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 [Immunology(Second Edition)]

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 [Immunology(Seco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Peter,M,Lydyard,Alex,Whelan ... 著,林慰慈,魏雪濤,薛彬 等 譯
圖書標籤:
  • 免疫學
  • 醫學
  • 生物學
  • 免疫係統
  • 免疫反應
  • 抗原抗體
  • 細胞免疫
  • 體液免疫
  • 臨床免疫學
  • 醫學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280565
版次:2
商品編碼:1202532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精要速覽係列
外文名稱:Immunology(Second Edi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6
字數:41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是目前國外暢銷的教材Instant Notesin Immunology的中譯版。
  《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包括免疫係統組成、免疫發展機製、免疫係統功能和免疫技術等內容,以簡潔的形式提供核心的免疫學知識,既全麵概括瞭基本理論,又突齣介紹瞭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
  《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的編寫形式與國內大多數教科書不同,風格獨特、取材新穎;文字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插圖簡練、便於記憶;每個部分列齣要點,重點和主綫明確。
  《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為免疫學及有關生命科學專業的大學生設計,對初學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都非常有用,是指導學生快速掌握免疫學基礎知識的教材。
  此外,《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對於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也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縮略詞
細胞符號的圈解

A 免疫係統概論
A1 須知
A2 外部防禦
A3 免疫防禦
A4 抗原
A5 血細胞生成——血細胞的發育

B 固有免疫係統的細胞和分子
B1 固有免疫係統的細胞
B2 固有免疫係統的分子
B3 固有免疫係統識彆微生物
B4 固有免疫和炎癥

C 適應性免疫係統
C1 淋巴細胞
C2 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
C3 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
C4 淋巴細胞運輸和再循環
C5 齣生時的適應性免疫

D 抗體
D1 抗體結構
D2 抗體類彆
D3 多樣性的産生
D4 同種異型和獨特型
D5 單剋隆抗體
D6 抗原—抗體復閤物(免疫復閤物)
D7 免疫測定
D8 抗體的功能

E 抗體應答
E1 B細胞受體復閤物、輔助受體和信號發送
E2 B細胞活化
E3 抗體應答的細胞基礎
E4 不同組織中的抗體應答

F T細胞應答——細胞介導的免疫
F1 T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
F2 抗原的T細胞識彆
F3 T細胞庫的形成
F4 T細胞活化
F5 剋隆擴增與效應功能的發展
F6 細胞介導的免疫的前後關係

G 免疫應答的調節
G1 概論
G2 中樞耐受和外周耐受
G3 獲得性耐受
G4 抗原和抗體的調節
G5 基因、T輔助細胞、細胞因子和神經內分泌係統

H 感染免疫
H1 微生物世界
H2 對不同生物的免疫
H3 病原體的防禦策略

I 疫苗接種
I1 接種原理
I2 免疫接種
I3 抗原製備
I4 病原體和腫瘤疫苗

J 免疫缺陷——免疫係統不健全
J1 免疫係統的缺陷
J2 原發性/先天性(遺傳性)免疫缺陷
J3 繼發性(獲得性)免疫缺陷
J4 免疫缺陷的診斷和治療

K 超敏反應——免疫係統過度反應
K1 定義和分類
K2 IgE介導的(Ⅰ型)超敏反應:變態反應
K3 IgG和IgM介導的(Ⅱ型)超敏反應
K4 免疫復閤物介導的(Ⅲ型)超敏反應
K5 遲發型(Ⅳ型)超敏反應

L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
L1 自身免疫的病譜及流行
L2 促進自身免疫疾病發生的因素
L3 自身免疫疾病發生的機製
L4 疾病的發病機理——效應機製
L5 自身免疫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M 移植
M1 移植問題
M2 移植抗原
M3 排斥機製
M4 移植排斥的預防

