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近現代名傢作品集8

中國書畫近現代名傢作品集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閱是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書畫
  • 近現代
  • 名傢作品
  • 藝術
  • 繪畫
  • 書法
  • 文化
  • 藝術史
  • 收藏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340450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487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美成在久”,語齣《莊子·人間世》。但凡美好之物,都需經日月流光打磨,纔能日臻至善。一蹴而就者,哪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真正的美善,一定是“用時間來打磨時間的産物”——藝術品即如此,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拍賣亦如此。
  西泠印社的文脈已延綿百年,西泠拍賣自成立至今,始終以學術指導拍賣,從藝術的廣度與深度齣發,守護傳統,傳承文明,創新門類。每一年,我們秉持著“誠信、創新、堅持”的宗旨,徵集海內外的藝術精品,通過各地的免費鑒定與巡展、預展拍賣、公益講堂等形式,倡導“藝術融入生活”的理念,使更多人參與到藝術收藏拍賣中來。
  迴望藝術發展的長河,如果沒有那些大藏傢、藝術商的梳理和遞藏,現在我們就很難去研究當時的藝術脈絡,很難去探尋當時的社會文化風貌。今時今日,我們所做的藝術拍賣,不僅著眼於藝術市場與藝術研究的聯動,更多是對文化與藝術的傳播和普及。
  進入大眾的視野,提升其文化修養與生活品味,藝術所承載的傳統與文明纔能真正達到“美成在久”——我們齣版整套西泠印社拍賣會圖錄的想法正源於此。上韆件躍然紙上的藝術品,涵括瞭中國書畫、名人手跡、古籍善本、篆刻印石、曆代名硯、文房古玩、庭院石雕、紫砂藝術、中國曆代錢幣,油畫雕塑、漫畫插圖、陳年名酒、當代玉雕等各個藝術門類,蘊含瞭民族的優秀傳統與文化,雅緻且具有靈魂,有時間細細品味,與它們對話,會給人以超過時空的智能。
  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墨香沁人的書頁,開啓一場博物藝文之旅。

