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体例完备,编排循序渐进;
二、例字丰富,尊重碑帖原貌;
三、附名家书写视频示范。
颜勤礼碑,法书圭臬 盛唐气象,鲁公神髓,一览无余。
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燕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
《入门基础教程》系列图书是一套专门针对毛笔字初学者编写的书法入门教程,旨在帮助初学者通过对碑帖的临习,了解其书法特点,掌握对应书体的书写基本功,为进一步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古碑帖的爱好者而言,本套图书也可作为名碑名帖的临习指南。
本套图书由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田英章先生担纲主编。田先生从浩繁的中国书法艺术之林撷英,耗时三年,方将第一辑八本付梓。丛书包括《曹全碑》《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雁塔圣教序》《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三门记》等八种历代极具影响力的碑帖,涵盖了隶书、行书、楷书三种常见的书法字体,囊括了王体、欧体、褚体、颜体、柳体、赵体等几大书体,全面而实用。本套图书在体例安排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根据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及学习习惯精心编排,从基本笔法到笔画、部首的写法,再到结体、章法和作品创作,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知识讲解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在范字的计算机技术处理环节,书法专业人士亲自操刀,逐字处理,使范字更为清晰,同时力求保持字迹原貌,不损失局部尤其是起笔收笔的精细之处。
本套图书的副主编为四川著名书法家张勉之先生。张先生拥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同时具备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书中基本笔画的视频演示、作品的创作示范,均由张先生亲笔书写。
本套图书的出版,除了田英章、张勉之先生的辛苦付出,还获益于其他书法家的真知灼见,并得到了一些书法院校、书法培训机构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深表谢意。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书法理论与见解百花齐放,此书虽历时三年方成,仍嫌仓促,谬误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专家朋友批评指正,以便我们改进。
田英章,字存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书法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书法导师,中国楷书网名誉坛主。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高级书写员,原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国际书画艺术联盟副理事长。
田英章先生拥有极高的书法造诣,他博学古法,诸体兼修,尤擅楷、行。特别是他的楷书,法度缜密,传承有序,已熔炼到精熟至美的高度,被誉为“当代欧楷大师”,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田英章的字端庄工整、遒劲秀丽,在深厚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进行延伸,达成并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易学易练。他的书法作品曾在1990年获得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的日本国际印刷体竞赛世界金奖,1991年获得1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书法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
第一章 书写入门
第一节 颜真卿与《颜勤礼碑》
第二节 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第三节 运腕方式与基本笔法
第四节 临帖方法
基础训练——运笔
第二章 基本笔画及其变化
第一节 基本笔画的写法
第二节 笔画的变化
第三节 笔画组合的基本方法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三章 偏旁部首的书写规则
第一节 部首居左
第二节 部首居右
第三节 部首居上
第四节 部首居下
第五节 部首居外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四章 字形结构特征
第一节 独体字
第二节 左右结构
第三节 左中右结构
第四节 上下结构
第五节 上中下结构
第六节 包围结构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五章 布势方法
第一节 疏与密
第二节 大与小
第三节 长与短
第四节 重与并
第五节 堆与插
第六节 欹侧
第七节 同字求变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六章 章法与作品创作
第一节 章法
第二节 书法作品的组成
第三节 书法作品的常见幅式
附录:《颜勤礼碑》原碑局部图
我曾经是一位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书法的美学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字帖对我来说缺乏深度。然而,这本《华夏万卷 颜真卿楷书入门基础教程:颜勤礼碑》却成功地让我这个“老手”也收获颇丰。它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不仅教“怎么写”,更教“为什么这么写”。教程中穿插了大量关于颜真卿书法的“意境”和“气韵”的探讨。比如,它会用文学性的语言描述颜体的“雄强”与“法度”,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笔法要求——如何通过笔画的粗细对比和结构的向背关系来体现这种“正大气象”。这种将美学理论与操作技巧完美结合的编排,让我对颜体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不再满足于临摹的形似,而是开始追求神似。即便是练习了多年的我,通过对照教程中的细节解析,也发现了自己过去忽略的笔画收尾处的“藏锋”技巧,这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一笔。这本书的深度,完全可以服务于从零基础到有一定基础的进阶学习者。