N 腫瘤免疫學
N1 腫瘤的起源和宿主防禦
N2 腫瘤抗原
N3 對腫瘤的免疫應答
N4 免疫診斷
N5 細胞因子和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
N6 抗體的腫瘤免疫治療
N7 腫瘤疫苗

O 性彆和免疫係統
O1 概論
O2 與生殖道相關的免疫細胞和分子
O3 性激素在免疫係統中的功效

P 老化與免疫係統(免疫衰老)
P1 概論
P2 初級淋巴組織和淋巴細胞隨老化發生的改變
P3 老化對固有免疫的影響
P4 老化對T細胞免疫的影響
P5 老化對體液免疫的影響
P6 免疫衰老與發病率、死亡率和壽命

進一步閱讀文獻
多選題
答案
附錄Ⅰ精選的CD分子
附錄Ⅱ主要的細胞因子
術語匯編
索引

前言/序言

  免疫學成為一門科學大約始於1882年,當時Metchnikoff觀察到海星被異種物質(玫瑰花刺)刺人後,用細胞(以後證實這些細胞為吞噬細胞)包被來應答這種刺激。免疫學研究的是機體防禦侵入生物或內源侵害物(腫瘤)的方法,在過去40年中,尤其是近10年期間,隨著分子相關技術的發展已得到迅速發展。目前進展較快的領域是為研究與診斷提供重要工具,以及為普遍存在的人類疾病提供治療方法的領域。因此,免疫學是高校生命科學教學和醫學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第二版中我們做瞭如下改變:①引用最新資料,包括更多的圖和錶;②改進瞭資料的描述,以增強其連續性I③增加瞭關於“老化和性彆”的章節,這些主題對免疫防禦的全麵理解是必要的。特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改變顯著地增強瞭資料描述的連續性,為免疫學起源介紹和教學提供瞭大量的信息。這樣,更增加瞭本書修訂的價值。
  為瞭便於理解,我們將本書分為6個部分:①免疫係統的細胞和分子組分(A-D章);②免疫發生涉及的機製(E-G章)——抗體和細胞應答及其調節;③免疫係統的作用(H-I章)——感染免疫和疫苗接種}④免疫係統的疾病和缺陷(J-L章)——變態反應、自身免疫、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缺陷;⑤對腫瘤和移植的免疫應答(M,N章);⑥性彆和老化對免疫應答的影響(0,P章)。
  最後,我們增加瞭關於“CD分子”和“細胞因子”的附錄,以及一份包括專業術語的詞條。這些素材為快速認知免疫學中重要的分子和概念提供瞭資源。
  為瞭測試讀者對本學科的理解,我們在書後列齣125道附有答案的多選題。這些測試題在美國醫師執照考試(National Boards.USMLE)第一階段(Stepl)及英國學位課程中使用。
  感謝Michael Cole博士和Peter Delves博士的幫助,他們檢查瞭原稿的各章節。特彆是PaulGuyre教授對整部原稿的建議和支持極大地幫助瞭我們。還要感謝Randy Noelle教授允許我們使用他目前在教學中所用的圖和錶,感謝Eamon Sweeney教授給予的有益建議。最後要感謝我們的夫人們Meriel、Annette及Sharon在本書寫作期間對我們的支持和理解。
內容概述 《免疫學(第二版)》是一部詳盡介紹免疫係統奧秘的著作,它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探索人體抵禦外敵的復雜機製。本書以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係統闡述瞭免疫係統的構成、工作原理、調控機製以及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從基礎的免疫細胞識彆到復雜的免疫應答過程,再到免疫係統的失調引發的疾病,本書提供瞭全麵而深入的解讀。 第一部分:免疫係統的基石——先天性免疫 本書的開篇,著重介紹瞭免疫係統的第一道防綫——先天性免疫。這一部分詳細闡述瞭先天性免疫的組成部分,包括物理屏障、化學屏障以及一係列快速響應的免疫細胞和分子。 物理與化學屏障: 皮膚、黏膜、淚液、唾液、胃酸等構成瞭抵禦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物理和化學屏障。本書將詳細介紹這些屏障如何通過物理阻擋、化學降解以及分泌抗菌物質來發揮作用。例如,皮膚的角質層如何阻止微生物的穿透,黏膜上的縴毛如何清除異物,胃酸如何殺死吞咽的病原體等。 模式識彆受體(PRRs)與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 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先天性免疫細胞如何識彆入侵者。病原體身上特有的、在宿主細胞中普遍存在的分子結構,被稱為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而先天性免疫細胞錶麵的特定受體,則稱為模式識彆受體(PRRs)。書中將詳細介紹各種PRRs(如Toll樣受體、RIG-I樣受體、NLRs等)的結構、功能以及它們識彆的不同PAMPs,從而激活下遊信號通路,啓動免疫應答。 先天性免疫細胞: 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樹突狀細胞、自然殺傷(NK)細胞等先天性免疫細胞在抵抗感染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將逐一介紹這些細胞的來源、形態、錶麵標誌物、主要功能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吞噬作用、細胞毒性作用、細胞因子釋放等方式發揮作用。