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流传于文人墨客及商贾殷实市民中,深受清代皇室喜爱
★清恭亲王的至爱,他曾为《益智图千字文》亲笔题字:操觚新格
★溥仪的雅玩,他的益智板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鲁迅先生的典藏,他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晚托三弟(周建人)往西泠印社代买《益智图》、《续图》、《字图》及《燕几图》共六本。”
★书中拼图涉猎广泛,是能够让读者轻松愉快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益智游戏
内容简介
《益智燕几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的燕几图和明代的蝶几图,二者皆为中国古代家具史中的重要书籍。后续者清代文人童叶庚根据民间玩具七巧板燕几图和十三只做式图(即蝶几图),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中的数目一、二、四、八相加之和为十五,创作出了十五巧板。
由于板块的数量增多,其中又有六个带弧形的板块,使得十五巧板比七巧板更灵活,可以拼出更生动、更形象的图形:如器物、动物、人物、山水、及文字。书中的拼图展现了童叶庚的奇思妙想,其文字也表现了他在文学、书法、绘画和历史文化方面的造诣。
作者简介
童叶庚(1828—1899),字松君,号友莲,别号睫巢、亦作巢睫山人,晚号松道人,崇明(今属上海)人。科举出身,历任浙江数地县丞,咸丰间以军功擢升德清知县。晚年受诬陷,落职后,光绪间归隐吴门,遂以金石书画自操,颇延时誉。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海内孤本。
童叶庚在闲暇之余,偶然看见儿童把绳线撑在手指间“翻股”,受到启发,根据七巧板进行创作,最终制作出了“益智图”。在方寸之间,用精确的数学比例,切割出各种几何形状共15块,再将这15块板排列组合,竟然能拼出各种造型,在友人中传抄赏玩。益智系列成了他的专利,1878年正式刻印出版了《益智图》和《益智图续图》,将这一机巧万变的游戏记录下来。1890年他又出版了《益智燕几图》,此书写出了他发明创造所传承的脉络。之后,他们又拼出了数以千计的文字造型,创作了《益智图千字文》、《益智字图》。
目录
一、基础图
二、基础图副本
三、花果鸟兽图
花果
鸟兽
虫鱼
四、品物图
钱币
樽俎
武备
田器
仙佛
香道
文房
乐器
玩物
闺阁
家具
器皿
什器
五、诗词歌赋图
六、文字图
精彩书摘
此《益智图》原式也,全制为几共十有五张,其式七,偶者六,奇者一,备尖、斜、曲、直、圆、缺诸体。合成一方,四面各宽九尺,脚不宜过高,以三尺为率,宜方直,勿超线,庶相并处无离缝之病,每几长短尺寸具载分图,具以木工之鲁班尺为准。
(白话翻译)这是《益智图》原来的式样,一共有十五个部件,分为七种类型,有六种是双份的,一种是单份的,兼具尖、斜、曲、直、圆、缺等样式,可以拼合成一个边长为九尺的正方形。桌脚不宜过高,大概三尺即可,最好做成方棱,切勿超出桌面,这样拼起来才会没有缝隙。每个条几的具体制作尺寸,详见后图,以木工鲁班尺为基准。
右二十一图之变乃变正为奇,化板为灵之法也。知此则凡泛设之体无不可变矣。
(白话翻译)上述二十一图的变化方式,是一种不同于常理的方法,也是一种变呆板为灵巧的方法。如果能够领略这种变化技巧,那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变着花样玩儿了。
浑然全体,法太极也。分而为二,象两仪也。揲之以四,生四象也。位序为八,卦相错也。始为一画,归奇于扐,以象阖也。参天为三,三三而九,奇也,阳数也。两地为二,三二而六,耦也,阴数也。合阳九阴六而得十五之数也,一阖一辟,变也。往来不穷通也。见象形器,制而用之之法也。阳九包乎外,阴六居于内,天地定位,所以化生万物也。
(白话翻译)浑然一体,是取法太极。分为两份,是效法两仪。像蓍草占卜那样取出四个,就生成了四象。排序有八,是阴阳两卦相互错综而成,最初为一画,最末归结到扐,是为了模仿关门。天地人一共有三,三三得九,得到的都是奇数,是阳数。两地为二,三二得六,是偶数,是阴数。阳数九和阴数六加起来就是十五,一开一合,是变化。往复变化没有穷尽。看到物象而制作器具,是制作器物并且使用它的方法。阳数在外面包裹着,阴数在里面,好比天覆地载,各得其位,就可以开始繁殖万物了。
神圆知方,规天矩地。
通变成文,象事知器。
彰往察来,先难后易。
体纵万殊,理归一致。
诗杂仙心,书通禅意。
就范写形,引伸触类。
巧思不穷,闲情可寄。
博弈犹贤,况乎益智。
(白话翻译)神奇的圆形,智慧的方形。天好比圆规,地类似直尺。通过大变化,衍生成纹路。模仿世间事,知道器物名。了解过去事,能洞悉未来。先做困难事,再做容易事。个体虽然千差万别,道理总归是能一致。好诗多少有点出世的仙人心态,优秀的书法作品多少都带着禅家的意味。按照模子来描绘图样,世间事大抵如此触类旁通。巧妙的思想层出不穷,世间的闲散情怀可以由此寄托。古人觉得博弈有可取之处,更何况这种东西还可以增益智慧。
……
前言/序言
宋云林居士黄伯思作《燕几图》,初几有六,列等惟三,创体定名,类有雅致。纵横离合,变态不穷。非独为燕衎宾朋而设,以之展经史,陈古器,无施不宜。图成,耒阳宣谷卿见而爱之,增一小几,合之为七。其体始备,其名益多。按图布席,洵佳制也。余师其意,作《益智燕几图》,大小凡十有五张,其式有七,偶六而奇一,散可备虚室之陈,合可供娱宾之具。图列于左,聊举一隅,以俟三反。世有博雅如耒阳宣君者,随意变化之,自能愈出愈奇。其适于燕居之用,当无尽藏也。光绪已丑嘉平月上浣。巢睫山人志。