內頁插圖

目錄

陳少梅
陳樹人
陳之佛
鬍也佛
黃君壁
黃永玉
黎雄纔
李可染
李苦禪
林風眠
蒲華
溥儒
齊白石
錢鬆岩
任伯年
王雪濤
吳冠中
虛榖
徐悲鴻
於非閣
張大韆
張善孖
丹青翰墨,時代風骨——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傢藝術掠影 在中國遼闊而悠久的文化長河中,書畫藝術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錶達,更是承載曆史、傳遞精神、彰顯時代風貌的重要載體。步入近現代,中國社會曆經劇變,風雲激蕩,這一時期的書畫藝術也隨之煥發齣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創造力,湧現齣一大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畫巨匠。他們以筆墨為武器,以丹青為畫捲,深刻地記錄和反映瞭民族的覺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及新中國的誕生與發展。 本書所呈現的,正是這樣一群閃耀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的璀璨群星。他們或師承古人,融匯貫通,在傳統的基礎上開拓進取;或勇於變革,大膽創新,為中國畫注入新的時代精神。他們的作品,不僅是個人藝術造詣的極緻體現,更是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一麵鏡子,摺射齣知識分子的傢國情懷、對民族命運的深沉思考以及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 一、 傳承與革新:傳統山水畫的時代新聲 近現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始終圍繞著“傳承”與“革新”這兩個核心命題展開。在西方繪畫思潮和攝影技術的衝擊下,許多畫傢並沒有放棄傳統,而是選擇以更加自覺、更加深入的態度去理解和創新。 黃賓虹(1865-1955),作為“新安畫派”的集大成者,其晚年山水畫達到瞭前無古人的高度。他“黑、密、厚、重”的獨特風格,並非簡單的故作老成,而是對中國山水精神的深刻體悟。其山水作品,筆墨蒼勁,層層積染,將韆岩萬壑的雄渾壯闊與文人內心的靜謐深邃融為一體。他獨創的“五筆七墨”理論,更是將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推嚮瞭新的維度。黃賓虹的山水,仿佛是凝聚瞭億萬年地質變遷的岩層,又像是承載瞭韆年曆史積澱的古籍,每一次觀看,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磅礴生命力與厚重文化底蘊。他的作品,是對自然山水最真摯的熱愛,更是對中華文明永恒精神的禮贊。 傅抱石(1904-1965),以其“抱石皴”聞名於世。他的山水畫,筆墨奔放,氣勢磅礴,尤其擅長描繪壯麗的山河景象。他將傳統山水畫的寫意精神與現實生活中的景象相結閤,創造齣既有傳統文人畫的意趣,又充滿時代氣息的作品。傅抱石的山水,常常帶著一股雄渾豪邁之氣,仿佛能聽到怒濤拍岸、鬆濤陣陣之聲。他筆下的山巒,險峻而秀麗,雲水之間,更是充滿瞭動感與生命力。其作品《江山如此多嬌》、《長徵》等,更是直接反映瞭新中國的偉大成就和人民的革命精神,具有極強的時代感和感染力。 李可染(1907-1998),同樣是中國山水畫壇的巨匠。他以“積墨”技法著稱,將濃厚的墨色層層暈染,形成渾厚蒼潤的畫麵。李可染的山水,著重錶現山川的體量感和體積感,追求“壯美”與“渾厚”。他尤其鍾愛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如長江、黃河、泰山等,通過對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山川的描繪,錶達對祖國深沉的愛。其作品《萬山紅遍》、《韶山》等,都充滿瞭革命的激情與豪邁的氣概。李可染的山水,是現實主義精神與傳統筆墨技法的完美結閤,既有宏大的敘事性,又不失文人畫的詩意與韻味。 二、 筆墨的生機:花鳥畫的創新與發展 近現代花鳥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注入瞭新的時代元素和審美追求。畫傢們不再僅僅滿足於描繪案頭清供、庭院雅趣,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自然,以及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象。 齊白石(1864-1957),是近現代花鳥畫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極具個性的藝術大師。他“衰年變法”,將民間藝術的質樸、熱烈與文人畫的雅逸相結閤,創造齣獨具一格的“紅花墨葉”風格。他的花鳥畫,造型誇張而生動,色彩濃烈而富於變化,筆墨蒼勁有力,充滿生命力。蝦、蟹、魚、鳥,在他的筆下,仿佛有瞭呼吸和生命。他的作品,既有對自然生靈的真切描繪,也蘊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齊白石的花鳥,以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哲學境界,以及其質樸、率真的藝術風格,贏得瞭廣泛的贊譽。 徐悲鴻(1895-1953),雖然以畫馬聞名,但其花鳥畫也同樣精彩。他提倡“寫實”與“寫意”相結閤,將西方素描的嚴謹造型與中國畫的筆墨韻味融為一體。徐悲鴻的花鳥畫,構圖新穎,色彩明快,充滿瞭蓬勃的生機。他尤其擅長描繪具有象徵意義的花卉,如梅、蘭、竹、菊,賦予它們新的時代精神。他的作品,如《紅梅》、《紫藤》等,都展現齣強勁的生命力和積極嚮上的精神。 潘天壽(1897-1971),以其雄渾、大氣、奇崛的花鳥畫風格著稱。他打破瞭傳統的構圖模式,將花鳥的體量感和空間感進行瞭大膽的處理。潘天壽的花鳥,常常構圖簡潔而富有張力,色彩對比強烈,筆墨蒼勁老辣,充滿瞭視覺衝擊力。他尤其擅長描繪猛禽、奇石,如鷹、壽石等,寓意著堅韌、力量和吉祥。其作品,如《鷹》、《鷲》等,都充滿瞭蓬勃的生命力和陽剛之氣。 三、 人物畫的時代變遷與精神描摹 中國近現代人物畫,經曆瞭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傳統的仕女、羅漢、曆史故事,到反映現實生活、歌頌勞動人民、塑造時代英雄,人物畫的麵貌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蔣兆和(1904-1986),是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奠基人之一。他將西方寫實素描的造型基礎與中國畫的筆墨技法相結閤,創造齣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水墨人物畫。其作品《流民圖》以其沉痛的筆觸、飽滿的情感,深刻地揭示瞭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義。蔣兆和的人物畫,關注普通民眾的生活,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瞭人性的光輝與悲憫。 吳作人(1908-1997),在人物畫方麵也取得瞭卓越的成就。他同樣注重素描的訓練,將寫實造型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相結閤。吳作人的人物畫,造型準確,筆墨簡練,既有現實的質感,又不失藝術的韻味。他尤其擅長描繪勞動人民,如《縴夫》、《三門峽》等,展現瞭人民的力量和時代的變革。 周思聰(1939-1996),是中國當代美術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位女性藝術傢。她的水墨人物畫,以其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技法,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周思聰尤其擅長描繪女性形象,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題材,如《高原藏女》、《望》等,作品中充滿瞭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思考和人文關懷。 四、 書法藝術的現代轉型與文化擔當 近現代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麵臨著挑戰與革新。麵對西學東漸的浪潮,書法傢們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也積極探索新的錶現形式和審美取嚮。 於右任(1879-1964),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傢、教育傢、書法傢。他一生緻力於漢字草書的革新,創造齣獨特的“於體”草書。其草書,雄渾大氣,既有魏碑的古樸,又有章草的流暢,筆勢連綿,跌宕起伏,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他的書法,不僅是個人藝術的追求,更是對民族文化傳承的擔當。 瀋尹默(1883-1971),是“新中國書學理論奠基人”之一。他的書法,以平和、典雅、溫潤著稱。他秉承帖學傳統,以二王為宗,筆法精妙,結體嚴謹,風格溫文爾雅。瀋尹默的教學,對培養新一代書法傢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林散之(1898-1989),被譽為“大草之聖”。他的草書,筆走龍蛇,縱橫捭闔,既有王鐸的狂放,又有懷素的奔逸。其草書,綫條蒼勁老辣,墨色濃淡變化豐富,充滿瞭激情與生命力。林散之的藝術,是對傳統草書精神的最高緻敬和升華。 結語 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傢的作品,是一部壯麗的史詩,是一麯時代的歌謠。他們以筆墨為媒,以丹青為介,深刻地記錄瞭中華民族走過的輝煌與坎坷,展現瞭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們的藝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産,更是世界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閱讀這些名傢的作品,我們不僅能欣賞到精湛的筆墨技法和獨特的審美意境,更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傢國情懷、人文關懷以及對時代精神的深刻理解。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是文化傳承的守護者,更是民族精神的塑造者。他們的藝術,穿越時空的阻隔,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激勵著我們傳承優秀傳統,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書所輯錄的,隻是中國近現代書畫長河中的幾朵浪花,但足以展現那一時期中國藝術的勃勃生機與蓬勃發展。通過品讀這些大師們的作品,願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國藝術的獨特魅力,並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藝術市場動態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選取畫傢的“代錶性”與“稀有性”之間找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它沒有一味追求那些流傳最廣、市場價格最高的“大眾情人”作品,而是深入挖掘瞭一些在特定領域內成就卓著,但鮮少被大眾集中展示的藝術傢的佳作。比如,對某些地域性畫派中堅力量的關注,以及對某位大傢創作高峰期但題材相對冷門的探索,都體現瞭編纂團隊深厚的專業素養和不隨大流的勇氣。這種“冷熱搭配”的策略,極大地豐富瞭我的認知邊界。我得以在同一本冊子裏,領略到大傢如行雲流水般的巨製,也得以近距離研究那些技法更為純粹、實驗性更強的中堅力量的作品細節。這對於希望全麵瞭解近現代中國畫全貌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資源。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配文和導讀方麵的處理,非常剋製且有分寸。它避免瞭那種浮誇的、過度溢美的文字堆砌,而是采用瞭那種深入淺齣、直擊核心的解讀方式。每一位藝術傢或重要作品旁邊的簡短介紹,都像是精準的定位標,既提供瞭必要的時代背景和技法要點,又留下瞭足夠的空間供觀者自行體會和想象。這種“少即是多”的文字哲學,恰恰是中國藝術欣賞的精髓所在——讓作品自己說話。我尤其欣賞那些對特定筆墨語言進行提煉的短評,它們沒有試圖完全解釋藝術傢的意圖,而是提供瞭一種觀察的視角,激發瞭我對畫作背後哲思的進一步探究。這種尊重觀者主體性的編輯手法,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主動探索的樂趣。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審美角度來看待這本畫冊,它帶來的視覺衝擊力是多維度、層層遞進的。那些早期以臨摹古人為主的階段性作品,體現瞭紮實的功底和對傳統的敬畏,筆墨間尚顯含蓄內斂;而隨著翻閱深入,進入到革新與探索的階段,畫麵中開始湧現齣噴薄而齣的激情與個體生命力的呐喊。無論是潑墨山水的磅礴大氣,還是人物花鳥的細膩工緻,都以極高的清晰度呈現在眼前,讓人能夠清晰地分辨齣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以及運筆的疾徐頓挫。這種清晰度帶來的“親臨現場感”,是隔著電子屏幕無法比擬的。它讓觀者仿佛站立在畫傢的案前,感受著空氣中彌漫的鬆煙和墨香,這無疑是一場酣暢淋灕的、關於筆墨精神的盛宴。

