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佚名 著,崇贤书院 编
图书标签:
  • 诗经
  • 中国传统文化
  • 经典古籍
  • 诗歌
  • 文学
  • 文化
  • 历史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66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599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字数:16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诗经》的情感与我们今人是相通的,表达这些情感的文字本身也是优美的,正是这个原因,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仍然有大量直接来自《诗经》的词汇:“信誓旦旦”“小心翼翼”“天作之合”“斤斤计较”等,则出于颂歌。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仍然使用这些生动的词汇,充分证明了《诗经》的文字魅力。

内容简介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

作者简介

  崇贤书院,1999年,李克先生及志同道合者复兴其宗旨。以积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全新国学体验馆为宏愿,后成立崇贤书院。其间,在季羡林、冯其庸等国学大师及著名文史学家傅璇琮、毛佩琦、任德山等先生指导下,耕注先贤原典,以宣纸线装精品形式呈奉世人。

目录


周南2
关雎2
葛覃3
卷耳4
樛木5
螽斯6
桃夭7
芣苢8
汉广9
召南10
采(蘋简体)10
行露11
羔羊12
摽有梅13
小星14
野有死麕15
邶风16
柏舟16
燕燕17
击鼓19
凯风20
谷风21
式微22
北门23
北风24
静女25
鄘风26
柏舟26
墙有茨27
桑中28
相鼠29
载驰30
卫风32
硕人32
氓33
竹竿36
河广37
伯兮37
木瓜38
王风40
黍离40
君子于役41
兔爰42
采葛43
郑风44
将仲子44
羔裘45
女曰鸡鸣46
有女同车47
狡童48
褰裳48
风雨49
子衿50
出其东门51
野有蔓草51
齐风53
鸡鸣53
东方未明54
南山55
甫田56
魏风57
园有桃57
陟岵58
十亩之间59
伐檀60
硕鼠61
唐风63
蟋蟀63
山有枢64
绸缪65
羔裘66
鸨羽67
无衣68
葛生69
秦风70
车邻70
蒹葭71
黄鸟72
晨风73
无衣74
渭阳75
陈风77
宛丘77
衡门78
东门之杨79
墓门79
防有鹊巢80
月出81
泽陂82
桧风83


中华文明的千古回响: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中国的文化长河,浩瀚而深邃,其中孕育了无数璀璨的瑰宝,它们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也为世界文明的宝库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在这些星汉灿烂的文化经典中,有一部作品,以其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歌声,跨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至今仍然 resonating 着我们心底最深处的情感,触动着我们对生活、对情感、对自然的万千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映照出早期中国社会风貌、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镜子,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气质不可或缺的钥匙。 这部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真挚的情感与智慧,它以一种朴实无华却又意蕴深远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图景,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对爱情、友情、亲情、对土地、对国家的深沉热爱与眷恋。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道来,讲述着一个民族如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何用歌声来表达他们的生活,如何用诗句来记录他们的情感。 这部经典,源远流长,其成书年代可追溯至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历经数百年,汇聚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大量诗歌作品。它的内容之丰富,情感之真挚,艺术之精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被后世誉为“诗之祖”,不仅为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 在内容上,它包罗万象,从贵族阶层的祭祀颂歌、宴饮之乐,到平民百姓的婚恋情歌、劳动号子,再到战争徭役的悲歌、讽刺时政的怨赋,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像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结构、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其中,那些关于爱情的篇章,更是感人至深。它们没有矫揉造作的辞藻,没有故作深沉的忧伤,而是以最直白、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纯洁而热烈的感情。从初见的羞涩心动,到相思的煎熬等待,再到结合的喜悦幸福,这些诗歌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们也能感受到当年青年男女那颗跳动的心。例如,那些描绘女子在河边浣洗衣裳,眺望心上人驾船而来的场景,那种含蓄而又执着的爱恋,至今读来仍令人心动不已。 除了爱情,它还深刻地展现了对亲情的珍视。那些表达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子女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兄弟姐妹之间手足情深的篇章,无不透露出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那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家庭是人们最重要的依靠,亲情是支撑人们走过艰难岁月的重要力量。 同时,这部经典也记录了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土地的依恋。那些描绘农夫辛勤耕作,妇女辛劳纺织的诗歌,展现了古代人民通过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他们用歌声表达对丰收的期盼,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这些诗歌,不仅是劳动人民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淳朴品格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智慧。其中一些篇章,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表达了对统治者施政的批评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体现了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它们并非简单的抱怨,而是蕴含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这些内容,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理念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这部经典,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音乐的灵动。它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因此,它的节奏明快,语言生动,富于音乐美。很多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古人在祭祀时庄重的吟唱,在宴会上欢快的歌唱,在田间劳作时悠扬的号子。这种音乐性,使其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也让它得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最鲜活的面貌流传下来。 理解这部经典,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看待爱情与婚姻的,是如何维系家庭关系的,是如何处理社会矛盾的,又是如何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层面,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的重要视角。 在今天,当我们重读这些古老的诗篇,我们依然会被其中朴素的情感、真挚的表达、以及深刻的智慧所打动。它们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应忘记那些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传统情感和价值观念。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这部经典,就是中华文明的千古回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它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继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贡献着独特的东方智慧。它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去细细品味,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力量。 这部经典,凝聚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情感和生活,它以其质朴而深刻的语言,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伦理道德、政治理想,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它就像一部民族的史诗,又像一首永恒的情歌,在中华文化的星空中,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通过对这部经典的阅读,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从贵族阶层的祭祀歌颂,展现了他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秩序的维护;到普通民众的婚恋爱情,描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再到农耕生活的描绘,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依恋和对劳动的赞美;乃至对战争徭役的哀叹,则揭示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和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切,都以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与先民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其中,关于爱情的部分,尤其动人。它没有现代爱情故事中的曲折离奇,却有着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开篇之作,以其婉转的旋律和朴素的意象,勾勒出一幅青年男女初遇时的美好画面,将那种心生爱慕的朦胧情愫描绘得淋漓尽致。随后的诗篇,更是将爱情的各个阶段,从暗恋的羞涩,到相思的煎熬,再到结合的甜蜜,都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这些诗歌,不仅是古代爱情的见证,也为后世的爱情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除了爱情,它在表现亲情方面也同样出色。那些描绘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思念的诗篇,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血脉相连的传统观念。例如,那些表达游子思念父母的诗句,寥寥数语,却饱含着深沉的离愁别绪,让人感同身受。 这部经典还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百态。它记录了人们的婚丧嫁娶,祭祀宴饮,田间劳作,战争徭役等各种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例如,关于农耕的诗歌,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自然的依赖,也反映了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基础地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批判精神。在一些篇章中,作者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种批判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情怀,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这部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更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它的语言朴实自然,却富有音乐感和表现力,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它的意象鲜明,比喻生动,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易于理解和共鸣。而且,它的结构精巧,叙事清晰,许多篇章都成为了后世文学的典范。 总而言之,这部经典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生活、情感世界、思想观念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这部经典,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成熟、更自信的态度面对未来。它的价值,穿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熠熠生辉,对我们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诗经》,以为只是一些古老的歌谣,不成想,竟蕴藏着如此深邃的人生哲理与社会洞察。那些看似简单的篇章,实则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贵族宴饮的盛况,到庶民耕织的辛劳,再到战争离乱的惨痛,无不囊括其中。我尤其被《大雅》部分所吸引,其中《生民》一篇,以近乎神话的方式讲述了后稷的诞生与发展,充满了对生命起源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崇拜。而《抑》和《桑柔》等篇章,则对当时的政治失德、社会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对民生的体恤,让我看到了古代文人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吟咏者,更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同时,《诗经》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多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咏,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鲜活的视角。

