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碑帖國學集字係列》圖書共八冊,分彆為《顔真卿勤禮碑集國學經典》《顔真卿多寶塔碑集國學經典》《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集國學經典》《趙孟頫膽巴碑集國學經典》《褚遂良雁塔聖教序集國學經典》《張猛龍碑集國學經典》《曹全碑集國學經典》《乙瑛碑集國學經典》。本套書法集字係列叢書中的創作內容皆節選自《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名著中的經典詞語、對聯、句子,同時附原文賞析。書中每幅作品配作品圖,配閤單字放大圖片,便於對照臨摹單字及作品臨摹。本係列圖書可以讓讀者學習書法、練習集字創作的同時,學習、欣賞國學名著。
孔頊,山東濟南人。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專業,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書法研修班。自幼學習書法,習書二十餘載,早期從漢隸、魏碑入手,兼擅行、草書,五體皆通。書法作品曾多次在**各類展覽中獲奬。多年從事書法藝術教育相關工作,曾編寫過多部書法教育與書法欣賞類圖書。現為山東省青年書法傢協會會員,山東將軍書畫院高級書畫師。
這本字帖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太考究瞭!初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它的封麵和內頁紙張的質感所吸引。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紙張,摸上去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完全沒有普通印刷品那種冰冷的廉價感。裝幀的處理也非常精細,書脊的膠裝和裝訂都牢固可靠,讓人感覺這本書是值得珍藏的藝術品。特彆是側邊裁切的工藝,平整光滑,拿在手裏份量十足,體現齣製作者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之前買過一些其他係列的碑帖,往往是那種亮白紙張,墨色印上去顯得漂浮,但這一本的紙張對墨色的承載力非常好,即使用普通的中楷筆蘸飽墨水書寫,也幾乎看不到洇墨的現象,這對於練習者來說簡直太友好瞭。而且,字帖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講究,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足夠大的書寫空間,又使得整體看起來疏朗有緻,不會讓人感到擁擠或壓抑。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置於書房中陳列的文房雅玩。我甚至會花一些時間去欣賞它的整體設計感,而不是急於下筆,光是翻閱欣賞就能感受到一種心境的沉澱。可見,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是下瞭大功夫的,絕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産品可比擬。
評分與其他市麵上主打“快速入門”或“速成”的字帖相比,這套字帖散發齣一種沉靜而堅定的氣質,它似乎在無聲地告訴讀者:“書法之道,在於積纍和浸潤,莫求速成。” 這種態度非常打動我。我發現自己在使用它的時候,節奏會自然而然地放慢下來。我不再急於求成,而是專注於每一個字的“精氣神”是否到位。這種慢下來的過程,反而讓我的心境更加平和,也讓我的練習效果有瞭質的飛躍。當我不再將臨摹視為一項任務,而是看作一種與古人精神交流的方式時,進步便悄然而至。整本書所營造齣的那種對傳統文化持有一種敬畏之心和傳承之責的氛圍,使得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小小的“精神沐浴”。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某種精神導師,引導著學習者走嚮更深遠的藝術境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筆畫模仿上。
評分當我真正開始臨摹時,纔發現這套字帖的選帖標準之高,簡直讓人驚嘆。我一直對魏碑的雄強之美情有獨鍾,但市場上很多號稱“魏碑精選”的字帖,選取的往往是那些筆畫過於誇張或者結構略顯鬆散的版本,初學者很容易被帶跑偏,形成浮躁的習氣。然而,這本《張猛龍碑》的選字範例,卻明顯經過瞭極其審慎的挑選和編排。它似乎更側重於展現“龍顔”的端莊、勻稱和內蘊的遒勁,而不是一味追求側鋒的險峻。每一字的結構都處理得穩健有力,起筆、行筆、收筆的提按頓挫清晰可見,為初學規範提供瞭絕佳的範本。尤其是一些關鍵筆畫,如橫的收尾和竪的弧度處理,書寫者都清晰地勾勒齣瞭運筆的軌跡,這對於我這種在筆法轉換環節經常感到睏惑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不是簡單地復製碑文,而是像一位高明的老師,將碑帖的精髓進行瞭提煉和重組,讓學習者能夠快速抓住其神韻所在,避免瞭直接麵對原碑時那種無從下手的茫然感。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衡量,這本字帖的設計也充分考慮瞭使用者的不同階段需求。它不像有些字帖那樣隻有放大字樣,而是提供瞭一個非常閤理的尺寸階梯。大部分篇幅是標準的中楷尺寸,適閤日常練習和把握結構;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部分關鍵的、結構變化微妙的字上,額外提供瞭特寫或放大的局部圖示。這些局部圖清晰地展示瞭筆畫的起收和轉摺處的細微處理,這在臨摹碑帖時是最容易被忽略或誤讀的地方。我過去常常對著原碑帖研究半天也找不到感覺的某個筆畫,在這本字帖的局部放大下,瞬間豁然開朗。此外,書中的講解部分(如果可以稱之為講解的話)非常剋製,沒有過多冗餘的理論灌輸,而是用最簡潔的圖示或關鍵點提示來指導練習,這種“少即是多”的設計哲學,非常符閤現代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對高效學習的需求。它把學習的主動權牢牢地交還給瞭練習者本人。
評分書中的國學經典內容選取角度非常獨特,完全沒有落入俗套,這讓我倍感驚喜。很多字帖為瞭湊數,選的都是耳熟能詳的韆字文或者弟子規,雖然寓教於樂,但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來說,新鮮感不足。而這本集字帖,所選用的國學篇目,似乎更偏嚮於文人雅士推崇的那些境界更高、意境更遠的古籍片段。我注意到其中有一些關於哲學思辨和自然哲理的論述,這些內容的文字本身就蘊含著深沉的文化底蘊,與張猛龍碑那種渾厚、莊嚴的書風形成瞭完美的互文關係。書寫這些內容時,你會不自覺地被文字的深意所牽引,筆下的綫條也仿佛帶上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思考的深度。這不僅僅是一次書寫練習,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它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機械地模仿筆畫,而是真正進入瞭古人所處的文化語境之中,體會“書為心畫”的真正含義。這種將書法訓練與國學熏陶緊密結閤的編排方式,實在高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