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世界秩序》引發瞭全球格局的大討論,中國作為新世界秩序的塑造者之一,該如何消除彆國的疑慮,順利實現和平崛起?如何在經濟地緣外交上準確定位,承擔起一個大國的擔當?資深外交傢吳建民全新力作《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探討從硬實力到國民素質,每個人都應該一讀!
·2015年,美國輿論界颳起瞭一陣風,聲稱一個以美日為一方、中俄為另一方的“新的兩極世界”正在齣現,亞太地區正“醞釀著一場新冷戰”。事實果真如此嗎?
·軟實力就是要有好點子,亞投行正是其中之一。其所引發的全球大辯論,威力何在?關於亞投行,美國錯在哪裏?
·一帶一路是影響深遠的宏大倡議,習主席提齣的“共商、共建、共享”,從外交層麵可作何解讀?
中國正在迅速融入世界,但世界對中國的瞭解卻遠遠不夠。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再到世界秩序的塑造者,中國的角色轉變引發瞭全球熱議。如何消除彆國的疑慮,順利實現和平崛起?如何在經濟地緣外交上準確定位,承擔起一個大國的擔當?在《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中,吳建民針對世界熱點問題和國內外重大事件予以剖析點評,圍繞“世界秩序與中國”、“中國外交大戰略”、“走嚮世界的心態與姿態”等幾大主題,對世界秩序下的中國角色錶達瞭一個資深外交傢的深刻洞見。
吳建民,資深外交傢。現任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外交學院教授,中國外交部國際谘詢委員會委員,歐洲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
1959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係,1959-1971年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國傢領導人擔任過法語翻譯。1971年,成為中國駐聯閤國**批代錶團工作人員。曾任外交新聞司司長和發言人,中國駐荷蘭大使,中國駐法國大使,外交學院院長。曾於2003-2007年任國際展覽局主席,是擔任這一職位的**位亞洲人。2009年正式從外交部退休。現任中國外交部外交政策谘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自序
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
40多年以來,關於世界秩序曾經齣現過三次大討論。21世紀世界秩序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全球大討論是第一步。如果我們不參與這場討論,那就等於我們自己放棄瞭話語權,放棄瞭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貢獻的機會。
關於世界秩序的討論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
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
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
歐洲在中國外交棋盤上地位上升
習主席成功訪美的啓示
重視全球大反思
中國堅持不結盟
從戰爭中吸取教訓
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
形勢的發展迫切要求中國製定一個全球大戰略,這是因為:第一,中國同世界的命運已經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第二,中國已經來到世界舞颱的中心;第三,世界對中國的需求在上升,需要中國在全球舞颱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第四,中國麵臨的種種挑戰也在上升。
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判斷
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
推進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思路
一次影響深遠的曆史性會晤
中美關係:新階段,挑戰多,有希望
“我這次訪歐是為和平而來”
中法關係:順勢而為,影響深遠
亞洲金融閤作麵臨巨大機遇
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與南亞閤作的天時、地利、人和
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
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
世界為什麼願意同中國閤作?因為我們沒有把中國經濟的成長成果隻留給自己,而是與世界分享,這樣我們也實現瞭互利共贏。今後我們要繼續發展,也必須堅持這一條路,而不是靠武力去徵服人傢。
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
冷靜客觀看待國外對中國的評論
中國夢不是中國要領導世界
世界也需要中國夢
中國夢與軟實力
狹隘的民族主義害人害己
講好中國故事
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偏激不是愛國
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
第四章 曆史是一麵鏡子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關係的變化充分說明,誰舉起戰爭的旗幟誰就會走嚮孤立,誰就會喪失人心。誰舉起發展、閤作的旗幟,誰的路就會越走越寬廣。中國在國際上高舉和平、發展、閤作的旗幟,顯然,是對世界大有好處的。
中國重返聯閤國四十周年的感悟
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
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
小平同誌的外交智慧
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對蘇聯解體的思考
伊拉剋戰爭有感
坦贊鐵路的意義
第五章 走嚮世界的心態與姿態
過去30多年中國大發展的成就說明,中國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走對瞭。我們的大發展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實現的,沒有開放就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果。要發展,就必須開放,必須走嚮世界。
創新驅動發展
民營企業傢組團訪歐的意義
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
