆經時光流轉的建築實景圖片可以讓你領略魏晉的舞榭風流、南北朝的石窟藝韻。除瞭可以讓你在圖文間夢迴前朝外,我們還希望曆史中的智慧能夠啓迪你今天的生活。因為曆史原本就是先賢們遺落的鑰匙,可以帶領我們開啓一道道現實的睏惑之
  《唐詩·宋詞三百首》
  詩言誌,詞抒懷”,詩詞作為中國文學大花園中的奇葩異卉,一直為人們所傳唱,所詠嘆,影響瞭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路曆程。縱觀中國詩詞的發展過程,以《詩經》為開端,奠定瞭中國詩歌的主鏇律和創作風格。此後戰國的《楚辭》、兩漢的五言古詩、唐代的詩歌、兩宋的詞都成瞭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豐碑。而其中唐詩和宋詞更是詩歌中的佼佼者,故此,我們策劃編輯瞭《唐詩·宋詞三百首》一書。
  本書遴選瞭唐詩宋詞作品中的上佳之作。每一首作品在內容上都進行瞭詮釋,這些詮釋包括“大話詩人(詞人)”、“疑義相與析”、“煮酒論詩詞”和“詩(詞)人故事”四大闆塊,全麵而詳盡地對每一首詩詞的創作背景、文學價值、藝術成就進行瞭闡釋,力求讓讀者對這些詩歌有更為全麵和深入的瞭解。為瞭增強可讀性,開拓讀者的視野,提高閱讀的興趣,根據詩歌內容插入瞭大量的詩意圖和意境圖,文圖的結閤相得益彰,希望為中國詩詞的全新闡釋開闢齣一條新穎的道路。西方有句諺語:一韆個人眼中就有一韆個哈姆雷特,對於詩詞的解讀同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唐詩·宋詞三百首》雖然不是最權威的著作,但是其內容和闡述方法足以領先潮流,開啓中國詩歌閱讀賞析的新境界,讀者不妨按照自己的標準和需求去細細品味,感悟唐詩宋詞的“美”之所在。至於缺點和遺漏,在所難免,還望廣大讀者予以最真摯的批評指正,讓我們一同感受唐詩宋詞的無窮魅力!
  ……

用戶評價

評分

寶寶現在2個月,提前備著,提前看看,挺好的,買瞭很多書,正在看

評分

挺不錯,不過要等孩子大瞭給讀瞭

評分

還沒拆開看。

評分

班級幫孩子的班級購買的圖書,很經典的一套好書

評分

買的早瞭點,大人看看瞭

評分

到貨很快包裝很好,活動囤書很不錯

評分

還挺好的,多學點傳統文化

評分

好。。。。。。。。。。。

評分

書本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字跡清楚,配圖也很漂亮,看不齣來是不是正版,但沒有發現錯漏,對得起這個價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