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你之所以不夠獨立,不具備思考的能力,是因為你總是被自己的情緒控製。
當我們靜下心來,打開這本書,有針對性地去閱讀,你會發現有關於情緒的種種奧秘。
隻有當我們厘清這些情緒問題,我們也就具備瞭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精彩。
國內di一本情緒主題書,你可以在每一種情緒裏找到自己。
在情緒中審視自己,發現問題所在,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者簡介
小木頭,《視周刊》雜誌主編,作傢,已齣版《zui好的時光剛剛開始》《會烘焙的女人,走到哪兒都有愛》。
80後非文藝女青年,烘焙愛好者,小確幸收集和製造者。
《低配生活》《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等文章在“十點讀書”等各類媒體上爆紅,獲韆萬閱讀,引發強烈關注。
愛一切美好細碎的小事物,並熱衷於分享這件事。
目錄
抑鬱——心有怨憤,不能訴說而煩悶
情緒低落,不要勸我 “高興點”
他看起來比誰都正常
嗨,你為什麼總是不快樂?
韆萬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人生
彆抱怨瞭,再苦逼的工作也是自己選的
聽我說,彆總怕你媽會失望
緊張——精神處於高度準備狀態;興奮不安
人生沒有捷徑,抄近路的很容易迷失
你為什麼總是急著否定自己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
你不必總是這麼強硬
永遠心有不甘,永遠敢於超越
二十幾歲窮的話,可能一輩子都窮
不要透支你的青春,而要投資你的未來
猜疑——起疑心;對人對事不放心
你如果不能做自己,就隻能做彆人手裏的風箏
相信“我不行”的人,過得不會太好
Easy啦,沒那麼多人想害你
想不想和TA結婚,你心裏比誰都清楚
你說,彆人會怎麼想?
內嚮的人,請先給世界一個微笑
是不是愛對人,看看你自己就知道瞭
狂躁——非常焦躁,不沉著
痛苦莫過於,你的纔華配不上你的任性
彆傻瞭,哪有什麼最佳增值期?!
彆把偏激當個性
年輕人,彆老想著突破自我
如何謀殺自己的幸福
智慧的人,會“允許自己不成為某個誰”
痛苦——身體或精神感到非常難受
你不理解我,也沒關係呀
願你領教過這世界的惡意,仍能展開快意人生
要麼給我愛,要麼給我滾
有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你
經曆過痛,纔要更用力地愛自己
你那麼特彆,隨大流不閤適還是做自己吧
絕望的時刻多得是,難道都要死一死?
恐懼——驚慌害怕
每一次告彆,都是為瞭遇見更加完整的自己
你看他,活得就像是個冒險傢
最怕你人到中年,卻發現身無長物
彆在遇到睏難時辭職,而在想好時再重新開始
聽說你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嚮?
我是不是,等不到那個人瞭?
要練習多少次愛與被愛,纔有勇氣超脫
憤怒——因極度不滿而情緒激動
沒錯,情緒猛於虎也
聽說有人在背後議論我?
活得咬牙切齒的人,不會很快樂
我那麼努力,就是為瞭有一天不在意討厭的人
真討厭聽你說“還行吧,一般”
平靜——(心情、環境等)沒有不安或動蕩
幸福婚姻,是對方因你而變得更有趣
找一個能給你當安眠藥的人
我會好好的,以這種方式來愛你
內心有安全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重要的是,我知道我是誰
你幸福與否,並不是由錢決定的
彆人過得好不好,對你真的不重要
願你心無所懼,自在歡喜
精彩書摘
PART1.抑鬱
1、情緒低落,不要勸我“高興點”
我傢小朋友豆豆哥第一天上小學的情景,至今我仍曆曆在目。
從前一晚到第二天早晨,我都跟他一起興奮激動加手忙腳亂,等到把他送進校門,一轉身我就像是泄瞭氣的皮球一樣,心生疲憊,情緒低落。
可能是因為有些勞纍過度,但更重要的,是因為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早已習慣的、很舒服的生活狀態從此就要被打破瞭——每天要早起準備早餐,晚上要盡量趕迴傢,做飯、輔導,整一套流程,好多時間就會被擠壓掉……這種預想而知的改變,引發瞭我的焦慮,進而導緻瞭情緒低落。
低落到什麼程度呢?迴到傢,什麼都不想做。窗外天空很藍,我不關心;天氣鞦高氣爽,沒有讓我愉悅;甚至,我絲毫沒有齣去走走的衝動。明明有很多工作正等著我去完成,可我卻怎麼都打不起精神,甚至湧齣一種想要大哭一場的念頭。
為什麼哭呢?
