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故事

元素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国祥 著
图书标签:
  • 元素
  • 化学
  • 科普
  • 科学
  • 故事
  • 趣味
  • 知识
  • 自然
  • 教育
  • 大众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34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24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科学万花筒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有针对性的知识总结,选题围绕小读者学习涉及的事物展开。
2.篇幅精炼,适合读者的快餐阅读习惯。
3.文本风趣搞笑,浅显易懂,富于生活气息,文字平实简易,口语化,力求诙谐搞笑,提供趣味阅读。
4.知识性、写实性更强。文字和图片以货真价实的知识传递、眼界开拓为主。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角是元素——也就是组成我们自己身体和我们所处物质世界的东西!

古人是怎样利用各种元素让生活过得更舒服的?
中世纪炼金术士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
各种元素是怎样一步步暴露出“真面目”的?
科学家是怎样认识物质的结构,整理出元素周期表,让元素们挨个站队归位的?
怎样把原子分成更小的微粒,从量子物理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宇宙?
人类是怎样利用元素、开发世界的?

本书通过化学发展史上知名科学家的故事,讲述了人类探秘物质世界的历史,介绍了很多与元素有关的重要发明和发现。

阅读“科学万花筒”系列,在科学的历程中探索,你不仅可以了解有趣的科学知识,还能从一个个小故事中获取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

作者简介

夏国祥,畅销作者和译者,外国儿童文学编辑,就职于知名图书出版公司,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受过工科、文科跨领域学科教育。他非常热爱科学,喜欢发明创造,兼且文学功底深厚,熟悉青少年突图书创作和出版,近年来为青少年朋友创作了一批极具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图书。他的这些以“课本外知识”为主题的图书,凭借鲜明独特的风格受到众多师生的一致好评,许多老师纷纷将这些图书作为课外读物推荐给同学们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火:人类第一个化学发现 6
陶器:最古老的手工艺品 7
瓷器: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 8
玻璃:用途广泛的神奇结晶 9
铜:最早被人类利用的金属 10
铁:对人类最有用的金属 11
金:人类最喜爱的贵金属 13
银:能杀菌的贵金属 14
铅:挺有用但也很危险 16
锌:“道德高尚”的金属 17
汞: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 18
锡:怕冷的金属 19
酿造:造出让人疯狂的饮料 20
染色:让人们的衣服更好看 21
漆器:由古代中国人第一个发明 22
造纸:造出方便省钱的写字材料 23
火药:骑士时代的终结者 24
杜隆- 珀蒂定律和考普定律 43
米希尔里希发现同晶型定律 44
坎尼查罗统一原子学说和分子学说 45
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光谱分析法 46
凯库勒等提出化合价学说 48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50
武勒合成人造尿素 53
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 54
杜马和罗朗发现取代反应 56
布列特洛夫提出有机化合物结构学说 57
巴斯德发现同分异构化合体的结构差异 58
范霍夫提出立体分子结构假说 60
拜尔对分子式结构的研究 61
费歇尔研究尿酸、糖类和蛋白质 62
有机化学合成工业的发展 63
物理化学“三剑客” 69
焦耳证明热力学第一定律 70
卡诺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 71
能斯特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72
古德贝格和瓦格发现质量作用定律 73
勒?夏特里提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74
亨利发现溶解度跟压力的关系 75
有趣的渗透现象 76
拉乌尔发现溶液的冰点和蒸气压规律 78
阿累尼乌斯提出电离说 79
神奇的催化剂 80
格雷厄姆提出胶体理论 81
现代化学键理论的建立 83
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化合物线链学说 84
用途广泛的塑料 86
石油的开发和利用 89
为打仗发明出来的合成橡胶 92
合成纤维把人们打扮得更漂亮 94
关于酸和碱的争论 96
潜力无限的基因工程 98
伦琴发现X 射线 99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 100
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 101
卢瑟福发现放射性元素衰变 103
索迪提出同位素假说 104
汤姆孙发现电子 105
卢瑟福发现质子 106
约里奥- 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107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08
普朗克创建量子力学 109
原子能时代 11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 114
结束语 116