评分作为一名成年后的书法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是工作压力大,留给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对教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求极高。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冗长空洞的序言,开篇即直奔主题——颜勤礼碑的精髓所在。特别是对于那些笔画复杂的字,教程没有像其他教程那样只是简单地给出范例,而是将难点拆解成三到四个步骤进行分步解析。比如,一个“宝盖头”的写法,它会分别讲解起笔、左侧的挑、右侧的捺如何形成一个整体的呼应,每一个转折点的处理都配有清晰的箭头指示。这对于时间紧张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我可以快速抓住关键点进行练习,而不是反复在原地打转。我发现,自从按照这本教程的指导修正了我的“提笔”姿势后,我写出的字,那种生硬的“刻板感”明显减轻了,多了一丝流畅和灵动,这在快速学习中是非常宝贵的进步。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极其缺乏耐心的人,以前学书法总是三分钟热度,买了一堆字帖,最后都积了灰。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这本教程,完全没料到它居然能“拿住”我。它的节奏感把握得太好了!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让你挑战高难度运笔,而是循序渐进,每深入一个阶段,都会有配套的练习来巩固。比如,它会先用较粗的线条让你体会笔画的饱满度和力量,然后紧接着就用较细的线条来训练笔锋的精准控制。这种“张弛有度”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挫败感。而且,教程中对“墨法”的讨论也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是楷书,但如何通过控制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笔意的韵味,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在很多基础教程中是缺失的。我现在每天坚持练习半小时,感觉整个人都静下来了。这本字帖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教学工具,更像是一种精神的磨砺,让我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真正含义。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尤其钟情于唐楷的雄浑大气。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各种“速成法”的教程让我感到不屑,书法终究需要沉淀。当我翻阅这本颜真卿的专题教程时,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对经典的敬畏感让我十分触动。它并非仅仅是把碑帖原貌简单地影印出来让读者临摹了事,而是做了一次极其深入的“再创作”和“解析”。教程中对于《颜勤礼碑》的时代背景、颜真卿的用笔习惯的解读,都极其考究,让人在“写字”之前,先有了对“书法”的理解。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间架结构”的处理,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简单描红或米字格辅助,这里的结构讲解是动态的——如何利用中宫的收紧和外围的舒展来营造视觉上的平衡与力量感,讲得入木三分。我过去写字总觉得“东倒西歪”,试着运用教程中提出的“黄金分割点”概念后,字形立刻稳定了下来,那种“如屋如山”的稳定感初现端倪。这种从宏观理解到微观技法的递进式教学,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让我不再是机械地模仿笔画,而是开始理解结构背后的逻辑。
评分这本字帖简直是我的书法启蒙导师!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种朴实而又严谨的编排方式深深吸引了。我过去也尝试过几本其他的入门教程,但往往都是花里胡哨的介绍或者内容跳跃性太大,学起来总是抓不住重点。《华夏万卷 颜真卿楷书入门基础教程:颜勤礼碑》不一样,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耐心地手把手教你。首先,对“颜体”的特点分析得非常到位,那些关于结构、笔画起收的讲解,都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范例图示进行剖析。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最容易犯的“写死”或者“结构松散”的问题,教程里给出了非常直观的纠正方法。我特别喜欢它在起步阶段对基本笔画的拆解,每一个横、竖、撇、捺,都有详细的运笔方向和力度建议。练习过程中,字帖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吸墨度适中,既不会洇墨,又能感受到笔尖在纸上的摩擦力变化,这对于培养“提按顿挫”的意识至关重要。我已经坚持练习了快一个月,虽然离颜真卿大师的风骨还相去甚远,但我的字在整体形态上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那种端庄、浑厚的味道开始慢慢浮现。这本教材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技法,化解为清晰可循的步骤,对于想扎扎实实入门楷书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良品。
评分帮朋友购买,还不错!
评分最近准备开始学毛笔书法,不知道学那种楷体,索性各种大家全买一本
评分新手入门,特别推荐此书:价格不贵,讲解详细!
评分vv的简笔画抱抱不回家见见你
评分很详细,适合初学者使用,不愧是大家主编,不错。
评分物美价廉,真正正品。赞?
评分物美价廉、挺不错、京东给力。
评分孩子练习这个比较好!
评分喜欢,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