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治理組織體係深圳樣本分析--黨政體製社區架構與社會組織》分為八章,具體內容包括:黨政核心組織體係:深圳市“織網工程”與社工委係統;統戰係統發揮社會治理核心組織作用:深圳市寶安區統戰係統;基層治理組織創新:社區工作站的現狀與未來;社區自主治理組織:深圳市龍華新區西頭新村社區共建促進會等。
作者簡介
傅小隨, 1960年3月齣生,湖北老河口市人,畢業於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現為中共深圳市委黨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深圳市政協委員; 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傢;深圳市高層次專業技術地方級領軍人纔;深圳大學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行政體製改革研究會理事;中國行政管理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深圳市監察學會副會長。
目錄
緒論 社會治理組織體係創新是社會治理創新的基礎
第一章 黨政核心組織體係:深圳市“織網工程”與社工委係統
一 深圳市“織網工程”與社工委的組織領導架構及其特點
(一)深圳市“織網工程”簡介
(二)深圳市“織網工程”的組織領導架構
(三)深圳市社工委的職能與組織機構
(四)深圳市社工委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關係
(五)全市社工委係統基本狀況與職能履行情況
(六)深圳市“織網工程”與社工委係統組織領導架構的特點
二 深圳市“織網工程”的主要內容構成
三 深圳市“織網工程”的建設情況與預期效果
(一)深圳市“織網工程”的建設情況
(二)坪山新區試點基本情況
(三)遠景預期
四 深圳市“織網工程”與社工委係統的特點分析
(一)“織網工程”中大數據理念的體現和技術運用
(二)深圳市社工委的大部門決策機構性質及其體現
(三)深圳市社工委大部門體製模式深入推進的新可能性
第二章 統戰係統發揮社會治理核心組織作用:深圳市寶安區統戰係統
一 清醒認識統戰工作在國傢治理體係中的特殊地位
(一)統戰工作是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
(二)統戰工作提升治理能力是當前麵臨的重大創新性現實課題一
(三)在治理能力提升中發揮統戰工作特殊作用具有理論完整性和現實緊迫性雙重需要
(四)統戰工作在國傢治理體係中具有特殊職能定位
(五)從典型案例看嚴峻形勢和相關思想誤區
二 統戰工作對實現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獨特價值
(一)社會矛盾化解的有效渠道
(二)國傢安全穩定的協同作用
(三)政府職能轉變的閤作夥伴
(四)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五)社會治理創新的特殊主體
(六)民主政治發展的基本場域
三 統戰係統如何發揮社會治理核心組織的構建作用
(一)推動本地政治性國傢法團發揮杠杆和樞紐功能
(二)做好社會精英群體的組織和遴選,培養社會治理的協同力量
(三)以協商民主優勢擴展不同利益主體公共決策的參與渠道
(四)加強對區內民族、宗教人士和海外人士的聯絡、團結,維護國傢安全和社會穩定
(五)化解民族、宗教和階層矛盾、促進寶安社會和諧
(六)著眼基層社會問題,提升寶安區社會治理能力
第三章 基層治理組織創新:社區工作站的現狀與未來
一 社區工作站由來
(一)居委會的過度行政化是社區工作站産生的重要因素
(二)深圳特區外農村的城市化也是社區工作站産生的原因之一
(三)社區工作站的形成過程
二 社區工作站的定性定位
(一)社區工作站的定性定位
(二)社區工作站的設立與變更
三 社區工作站的組織架構
四 社區工作站的功能作用與發揮狀況
五 社區工作站的運作機製及其特色
(一)社區工作站工作人員的考試錄用
(二)社區工作人員的管理、福利待遇和退休社保等問題
六 不堪重負的社區工作站及改革嘗試
(一)不堪重負的社區工作站
(二)對社區工作站進行改革的嘗試
七 社區管理的國際比較
(一)社區管理是一種新生事物
(二)國外社區管理的三種模式
八 社區工作站改革的案例
九 社區工作站理論解析
(一)社區工作站産生背景的解析
(二)關於社區工作站的思考
第四章 社區自主治理組織:深圳市龍華新區西頭新村社區共建促進會
一 社會自組織的有關理論與實踐
二 西頭新村自組織的發展過程
(一)自組織階段
(二)政一社互動階段
三 西頭新村自組織發生發展的特點
四 我國社區治理中自組織自主治理的特殊性
五 我國城市社區自主治理前瞻
第五章 舶來品的本土化:桃源居社區基金會
一 社區基金會的理論概述
(一)社區基金會概念界定
(二)社區基金會的獨特優勢
(三)以美國為代錶的國外社區基金會
(四)國內社區基金會的發展
二 桃源居社區基金會
(一)桃源居社區基金會的成立
(二)桃源居社區基金會透視
(三)桃源居社區基金會的影響
三 桃源居社區基金會的啓示
(一)加強社會組織自身素質能力建設,是社會組織的成功之道
(二)社區基金會是破解中國社區治理睏局的有效載體
(三)著力解決桃源居基金會存在的問題
(四)良好作用發揮的相關典型案例
第六章 官方法團的樣闆:義工聯及其樞紐作用
一 深圳市義工聯的總體發展狀況
(一)性質與定位
(二)曆史與現狀
二 深圳市義工聯的組織體係與運行機製
(一)組織架構與功能
(二)運作機製與特點
三 比較分析
(一)國內比較分析
(二)國際比較分析
四 深圳市義工聯的獨特價值
(一)從群團組織的角度來說
(二)從黨委政府的角度來說
(三)從鍛造城市誌願精神來說
第七章 三閤一的社會企業:深圳殘友集團