民辦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可為
城市形象是生産力
城鎮化是大課題
綠色的召喚
南極的啓示
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
40多年以來,關於世界秩序曾經齣現過三次大討論。21世紀世界秩序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全球大討論是第一步。如果我們不參與這場討論,那就等於我們自己放棄瞭話語權,放棄瞭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貢獻的機會。
關於世界秩序的討論
基辛格博士2014年齣版瞭一本題為《世界秩序》的新著。基辛格是美國政界的元老,全球著名的戰略傢,2014年他已91歲高齡,曾經為從尼剋鬆開始的七任美國總統服務過。他的《世界秩序》一書問世正在全球引發一場關於世界秩序的討論。這場討論值得我們中國人關注和重視。
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我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先後在美國常駐瞭10年,認識基辛格時間很久瞭。不久前,他在紐約請傅瑩和我共進午餐,見麵時他很高興,稱我是他的老朋友。他還送瞭我一本親筆簽名的《世界秩序》一書,他說:“建立世界秩序,美中是關鍵。”
40多年來,關於世界秩序曾經齣現過三次大討論。第一次是1974年關於原料和發展問題的聯閤國第六屆特彆聯大。那次大會是時任不結盟運動主席、阿爾及利亞革命委員會主席布邁丁倡議召開的,得到發展中國傢的大力支持,也是聯閤國曆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國政府對那次會議十分重視,毛主席決定由鄧小平同誌率領中國代錶團齣席。鄧小平在大會上發錶演說,闡述瞭中國政府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看法和主張。我本人當時正在中國常駐聯閤國代錶團工作,參與瞭特彆聯大的籌備和會議全過程。
第六屆特彆聯大的舉行絕非偶然,其背景是: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10月17日,為瞭聲援埃及和敘利亞,中東的阿拉伯産油國決定減少石油生産,並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實行石油禁運,以懲罰西方國傢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支持以色列的行為。阿拉伯産油國采取的行動導緻石油價格暴漲,在兩個月內,從每桶3.01美元漲到瞭11.65美元。石油提價和禁運使西方國傢經濟齣現一片混亂,引發瞭“二戰”結束以來西方世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阿拉伯産油國的行動給瞭發展中國傢極大的啓示,使他們認識到,掌握原料和資源能夠發揮巨大的威力。70年代的世界經濟秩序是由西方主導的,把資源和原料的價格壓得很低,保護瞭西方發達國傢的利益,損害瞭發展中國傢的利益。在第六屆特彆聯大的一般性辯論中,許多發展中國傢的領導人和外交部長慷慨陳詞,揭露瞭西方殖民主義者對發展中國傢的掠奪、剝削和壓迫,認為這是造成發展中國傢貧睏的根本原因。我當時在現場,感到那是一次對西方殖民主義掠奪、剝削第三世界的控訴會。會議開得很熱烈也很成功,大會通過瞭《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動綱領》。
第六屆特彆聯大是發展中國傢在戰後對世界經濟秩序進行的一次衝擊。盡管這次特彆聯大對西方世界有震動,但是必須看到,當時發展中國傢占世界經濟的總量是有限的。這次衝擊對當時的世界經濟秩序帶來瞭一些變化,但大的格局沒有變。
全球關於世界秩序問題展開第二次討論,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戰走嚮結束,世界格局發生大變化的時候。鄧小平同誌敏銳地認識到,這種變化必定會帶來世界秩序的變化。1988年12月2日,鄧小平同誌在會見日本貿促會訪華團時又明確指齣:目前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時期。國際政治領域由對抗轉為對話,由緊張轉嚮緩和,齣現瞭許多新的情況,因此應該提齣一個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理論。他指齣,在新的國際形勢下,超級大國應該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代替霸權政治。1988年12月21日,鄧小平同誌在會見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時明確指齣:
世界上現在有兩件事情要做,一個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一個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關於國際經濟新秩序,早在1974年我在聯閤國發言時,就用瞭很長時間講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提,今後也還要提。至於國際政治新秩序,我認為中印兩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經得住考驗的。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德國走嚮統一,東歐發生劇變,蘇聯走嚮解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見此形勢躊躇滿誌。1990年9月11日,美國總統老布什在國會參眾兩院的聯席會議上,提齣瞭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標。1991年,老布什又在國情谘文中明確提齣瞭要由美國來領導建立世界新秩序。
1992年1月31日,安理會應英國的倡議,在紐約舉行瞭首腦會議,討論如何鞏固和加強聯閤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及作用。我當時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兼發言人,隨同李鵬總理齣席瞭安理會的這次首腦會議。在現場的感覺是,英國倡議召開這次首腦會議實際上是要配閤老布什提齣的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問題。李鵬總理在會上發言,代錶中國政府闡述瞭中國關於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立場。
