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的生活(套裝上下冊)

讀者的生活(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讀者雜誌社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
  • 小說
  • 生活
  • 情感
  • 成長
  • 人物傳記
  • 當代文學
  • 散文
  • 故事
  • 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ISBN:97875133213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6510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48
套裝數量: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讀者》雜誌三十五年經典珍藏,你的傢庭圖書館。

內容簡介

  200篇絕妙文章,中外專傢意見,探討生命與生活的本質,解決人生麵臨的諸多焦慮,從如何睡眠、怎樣經營婚姻直到正視死亡,掌控生命,享受人生……有道理,有體會,讀完令人茅塞頓開。

作者簡介

  《讀者》是甘肅人民齣版社主辦的一份綜閤類文摘雜誌,原名《讀者文摘》。雜誌多年以來始終以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啓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麵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並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贏得瞭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

精彩書評

  有立場的的讀者雜誌精華係列,不可錯過。

  ——FT中文網專欄作傢 老愚

目錄

上 冊

1 人生的忠告 約翰·W.加德納

5 怎樣對付遇到的不幸? 安·蘭特斯

8 徵服最後的敵人——死神 達夫尼·杜·穆裏埃

12 批評的藝術 喬治·溫伯格

16 最美好的時刻 格拉迪·貝爾

18 知心的禮物 保羅·維拉德

23 怎樣欣賞名著? 斯蒂夫·愛倫

27 最好的忠告 瑪麗亞·馬丁

31 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沃爾特·皮特金

35 你真在聽嗎? 瑪格麗特·萊恩

39 遺傳 R.科恩

42 勇於信人 A.惠特曼

46 放風箏那一天 F.富勒

50 難忘的一夜 F.奧斯勒

54 父親這一行 子敏

60 睡眠就是黃金 索菲·德律古

64 再見瞭,孩子 約翰·G.哈貝爾

70 交談的秘訣 威廉·戈丁 愛德華·梅曼

75 親愛的,我來瞭 卡倫·歐考那

79 人性的弱點 戴爾·卡耐基

89 人性的優點 戴爾·卡耐基

98 夜深人靜之時 阿迪科·惠特曼

103 抬頭挺胸好處多 硃利皮爾森

107 論生活 林語堂

114 特立獨行的力量 佚名

118 經營人生 鬆下幸之助

124 教導人生 利奧·巴斯卡利

128 健忘之樂 奧戴爾·謝帕德

131 人體秘語 D.莫裏斯

139 吸引人的三大秘訣 一為一丁 編譯

147 彆怕憑直覺行事 海考·恩斯特

152 銀色的謝意 C.D.麥剋肯辛

154 風與智慧 硃和平 鬍開傑 編譯

158 相逢何必曾相識 阿迪斯·惠特曼

163 怎樣給人留下好印象? 羅查·艾雷斯 喬·剋勞斯哈爾

169 婚姻幸福訣 佚名

173 齣生前的奇妙世界 張亞秀 譯

179 等待生活 阿爾·馬丁內斯

182 錢買不瞭人情 剋裏斯朵夫·A.波佳

185 沉默是金 吉恩·帕溫

190 呼吸 尤·邦達列夫

192 人的夜晚心理 鄭秀美 編譯

195 摘掉濛眼布 瑪麗安·E.錢伯利

199 距離 雷因

202 帶著感激之心生活 陳燕妮

204 醜小豬原則 剋利福德·庫泊

208 新鮮的桂花茶 林清玄

212 活到老真好 王鼎鈞

216 大勢 鄒靜之

218 窮理查年鑒 本傑明·富蘭剋林

220 活齣意義來 維剋多·弗蘭剋

228 小黑奴桑迪 馬剋·吐溫

230 人瑞長生箴言 石永貴

233 什麼是值得追求的? 納蒂·裏德·坎皮恩

237 生命中的種種誤解 阿憶博士

242 尋找 勞拉·裏查德

244 一丈之內 池莉

248 做一個受歡迎的客人 貝塢利·法利

253 死前要做的五十件事 溫迪·斯瓦洛·威廉姆斯

256 一屋子的愛和歡笑 簡·雷諾

263 默想 葉聖陶

268 消極人生的治療方案 皮特·庫莫

275 我要用全身心的愛來迎接今天 奧格·曼狄諾

279 父母留給我的遺産 新鳳霞

282 忠實於自己 池田大作

285 農婦語錄 麥邦盈 輯

289 《瓦爾登湖》選萃 亨利·梭羅

291 給自己裝上“暫停按鈕” 柯維

294 不敢獨享的八個字 郝明義

297 葛拉西安箴言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300 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珍妮特·洛爾

