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一個董事長的切身發展經曆和體會為齣發點,嚮初入職場的青年人講述瞭職場人生的五十年,怎樣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書中擬設置八個章節,從職場價值觀、職場核心優勢的打造、設置人生目標、修煉成功的人生行為模式、直麵職場煩惱、人生之樂、人生幸福、寄語青年等方麵來解讀一個人的職場人生。通過本書,讀者可以從一個有親身經曆的企業管理者身上,學習到如何規劃自己的職場人生,進而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優秀的職場人士。
魯貴卿,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湖南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兼職教授。1976年入伍,1983年隨部隊集體轉業,曆任秘書、施工員、項目經理、分公司經理、建築公司經理、集團公司董事長、省人大代錶及全國人大代錶等。曾獲評“全國優秀企業傢”、“中國經濟十大傑齣人物”、“中國改革時代人物”、“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等。主要著作有《建築工程企業科學管理實論》、《建設工程人文實論》、《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時論》等。
雪靜,本名王雪晶,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文學碩士。先後在地方報紙、中央電視颱等媒體任職,從事記者、編導等工作,曾經齣版財經類人物傳記,在報紙、期刊發錶散文、小小說等二十餘篇。
目錄
序 一(柳傳誌) 1
序 一(俞敏洪) 1
第一章 職場人生五十年 1
職場的路常有霧霾 2
工作不如意,去還是留? 4
站在五十年的長度看職場 6
知的十年:為騰飛做準備 10
立的十年:迎接考驗,承擔更大責任 13
長的十年:業績的增長,要靠能力的增長 17
成的十年:把事業化為使命 20
享的十年:迴首無憾,安然寜靜 23
第二章 人生結果是一個方程式 29
不要拿“關係”和“背景”做藉口 30
培養 “成功基因” 34
升級心智模式,做個智慧的人 38
升級工作態度,做個勤勉的人 51
升級素質能力,做個有用的人 67
第三章 職場從做人開始 77
做好自己 78
義和利,該怎麼看? 80
人生是一場擊鼓傳花 85
信用是一生的財富 87
認真,是對自己負責 90
多一點感恩 92
建一個有益的“朋友圈” 94
第四章 職場的生存“法則” 99
適應工作小環境 100
遭遇“魔鬼”上司 103
服從還是離開? 106
你學會閤作瞭嗎? 110
言語會影響他人對你的判斷 112
業績是職場的“通行證” 114
第五章 小崗位離不開大格局 117
薪酬福利不如彆人,怎麼辦? 118
要成功,還是一定要成功? 121
格局決定人生 125
第六章 職場的學與習 129
工作太忙,哪有時間學習提高? 130
脫産讀書不是萬能解藥 132
職場學習的“721”法則 135
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139
拓展生命的寬度 142
真知來自實踐 145
學習,使生命更加美好 148
第七章 職場需要工匠精神 153
工匠精神,浮華世界中的堅守 154
辦事還是辦差? 157
人與人的差距隻有那麼一點兒 160
崗位無大小,工作無小事 162
輸贏,在於誰能多走幾步路 165
盡力便是最好 167
第八章 彆踢開成長的“墊腳石” 171
工作和安傢,該如何平衡? 172
珍惜睏難 176
承責愈多,成長愈快 178
第九章 建設職業人生的高樓大廈 183
選址:做好職場的開篇布局 184
繪圖:設計好職業生涯 191
打基礎:綜閤素質決定成長高度 194
建造:做個過河卒子 196
校驗:不斷反省思考 199
第十章 七成定律 203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70%現象 204
做人:不苛求完美 206
看人:不求全責備 208
用人:重在激發潛能 210
知人:著力看人長處 212
管人:貴在包容個性 214
容人:多多反思自己 216
第十一章 快樂、幸福和成功的本質 219
快樂是一種心境 220
快樂的多少,取決於對苦的態度 222
對生活多一份感激 225
不要太計較得失 227
鍛煉身體和修煉心性一樣重要 229
幸福是一種能力 230
成功是得到尊重 233
第十二章 學傳統經典,悟修身養性 237
常存敬畏 238
格物緻知 243
誠意正心 246
修身養性 249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沒有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像一位平等的傾聽者,和我分享他的人生哲學。特彆是關於“人”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職場不僅僅是工作的場所,更是人與人互動、閤作、競爭的舞颱。而如何處理好與同事、領導、下屬的關係,是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些套路化的社交技巧,而是強調瞭真誠、尊重、理解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很多時候,一件小小的善意,一個及時的肯定,一次用心的傾聽,都能在職場中産生意想不到的積極影響。我之前可能更注重個人的業績和能力,而忽略瞭團隊的協作和人際的經營。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人”在職場中的核心價值。它引導我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更有溫度、更有同理心的人,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職場中,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從而建立起更穩固的職業基石。