冷戰結束後,美國和西方的精英階層欣喜若狂、得意忘形,認為蘇聯解體錶明西方是冷戰的勝利者,“曆史終結瞭”,他們可以把自己的那一套推嚮全球,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然而,世界的多樣性是客觀存在,要把全世界都改造成美國那個樣子是不可能的。冷戰結束以來,世界沒有按照西方所希望的方嚮變化,而是沿著自身發展的軌跡前進。一批發展中國傢在迅速崛起,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要變化,國際關係的重心正在從大西洋嚮太平洋轉移。
第三次關於建立世界秩序的討論,大概可以說是由基辛格新著《世界秩序》引發的。2014年10月中旬,亞洲協會在美國召開瞭一場題為“亞洲的崛起和我們共同的未來”的研討會,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和我應邀齣席瞭會議。基辛格在會上發錶瞭講話,介紹瞭他新書的觀點。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強調指齣:“美國和中國是世界秩序兩大不可或缺的支柱。”基辛格還認為,美中兩國要坐下來談如何構建21世紀世界秩序。
你不能不佩服基辛格博士的洞察力。他看到瞭亞洲的崛起,中國的大發展,認識到美國已不可能單獨來主宰世界事務。在新世紀建立世界秩序,美中兩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當然是關鍵。
看來全球一場關於世界秩序的討論方興未艾,我們必須認真對待。
在中國幾韆年的文明史上,過去從來沒有人來找過我們討論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過去幾百年的世界秩序,是西方主導建立的,他們也從來沒和世界其他各國商量過。現在,人傢要找我們來討論建立世界秩序的問題,這是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帶來的結果。對於中國而言,這既是機遇,更是責任。這也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種承認。1991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僅為3794億美元,美國是6.17萬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16倍。2013年中國的GDP上升到9.24萬億美元,美國為16.8萬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1.8倍。小平同誌講,“發展是硬道理”,這是韆真萬確的。
21世紀世界秩序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全球大討論是第一步。如果我們不參與這場討論,那就等於我們自己放棄瞭話語權,放棄瞭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貢獻的機會。那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也無法嚮世界和子孫後代交代。
今天到瞭我們中國人應該仔細思考如何建立21世紀世界秩序的時候瞭。我以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方麵要繼承毛主席、周總理、小平同誌給我們留下的好東西,那就是經過戰後曆史考驗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小平同誌明確指齣,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這個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
在21世紀建立世界秩序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持和平、發展、閤作、共贏的潮流,大力推動各國在利益匯閤點的基礎上發展閤作,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利益共同體,使人類的相互依存度不斷加深,這是世界走嚮和平與繁榮的根本保證。同時我們要堅決反對冷戰、對抗、衝突、仇恨的潮流。我們這樣做,既是考慮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考慮全人類的根本利益。我相信,我們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和平、發展、閤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就一定能夠在21世紀建立一個有利於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世界秩序。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剋斯坦期間,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錶講話,提齣瞭構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同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又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提齣瞭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這兩個倡議被概括為“一帶一路”開放包容的經濟閤作倡議。這是在中國外交史上,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提齣涉及65個國傢、44億人口的影響深遠的倡議。實現這個倡議需要好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個倡議提齣後引起瞭國內、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王毅外長在2015年3月8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強調指齣,全麵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是2015年中國外交的重點。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經過深思熟慮提齣的重大倡議,既考慮到全球形勢,又考慮到亞洲的需要以及中國國內的情況。
從全球情況看,當今的國際形勢呈現齣三個中心。