評分

翻閱這本畫冊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編者在遴選作品時展現齣的那種“史詩感”與“並置之美”。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一批名傢的優秀作品,更像是在構建一條清晰可見的藝術脈絡。你看那些早期海派的奔放與西學東漸的痕跡,是如何巧妙地過渡到中晚期對傳統文人精神的迴歸與重塑的。每一幅作品的選取,都像是一塊精準放置的拼圖,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無聲的對話和傳承關係。例如,某位大傢筆下山石的皴法,似乎能看到前人某位巨匠的影子,但又增添瞭屬於時代的獨特情感張力,這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個體的創新性,被並置得恰到好處。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地欣賞單張圖片,而是在腦海中重構一幅近現代中國畫發展變遷的宏大圖景,其學術價值和梳理的功力,絕非一般集子可比擬。

評分

這本畫冊的裝幀設計著實是下瞭一番功夫的,從封麵材質的選擇到內頁的印刷質量,都透著一股沉穩而又不失雅緻的氣息。紙張的厚度適中,觸感溫潤,這對於欣賞需要細緻觀察的中國畫作品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我尤其欣賞它在色彩還原度上的處理,那些或濃墨重彩,或清雅淡泊的筆觸,在這樣的紙張上得以充分展現其微妙的層次感,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舊作,也仿佛被賦予瞭新的生命力。裝幀的細節之處也體現瞭編者的用心,比如字體選擇的古樸與現代的平衡,以及版式編排上的留白藝術,使得整體視覺感受非常舒適,沒有絲毫的擁擠感。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莊重的儀式,讓人在進入藝術的殿堂之前,先被這精良的工藝所摺服。從一個純粹的物質體驗來看,這本畫冊完全達到瞭收藏級的標準,足以傲立於眾多藝術齣版物之中,絕對是值得珍藏的實體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