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拇指:那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的故事

熊猫的拇指:那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斯蒂芬·杰·古尔德 著,田洺 译
图书标签:
  • 进化论
  • 生物学
  • 自然选择
  • 适应性
  • 生命科学
  • 动物行为
  • 科学普及
  • 奇妙生物
  • 进化故事
  • 熊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649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47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自然也偷懒,基因不一定自私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并不是自然界普遍的铁律,把“进化”说成趋势是人类中心主义演绎出来的神话。对于某种科学理论的过多主观臆测,实际上会阻碍我们对真知的了解,进化论比你预想的要有趣得多。

内容简介

  从渺小的生命中更能窥见大自然的全貌

  《熊猫的拇指》是古尔德的又一部精彩之作,由31篇短小精练的科学随笔组成,包括进化理论、二叠纪灭绝、幼态持续、异速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科学史等广泛话题。亿万年的地球巨变,毫微间的存亡一瞬,都因古尔德的生花妙笔跃然纸上。惊叹之余,不妨用一句法国名言安慰自己:变化的东西越多,就有越多的东西保持不变。

作者简介

  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进化论者、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他和埃尔德里奇(Niles Eldredge)在1972年共同提出间断平衡学说,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修正。在他的著作《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1977)、《人智的错误量度》(1981)、《时间之箭、时间之环》(1987)和《奇妙的生命》(1989)等书中,他论述了进化生物学、智力测验、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等学科发展史中各种争论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从1974年起,古尔德定期为《自然史》杂志撰稿,这些稿件已经收集成几个集子,包括《自达尔文以来》(1977)、《熊猫的拇指》(1980)、《母鸡的牙齿和马的脚趾》(1983)等。他的科学文章文风典雅,通俗易懂。