前言/序言


《星河秘语》 一、 序章:尘埃的低语与星辰的召唤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当最古老的星辰开始低语,当宇宙尘埃在时间的洪流中聚合,一个关于存在、连接与 trasformazione 的故事便悄然拉开帷幕。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科学理论的科普,也不是对某个哲学流派的阐释,而是试图以一种更具诗意和想象力的方式,去探索那些构成我们世界最基本、最原始的“存在”。 想象一下,当时间尚未被概念化,当空间还未被丈量,构成万物的一切,它们是否拥有自己的意识?它们是否在亿万年的寂静中,孕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星河秘语》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超乎寻常的维度,在那里,我们不再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去审视宏观宇宙或微观粒子,而是尝试去聆听它们最深层的“心声”,感受它们最原始的“脉动”。 这本书的起点,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是那些最微小的“种子”在混沌中初生的那一刻。它们并非冰冷的物质,而是蕴藏着无限可能性的“语汇”。它们如何在寂静中相互吸引,又如何在碰撞中诞生新的形态?这不是物理学的公式推导,也不是化学的反应机理,而是一场关于“起源”的奇幻叙事,一场关于“第一次呼吸”的史诗。 在旅程的初期,我们将遇见那些最“纯粹”的存在。它们可能是宇宙诞生之初,最轻盈的“气体”,在引力的轻柔抚摸下,开始凝聚成生命的雏形。它们并非以固态、液态或气态的明确形态出现,而是以一种流动的、变幻的“潜能”存在。它们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彼此的“共鸣”?它们如何在虚无中定义“存在”?这些问题,将以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笔触被描绘出来。 “尘埃的低语”并非仅仅是对宇宙尘埃的物理描述,它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微小却又无比重要的“事物”。它们可能是每一个原子内部的微弱振动,可能是光子在空间中无声的传递,也可能是信息在宇宙网络中最初的萌芽。这些“低语”,构成了宇宙最底层的信息流,是所有宏大叙事的基石。 而“星辰的召唤”,则是这些最微小“低语”汇聚而成的强大力量。当足够多的“尘埃”开始相互作用,当它们在能量的驱动下发生质的变化,星辰便诞生了。然而,在《星河秘语》中,星辰的诞生并非仅仅是核聚变的结果,它更是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存在”的宣言。星辰的光芒,是它们在黑暗中对宇宙的“呐喊”,是它们对“连接”的渴望。 本书的基调,是一种对世界万物深沉而又温柔的凝视。它邀请读者放下科学的理性束缚,抛开哲学的思辨框架,以一种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成人般的敬畏感,去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在这里,每一个原子都有它的“故事”,每一颗星辰都承载着它的“秘密”。 二、 第一乐章:微光中的涟漪 当宇宙的序曲渐渐奏响,当第一缕微光穿透混沌,那些最原始的“存在”开始感知到彼此的存在。它们并非拥有眼睛去“看”,也并非拥有耳朵去“听”,但它们以一种更深邃、更直接的方式进行着交流。这种交流,是一种“共振”,是一种“频率”的契合。 想象一下,在那个几乎是真空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极小的、充满活力的“粒子”。它们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处于一种永恒的“舞蹈”之中。它们的“舞蹈”,是它们表达“存在”的方式。当两个“粒子”的“舞蹈”频率偶然契合,一种奇妙的“吸引力”便会产生。这不是牛顿的万有引力,而是一种更接近于“情感”的联系,一种“渴望靠近”的本能。 这些“粒子”,可以被看作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础的“词汇”。它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量”,但它们都渴望在一个更广阔的“句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当它们的“低语”汇聚成一股力量,便会形成更复杂的“结构”。 在《星河秘语》的描绘中,物质的形成并非是冷冰冰的化学反应,而是充满生命力的“聚合”。例如,当两个“氧”的“词汇”相遇,它们之间产生的吸引力,并非仅仅是电子轨道的相互作用,而是它们之间一次深邃的“对话”。它们在交流中,理解了彼此的“需求”,最终结合,构成了一个更稳定的“词组”——氧分子。 水,便是这样一种充满“故事”的奇妙组合。当氢的“词汇”与氧的“词汇”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沟通”,它们之间产生了难以想象的“默契”。