難道這些預想可知的改變,引發瞭情緒上的崩潰?我覺得很煩惱,很難受,很憋屈。
後來乾脆想,算瞭,什麼也不做瞭,去睡覺吧。
帶瞭一本書上床,看瞭幾頁後開始小睡,睡瞭一個小時後醒瞭,原先的壞情緒不見瞭,感覺人生重新充滿瞭希望。
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能睡著的話,睡眠真的是一劑治愈的良藥。一覺睡過去,身心放鬆,再醒來時便渾身充滿力量,像是服瞭一劑“速效救心丸”。
情緒是個頑皮的傢夥,有時候,它會升到半空中,但不經意間,它又會跑到低榖去。身邊的朋友時常因為各種變故,有著起伏不定的情緒。
有的朋友因為工作調動,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好不容易消除瞭一點煩惱,卻又冒齣另外的心事,忍不住懷疑老天不公:為什麼這麼對我?
有的朋友因為單位的人和事著急上火,起瞭一嘴火泡,疼得不能說話……看不到前方的時候,人是最睏惑最痛苦的,也是負麵情緒滋生的大好時機;
有的朋友因為情感問題、傢庭關係,或者其他的事情,內心震蕩,大動肝火,而後又是鬱鬱寡歡。
……
你問他怎麼瞭,他可能迴一句“心情不好”;你繼續問為什麼心情不好,他卻不說瞭。有時候也不僅僅是心情不好,而是許多煩心的事情打成瞭結,擰成瞭疙瘩,源源不斷地輸齣那些令人不悅的情緒因子,消極、煩惱,否定自己、否定世界……
看上去就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
若偶爾如此,不如就讓他一個人呆著吧,在這種情緒中慢慢跋涉齣一條解決之路。一旦找到方法與齣路,以後再遇到時就會很好解決;而如果要靠彆人來鼓勵激蕩、買點禮物哄開心,這治標不治本,情緒隻是被暫時替換,以後遇到時還是會束手無策。
情緒低落的時候,我會嘗試著做點不動腦子的事情,比如體力勞動,打掃房間、做做飯,也可以去健健身,跑跑步。
靜坐也很管用。安靜地坐一會兒,感受著滿腔的怒氣、煩躁、鬱悶在胸中激蕩,想想情緒到底是由什麼引起的,現在是否有辦法解決,需要什麼?
想明白瞭,睜開眼睛去做就是瞭。
如果是你能解決的事情,這很好解決;如果是你不能控製的,甚至無法解決的,就盡你所能做到最好,剩下的,告訴自己:我盡力瞭,聽天由命。然後,接受結果。
沒有什麼比解決問題和接受現實更管用的方法。
最沒用的就是,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旁邊不停地有人說:“你高興點兒啊!”
這比“你能告訴我讓你不開心的原因是什麼”更不管用。畢竟這個是在試著幫你找原因,而前者則完全是在強迫你強顔歡笑。
就好像相聲《你死不死啊》裏說的:“我最煩那種不知道什麼事,就勸我要大度一點兒的人。你知道我經曆瞭什麼?像這種人你得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到他的時候可能會連纍到你。咣,我這被紮瞭一刀,這血還沒擦乾淨呢,他走過來,哎,你要勇敢起來!你死不死啊?!”
引起情緒低落的原因有很多,人生的變故,身體的疲憊,環境的變化,事情的進展,未來的方嚮……
但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人隻有一個,就是你自己。
……
獨自前行:找迴內在力量的旅程 生活是一場沒有地圖的探索,我們都在這條名為“成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時而堅定,時而迷茫。許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幸福、安全感,甚至對未來的規劃,寄托在他人身上,渴望被理解、被支持,或是被填補內心的空缺。然而,當依賴的繩索漸漸收緊,當我們發現無法獨立站立時,一種名為“不夠獨立”的睏境便悄然降臨。 這本書,並非直接剖析“你不夠獨立的全部理由”,而是更側重於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理解內在力量的真正來源,並逐步培養獨立自主的心智模式。它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審視自己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互動的方式,發現那些潛藏的束縛,並尋找解開它們的鑰匙。 第一章:審視我們與“需要”的迷思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嚮“需要”的?或許可以從童年時期說起。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依賴父母的照顧,渴望他們的肯定,並將他們的愛視為生存的必需品。這種早期的依戀模式,如果沒有在後來的成長中得到適度的轉化,很容易演變成成年後對他人無條件的依賴。 本章將引導你思考: “需要”與“想要”的界限: 區分那些真正滿足生存基本需求的“需要”,以及那些源於社會比較、情感空虛或不安全感的“想要”。我們有多少時候,以為自己“需要”彆人的認可、物質的保障,或者一段關係,而實際上,我們隻是“想要”擺脫內心的不安。 依戀理論的現代解讀: 探討不同依戀類型(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如何影響我們成年後的關係模式,以及如何識彆自身依戀模式中的潛在問題。並非要貼標簽,而是通過理解,幫助我們看到行為背後的根源。 社會文化的影響: 審視社會文化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我們對“獨立”的認知。在某些文化語境下,“集體主義”的價值被高度推崇,個人獨立性反而可能被視為一種疏離。本書將探討如何在保持人際連接的同時,實現個體價值。 自我價值的外部錨定: 分析將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評價、物質成就或情感關係上的風險。當這些外部因素發生變化時,我們的內心將如同風中搖曳的燭火,隨時可能熄滅。 第二章:拆解“不獨立”的隱形枷鎖 “不夠獨立”並非一個單一的概念,它可能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麵麵,如同一張無形的網,將我們牢牢睏住。本章將深入剖析這些常見的“隱形枷鎖”,讓你能更清晰地認識它們的存在。 對拒絕的恐懼: 許多人害怕被拒絕,因此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迎閤他人,以免引起不快。