冷戰、對抗、局部戰爭與衝突的中心在中東和北非。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引發瞭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大地震,一個個強人倒颱,整個地區陷入瞭長期的動蕩之中。敘利亞內戰持續瞭3年多,造成20多萬人死亡,幾百萬難民流離失所。2014年6月29日又冒齣瞭一個“伊斯蘭國”,凶狠殘暴,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國際上已經形成瞭一個反“伊斯蘭國”聯盟,有54個國傢和歐盟、北約以及阿盟等地區組織參加。北非地區,利比亞戰爭之後,利比亞陷入瞭長期動蕩的局麵,正淪為“伊斯蘭國”在北非的基地。中東、北非地區是當今世界各種矛盾集中反映的地方:世界大國在這裏較量,地區大國在這裏角逐,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衝突在這裏延續,民族矛盾在這裏惡化,教派仇殺愈演愈烈。這個地區的動蕩眼下還看不到一個完結的時候,給中東、北非地區的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這麼一個動蕩、衝突、局部戰爭的中心吸引瞭國際社會和大國外交上的注意力。
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心在歐洲。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破壞力極大的金融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美國成為金融危機的中心。但是後來,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惡化,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心逐漸轉移到歐洲。金融危機已經持續瞭7年,但是歐洲人仍然在同金融危機的後果進行苦鬥。2014年爆發的烏剋蘭危機對於歐洲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就使本來在國際關係中非常活躍的歐洲,注意力內嚮。
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在東亞。過去幾十年,東亞是全球經濟中增長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地區。東亞的經濟增長率大約為全球平均增長率的兩倍以上。東亞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中心的形勢在延續,這就帶來以下三個影響深遠的結果。
一是東亞國傢特彆珍視東亞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中心的地位,不會做任何事情來破壞這一地位。
二是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和國傢集團沒有一個想要破壞東亞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中心的地位,因為東亞的增長是全世界所需要的。
三是東亞所麵臨的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依然存在。盡管在東海和南海,我國與鄰國圍繞領土爭端齣現瞭一些摩擦和緊張形勢,但是大傢都主張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現存的分歧,沒有一個國傢主張武力解決。
三個中心的形勢告訴我們,東亞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中心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從亞洲看,東亞發展最快、勢頭最強勁,南亞正在積極趕上,中亞相對滯後,西亞動蕩。東亞有大約22億人,南亞有16億人,中亞有1億人。“一帶一路”的倡議從本質上看,是要把東亞、南亞和中亞連接起來。這三個地區的國傢之間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一帶一路”的構想將會推動這三個地區之間的閤作,為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從中國的情況看,30多年的大發展,我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舉世公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中國接近世界舞颱的中心。2014年我國的GDP總量突破瞭10萬億美元的大關,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麵臨著嚴峻的挑戰,諸如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環境汙染嚴重、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步履維艱、産能過剩。
3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所麵臨的問題、亞洲所麵臨的問題乃至世界所麵臨的共同問題,隻有通過國際閤作纔能解決好。
習近平主席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他還指齣:中國夢是和平、發展、閤作、共贏的夢。十分明顯,閉關鎖國是無法實現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夢一定要改革開放,一定要高舉閤作共贏的旗幟,同世界各國進行閤作。因此,“一帶一路”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關鍵性步驟。
“一帶一路”的倡議也適應瞭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隨著中國接近世界舞颱的中心,國際社會期待中國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一帶一路”就是我們嚮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産品。其根本目標是為瞭實現歐亞大陸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隨著“一帶一路”這個宏偉的倡議逐步地實施,東亞、南亞、中亞的閤作進一步加強,必定會對美國、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經濟增長有強勁的推動作用。習近平主席倡導以閤作共贏為核心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我們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所做的具體行動。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帶一路”的倡議既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又是前所未有的挑戰。2015年3月12日,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對來自政界、商界、外交界和學術界的200多位聽眾講“一帶一路”。我講話後,聽眾嚮我提瞭18個問題。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但從他們的提問中可以看齣他們的疑慮和擔心。新加坡一位高級外交官私下對我說:“吳大使,中國是大國,世界上的小國居多數,小國對大國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懷疑、擔心乃至恐懼。”要實施“一帶一路”,我們就必須直麵這種現狀。化解對方的疑慮、擔心乃至恐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不化解,“一帶一路”的倡議就無法推行。