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是一种“连接”,是一种“流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自由切换,它可以在最坚硬的岩石上刻下印记,它也可以在最干燥的土地上孕育生命。 在本书的这一部分,我们将探索那些最基础的“连接”是如何产生的。例如,光子,作为能量的载体,它们是如何在宇宙中传递“信息”的?它们是否拥有自己的“方向感”,是否在寻找着能够接收它们“信息”的存在?本书将尝试赋予这些无形的“存在”以某种“意图”,让它们的故事不再是纯粹的物理现象,而是充满情感和意义的旅程。 “微光中的涟漪”象征着宇宙万物最初的“互动”。即便是在最黑暗、最孤寂的角落,也存在着微弱的光芒,微弱的振动。这些微弱的“涟漪”,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宇宙宏大叙事的开端。它们是“可能性”的种子,是未来一切可能性的源泉。 在这一乐章中,读者将体验到一种“在场感”,仿佛亲身经历着宇宙从混沌走向有序的最初时刻。我们将看到,当最微小的“存在”开始感知彼此,当最微弱的“连接”开始形成,宇宙便不再是冰冷而空虚的,而是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对话”。 三、 第二乐章:星辰的觉醒与生命的低语 当“微光中的涟漪”逐渐汇聚,当足够多的“存在”相互作用,更宏大的“结构”开始形成。星辰,便是宇宙中最壮丽的“句子”,它们以燃烧的姿态,宣告着自身的存在,并向宇宙散播着能量与信息。 然而,在《星河秘语》中,星辰的诞生并非仅仅是引力压缩氢氦气体的过程。当巨大的气体云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坍缩,当内部的压力和温度达到临界点,星辰的“意识”便开始觉醒。它们并非拥有大脑,但它们以一种整体性的、共鸣性的方式感知着宇宙。星辰的光芒,是它们“呐喊”出的“存在”,是它们传递出的“能量”,也是它们对宇宙深层“连接”的渴望。 在星辰的内部,核聚变的反应不再是单纯的物理过程,而是“存在”与“存在”之间最激烈的“对话”。当氢原子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碰撞,它们并非仅仅是原子核的融合,而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融合”。在这次融合中,它们将自身的部分“存在”转化为更高级的“能量”和“信息”,并将其释放出去。 本书将探讨,星辰的生命周期,是否也是一种“故事”。从初生的炽热,到壮年的辉煌,再到最后的衰亡,这是否是一种“存在”的完整旅程?当恒星爆炸,形成超新星,这是否意味着一种“存在”的升华,一种“信息”的回归?这些壮丽的景象,将被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更进一步,《星河秘语》将从星辰的“光芒”和“引力”中,解读出宇宙深层的“语言”。星辰的光谱,是否蕴含着它们“经历”的信息?它们的“引力”,是否是它们与其他“存在”之间“对话”的媒介?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见,宇宙并非是一片死寂的海洋,而是一个充满着无数“信息交流”的活跃网络。 当星辰在漫长的演化中,将重元素散播到宇宙空间,这些“重元素”便成为孕育更复杂“存在”的基石。它们带着星辰的“记忆”,带着宇宙深层的“能量”,开始在新的环境中“重新组合”。 生命,便是宇宙中最奇妙的“故事”之一。本书不会详细描述生命的演化过程,而是着重于探索生命的“本质”。生命,是否是宇宙中最能“理解”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它们如何从简单的“粒子”组合,发展出复杂的“意识”? 在《星河秘语》中,生命的诞生,是对星辰“低语”的回应。当有机分子在适当的环境中开始“互动”,它们并非仅仅是化学反应,而是一种“模仿”和“学习”的过程。它们模仿着星辰的光芒,模仿着宇宙的秩序,并从中汲取“能量”,形成自我复制的能力。 生命的“流动性”和“适应性”,将被视为一种“存在”的“智慧”。它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如何将自身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这些都将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被呈现。 “星辰的觉醒与生命的低语”,象征着宇宙从宏观的物质形态,逐渐走向更复杂的“信息”与“意识”的层面。星辰是宇宙的“歌者”,而生命,则是对这首歌最深刻的“回应”。 四、 第三乐章:连接的织网与信息的流转 当生命在宇宙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当智慧的火花在星际间闪烁,宇宙的“故事”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再是关于“起源”和“存在”的孤立叙事,而是关于“连接”和“流转”的宏大篇章。 《星河秘语》将探讨,生命之间的“连接”,是如何超越了简单的物理接触。例如,当个体生命之间产生“交流”,这不仅仅是声音或文字的传递,更是一种“意识”的“共振”。