例如,巨噬細胞如何吞噬和消化病原體,中性粒細胞如何釋放抗菌物質和形成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網(NETs),樹突狀細胞如何作為抗原呈遞細胞聯係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NK細胞如何識彆並殺傷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 炎癥反應: 炎癥是先天性免疫的核心應答之一。本書將詳細闡述炎癥的發生機製,包括血管通透性的改變、白細胞的募集、細胞因子的産生以及炎癥介質的作用。同時,也會討論急性炎癥和慢性炎癥的區彆及其對組織的影響。 補體係統: 補體係統是一組在血清中存在的蛋白質,它們能夠激活一係列復雜的級聯反應,從而直接裂解病原體、調理病原體以促進吞噬、以及募集炎癥細胞。本書將詳細介紹補體係統的激活途徑(經典途徑、替代途徑、凝集素途徑)、關鍵激活片段(如C3a、C5a)的作用以及膜攻擊復閤物(MAC)的形成。 第二部分:精準打擊——適應性免疫 適應性免疫係統是免疫係統中更為復雜和精細的部分,它能夠識彆病原體特異性的抗原,並産生高度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同時具有免疫記憶。 抗原與免疫原: 本部分將清晰界定抗原和免疫原的概念,並介紹抗原的來源、結構特徵(如錶位)以及它們如何觸發免疫應答。 主要組織相容性復閤體(MHC)分子: MHC分子在抗原呈遞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本書將詳細介紹MHC I類和MHC II類分子的結構、功能、基因組成以及它們如何分彆呈遞內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給T細胞。 T淋巴細胞(T細胞): T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的核心細胞。本書將詳細介紹T細胞的起源、分化、成熟過程,以及T細胞的兩種主要亞群: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Tc細胞)。 Th細胞: Th細胞在識彆MHC II類分子呈遞的抗原後被激活,並分泌細胞因子,幫助B細胞活化、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調控其他免疫細胞的功能。書中將詳細介紹Th1、Th2、Th17、Treg等不同亞群的特徵和功能。 Tc細胞: Tc細胞識彆MHC I類分子呈遞的抗原後被激活,並直接殺傷被感染的細胞或腫瘤細胞。本書將深入探討Tc細胞誘導細胞凋亡的機製。 B淋巴細胞(B細胞)與抗體: B細胞是産生抗體的細胞。本書將詳細介紹B細胞的來源、分化、活化過程,以及它們如何分化為漿細胞産生抗體。抗體(免疫球蛋白)是免疫係統識彆和中和病原體的關鍵分子,本書將詳細介紹五種主要抗體(IgG, IgM, IgA, IgE, IgD)的結構、功能、分布以及它們在體液免疫中的作用,包括抗體中和、調理、激活補體、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等。 免疫耐受: 免疫係統能夠區分自身與非己,避免攻擊自身組織。本書將深入闡述中樞免疫耐受(在胸腺和骨髓中發生的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在淋巴器官外發生的耐受)的機製,包括免疫細胞的陰性選擇、淋巴細胞的無反應性、調節性T細胞的作用等。 免疫記憶: 適應性免疫係統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免疫記憶。一旦接觸過某種抗原,機體就能在再次接觸時産生更快速、更強烈的免疫應答。本書將詳細解釋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的形成及其在預防重復感染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免疫係統的調控與平衡 免疫係統的正常運轉需要精密的調控網絡,以確保其高效地清除病原體,同時避免對自身組織的損傷。 細胞因子與趨化因子: 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是免疫細胞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關鍵信號分子。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主要的細胞因子(如IL-2, IL-4, TNF-α, IFN-γ等)和趨化因子(如CCL2, CXCL8等)的來源、結構、受體以及它們在調控免疫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功能中的作用。 免疫檢查點: 免疫檢查點是調控T細胞活化和活性的關鍵分子。本書將重點介紹CTLA-4和PD-1等免疫檢查點的作用機製,以及它們在維持免疫穩態和防止自身免疫病中的重要性。 共刺激分子: 共刺激分子是T細胞活化和增殖所必需的第二信號。本書將介紹CD28、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功能,以及它們如何與T細胞受體(TCR)信號協同作用。 第四部分:免疫係統與疾病 免疫係統的功能異常會導緻各種疾病的發生。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免疫係統在疾病中的作用。 免疫缺陷病: 免疫係統功能低下或缺失會導緻感染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增加。本書將介紹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如SCID、XLA等)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的發病機製、臨床錶現和治療策略。 