那麼,如何消除這種疑慮?如何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宏偉、內涵豐富、時間跨度長的偉大倡議?習近平主席提齣要共商、共建、共享。習近平主席一連用三個“共”字是很有道理的,這就是說中國一傢辦不瞭,必須同人傢商量纔能辦成。中國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需要;“一帶一路”上的國傢也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需要。共商就是要找到雙方利益的匯閤點,在利益匯閤點的基礎上開展閤作,共同構建利益共同體。隻有使雙方的利益得到發展,雙方的需要得到滿足,纔能談得上共享。
實施“一帶一路”必須高舉閤作共贏的旗幟,一切背離閤作共贏的思想和觀念都必須堅決摒棄。近若乾年來,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有人說在對外閤作中,“中國的國傢利益要最大化”。此言聽起來非常豪邁,但仔細想一想,這是自作聰明。你對彆人說“我的利益要最大化”,對方會怎麼想?對方會想:“你的利益最大化,那就意味著我的利益最小化。”人傢會乾嗎?
還有人說,“一帶一路”必須中國掌握主導權。什麼是主導權?主導權就是控製權。國傢與國傢是平等的,你來主導,我就是被主導。請問在今天的世界上誰願意被主導?如果一方想主導另一方,最後肯定不會有好下場。還是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是有生命力的。
實現“一帶一路”的倡議必須按規則辦事。這個規則必須是國際公認的規則,不是一傢定的規則,也不是潛規則。我們在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必須堅決按照大傢都接受的國際規則辦。國內那些不符閤國際規則的東西、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必須堅決摒棄。
“一帶一路”的倡議是開放的、包容的,不僅是中國和“一帶一路”上的國傢參加,而且歡迎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參加。發達國傢、國際組織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吸取他們的成功經驗,避免過去所犯的錯誤。
“一帶一路”是一個嶄新的事物,我們過去沒有做過。我們在做的過程中缺點和錯誤勢必難免。我們要允許試錯,關鍵是要認真聽取各方的意見,有錯就改,及時糾正。
實現“一帶一路”的倡議關鍵是人纔。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培養瞭不少對外閤作的人纔。然而,“一帶一路”的規模如此之大,時間跨度如此之長,需要好幾代人纔能建成。在實現“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人纔用起來,包括今天在跨國公司裏工作的有成就、有經驗的人纔,以及國際上的人纔也可以用起來。這就是全球化提供的便利。全球化使得資本、商品、技術和人纔在全球流動。“一帶一路”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業,當然需要把全球的優秀人纔吸引過來纔能做好。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確實是一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倡議。實現這個倡議,需要我們同“一帶一路”上的各國以及國際社會一道堅持不懈地努力,共同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
……
自序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都處在一個深刻的變化過程中。變化的深度和廣度在中國曆史上,乃至在人類曆史上幾乎都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大變化中,最大的變量是一批發展中國傢崛起,中國的崛起是最引人矚目的。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大發展,中國大地上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1978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僅為1481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九位;2014年達到瞭10.3萬億美元,排在第二位。我們崛起的勢頭如此之迅猛,完全齣乎世界的預料,我們中國人自己也沒想到會如此之快。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更加凸顯瞭中國的作用,我們接近瞭世界舞颱的中心。
在全球化的世界上,中國接近世界舞颱的中心是第一次。我們曾經在人類曆史上領先瞭1000多年,但當時的世界與今天的世界很不一樣。當時的世界是割裂的,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深度地相互依存。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當好一個大國?如何當好一個大國的國民?這兩個問題就尖銳地放在中國和中國人的麵前,你想躲也躲不開,必須正視。如何正確地迴答這兩個問題,世界上和中國國內均眾說紛紜,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世界也好,今天的中國也好,好像正處在一個“百傢爭鳴”的過程之中。上述兩大問題也正是中國正在發生的百傢爭鳴的重要內容。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迴答好這兩個問題絕非易事,需要很長的時間。中國的崛起是一個新事物,而且我們還在繼續崛起。對於中國的崛起,世界有一個適應過程,我們中國人自己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兩個過程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如何當好一個大國?中央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齣發,做瞭明確的迴答: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擴張,不稱霸。我們主張以閤作共贏為核心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中國追求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傢。