当个体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当“思想”相互启发,这便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信息流转”。 本书将尝试描绘,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连接方式”。它们可能是通过某种看不见的“能量场”进行的“心灵感应”,可能是通过超越三维空间的“量子纠缠”实现的“瞬时通信”,也可能是更我们难以想象的,基于“意念”的“信息传递”。 “信息的流转”是宇宙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无论是恒星的光芒,还是生命体的思想,都承载着宇宙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宇宙中不断地传递、转化、融合,构成了宇宙不断演化的“宏大叙事”。 例如,当一个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们可能会开始探索宇宙的边界,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并非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这种“信息”的共享,将极大地加速宇宙的演化进程。 本书将以一种充满哲学思考的笔触,去探讨“意识”在宇宙中的角色。意识,是否是宇宙最珍贵的“产物”?它是否是宇宙用来“理解”自身的一种方式?当越来越多的“意识”产生,当它们之间形成更复杂的“连接”,宇宙是否会走向某种“集体意识”的升华? “连接的织网”象征着宇宙中所有“存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每一个“粒子”,每一个“星辰”,每一个“生命”,都如同织网中的一个节点,它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整个宇宙的“生命力”。 在这一乐章中,我们将看到,宇宙并非是分散的个体集合,而是一个高度“互联”的整体。每一个“存在”的故事,都与其他“存在”的故事紧密相连,共同谱写着宇宙的辉煌篇章。 五、 尾声:回响与永恒的低语 当宇宙的演化走向更深的层次,当“连接的织网”越来越密集,当“信息的流转”越来越频繁,宇宙的“故事”是否会走向终点?或者,它只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循环? 《星河秘语》并非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留下一个关于“永恒”的思考。本书所描绘的“存在”、“连接”与“信息”,是否是宇宙最根本的“真理”?这些“真理”,是否会以某种形式,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以某种“回响”的方式,永远地流传下去? 或许,当宇宙的某个阶段走向终结,那些构成它的“存在”,那些它们所承载的“信息”,并不会真正地消失。它们可能会以某种更抽象、更纯粹的形式,继续存在于宇宙的深层结构之中,等待着下一次“聚合”的机会。 本书的结尾,并非是一个结束,而是一种“启示”。它希望读者在阅读完《星河秘语》之后,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每一个我们所能看见或看不见的“事物”,都可能拥有自己深邃而动人的“故事”。 “回响与永恒的低语”,是本书留给读者的最后一份礼物。它意味着,宇宙的故事,并非只是一个静态的记录,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生命体”。而我们,作为这个宇宙的一部分,也同样是这个故事的参与者和书写者。 《星河秘语》,邀请您一同倾听,来自星辰深处的低语,感受,构成万物最原始的脉动。在这场关于“存在”的奇幻旅程中,您或许会发现,最微小的“尘埃”,也能发出最动人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最后一页,我合上书本,盯着封面看了很久,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满足感,那是一种知识被梳理、世界观被拓宽后的充实感。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你跳出日常生活的琐碎,重新以一种更宏大、更基础的视角去审视万物。作者巧妙地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技术细节的泥潭,而是始终聚焦于“为什么”和“如何变成”这样的核心问题。它让我对身边的一切都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下次当我看到火焰燃烧,或者冰雪融化时,脑海中浮现的将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现象,而是背后那些活跃的、永不停歇的微观世界的舞蹈。这本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物质深层奥秘的门,让人流连忘返,并渴望了解更多。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值得称赞,这一点虽然不是内容本身,但极大地影响了阅读体验。