303 定期地讓自己清零 潘石屹

307 不要嘲笑把餅畫在牆上的人 羅剋

311 美貌的力量 南希·埃特霍夫

316 黃昏的訪客 約翰·海恩斯

321 感到不舒服 希拉裏·鮑爾

328 那邊的青草總是更綠一些 諾埃爾·佩林

332 麵孔背後有麵孔 丹尼爾·麥剋尼爾

336 愛情生物學 喬希·菲施曼

344 飛蛾之死 弗吉尼亞·伍爾夫

349 為什麼我不想尋找生母? 葆拉·伯恩斯坦

355 最美麗的笑容 威爾

360 母親為孩子而活 尼古拉·馬申科

370 我的樂趣有五種 普裏斯特利

375 你生活在哪個童話裏? 魏怡 編譯

383 怎樣做一個有耐心的人? 喬·庫代爾

388 傑齣者 霍華德·加德納

397 色彩密碼:四種顔色的性格 泰勒·哈特曼

404 婚姻是一所大學 約翰·格雷

414 人生之鞦 米·努埃曼

下 冊

421 關於財産——爸爸寫給兒子的信 肯特·尼伯恩

429 跟陌生人說話 劉心武

434 美女與野獸 戴維·巴利

438 跟隨你的心 安德魯·馬修斯

444 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 佚名

448 我喜歡你的原因 羅伯特·B.西奧迪尼

456 我乾杯,你隨意 瀋宏非

461 享受心安理得 硃曉琳

464 人生三步驟 錢穆

470 你的信,寄齣去瞭嗎? 愛麗絲·薩佛

474 有氧的生活 錢海燕

477 共同的傢 劉亮程

482 完美人生 誰誰誰

484 生活有目標比賺錢重要 肯尼斯·貝林

487 宴席上的座次 彭匈

492 為什麼生活總是這麼糟? 鄭載承

496 大難臨頭,我們如何逃生? 劉海虹

502 人生的兩條真理 亞曆山大·M.欣德勒

506 給兒子的信 赫爾岑

509 是什麼讓我如此齣色? 邁剋爾·喬丹

514 管好你的身體 邁剋爾·F.羅伊

517 分享雅緻生活 亞曆山德拉·斯托達德

521 一個賣熱狗的小販 涵西 編譯

524 女人什麼時候開始享受? 畢淑敏

528 悲傷的種子 陳實 編譯

531 成為有錢人的辦法 趙小丹

537 活在當下 尤金·奧凱利

543 人老瞭是什麼感覺? 莫裏斯

545 疾病的真相 曾誌鋒

549 西伯利亞的熊媽媽 鮑爾吉·原野

552 特朗普的測試題 唐納德·特朗普 比爾·贊剋

557 愛情經濟學 本·斯坦

560 不完美的獨特 查理·巴登霍普

562 我們給世界留下什麼? 落落

567 認同自己的身體 謝莉·卡特-斯科特

571 過自己的生活 湯姆·沃爾什

574 孩子們今天晚上會想你的 袁莉

577 布拉格之手 阿貝爾

580 人類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 紀曉

584 長壽的決定因素 德斯濛德·莫裏斯

587 緻蔣經國 蔣介石

589 一罐果醬 埃德加·布萊索

591 水上的名字 硃莉·亨特

593 一天一英鎊,堅持過一年 凱思·凱莉

598 “不持有”的生活 金子由紀子

602 外包你的生活 善迪·密西爾

608 如何優雅? 查斯特菲爾德

610 願你盡享世間美好 鮑勃·珀剋斯

613 從容一生 俞敏洪

615 險境中的幸福 劉威麟

618 父親的名言 班超 編譯

621 兩個人的茶 希瑟·海恩斯

625 我們需要多少睡眠? 阿諾·範德維勒

630 瑪格麗特的微笑窗颱 張辛欣

634 穿戴假名牌的道德成本 雷·赫伯特

637 樂趣,是幸福的真意 米哈裏·契剋森米哈賴

641 犬子在,不遠遊 蔡春豬

649 大傢都有的定律 硃德庸

654 身體裏的傢 林特特

656 對話守則 哈維爾等

657 姚明的告密信 萊斯利·亞曆山大

660 我為什麼能活一百歲? 陳立夫

665 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 新井一二三

667 總有絕處逢生的齣口 拉塞·康威爾

670 丈夫這東西 渡邊淳一

673 上帝的失誤 阿溟

678 我隻有一束鮮花 張煒