(白话翻译)宋朝的云林居士黄伯思曾经创作过《燕几图》一书,里面所用的条几有六个,分为三等。该书所创制的排列方式及其命名,颇见匠心雅趣。排列组合,有纵有横,有的紧密排布,有的隔出空间,变化方式,层出不穷。这种排布桌几的方式,不仅仅为宾朋聚会而设计,就是平时用来读读经书,看看史籍,陈设一些古董,好像也都是极为适宜的。耒阳宣谷卿见到黄伯思创作的这些图式之后,十分喜欢,就增加了一个小几,这样图中的条几数量就增加到了七个。所拼合的图式更加多样,其名目也更加多彩。依照图样来排列布置筵席,实在是非常好的参考。我也模仿他们的这种创作方式,完成了《益智燕几图》,大小部件一共有十五个,有七种类型,有六种是双份的,一种是单份的,散着摆放可以把居室之内布置得井井有条,合在一起又可作大宴宾朋之用。这些图片详列于左,不过是抛砖引玉,给读者一点点启示,更多的图样还有待读者举一反三,自己拼成更多的样式。世间如果能有像耒阳宣君这样巧手慧心之人,自然能够随意变化,拼出更多的花样来。日常休闲之时,时不时照着这个图式玩一玩,自然会有无穷的乐趣。光绪十五年(1889)腊月上旬,巢睫山人记。
《益智燕几图 奇趣十五巧板》 开启智慧之门,遨游空间想象的无限疆界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总有一些宝藏,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点亮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激发我们内在的潜能。《益智燕几图 奇趣十五巧板》正是这样一本蕴藏着无穷智慧与趣味的指南,它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段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用最简单、最直观的工具,解锁空间想象力的奥秘,培养逻辑思维的严谨,磨砺解决问题的巧思。 一、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巧板的魔力初体验 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十五巧板”这一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益智玩具。十五巧板,顾名思义,是由十五块不同形状的木块(或在本书中以图案形式呈现)构成,它们看似简单,却能通过巧妙的组合,幻化出无穷无尽的图形。而《益智燕几图 奇趣十五巧板》并非简单地展示这些图形,它更侧重于引导读者,从最基础的组合开始,逐步深入。 书中首先会详细介绍十五巧板的构成,让读者对每一块拼块的形状、大小、边角等属性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第一步,却是构建空间感的基础。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在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之前,必须先熟悉手中的每一块材料一样,我们也要先了解十五巧板的“零件”。 接着,本书将引导读者进行最简单的图形拼搭。从构成直线、圆形、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开始,让读者体会到不同拼块之间如何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读者对图形结构和空间关系的初步感知。例如,我们将学习如何用三块拼块组成一个三角形,用五块拼块组合成一个正方形。这些基础的练习,就像在为更复杂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地基。 随着读者对基础组合的掌握,本书将循序渐进地引入更具挑战性的图形。这些图形可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比如小动物、交通工具、家具摆设,也可能是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每一组挑战,都会提供明确的图案提示,以及相应的解题思路引导。例如,在拼搭一只小鸟时,我们会分析小鸟的身体、翅膀、头部等各个部分的形状,然后思考哪些十五巧板的拼块最适合用来模拟这些形状,以及它们应该如何摆放才能最逼真地还原。 二、 燕几图的精髓: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 “燕几图”这一概念的引入,为本书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燕几图,是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指的是一种可伸缩、可折叠的桌子,通常由几张大小不一的几案组成,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宴饮或陈设场景。这种设计理念,与十五巧板的组合变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化繁为简”、“灵活多变”的智慧。 《益智燕几图 奇趣十五巧板》正是将这种古老的燕几图设计理念,与现代的益智玩具相结合。书中会深入探讨燕几图的设计哲学,以及它所蕴含的“以少胜多”、“因形制宜”的空间利用智慧。通过十五巧板的组合,我们不仅仅是在玩游戏,更是在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方法。 本书会模拟燕几图的组合过程,让读者通过十五巧板来“拼搭”出不同形态的“桌案”。例如,可能会有“单人案”、“双人对弈案”、“多人围坐案”等几种预设的场景,读者需要利用十五巧板,按照提示,组合出符合要求的桌案。这个过程,不仅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燕几图的灵活性,更能让他们体会到空间规划和功能拓展的巧妙之处。 