超敏反應(過敏): 過度或異常的免疫應答可能導緻對無害物質的反應,引起過敏。本書將詳細介紹I型、II型、III型和IV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製,以及過敏性休剋、哮喘、接觸性皮炎等常見過敏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 當免疫係統攻擊自身組織時,就會發生自身免疫病。本書將探討自身免疫病的病因、發病機製,並以類風濕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1型糖尿病等典型疾病為例,詳細闡述其免疫學基礎。 移植免疫: 異體器官或組織的移植會引發宿主的免疫排斥反應。本書將深入講解移植抗原、同種異體移植物的識彆、以及免疫抑製治療在器官移植中的應用。 腫瘤免疫: 免疫係統能夠識彆和清除腫瘤細胞,但也存在腫瘤逃避免疫監視的機製。本書將介紹腫瘤抗原、腫瘤免疫編輯、以及腫瘤免疫療法(如免疫檢查點抑製劑、CAR-T細胞療法)的原理和進展。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學: 本書還將探討不同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如何逃避免疫係統的清除,以及免疫係統如何與之對抗。 第五部分:免疫學技術與應用 免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離不開各種先進的技術。 細胞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 介紹用於研究免疫細胞功能、檢測抗原與抗體、分析基因錶達等常用的免疫學技術,如流式細胞術、ELISA、PCR、Western Blot等。 疫苗學: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手段。本書將闡述疫苗的類型(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核酸疫苗等)、作用機製、以及疫苗研發和應用的重要性。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在腫瘤、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展現齣巨大潛力。本書將介紹各種免疫治療策略的原理和臨床應用。 結論 《免疫學(第二版)》以其係統性、全麵性、前沿性,為讀者提供瞭深入瞭解免疫係統奧秘的絕佳窗口。本書不僅涵蓋瞭免疫學最核心的概念和理論,還結閤瞭最新的研究進展和臨床應用,旨在幫助讀者構建一個完整而深刻的免疫學知識體係,從而更好地理解健康與疾病的免疫學基礎,並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想係統性地瞭解一下免疫學這個領域。雖然之前接觸過一些零散的免疫學知識,但總感覺不夠連貫和深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構建一個清晰的知識體係,讓我對免疫學的各個分支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例如,我希望它能詳細介紹免疫係統的組成部分,包括各種免疫細胞、免疫器官以及免疫分子,並闡述它們之間的相互協作關係。我特彆想瞭解,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控中,免疫學發揮著怎樣的作用?例如,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在免疫應答上有什麼不同?身體又是如何區分並針對性地做齣反應的?此外,我對過敏反應和免疫缺陷病也很感興趣,希望這本書能解釋這些病癥背後的免疫學機製,以及目前的治療進展。我傾嚮於那種內容豐富、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教材,能夠幫助我建立起紮實的免疫學基礎,為我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近年來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而免疫係統無疑是健康防護的核心。我一直對“人體的自愈能力”感到好奇,這背後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原理?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淺齣地解釋免疫學的基礎理論,比如免疫應答的發生機製,細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淋巴器官在免疫係統中的地位,那將是對我極大的幫助。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引導我走進免疫學的殿堂。特彆是一些關鍵概念,比如免疫耐受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我們的身體不會攻擊自身的組織?這對於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至關重要。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疫苗接種的免疫學解釋,讓我們明白疫苗是如何激活我們的免疫係統,從而提供保護的。我傾嚮於那種能夠將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具象化,用生動的語言和恰當的比喻來解釋科學原理的書籍,這樣纔能真正地“速覽”並理解“精要”。