682 活著就是為瞭玩 阿剋塞爾·哈剋

684 小鳥·駱駝·鯨 郝明義

687 人的一生能交多少朋友? 礎德

690 謀殺身邊的好人 尼古拉斯·帕蒂

693 彆人沒那麼在意你 丹尼爾·亞濛

695 美好的生活 舒國治

698 醫生的死亡之道 肯·穆雷

704 比薩餅碎屑 羅傑·迪安·基瑟

707 遠遊無處不銷魂 石田裕輔

713 “忙碌”陷阱 提姆·剋雷德爾

719 好喝的湯 殳俏

721 樹 阿瀾·盧

725 身體的十二條情緒秘密 阿納斯塔西亞·斯蒂芬斯

728 邂逅溫暖的陌生人 瀋奇嵐

732 好日子正等著我們 莎拉·班·布瑞斯納

734 小謊言為何令人欲罷不能? 林衍

738 堅強 伊能靜

742 痞痞的青春歲月 蔡智恒

745 莫遷怒 馬歇爾·古德史密斯

747 兩人 三浦友和

753 如何平衡你的工作和傢庭? 李開復

757 給感到不安的你 鬆浦彌太郎

759 隻說事實 李·布蘭頓伯格

762 親戚們 蕎麥

768 祖母的生活信條 沙濃·凱瑟

770 衣香 硃天文

774 故事終結 布裏吉特·吉羅

777 假如生活是一本書 艾米·珀迪

781 更厲害的高手 侯文詠

784 失去愛人的滋味 彼得·B.巴赫

790 為什麼更多反而是更少? 羅爾夫·多貝裏

793 論老之將至 羅素

797 父親給三毛的信 陳嗣慶

806 房東太太的人生哲學 日本百閤

808 生命中最美好的告彆 蘇珊·史賓賽溫德

814 一位醫生的死 林文月

820 我的母親 北野武

823 我來到這個世上的意義 李光耀

827 我將死去,但仍前行 保羅·卡蘭斯

833 當我們談做菜時我們在說些什麼? 和菜頭

836 你跟自己處得來嗎? 楊照

839 冷眼看人生 內維爾·凱斯

?846 找個有趣的人白頭偕老 正經嬸兒?


精彩書摘

  醫生的死亡之道

  肯·穆雷 可鋒 譯

  幾年前,我的導師、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醫師查理發現自己肚子裏齣現一個腫塊。他找外科醫生做瞭檢查,診斷為胰腺癌。這位外科醫生是治療胰腺癌的權威,發明過一套新型手術流程,將患者的五年生存期比例增加三倍,盡管談不上什麼生存質量。第二天查理迴到傢中,關閉診所,從此再沒踏入醫院一步。他盡可能多與傢人相處,於數月後在傢中去世。他沒有接受化療、放療或手術治療,也沒用多少醫療保險。

  盡管不常被人談起,但醫生的確也會死,而且,他們死亡的方式與其他人截然不同。他們不同於常人的,不是比大多數人多用瞭一些治療手段,恰恰相反,他們極少治療。盡管總是時時刻刻在幫助彆人抵禦死神,但當他們本人麵對死亡時,往往極為淡定。他們清楚地知道會發生什麼,有什麼選擇,但凡想要的醫療護理,一般均能獲得,但他們隻是平靜地離去。

  當然,醫生不想死,他們想生存。然而,他們太瞭解現代醫學瞭,知道它並非無所不能。他們會與傢人談到這一切,確保在自己的那一刻到來時,傢人不會試圖采取任何誇張的救護措施——他們不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被人打斷肋骨去做什麼心肺復蘇術。

  幾乎所有醫療專業人士都目睹過人們所受的“徒勞的關懷”。在生命臨近終點時,醫生將尖端技術施加在危重患者身上,令其在病痛之馀,還要忍受無謂的苦難。病人的身體會被剖開,插進導管,與機器相連接,灌入藥物。所有這一切都會在重癥監護室中進行,每天的費用高達上萬美元。最終花錢買到的是什麼?隻有痛苦,一些我們甚至不願強加於恐怖分子身上的痛苦。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醫生同事輕聲對我說:“答應我,如果你看到我受這種罪,就殺瞭我。”他們不是開玩笑。一些醫務人員隨身攜帶徽章,上麵印著“不予急救”字樣,告訴醫生不要實行心肺復蘇術。我甚至看到有醫生將其做成文身。

  醫生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得天獨厚的醫護服務?原因很復雜,與患者、醫生和醫療係統都有關係。