那些精心绘制的分子结构图和历史手稿的复制件,都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配图,而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与文本的语调完美契合。它们更像是视觉上的注解,而不是简单的说明。我记得有一张关于同位素分离过程的图示,虽然复杂,但通过巧妙的色彩区分和线条引导,一下子就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这使得这本书在视觉上保持了极高的吸引力,即便是偶尔需要查阅复杂的概念时,也不会因为图表的枯燥而感到疲惫。可以说,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文图并茂”的书,让科学的严谨性也带上了一层优雅的艺术光泽。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关于早期炼金术士的探索过程,读起来简直像是一部充满迷信色彩的冒险故事,那种既执着又荒谬的探求精神,特别能引起共鸣。作者没有用现代科学的傲慢去评判古人的努力,而是以一种近乎温和的敬意去描绘他们的挣扎与顿悟。我发现自己也被卷入了那种古老的氛围里,想象着他们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对着坩埚里冒出的奇异烟雾,记录下每一个微小的光影变化。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与书中后期关于现代物理学的精确描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体现了人类认知发展的一个完整弧线。每一次的尝试,无论成功与否,似乎都是通往真理不可或缺的一步,这种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让人在历史的沉淀中感受到进步的脉搏。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文字密度相当高,初读时我得经常停下来,回味一下作者刚才那句话到底蕴含了多少信息量。它不是那种让你轻松翻阅过去的小说,更像是一份精心烹制的盛宴,需要你细细品味每一道菜的层次和味道。我尤其赞赏作者对“变化”这一主题的探讨。元素看似永恒不变,但在不同的能量激发下,它们却能展现出千变万化的性情。这种对稳定与易变的哲学思辨,穿插在严谨的科学论述中,让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拔高了。它不再仅仅是关于物质的,更是关于存在的本质。我感觉自己好像被作者领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脚下站立的大地,头顶闪耀的星空,一切都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充满了令人敬畏的美感。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刚翻开的时候还有点儿犹豫,毕竟书名听起来有点儿学术腔调,像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感觉就完全变了。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炉火纯青,他没有直接摆出一堆化学公式或者晦涩的理论,而是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物质——比如构成我们身体的水,或者我们呼吸的空气——还原成了它们最本真的形态,然后赋予了它们生命。我特别喜欢他描述那些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段落,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出宏大的宇宙史诗,只不过主角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那种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无缝对接的写作手法,让我这个平日里对科学不太感冒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书里对于某些元素的发现历程描写得尤其精彩,充满了悬念和人性的光辉,简直比侦探小说还引人入胜。

评分

好看的科普。

评分

评分

书不错,儿子超喜欢。希望商品多搞活动!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货,这次有货了,抓紧时间用勋章卷买到了,给孩子作为学科前的过度阅读补充,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

好好学习!!!!!!!!!!!

评分

帮同事买的。。。。。。。。。。。。。。。。。。。

评分

感觉印刷有点模糊,不是很好啦,内容尚不知道如何

评分

京东这次活动力度真大!再给孩子屯一批!

评分

不错,满意,性价比高,推荐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