評分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職場的一些理解停留在“努力就會有迴報”的簡單邏輯裏。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復雜、也更真實的世界。它沒有迴避職場中的灰色地帶,沒有粉飾那些令人不快的人際關係,反而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釋瞭為什麼這些現象會存在,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心態”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失敗並非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心態崩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我感到沮喪、迷茫的時候,伸齣手拉我一把,告訴我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從每一次挫摺中汲取養分,而不是被它打垮。它讓我明白,職場上的“心語”,並非是抱怨,而是對自身情緒和狀態的深刻洞察,是對如何與環境和諧共處的一種智慧。通過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行為和想法,發現很多問題並非齣在外部環境,而是源於內在的認知偏差。這種“嚮內看”的視角,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也帶來瞭巨大的成長空間。
評分翻開這本書,仿佛走進瞭一場私密的對話。作者以一種極其溫和卻不失力量的口吻,一點點地觸及我內心深處那些關於職業生涯的隱秘角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選擇”這個主題的探討。在職場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選擇,大到決定職業方嚮,小到選擇今天如何迴復一封郵件。而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缺乏經驗或者被外界乾擾,做齣瞭一些並非最優的選擇。這本書並沒有簡單地說“你應該怎樣”,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引導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然後自然而然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它教會我,很多時候,所謂的“成功”並非隻有一條光鮮亮麗的坦途,而是由無數個在多數人看來平凡卻至關重要的選擇纍積而成。我被書中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所打動,它不是一次性的醍醐灌頂,而是在每一次閱讀中,一點一滴地改變我對於職場、對於自己、對於未來的認知。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職場不是一場短跑衝刺,而是一場需要智慧和耐力的馬拉鬆,而“多數人能走的路”,恰恰是那個能夠幫助我們跑得更遠、更穩的秘訣。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引起瞭我的強烈好奇。《職場心語:多數人能走的路——一位董事長寫給職場人的心理話》,光是這個名字就充滿瞭故事感。我一直對那些站在企業金字塔尖上的人,他們是如何看待職場、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充滿瞭探索欲。特彆是“一位董事長寫給職場人的心理話”,這預示著內容不會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充滿瞭實戰經驗和真誠的分享。我想象著,一位閱曆豐富的領導者,用最樸實的語言,剝開職場的光鮮外衣,直麵那些我們普通職場人每天都在經曆的迷茫、焦慮、挑戰與成長。特彆是“多數人能走的路”這個副標題,暗示著書中提供的建議是切實可行、人人皆可觸及的,而非遙不可及的成功學。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原來是這樣”的豁然開朗,或者一種“我並不孤單”的慰藉。它或許能幫助我理清一些在工作中感到模糊不清的界限,理解那些曾經讓我睏惑的職場現象,甚至找到一條適閤自己的、相對平穩但卻能持續前進的道路。讀完後,我希望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在職場中的位置,並找到提升自己的有效方法,而不是盲目地跟風或者陷入不必要的內耗。
評分閱讀《職場心語》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自我療愈和自我重塑的旅程。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卻字字珠璣,充滿瞭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成長”的理解。它並沒有將成長定義為不斷嚮上爬升的階梯,而是更側重於內心的成熟和能力的精進。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多數人能走的路”,並非是隨波逐流,而是在看清世界、看清自己之後,選擇瞭一條適閤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書中關於“堅持”的論述,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告訴我,堅持並非盲目的固執,而是基於對目標的清晰認知和對過程的耐心投入。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導師,在我感到迷茫、懷疑的時候,及時地給予我鼓勵和指引。它讓我不再害怕犯錯,而是學會從中學習;不再害怕失敗,而是懂得從中汲取經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職場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瞭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評分很不錯的東東
評分在京東上買瞭很多書瞭,自營的速度快而且退貨方便,我們這的站點服務態度超級好,買的書質量也不錯,速度超級快,一個字概括,好
評分在京東上買瞭很多書瞭,自營的速度快而且退貨方便,我們這的站點服務態度超級好,買的書質量也不錯,速度超級快,一個字概括,好
評分在京東上買瞭很多書瞭,自營的速度快而且退貨方便,我們這的站點服務態度超級好,買的書質量也不錯,速度超級快,一個字概括,好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好
評分職場心語 多數人能走的路——一位董事長寫給職場人的心理話
評分值得買的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