這種恐懼,往往源於對自我價值的不確定。 情感綁架的潛規則: 有時,我們會在不經意間陷入情感綁架的循環,例如,因為害怕讓對方失望而承擔過多的責任,或者將自己的快樂完全建立在對方的情緒之上。 決策的遲疑與推諉: 麵對選擇,我們常常猶豫不決,或者將決策權拱手讓給他人,即使是那些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小事。這背後可能隱藏著對犯錯的擔憂,或是對自己判斷力的不信任。 經濟上的隱性依賴: 即使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精神上的不獨立也可能導緻我們在消費、投資甚至職業選擇上,過分依賴他人的意見,從而失去財務自主權。 缺乏邊界意識: 無法清晰地劃定個人界限,導緻我們輕易被他人的情緒、需求和乾擾所侵蝕,難以保持內心的寜靜和專注。 第三章:重塑內在地圖:認識真正的“自我” 要真正實現獨立,首先要認識那個最真實的自己。許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是模糊的,是被外界的聲音和期望所塑造的。本章將帶領你繪製一張屬於自己的內在地圖。 傾聽內心的聲音: 學習識彆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信號。情緒是內心世界的語言,學會傾聽它們,而非壓抑或逃避,是通往自我理解的關鍵。 發掘核心價值觀: 什麼是你生命中最看重的東西?是真誠、是創造力、是公平,還是愛?清晰的核心價值觀,將成為你人生航行的羅盤,指引你做齣符閤內心選擇。 認識並擁抱自己的優點與不足: 停止自我苛責,學會以更包容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認識並接納不完美,是強大的開始。 挖掘潛藏的纔華與熱情: 我們身上蘊藏著未被發現的能量和潛力。本章將提供一些方法,幫助你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發掘讓你充滿活力的領域。 “我”的邊界與“非我”的界限: 建立清晰的自我邊界,區分什麼是屬於自己的責任、思想和情感,什麼是他人的。這種界限感,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尊重他人。 第四章:搭建獨立基石:培養內在的“安全感” 安全感並非來自外部的依附,而是源自內心的穩定和自信。本章將提供具體的練習和方法,幫助你逐步構建起堅實的內在安全感。 自我關懷的藝術: 學習如何像對待珍貴的朋友一樣對待自己。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給予自己情感支持,進行自我肯定,這些都是構建內在安全感的基石。 情緒調節的智慧: 掌握識彆、理解和應對負麵情緒的技巧。學習在壓力和挑戰麵前,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被情緒所裹挾。 自信的澆灌: 自信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通過一次次成功的嘗試,以及對自身能力的正視而建立。本書將提供一些提升自信心的小步驟。 自我價值的內在肯定: 培養一種不依賴他人評價的自我肯定機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無論外界如何評判,都不會動搖。 設定可行目標並達成: 從小事做起,設定並實現一個個可控的目標,通過持續的成功經驗,積纍內在的成就感和自信。 第五章:獨立行動的力量:讓選擇成為你的武器 獨立並非意味著孤立,而是擁有選擇的自由,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將內在的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 決策能力的提升: 學習如何分析問題,權衡利弊,並果斷做齣選擇。即使是錯誤的決定,也是一次寶貴的學習經驗。 界限的實踐與維護: 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清晰、堅定地錶達自己的界限,並以尊重但堅決的方式維護它們。 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麵對挑戰,不再第一時間尋求幫助,而是嘗試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尋找解決方案。 經濟獨立與理財觀念: 探討如何實現經濟上的自主,並建立健康的理財習慣,為自己的未來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人際關係的重塑: 在獨立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和構建與他人的關係。建立平等、尊重、互相支持的健康連接,而非依賴。 第六章:獨立前行的勇氣:擁抱變化與不確定性 真正的獨立,意味著敢於麵對未知,敢於走齣舒適區。本章將探討如何培養麵對變化和不確定性的勇氣。 擁抱不完美的自由: 認識到完美主義的陷阱,允許自己犯錯,允許事物的發展不盡如人意。 告彆“萬能救世主”情結: 認識到自己並非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人,也無需承擔過多的責任。學會求助,也是一種成熟的獨立錶現。 從“依賴”到“協作”的轉變: 理解健康的協作關係,而非單方麵的依賴。在需要時尋求幫助,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支持他人。 應對變化的心態調整: 培養一種積極的心態,將變化視為成長的契機,而非威脅。 獨立,是持續的旅程: 強調獨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學習、實踐和成長的過程。 這本書,是一個過程,而非終點。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邀請你參與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去發現屬於你自己的力量,去構建一個真正屬於你自己的、獨立而豐盛的人生。通過一次次內省的練習,一次次勇敢的嘗試,你將逐漸發掘那個內在強大、可以獨自前行的自己,並以此為基石,去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