更进一步,本书还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燕几图的设计理念,与十五巧板的组合能力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燕几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挑战,它鼓励读者跳出预设的框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十五块拼块,设计出独具匠心的组合。也许是一个可以变幻形态的书架,也许是一个能够折叠的收纳箱,甚至可以是一个充满艺术感的装饰品。 三、 奇趣无限:挑战思维的极限,激发创意的火花 “奇趣”是本书另一大核心特质。十五巧板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组合的直观性,更在于其能够引发的思维碰撞和创造的乐趣。本书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认知水平读者的需求,力求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对于儿童读者,本书将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他们认识形状,理解组合,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拼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充满探索和发现的体验。通过完成一个个图形挑战,孩子们能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和成人读者,本书则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维挑战。除了基础的图形组合,书中还会设置一些“难题”或“谜题”,需要读者运用更高级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推理能力来解决。例如,可能会有一些“不可能图形”的拼搭挑战,或者需要找出特定图案的隐藏规律。这些挑战,能够有效地锻炼大脑的灵活性,提升思维的敏锐度。 本书的“奇趣”还体现在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除了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动物造型,我们还会探索更具想象力的领域。例如,如何用十五巧板拼搭出古代的神话人物,如何组合出未来世界的奇妙载体,甚至如何用它们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本书鼓励读者打破常规,敢于尝试,用十五块拼块,去创造无限可能。 四、 培养核心能力:全方位的智慧养成 《益智燕几图 奇趣十五巧板》并非一本简单的拼图书,它是一套系统性的智慧培养工具。通过与十五巧板的互动,读者能够收获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空间想象力: 这是本书最直接的培养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组合拼块,读者能够建立起对物体在三维空间中位置、形状、大小关系的深刻理解,这对于学习几何、物理、工程等学科至关重要。 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十五巧板的每一个挑战,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读者需要分析问题,拆解目标,寻找规律,并一步步推导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困难时,读者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尝试不同的方法,从错误中学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专注力和耐心: 拼搭复杂图形需要高度的专注和不懈的努力。通过本书的练习,读者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心,这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品质。 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读者掌握了基础的组合技巧后,本书会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创作,将燕几图的理念融入其中,用十五块拼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文化和历史的认知: 燕几图的引入,让读者在玩乐中,也能接触到中国古代的家具设计智慧,增添一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结语 《益智燕几图 奇趣十五巧板》是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门,它用最纯粹、最直观的方式,点燃我们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无论您是希望为孩子寻找一份寓教于乐的礼物,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重拾童年的纯真与好奇,亦或是想挑战思维的极限,拓展想象的边界,这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 请准备好您的双手,迎接这十五块神奇的拼块,让我们一起在“益智燕几图 奇趣十五巧板”的世界里,开启一段充满惊喜与启迪的智慧之旅吧!让我们用双手去探索,用大脑去思考,用想象去创造,将这古老的智慧,焕发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