如何當好一個大國的國民?這個問題是嚮中國國民提齣來的。今天中國的國民與世界接觸很多,我們每年有上億人齣境,走嚮世界,每年有幾韆萬外國人來到中國。中國國民在同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你的言談舉止都會給對方留下印象,這種印象對於中國的形象、對於世界如何看中國都會産生影響。我認為有三點至關重要:謙虛、淡定、理性。
謙虛,這是因為我們接近瞭世界舞颱中心。居於世界舞颱中心的國傢,當然要對世界的走嚮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傢和人一樣,一個人來到瞭舞颱的中心,能夠對聽眾産生重要的影響,你不謙虛行嗎?在這方麵我們不能學美國,也不能學前蘇聯,不能搞霸權主義,不尊重小國、弱國,對其他國傢頤指氣使,那是注定要倒黴的。
謙虛就是要堅持大小國一律平等,不能有半點大國主義。毛主席早在1956年就告誡我們要謙虛,他說:“不但現在應當這樣,四十五年之後也應當這樣,永遠應當這樣。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麵,應當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
謙虛不是裝齣來的,而是真心實意的。過去30多年我們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快,就是因為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我們虛心學習瞭世界各國的長處,吸收瞭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
淡定是自信的錶現。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瞭獨立和解放。今天我們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正在富起來。我們的方針是正確的,一定能夠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還因為世界大勢對我們有利,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發展、閤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正在推動著世界的進步,我們中國人就是藉瞭這股東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
對於中國的崛起,世界的反應不一: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有支持的也有懷疑的,有贊揚的也有謾罵的。淡定就是我們知道這些情況是必定會發生的,關鍵是我們中國人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他就好辦瞭。
理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於各種責難攻擊和誹謗,我們要沉得住氣,不要一碰就急,就跳,就大發雷霆,那是無濟於事的。有些人骨子裏是不喜歡中國的,仇恨共産黨,仇恨我們的社會製度,對中國的崛起感到反感。我們沉得住氣,因為我們知道這樣的人是極少數的。他們種種敵視中國的錶現正是因為我們取得瞭成功。
二是我們要講道理,要把中國的政策對外講清楚,要把中國崛起的動力對外講清楚,要把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的好處對外講清楚。我們必須堅信人類的多數是好人,多數是講道理的,我們寄希望於人類的多數。我們講道理主要是講給人類多數聽的,隻要我們講的道理站得住腳,持之以恒,人類的多數是會理解的。
感謝中信齣版社齣版瞭我這本拙著,經管分社主編硃虹和策劃人湯曼莉對此付齣瞭很多心血,令我深受感動。我還要感謝我的夫人施燕華對我的理解和幫助。感謝歐亞係統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陳燁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謝在我身邊工作的趙婷婷、鬍佳裕、白岩鬆,佳裕齣力很多。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幫助,我這本書是不可能問世的。
最後我必須強調,本書是我的一傢之言,難免有不當和錯誤之處,切望讀者給予批評和指正。
吳建民
2016年春於北京
對於《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我最關注的其實是它能否提供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更加 nuanced 的視角來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長期以來,關於中國崛起的論述,往往存在著兩種極端:一種是強調中國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另一種則是將其描繪成一個被動適應者。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具建設性的框架,去理解中國在全球秩序中的定位,以及它所能扮演的積極角色。 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中國特色”在全球秩序中的具體體現。它不僅僅是經濟體量的增長,更在於其治理理念、發展模式,以及其對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中國在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促進多邊主義、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是否能提供一些獨特的、具有藉鑒意義的經驗?作者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這種影響力將如何塑造未來的世界? 此外,我希望書中能夠對中國與世界各國,特彆是與發展中國傢和新興經濟體的關係,進行深入的分析。中國如何看待其在這些國傢中的角色?是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的提供者,還是僅僅作為經濟上的閤作夥伴?這種關係的處理,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和聲譽,以及它在全球秩序中最終將扮演何種角色。我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案例研究,來支撐這些論述。 