一 當前社會治理中社會企業的定位
(一)國外學者對於“社會企業”的研究
(二)國內對社會企業的研究概況
(三)國傢治理視域下的社會企業模式創新
二 社會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效應分析:深圳殘友集團的社會企業模式
(一)殘友集團概況
(二)殘友集團的社會企業性質分析
(三)殘友集團社會企業化的實現邏輯
(四)殘友集團社會企業化的障礙分析
三 發展社會企業,推動社會治理格局的形成
(一)我國發展社會企業的必要性
(二)當下發展社會企業的途徑選擇
第八章 獨一無二的公益慈善品牌機構:全國首個民辦公募慈善基金會——壹基金
一 民間公募慈善基金會及其發展狀況
二 壹基金的定性定位及其特色
三 基基金的組織架構、曆史演變及其組織特色
四 壹基金的三大基本職能及作用發揮情況
五 壹基金的運作機製與工作方式及其特色
(一)壹基金公益善款的募集機製
(二)壹基金慈善項目的運作機製
(三)外圍組織:壹基金的夥伴關係與項目推動
(四)壹基金的透明公開
(五)壹基金的內部管理
六 壹基金慈善事業典型案例
七 壹基金對我國社會慈善事業體製改革的意義及在全國和深圳社會治理創新中的獨特價值分析
(一)從“壹基金風波”看我國民間慈善基金會的發展
(二)壹基金是對我國慈善事業體製改革的一大突破
(三)壹基金對深圳和我國社會治理創新的意義
結語 推動社會治理組織體係不斷走嚮成熟和健全
後記
前言/序言
unll
《基層脈絡: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深圳探索》 一部深度解析深圳基層治理體係如何從頂層設計到末端執行,實現高效運轉的實踐報告。 本書聚焦於深圳這座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剖析其在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如何以超前的理念、創新的機製和精細的部署,構建瞭一套獨特而富有活力的基層治理組織體係。我們不從宏觀的政策文件層麵進行泛泛的解讀,而是深入到城市肌理之中,通過對黨政體製的優化配置、社區架構的扁平化重塑以及社會組織的蓬勃發展這三個核心維度進行細緻入微的田野調查和案例研究,揭示深圳基層治理體係的深層邏輯、關鍵要素以及麵嚮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一部分:黨政體製的“協同賦能”——從指令鏈到服務圈 在理解深圳基層治理體係時,我們必須首先審視其作為國傢治理“神經末梢”的黨政體製。本書並非簡單復述黨政機構的層級設置,而是深入探討在市場經濟和城市化浪潮中,深圳如何突破傳統行政壁壘,實現黨政資源的有效整閤與協同。 體製改革的“深圳速度”: 我們將梳理深圳在黨政機構改革方麵的係列舉措,尤其關注其如何通過優化機構職能、精簡層級、整閤資源,構建一個既能堅守政治方嚮,又能高效服務民眾的運行模式。例如,在街道層麵,深圳如何通過“放權賦權”,讓街道辦事處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作戰部”,而非僅僅是傳達指令的“中轉站”。 黨建引領的“服務觸角”: 基層治理的核心在於能否有效觸達並服務每一位市民。本書將重點分析深圳如何將黨建工作融入到基層治理的各個環節。這不僅僅是設立黨支部,更是通過黨組織的滲透力和號召力,有效動員社區居民、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多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麵。我們將呈現黨組織如何在解決民生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區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成為鏈接政府與民眾的堅實橋梁。 “大部製”與“局管中心”的聯動: 針對深圳特區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們將深入剖析其在城市管理、社會服務等領域推行的“大部製”改革,以及如何通過“局管中心”的模式,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管理。這包括如何整閤分散的行政資源,提高決策效率和執行力,確保各項政策能夠及時、有效地落地。 權力下放與責任清單: 本書將詳細探討深圳如何通過明確各級黨政部門的職責邊界,厘清權責關係,特彆是將部分管理權限下放到街道和社區,賦予基層更大的自主權。同時,我們將關注責任清單製度的建立與執行,確保權力運行在陽光下,實現“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 第二部分:社區架構的“空間重塑”——從居住區到生活共同體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聯係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最後一公裏”。本書將深入分析深圳如何打破傳統社區的圍牆,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富有活力的社區架構,使其真正成為居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共同體。 “大社區”理念的實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深圳的社區概念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地理範圍。我們將探討深圳如何通過“大社區”理念,整閤不同類型的社區資源,包括住宅小區、城中村、産業園區等,構建更具包容性的社區治理網絡。 “網格化”管理的精細化: “網格化”管理是深圳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本書將深入解析深圳如何構建精細化的網格管理體係,將服務對象、管理事項、責任主體等要素進行精準劃分,確保每一個角落都能得到有效覆蓋和及時響應。我們將重點關注網格員的角色定位、工作機製及其在日常管理、矛盾化解、信息收集等方麵的實際作用。 居民自治的“賦權路徑”: 居民自治是基層治理的內在動力。本書將重點研究深圳在推動居民自治方麵的實踐探索,包括業主委員會的組建與運作、社區議事協商機製的建立,以及如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實現“居民的事,居民說瞭算”。我們將通過具體案例,展現居民在社區規劃、環境改善、公共服務優化等方麵的積極貢獻。 智慧社區的“科技賦能”: 科技是現代基層治理的重要支撐。我們將深入探討深圳如何在社區治理中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智慧社區服務平颱,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這包括如何通過智慧安防、智慧物業、智慧養老等應用,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舒適。 第三部分:社會組織的“生態構建”——從依附到協同 社會組織是現代治理體係中不可或缺的“第三方力量”。本書將深入剖析深圳如何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使其在基層治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協同共治的良好格局。 “社會化”服務的多元供給: 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麵麵臨挑戰。本書將重點研究深圳如何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管理等方式,將部分公共服務職能轉移給社會組織,實現服務的多元供給和專業化。我們將呈現社會組織在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環保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社會組織的“賦能與規範”: 培育社會組織並非一蹴而就。本書將深入分析深圳在引導和規範社會組織發展方麵的政策措施,包括如何提供資金支持、搭建平颱、加強監督等,確保社會組織能夠健康發展,更好地履行其社會責任。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孵化、培育等方式,提升社會組織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 “政社互動”的良性循環: 本書將重點關注深圳如何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良性互動的關係。這包括如何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商機製,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政策製定和評估,以及如何發揮社會組織在連接政府與民眾、反映民意、化解矛盾方麵的橋梁作用。 社會組織在“特定領域”的創新: 深圳的社會組織在多個領域展現齣強大的創新活力。我們將通過深入的案例分析,展現社會組織在扶貧濟睏、環境保護、社區服務、文化傳承、行業自律等方麵的突齣貢獻。這些案例將生動地展示社會組織如何以其靈活性、專業性和創新性,彌補政府服務的不足,提升基層治理的整體效能。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基層脈絡: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深圳探索》以其 深度性、實踐性、前瞻性 而獨樹一幟。它不是一部理論性的學術著作,而是一部 立足於深圳鮮活實踐的紀實報告。通過對基層治理一綫的大量調研和深入訪談,本書將呈現齣真實、鮮活的案例,揭示深圳在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真切經驗與深刻教訓。 本書不僅為學術界研究中國基層治理提供瞭寶貴的田野資料和分析框架,也為各級政府部門在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方麵提供瞭可藉鑒的“深圳樣本”。同時,對於關注中國城市發展、基層治理以及社會組織運作的讀者而言,本書將是一次深刻的啓迪之旅,幫助讀者理解一個現代化城市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構建起一套既有強大執行力,又能充分迴應民眾需求的基層治理體係。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 簡潔、流暢、客觀,避免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和翔實的分析,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深圳基層治理的脈搏,理解其背後的邏輯,並從中汲取智慧,激發思考。我們相信,通過對深圳基層治理體係的深入剖析,讀者將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中國基層治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