评分

《诗经》在我眼中,是一曲关于民族情感的宏大史诗。它用最古老的语言,吟唱着最原始的生命力,记录着中国这片土地上最深沉的情感。从《关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到《伐檀》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劳动场景,再到《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战争离愁,它触及了人生最基本的几个面向:爱恋、劳作、离别、思念。我常常惊叹于古人情感表达的直白与纯粹,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复杂的哲理,只有一颗颗跳动的心,在文字间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读《诗经》,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一种对生活本身的敬畏。它就像一股清泉,洗涤着现代人浮躁的心灵,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最简单也最珍贵的情感。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诗歌中蕴含的坚韧、乐观、感恩,至今仍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评分

读《诗经》犹如穿越时空,与古人对饮,听他们低吟浅唱。那些朴实的词句,描绘出的是最真实的生活气息。有男子为心仪的女子泛舟采摘荇菜的温柔,也有边关将士思念家乡的苍凉。每一首诗都像一幅画,一曲歌,让人仿佛置身于周代的田野、宫廷、战场。我最喜欢《桃夭》,寥寥数语,将新嫁娘的娇美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描绘得淋漓尽致,那种生命蓬勃的喜悦,即使跨越千年,依然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再读《硕鼠》,那对剥削者的厌恶与控诉,又展现了另一番激昂的情感,字字泣血,声声控诉,让人感受到人民群众最原始的力量。我常常在想,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在月下思念的恋人,在战场上挥洒热血的士兵,他们是否也曾吟唱这些诗歌?这些文字,承载了他们生活的重量,情感的温度,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一个关于情感、生活、信仰的古老回响。

评分

《诗经》对我来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精神世界的窗户。透过它,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最朴素的愿望,以及他们与自然、与社会、与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常常被那些描绘爱情的诗歌所打动,比如《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约会场景,充满了青春的悸动和含蓄的温柔。又比如《邶风·柏舟》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那种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令人肃然起敬。而那些描写劳动与生活的诗篇,如《七月》,更是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从播种到收获,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人民勤劳的双手和对丰收的期盼。每一次阅读《诗经》,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这些诗歌,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与我们现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这正是经典永恒的魅力所在。

评分

翻开《诗经》,如同走进了一座古老而迷人的园林。这里有春日里桃花灼灼的浪漫,有夏夜里蟋蟀低语的清凉,有秋风中落叶飘零的萧瑟,也有冬雪里围炉煮酒的温暖。它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以及他们真挚的情感世界。那些关于爱情的诗篇,或大胆热烈,或含蓄婉约,都像初恋般令人心动。而那些关于劳动、战争、祭祀的诗歌,则勾勒出社会的脉络,历史的印记。我尤其欣赏《蒹葭》的意境,那种“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追寻,迷离而又充满诗意,仿佛在描绘一种永恒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同时,《氓》则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女子从青春年少到被辜负的悲惨故事,其间的爱恨交织,现实的残酷,读来令人唏嘘不已。这些诗歌,没有雕琢的痕迹,没有矫揉造作,只有最本真的情感流露,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它们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文明最初的模样。

评分

这个书后面是破的

评分

这个书后面是破的

评分

经典读物,可作为故事会来读

评分

423读书日又买了一大堆好书,优惠力度不错;经典作品诗经,本书生僻字有拼音,有全文解释,读起来很方便。

评分

一直想买,价钱实惠,很不错,质量有保证,放心买吧

评分

423读书日又买了一大堆好书,优惠力度不错;经典作品诗经,本书生僻字有拼音,有全文解释,读起来很方便。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是正品,先贤精髓,文化传承

评分

正版,实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