精彩书评

  古尔德通过熊猫的拇指展示了进化的奇迹:一个微小的生物体利用地球的磁场寻找食物和安居之所。这个不可思议的生物形状并不是一个……这是科普作品。

  古尔德是一位严肃而才华横溢的博物学家,擅长讲述观念的来由以及科学发现的文化背景……《熊猫的拇指》生动有趣,令人兴奋。

  ——纽约城市大学教授H.J.盖革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有趣的生物故事

自序 奇妙而不可预测的生命 / 5

第一部分

完美与不完美:有关熊猫拇指的三部曲

1 熊猫的拇指

2 无使用意义的历史标记

3 双重麻烦

第二部分

关于达尔文

4 自然选择与人类的脑:达尔文与华莱士

5 达尔文的中间道路

6 未生先死,或一种螨虫的西面颂

7 拉马克的影子

8 相互关心的群体与自私的基因

第三部分

人类的进化

9 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

10 辟尔唐人回顾

11 我们进化中最伟大的一步

12 在生命中间

第四部分

人类差异的科学与政治学

13 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

14 女人的脑

15 唐式综合征

16 维多利亚时代面纱下的瑕疵

第五部分

变化的节奏

17 进化变化的幕式性

18 有希望畸形的归来

19 关于贫瘠地的著名争论

20 帘蛤是帘蛤

第六部分

早期生命

21 初始

22 老疯子伦道夫?柯克帕特里克

23 深海虫与始动物

24 我们的祖先是一个海绵细胞吗

第七部分

它们曾被蔑视和抛弃

25 恐龙愚蠢吗

26 泄露内情的如愿骨

27 自然中奇特的伴侣

28 为有袋类申辩

第八部分

大小与时间

29 我们的命数已定

30 自然的吸引:细菌、鸟和蜂

31 时间的漫长

参考文献 / 288

前言/序言

unll
探索生命的奇妙旅程:从微观奥秘到宏观演进 这本名为《熊猫的拇指》的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一只憨态可掬的动物的简单描绘,而是一次横跨生命史的宏大探索。它邀请您深入生命的肌理,触摸进化的脉搏,理解那些塑造了地球生命的多姿多彩的奇迹。我们将从最微小的细胞世界出发,一层层剥开生命的奥秘,最终站上时间的制高点,回溯那波澜壮阔的演化长河。 微观世界的奇迹:生命基石的探索 本书将带您走进细胞这个看不见的宇宙。我们首先会揭示构成一切生命的细胞是如何运作的。这不仅仅是关于细胞膜、细胞核这些抽象名词的堆砌,而是关于生命最基本活动的生动展现。您将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能量是如何在细胞内部被高效地转化和利用的,就像一个设计精巧的微型工厂,每时每刻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我们会深入探究DNA——生命的蓝图,了解它如何储存着亿万年的遗传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是如何被精确地复制和传递,确保生命的延续。从简单的细菌到复杂的哺乳动物,DNA都是那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生命线。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它们却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目光投向土壤中的微生物,它们是分解者,是养分循环的工程师,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肥沃土地和勃勃生机。您会惊叹于那些无处不在的细菌和古菌,它们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能力,挑战着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知。我们也会探讨病毒,这个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奇特存在,理解它们如何通过寄生复制来延续自身,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博弈,这场博弈在漫长的演化中塑造了无数物种的命运。 形形色色的生存策略:生命的智慧与适应 生命在地球上蓬勃发展,离不开其千姿百态的生存策略。本书将为您展现各种生物为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所演化出的令人赞叹的智慧和适应性。 您将了解到,伪装不仅仅是一种躲避捕食者的手段,更是一种精妙的生存艺术。我们会深入剖析那些能够完美融入环境的生物,它们如何利用色彩、图案甚至形态来欺骗敌人或猎物。从变色龙的瞬息万变,到枯叶蝶的以假乱真,再到深海鱼类的发光伪装,每一个例子都充满了自然的巧思。 声音在生命世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探索生物是如何利用声音来交流、求偶、警戒,甚至捕猎的。您会听到鲸鱼悠扬的歌声穿越深海,昆虫振翅的鸣叫声充斥着夏夜,而蝙蝠的超声波则在黑暗中绘制出世界的轮廓。这些声音不仅仅是简单的信号,更是承载着丰富信息的生命语言。 迁徙,是无数生物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带您追随候鸟跨越大陆的漫漫征途,探寻它们为何能够精确地导航,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找适宜的繁殖地或越冬地。我们还将关注那些在陆地上、海洋中,甚至地下进行大规模迁徙的生物,理解它们迁徙的驱动力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 繁殖,是生命延续的根本。我们将审视生物界中那些令人惊叹的繁殖策略,从无性繁殖的效率到有性繁殖的复杂。您将了解到,有些生物为了繁衍后代,能够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生命。而有些生物则演化出了奇特的繁殖方式,例如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甚至是寄生繁殖,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生命多样性的理解。 演化的长河:塑造万物的力量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驱动生命不断演化的强大力量。我们将摆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简单论调,深入探讨演化的复杂机制。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无疑是演化的基石,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来解读这一理论。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雀鸟喙形演变,到工业革命时期桦尺蛾的颜色变化,您将直观地看到环境压力如何塑造物种的命运。但演化并非只有选择,突变——基因的随机变异,是演化中最原始的原材料,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基础。我们会解释突变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对物种演化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本书将详述地理障碍如何将同一物种分隔开来,导致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独立演化,最终形成新的物种。我们会聚焦于那些因为大陆漂移、山脉隆起或河流改道而产生的生物多样性“热点”,理解隔离如何催生出独特的生命形式。 共演化,是生命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过程。我们将探究捕食者与猎物之间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被子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精妙的合作关系,以及寄生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生存博弈。这些共演化关系,往往能产生令人惊叹的生物适应性,也构成了生态系统中复杂而动态的联系。 本书还将触及演化的一些“意外”和“捷径”。我们会讨论趋同演化,即在相似的环境压力下,不同起源的生物演化出相似的形态或功能,例如鸟类、蝙蝠和翼龙都演化出了翅膀,尽管它们的翅膀结构和起源截然不同。我们也会探讨“废弃”的演化痕迹,如鲸鱼的后肢残余,它们是物种演化历史的活化石,证明着生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 生命的起源与未来:未解之谜的追寻 生命并非一蹴而就,它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迷人的谜团。本书将带领您回顾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从原始地球的化学演化,到第一个自我复制分子的诞生。我们会探讨那些可能孕育生命的极端环境,如深海热泉或早期海洋,以及它们在生命起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当我们审视生命的过去,也必然会思考它的未来。我们将讨论当今地球上面临的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挑战如何威胁着生命的延续,并呼吁我们以更深远的视角来理解生命与环境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展望生命可能的发展方向。从地球生命的演化,到对宇宙其他生命形式存在的猜想,生命的故事远未结束。它是一个充满惊喜、不断演变、永无止境的宏大叙事。 《熊猫的拇指》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生命世界的大门,让您以全新的视角去认识我们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它将激发您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您对生命的热爱,并引导您思考生命本身的意义。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思想旅行,一次对生命奇迹的深情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只憨态可掬的熊猫,配上那个略带神秘感的“拇指”标题,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勾了起来。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科普读物,但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自己想多了。作者的文笔非常灵动,就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娓娓道来那些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奇闻异事。特别是关于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如何一步步进化出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形态的描述,简直像是一部宏大的史诗电影在脑海中上演。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它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公式和定义,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想象的画面。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生命这个宏大的议题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加敬畏的认识,它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学事实,而是一连串充满偶然与必然交织的精彩故事。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走进生物学的深邃殿堂,感受到自然选择的鬼斧神工。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总能将宏大的尺度拉回到微观的细节上,让人在惊叹于整个地球生命演化的波澜壮阔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每一个生命体自身的精妙构造。特别是关于基因和遗传变异的部分,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来解释“随机突变”如何成为进化的驱动力。我以前总觉得基因就像是写死的程序代码,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那其实是一本充满着错别字和临时注释的、正在不断被重写的手稿,正是这些“错误”,才催生了生物界无穷无尽的美丽。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处理得也非常到位,它们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配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视觉辅助工具,恰到好处地填补了文字描述可能留下的空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和每一个遗传标记,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亿万年的家族旅行,对自身存在有了更深的连接感。