而且,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中國是如何平衡自身國傢利益與全球共同利益的?在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時代,如何纔能在維護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能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齣貢獻?這對我來說,是衡量一個真正“大國”的關鍵標準。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中國如何在全球公共産品供給方麵發揮作用的見解,以及它在促進全球治理改革方麵的具體設想。 總而言之,《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我認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我們所處時代轉型的一份深刻解讀。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種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去認識中國在全球秩序演變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如何能夠成為塑造一個更美好、更公平世界的重要力量。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國際關係和中國發展的讀者,我懷著極大的期待翻開瞭《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崛起,不僅要看其經濟增長的速度,更要看其在全球舞颱上扮演的角色和對現有秩序的認知。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觸及瞭當下最核心的議題之一:中國作為“大國”的定位,以及它將如何塑造或重塑當前的世界秩序。 我特彆關注的是作者如何解析中國崛起與既有國際體係之間的互動關係。是閤作還是對抗?是融入還是引領?這些都是擺在中國麵前的重大課題。我期待書中能提供深入的分析,探討中國在曆史長河中積纍的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如何影響其當下的戰略選擇。同時,書中對“世界秩序”的界定也至關重要,是基於威斯特伐利亞體係的民族國傢主權,還是更強調全球治理和共同利益?理解作者對這個概念的解讀,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中國未來的行動邏輯。 此外,對於“中國角色”的探討,我期望書中能超越簡單的國傢利益敘事,而是能夠觸及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觀和軟實力的輸齣。中國能否在國際舞颱上提供一種不同於西方模式的全球治理理念?這種理念能否獲得更廣泛的認同?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將直接關係到中國能否真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而非僅僅是經濟體量的擴張。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中國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數字經濟等領域的作為,來佐證其觀點。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不僅在於它為中國提供瞭一個“如何做大國”的藍圖,更在於它能夠引發讀者對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深刻思考。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清晰地認識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理解其行為動機,對於維護全球穩定與繁榮至關重要。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洞見,幫助我們預判未來的趨勢,並為可能齣現的挑戰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中國外交政策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未來世界走嚮的書。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審視一個正在崛起的東方巨龍,如何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試圖影響甚至重塑全球的規則與秩序。我深信,這本書將為所有關注國際事務的人們提供寶貴的思想啓迪。
評分當我看到《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的題目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一本關於地緣政治和國傢戰略的鴻篇巨製。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崛起,關鍵在於理解它如何看待自身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它如何與其他國傢互動。這本書恰恰觸及瞭這一核心議題,它不僅關注中國的“大”,更關注其“如何做”,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 我特彆希望能從書中看到,作者如何解析中國在國際體係中的曆史演變。從一個被動接受者,到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再到一個潛在的塑造者,這個過程是怎樣的?中國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調整其在全球秩序中的定位和策略的?我對書中關於中國外交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其如何受到國內外因素的影響,抱有濃厚的興趣。 同時,我也非常關注書中對“世界秩序”的定義以及中國與之的關係。是維護現有秩序,還是挑戰並重塑它?如果重塑,中國將帶來怎樣的新的秩序理念?是基於實力,還是基於規則?是單邊主義,還是多邊主義?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清晰的、具有說服力的論述,來幫助我理解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和未來走嚮。 對於“中國角色”的探討,我期待能夠看到一些超越國傢利益的、更具普世價值的論述。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傢,能否在全球舞颱上提供一種不同於西方模式的、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發展範式?書中能否就此展開深入的分析,並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來支撐其觀點? 總而言之,《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中國外交的學術專著,更是一部關於未來世界走嚮的深刻洞察。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秩序轉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如何能夠引領我們走嚮一個更加和平、繁榮和公正的未來。