  要瞭解患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請設想一個場景:某人失去知覺,被送往急救室。患者傢屬恐懼萬分,當醫生詢問是否要“竭盡全力”時,他們的迴答必定是肯定的。於是,患者的噩夢上演瞭。其實,傢屬的意思常常隻是“盡一切閤理的努力”。問題是,他們不知道哪些措施是閤理的。身處睏惑和悲傷之中,他們也不會對醫生提齣疑問,或者聽聽醫生怎麼說。在醫生這方麵,當然就會“竭盡全力”,不管措施閤理與否。

  上述情況司空見慣。問題的根源是人們對醫生的能力期望過高。很多人認為,心肺復蘇是一種有效的急救手段,其實,其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我曾在急救室接收過無數經心肺復蘇術搶救無效的病人。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年老或罹患絕癥,心肺復蘇術的效果就更不值一提,而就此引起的疼痛卻令人難以承受。知識貧乏和錯誤預期會導緻一係列糟糕的決定。

  當然,患者並非産生問題的唯一因素,醫生也有責任。麻煩的是,盡管醫生們明白自己在“徒勞關懷”,他們仍必須找到一種方式,滿足患者及其傢人的願望。再次想象一下急救室裏滿是悲痛欲絕、甚至可能歇斯底裏的患者傢屬的情景。他們與醫生互不相識,在這種情形下,信任和信心的建立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為瞭節省時間、金錢或精力,人們早已做好瞭相信醫生的心理準備,當醫生建議需要進一步治療時,他們會言聽計從。

  有些醫生的溝通能力比他人更強,有些醫生則更為固執,但他們所麵臨的壓力都是相似的。從醫數十年裏,每當生死攸關的時刻患者傢屬提齣不閤理要求時,我會站在外行人的角度,將事情的風險清楚明白地解釋一遍。如果患者或傢屬仍堅持要采用我認為毫無意義或有害的治療方式,我會將其轉給另一位醫生或醫院進行治療。

  但這些被轉齣去的病人仍令我無法釋懷。我的一位患者是位律師,齣身於著名的政客傢族。她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血液循環很不好,而且,腳部已經齣現疼痛。考慮到住院治療對她的病情不利,我盡一切努力讓她避免做手術,但她在醫院外谘詢瞭專傢,而這些專傢與我沒有聯係。對於她的病情,專傢們並不像我那樣熟悉,他們決定為其雙腳做血管搭橋手術,以便消除存在已久的血栓。手術並沒有改善她的血液循環狀況,刀口始終無法愈閤。患者的雙腳都感染瞭壞疽,最終被雙雙截肢。兩周後,在一傢著名的醫療中心,最壞的事情發生瞭,她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在這個故事中,顯而易見,醫生和患者都難辭其咎,但在很多情況下,雙方都不過是一種更大係統——鼓勵過度醫療——的犧牲品。在一些不幸的病例中,醫生們采用“醫藥費報銷”的模式來做每件事,不管它多麼沒有意義,隻要能賺錢就行。更常見的情況是,醫生怕被投訴,對患者言聽計從,為瞭避免麻煩,極少提齣反對意見。

  即使人們已有準備在先,這個係統仍會使人喪命。我曾有一位名叫傑剋的男病人,七十八歲,常年患病,曾經曆過十五次大型外科手術。他對我說,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想再用呼吸機瞭。然而,一個星期六,傑剋嚴重中風,失去意識,被送進急救室。醫生們想盡辦法令他蘇醒,並在重癥監護室裏給他用上呼吸機。這是傑剋最不願經曆的噩夢。當我趕到醫院接手治療後,我跟他的妻子及醫院的工作人員交談,齣示傑剋留下的護理委托書。然後,我拔掉瞭呼吸機,坐在他床邊。兩小時後,他過世瞭。

  盡管親手寫下瞭自己的願望,傑剋卻沒有如願死去,醫療係統乾涉瞭他。可事後居然有一位護士將我的做法報告院方,認為我在實施謀殺。當然,此事無果而終。傑剋的心願明白無誤,已經白紙黑字寫下來瞭。但警方的調查仍然令所有醫生心有馀悸。對我來說,不顧傑剋的心願強行使用呼吸機,將他的生命與痛苦多延長幾周,要容易得多。如此一來,我還能多掙幾個錢,醫保也將額外多支付五十萬美元。無怪乎這麼多醫生寜願過度治療。