评分

坦白讲,我买这本书最初是想找点轻松的睡前读物,没想到它竟然具备了如此强的思辨性。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在不断地抛出“为什么会这样”的终极追问。其中探讨到关于复杂器官(比如眼睛、翅膀)的趋同演化现象时,作者提出了几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模型,并且没有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权衡各种证据的强度。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批判性思维。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拿起笔,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疑问和推测,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被动接收信息的阅读体验,而更像是一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给我的不是特定的生物知识点,而是一套观察和解读自然规律的思维框架,这是任何一本纯粹的知识罗列型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生物进化史一直抱有敬畏但又有点畏惧的读者,总觉得那些年代跨度太大的内容难以把握。然而,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主题选择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严格的时间线叙事,而是围绕一个个有趣的核心主题来展开讨论,这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流畅和个性化。比如,它花了不少篇幅来讨论那些“进化上的死胡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最终却因为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消失的物种。这种对比性的叙事手法,反而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适者生存”背后的残酷与必然。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这里显得尤为克制而富有哲思,它没有过度渲染悲剧色彩,而是冷静地分析了环境变化与物种命运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读完这部分,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面对变化时应有的理性态度:生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不断的自我革新。

评分

我是在一个连续加班后的深夜,偶然在书店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便被其中对“奇特适应性”的探讨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对于那些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物种的描绘,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书中提到某种生活在深海热泉口的微生物,它们完全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能生存,这种生命形式的韧性和多样性,彻底颠覆了我对“活着”的传统定义。读到此处,我甚至忍不住停下来,上网去搜索了相关的图片和纪录片,那种求知欲是被彻底激发出来的。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总是在你快要觉得知识点有些密集的时候,突然插入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案例研究,有效地缓解了阅读疲劳。它不只是在罗列事实,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如果生命可以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存活,那么宇宙中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生命形态?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对生命广阔边界的好奇心,是这本书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

早就被推荐,心水很久的书

评分

古尔德的经典作品,终于买到

评分

书不错,京东搞活动够劲,希望经常搞活动

评分

这本书开篇便是“熊猫的拇指”,而这也随即改变了我对进化论的传统看法。多数人理解进化论,通常是从完美的角度去理解,如眼睛、耳朵、大脑等等这类几乎完美的结构,而其实神创论恰恰也是建立在这些生命中的完美,因为这类的完美用进化与神创来解释,其实是不相上下的。想想那个有名的假设,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不小心踢到一块石头,相信你不会觉得什么,而如果你不小心捡到一块手表,面对这样精细的结构,相信你一定会认为这一定由某种智慧创造的。

评分

变化的东西越多,就有越多的东西保持不变

评分

将生命现象讲得栩栩如生,值得一读。

评分

和另外一本《自达尔文以来》搭配着看,挺有意思的,这类自然科普的内容也适合讲给小朋友听。

评分

讲的很仔细,孩子还没有看,我自己看了一遍

评分

老公迷上了科普,买了这个系列来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