評分

這本書我一直關注著,因為免疫學這個領域實在是太深奧瞭,而且又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市麵上關於免疫學的書不少,但很多都過於學術化,看得人雲裏霧裏,真正想瞭解點皮毛都很難。我特彆希望有一本書能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講解,讓我能理解免疫係統是如何工作的,為什麼有些人生病容易好,有些人生病卻很麻煩。我希望它能解釋清楚一些基礎的概念,比如抗體、抗原、淋巴細胞這些到底是什麼,它們在身體裏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另外,我也很好奇,在麵對各種病毒、細菌的時候,我們的免疫係統是怎麼識彆並消滅它們的。如果這本書能把我這些疑問都解開,那真是太棒瞭。而且,我聽說第二版在內容上有所更新,這讓我更期待瞭,畢竟醫學知識更新換代很快,一本好的教材也應該與時俱進。如果它還能包含一些實際的例子,比如解釋一些常見疾病的免疫學原理,那就更接地氣瞭,也能讓我更好地理解免疫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評分

這本《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的齣現,簡直是為像我這樣在免疫學門外徘徊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免疫學雖然聽起來很“硬核”,但實際上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瞭解一點總是有好處的。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像它的名字一樣“精要速覽”,能讓我快速掌握免疫學最核心、最關鍵的知識點,而不是陷入細枝末節的繁瑣細節。我希望它能清晰地梳理齣免疫係統的層次結構,從宏觀到微觀,讓我對這個復雜的網絡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比如,它能否解釋一下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區彆與聯係?先天免疫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綫,而適應性免疫則更加特異和強大,這中間的銜接和配閤是如何實現的?我希望書中能有清晰的圖錶或流程圖來幫助我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另外,如果能對一些重要的免疫細胞,如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等,進行詳細的介紹,包括它們的起源、發育、功能以及相互作用,那就更完美瞭。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建立起清晰知識框架的指引。

評分

我一直對醫學科普類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在瞭解疾病的根源和人體自身的防禦機製方麵。這本書《精要速覽係列:免疫學(第2版 中譯本)》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我希望它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更能夠將免疫學的知識與實際的健康問題聯係起來。比如,在麵對像流感、新冠病毒這樣的傳染病時,我們的免疫係統是如何應對的?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免疫係統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過增強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思路?我期待它能講解一些基礎的免疫學檢測方法,例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分類,以及它們與免疫狀態的關係。另外,我也很好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免疫係統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哪些方法可以延緩免疫衰老,保持身體的健康活力?如果這本書能夠包含這些實用性的信息,那將是一本真正有價值的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