  但醫生絕不會將過度治療用在自己身上。他們成年纍月看到這樣做的後果。幾乎每個醫生都能找到適當的方式,更好地減少痛苦,在傢中平靜地死去。臨終關懷的宗旨,是為病人提供舒適和有尊嚴的照顧,讓他更好地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而非徒勞的治療。

  幾年前,我的錶哥托什癲癇發作,後被查齣肺癌轉移到腦部。我安排他看瞭不少專傢,得知要治好他的病,必須采取積極的治療手段,包括每周到醫院化療三至五次,他也許還能活四個月。最終,托什拒絕任何治療,隻是吃藥控製腦水腫。他搬來與我同住。

  在接下來的八個月裏,我們做瞭很多他喜歡的事,享受到瞭幾十年來未曾有過的歡樂。我們去瞭迪斯尼樂園,他還是第一次去那兒;我們在傢門口閑逛,每天吃我做的飯。吃著中意的飯食,而不是醫院裏的病號飯,托什甚至還長胖瞭些。他並不覺得特彆疼,情緒一直很好。一天,他沒有醒來。之後的三天他始終處於半昏迷狀態,然後,他故去瞭。八個月來他的醫保隻用於購買一種藥物,總花費約二十美元。

  托什不是醫生,但他知道,人需要一種高質量的生活,而不是活得久。這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追求嗎?如果在生命臨終護理中存在著一種完美狀態,那就是有尊嚴地死去。至於我,醫生們已經知道瞭我的選擇。不需要誇張的拯救,我將靜靜地步入永夜,像我的導師查理一樣,像我的錶兄托什一樣,像我的醫生同事們一樣。

  我為什麼能活一百歲?

  陳立夫

  先天的稟賦

  先天的稟賦,人人不同,而最可貴者,我則具有四種,述之如下:

  1.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幾分鍾,就能睡著,而且睡得很熟,這是消除疲勞的最有效方法。內人孫祿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說我有這好福氣。

  2.不發脾氣。每次我遇到睏難,往往隻怪自己,不怪人傢,所以不會發脾氣,更不會因此和人傢起衝突。當我擔任蔣校長機要秘書時,年僅二十七歲。一個人在蔣公館辦公,一天忙到晚,沒有一位同事,更無發脾氣的對象。後來由科長代理瞭秘書處處長,亦未發過脾氣。我二十九歲擔任中央黨部秘書長,三十二歲擔任組織部長等職,下麵都是前任留下來的人,我客客氣氣地待他們,他們亦恭恭敬敬地待我,無一次發過脾氣。

  3.記憶力強。小時候我在私塾中就以記憶力強勝同學,一本《孟子》,彆人需要半個月纔能背熟,我則隻需三四天。後來去北伐軍總司令部擔任機要科長時,為加強記憶,我發明瞭“五筆檢字法”,依“點、橫、竪、撇、捺”五種不同的筆畫,將密碼名稱分為二十五類,例如“立”碼可從“、”“一”類去找,一找即得。

  4.有恒心。上私塾時,我每天第一個到館。寫論文亦要趕上人傢,及早交捲,名列第一。後來進入中學,數學總是交捲最快,經常可得滿分。推其原因,仍為記憶力強而又能守之以恒。

  後天的保養

  1.養身在動,養心在靜。為加強新陳代謝之功能,餘每天五時半即起,做全身自身按摩之運動,迄今已將近半個世紀矣。在上海讀中學時,各種球類運動均好參與,非求勝也,乃求動也。故年歲愈老亦不中斷。餘每日三頓飯後走路,由護士陪同,每次約走五百步至六百步,行此已有二十年矣。

  餘一嚮不好政治,因其爭權奪利,各種卑鄙手段,莫不采用無忌。餘若非蔣公之強留任職,則早已在中興煤礦公司任采礦工程師矣。養心在靜,第一在淡泊明誌。餘誠無誌於仕途,對於鈎心鬥角之爭,絕不願見其齣現。

  2.飲食有節,起居有時。我們傢,非富有亦非貧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義上海,事成而傢亦不復窮睏。但不久反袁稱帝,又遭迫害,復歸於貧睏。我能維持學業不輟,則全賴三叔在銀行服務以協助有以成之也。故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二者勉強有恒做到,古人雲:“早起三天當一工。”七十歲後,每晨六時半至七時半練書法,並服藥煮燕窩一杯。

  3.多食果菜,少食肉類。傢貧其能不斷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從不分傢,故能免於三餐不繼。祖母茹素,傢中每日所費於買菜之數,僅一元之十分之三而已。兩素兩葷,傢裏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適閤,我亦無所謂,其實正閤乎養生之道。不過吃到魚頭、雞頭、鴨頭,大傢必讓我獨吃,而且說:“讓你吃瞭,念書念得好,考第一。”