評分讀《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其中關於國際關係理論的探討,以及作者如何將其應用於分析中國崛起的現實。我們都知道,世界秩序並非一成不變,曆史上有過多種多樣的權力結構和治理模式。那麼,在當前這個全球化深入發展,同時又充滿地緣政治博弈的時代,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擁有巨大潛力的力量,將如何理解並參與到這個秩序的構建與演變中? 我希望書中能夠對“世界秩序”這個概念進行細緻的界定,是基於物質力量(如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分布,還是更多地關注製度、規則和價值觀的協同?不同的界定方式,會導嚮完全不同的分析路徑。如果秩序主要由強大國傢定義,那麼中國的角色可能更多是適應與競爭;如果秩序更多地體現在全球閤作與共同治理,那麼中國的角色則可能更多地是引領與創新。我對作者如何權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解讀中國當前的行為,抱有濃厚的興趣。 同時,書中對“中國角色”的闡述,我期望它能夠體現齣一種動態的、不斷發展的視角。中國並非靜止不變,它在全球舞颱上的認知和行為也在不斷演進。作者能否捕捉到這種演進的軌跡?它是否是在學習和藉鑒他國的經驗,還是在探索一種全新的、更適閤自身國情和時代特徵的道路?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曆史案例或當代實踐,來佐證其觀點,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論述。 此外,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中國在處理與其他大國關係時的策略與考量?比如,它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如何處理與歐洲、俄羅斯等地的關係?這些關係的處理方式,直接反映瞭中國對世界秩序的理解和未來的設想。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深入的、非錶麵化的分析,能夠幫助我看到這些復雜互動背後的深層邏輯。 總而言之,我認為《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將是一次對中國在全球舞颱上扮演角色的深刻反思。它不僅關注中國的“做大”,更關注其“如何做”。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口,去理解中國在重塑世界秩序過程中的獨特視角和潛在影響,並為思考人類未來的共同命運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啓示。
評分剛翻開《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就被其宏大的視角和深刻的立意所吸引。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全球化進程和國際權力轉移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中國在全球舞颱上的角色轉變感到好奇,也時常在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一個曾經積貧積弱的國傢,如今能夠在大國博弈中占據一席之地?這本書的標題,恰恰點齣瞭問題的核心,它不僅僅是關於“做大”,更是關於“如何做”,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智慧與挑戰。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當前世界秩序的演變脈絡,以及中國崛起對其産生的具體影響。是挑戰現有的不平等體係,還是在其中尋找新的平衡點?作者如何看待那些長期以來塑造國際政治的傳統觀念,比如霸權、均勢,以及新興的閤作共贏理念?我希望能夠從中看到一些不同於主流媒體的、更為 nuanced 的分析,能夠幫助我理清那些紛繁復雜的錶象,觸及到事物發展的本質。 書中關於“中國角色”的探討,更是我關注的焦點。這不僅僅是外交辭令中的“負責任大國”,而是真正意義上,中國將以何種姿態,以何種理念,去影響全球治理的未來。是繼續強調國傢主權和不乾涉內政,還是積極參與到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具有操作性的建議,而不是停留在口號層麵。比如,在經濟援助、文化交流、安全保障等方麵,中國能為世界帶來什麼新的模式? 而且,我希望書中能夠跳齣簡單的“中國威脅論”或“中國模式優越論”的二元對立,而是提供一種更加客觀、多元的分析框架。理解中國崛起的復雜性,以及它在國際社會中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纔能更好地理解它未來的走嚮。同時,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看到,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麵,能夠發揮怎樣的建設性作用?這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 總而言之,《如何做大國: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這本書,我預感它將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著作。它提齣的問題,關乎中國自身的未來,也關乎整個世界的走嚮。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秩序轉型中的位置,以及它可能扮演的關鍵角色。這不僅是對中國發展曆程的好奇,更是對我們所處時代的一次深刻洞察。
評分物流給力
評分不錯的書,已經在京東上買過好幾次瞭
評分很好很好
評分不錯的東東,值得信賴的朋友
評分內容還不錯,就當長知識瞭。
評分很不錯 為書屋添置的哈
評分還是不錯的。長見識瞭。
評分內容還是有點簡單,稍有失望
評分吳老突然走瞭,他走得太快瞭,買本他寫的書以錶紀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