  4.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吃生牛肉、海鮮等已成為人類之普通習慣,認為好吃,不問其他,餘則認為癌癥日見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古人雲:“病從口入。”餘有一文發錶在菲律賓召開之世界醫學大會,論文名曰“癌癥成因之新理論”。惜乎世界醫學傢不重視之,相信將來這一主張將為治癌之方嚮也。餘終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從不破例。

  5.頭部宜涼,足部宜熱。有一美國老年人活至一百二十歲,其死後,有一長壽書稿發錶。啓而讀之,有一頁寫有兩句話:“保持頭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與中國老年人睡眠前以熱水洗腳,非至極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餘信其理而保持此習慣。

  6.知足常樂,無求乃安。古人雲:“登天難,求人更難。”故常以自立自強、好學博學誨人,以萬事不求人為最好。換言之“無求於人品自高”“好學近乎智”“智者不惑”,自無求人之必要,故曰“淡泊明誌”。求人則成敗之權操之在人,非在己也。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製於人,不可稱為自主。欲求心之安樂,必從知足無求做起。

  減少俗務,尋求安寜

  餘服務國傢社會七十五年,認識的人確實不少,若在禮儀方麵不自加約束,則終日忙忙碌碌為人奔走,餘之身體健康必受影響。自限“不為”之事如下:

  1.不剪彩;

  2.不證婚;

  3.參加婚禮不發言;

  4.不為較餘年幼的死者蓋黨旗等;

  5.不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

  6.參加壽宴不發言。

  此一決定絕不破例,雖傢姐之女結婚,亦不往證婚;本學校典禮而需剪彩者,亦不參與。如此做法減少年高時之麻煩不少。有瞭以上原則,遵守不渝,乃能達緻百歲之年,天命亦人力焉。

  餘之身體,並不特彆強壯,自五十八歲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膽結石和膀胱結石動過外科手術,其他的病亦曾生過,今居然能活到一百歲,不亦樂乎?

  跟陌生人說話

  劉心武

  父親總是囑咐子女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尤其是在大街、火車等公共場所,這條囑咐在他常常重復的諸如韆萬不要把頭和手伸齣車窗外麵等訓誡裏,一直高居首位。母親就像安徒生童話《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裏麵的老太太,對父親給予子女們的囑咐總是隨聲附和。但是母親在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這一條上卻並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某些公共場閤,尤其是在火車上,最喜歡跟陌生人說話。

  有迴我和父母親同乘火車迴四川老傢探親,去的一路上,同一個臥鋪間裏的一位陌生婦女問瞭母親一句什麼,母親就熱情地答覆起來,結果引齣瞭更多的詢問,她也就更熱情地絮絮作答,父親望望她,又望望我,錶情很尷尬,沒聽多久就走到車廂銜接處抽煙去瞭。我聽母親把有幾個子女都怎麼個情況,包括我在什麼學校上學什麼的都說給人傢聽,急得我直用腳尖輕輕踢母親的鞋幫,母親卻渾然不覺,樂嗬嗬一路跟人傢聊下去;她也迴問那婦女,那婦女跟她一個脾性,也絮絮作答,兩人說到共鳴處,你嘆息我搖頭,或我抿嘴笑你拍膝蓋。探親迴來的路上也如是,母親跟兩個剛從醫學院畢業分配到北京去的女青年言談極歡,雖說醫學院的畢業生品質可靠,你也犯不上連我們傢窗外有幾棵什麼樹也形容給人傢聽呀。

  母親的嘴不設防。後來我細想過,也許是,像我們這種傢庭,上不去夠天,下未墮進坑裏,無飢寒之虞,亦無暴發之欲,母親覺得自傢無礙於人,而人亦不至於要特意礙我,所以心態十分鬆弛,總以善意揣測彆人,對哪怕是旅途中的陌生人,也總報以一萬分的善意。

  有年鼕天,我和母親從北京坐火車往張傢口去。那時我已經工作,自己覺得成熟多瞭。坐的是硬座,座位沒滿,但車廂裏充滿人身上散發齣的穢氣。有兩個年輕人坐到我們對麵,臉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裏露齣些灰色的絮絲。母親竟去跟對麵的那個小夥子攀談,問他手上的凍瘡怎麼也不想辦法治治?又說每天該拿溫水浸它半個鍾頭,然後上藥;那小夥子冷冷地說:“沒錢買藥。”還跟旁邊的另一個小夥子對瞭對眼。我覺得不妙,忙用腳尖碰母親的鞋幫。母親卻照例不理會我的提醒,而是從自己隨身的提包裏摸齣一盒如意膏,那盒子比火柴盒大,是三角形的,不過每個角都做成圓的,肉色,打開蓋子,裏麵的藥膏也是肉色的,發散齣一股濃烈的中藥氣味;她就用手指剜齣一些,給那小夥子放在小桌上的手有凍瘡的地方抹那藥膏。那小夥子先是要把手縮迴去,但母親的慈祥與固執,使他乖乖地承受瞭那藥膏,一隻手抹完瞭,又抹瞭另一隻;另外那個青年後來也被母親勸說得抹瞭藥。母親一邊給他們抹藥,一邊絮絮地跟他們說話,大意是這如意膏如今藥廠不再生産瞭,這是傢裏最後一盒瞭,這藥不但能外敷,感冒瞭,實在找不到藥吃,挑一點用開水衝瞭喝,也能頂事;又笑說自己實在是落後瞭,隻認這樣的老藥,如今新藥品種很多,更科學更可靠,可惜難得熟悉瞭……末瞭,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給瞭對麵的小夥子,囑咐他要天天給凍瘡抹,說是彆小看瞭凍瘡,不及時治好抓破感染瞭會得上大病癥。她還想跟那兩個小夥子聊些彆的,那兩人卻不怎麼領情,含混地道瞭謝,似乎是去上廁所,一去不返瞭。火車到瞭張傢口站,下車時,站颱上有些騷動,隻見警察押著幾個搶劫犯往站外去。我眼尖,認齣裏麵有原來坐在我們對麵的那兩個小夥子。又聽有人議論說,他們這個團夥原是要在三號車廂動手,什麼都計劃好瞭的,不知為什麼後來跑到七號車廂去瞭,結果敗露被逮……我和母親乘坐的恰是三號車廂。母親問我那邊亂哄哄怎麼迴事?我說咱們管不瞭那麼多,我扶您慢慢齣站吧,火車晚點一個鍾頭,父親在外頭一定等急瞭。

  母親晚年,一度從二哥傢到我傢來住。她雖然體胖,卻每天都能上下五層樓,到附近街上活動。她那跟陌生人說話的舊習不改。街角有個從工廠退休後,擺攤修鞋的師傅,她也不修鞋,走去跟人傢說話,那師傅就一定請她坐到小凳上聊,結果從那師傅攤上的一個古舊的頂針說起,兩個人越聊越近;原來,那清末的大銅頂針是那師傅的姥姥傳給他母親的,而我姥姥恰也傳給瞭我母親一個類似的頂針;聊到最後的結果,是那喪母的師傅認瞭我母親為乾媽,而我母親也就把他帶到我傢,儼然親子相待,鄰居們驚訝不止,我和愛人孩子開始也覺得母親多事,但跟那位乾老哥相處久瞭,體味到瞭一派人間淳樸的真情,也就都感謝母親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瞭豐盈的樂趣。

  母親八十四歲謝世,算得高壽瞭。不僅是父親,許多有社會經驗的人諄諄告誡——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實在是不僅在理論上顛撲不破,因不慎與陌生人主動說瞭話或被陌生人引逗得有所交談,從而引發齣麻煩、糾纏、糾紛、騷擾乃至於悲劇、慘劇、鬧劇、怪劇的實際例證,太多太多。但母親八十四年的人生經曆裏,竟沒有齣現過一例因與陌生人說話而遭緻的損失,這是上帝對她的厚愛,還是證明著即使是凶惡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親那樣的說話者,其人性中哪怕還有螢火般的善,也會被煽亮?

  父母都去世多年瞭。母親與陌生人說話的種種情景,時時浮現在心中,浸潤齣絲絲縷縷的溫馨;但我在社會上為人處事,卻仍恪守著父親那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的遺訓,即使迫不得已與陌生人有所交談,也一定盡量惜語如金,禮數必周而戒心必張。

  前兩天在地鐵通道裏,聽到男女聲二重唱的悠揚歌聲,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時代最愛哼吟的《深深的海洋》:

  深深的海洋,

  你為何不平靜?

  不平靜就像我愛人,

  那一顆動搖的心……

  歌聲迅速在我心裏結齣一張蛛網,把我平時隱藏在心底的憂鬱像小蟲般捕粘在瞭上麵,瑟瑟抖動。走近歌唱者,發現是一對中年盲人。那男士手裏,捧著一隻大搪瓷缸,不斷有過路的人往裏麵投錢。我在離他們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們唱完最後一句再給他們投錢。他們唱完,我嚮前移瞭一步,這時那男士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對我說:“先生,跟我們說句話吧。我們需要有人說話,比錢更需要啊!”那女士也應聲說:“先生,隨便跟我們說句什麼吧!”

  我舉錢的手僵在那裏再不能動。心裏湧齣層層溫熱的波浪,每個浪尖上仿佛都是母親慈藹的麵容……母親的血脈跳動在我喉嚨裏,我意識到,生命中一個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間已經來臨……

  人生三步驟

  錢穆

  一

  每個人的生命發展過程都應該有三個層次,或者說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生活。衣食住行的意義與價值是維持生命的存在。先講講食和衣。

  所謂食前方丈,一丈見方的很多食品同顔淵的一簞食、一瓢飲,實質上沒有什麼區彆。大布之衣,大帛之袍,同錦衣狐裘的作用也差不多。飲食為禦飢渴,衣著為禦寒冷。

  同樣,顔淵居陋巷,在貧民窟裏;諸葛亮臥草廬,在一間茅草房裏。從錶麵上看雙方好像不一樣,其實在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上還是差不多的。

  再講到行。孔子齣遊一車兩馬,老子齣函榖關隻騎一頭牛,普通人就隻好徒步跋涉瞭。

  今天科學發達,物質文明日新月異,我們的衣食住行同古代的人絕不相同,但從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角度看,衣還是衣,食還是食,住還是住,行還是行,生活還隻處於第一階段。

  動植物亦有它們的生活,有它們維持生命的手段,所以生命的第一層次即生活方麵比較接近自然。可以說人同其他動植物的生活相差得不太遠。孟子的“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即是此意。

  進一步說,我們是為瞭維持我們的生命纔有生活,並不是我們的生命就是為瞭生活。生活應該在外層,生命則在內部。生命是主,生活是從。生命是主人,生活是跟班,來幫主人的忙。

  生命不是錶現在生活上,應該另有作用。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生命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個層次,即人的行為。換句話講,人的生命價值應該體現在事業上。

  二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隻為吃飯、穿衣、住房子、行路的。除瞭衣食住行以外,我們應該還有人生的行為和事業,這纔是人生的主體。

  今天不少人工作都是為瞭謀生。為瞭解決衣食住行問題纔謀一個職業,拿工作來滿足自我生活需要。工作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行為,實際上應該有另一種更高尚的行為,按照古人所講,就是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

  一個人隻要肯有所不為——不講我不想講的話、不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論他是大總統、大統帥、大企業傢,還是農民、工人,從行為上講都是平等的。他們的區彆隻是生活質量,但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講平等要從這種地方講。如隻從生活質量上看,人與人怎能平等呢?整個世界的人都不平等!

  有的事富貴的人可以做,貧賤的人卻不能做;有的事貧賤的人能做,富貴的人卻不能做。隻有我們講的修身,這種精神行為,纔是平等的、自由的。可見古人所謂的修身,到今天仍舊有意義有價值。再過上三百年、三韆年,這種意義與價值還會繼續存在。

  第二步是齊傢。每個人都有一個傢。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好閤,這樣的生活纔有意義。

  天下哪有完全大公無私的事呢?吃飯,一口一口吃,這是私的。穿衣,穿在我身上,也是私的。房子自己住,還是私的。哪有不私的事呢?

  修身齊傢不是個人主義,不能隻講自己。沒有父母,你又是從哪裏來的呢?修身齊傢亦不是社會主義,身與傢都有私。

  修身齊傢是一種行為道德,是公私兼顧的。盡自己的能力來修身齊傢,這是你應該做的。我應該修身齊傢,你也應該修身齊傢,大傢是平等的。

  第三個層次就是治國平天下。

  個人、傢庭、國傢是一體相通的。古人對人生看得很通達很透徹,纔會有此想法。

  一個人最多不過有一百年的壽命,能活到八十九十的就很少瞭。過瞭一百年,一個傢裏的人就完全換瞭,正所謂人生無常。

  世界上各大宗教,無論耶穌教、迴教,還是佛教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唯有中國人不喜歡討論此問題,中國人習慣在人生無常的現實下安下心來。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先提價後無貨,京東生意呱呱的

評分

很好的一套書,短小精乾,涵義深遠

評分

先提價後無貨,京東生意呱呱的

評分

評分

速度超快,圖書質量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

包裝很好,是正品

評分

包裝很好,是正品

評分

書不錯,物流速度也很快!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