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白金版)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白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大野耐一 著,崔柳 等 译
图书标签:
  • 现场管理
  • 精益生产
  • 改善
  • 效率提升
  • 日本管理
  • 工业工程
  • 生产管理
  • 质量管理
  • 大野耐一
  • 白金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93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732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精益思想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中讲述的内容正是丰田汽车公司从全球汽车业的不景气及日本汽车业落后于美国同行业水平10倍的困境中脱颖而出的全记录,因此,对处于同样境遇的中国企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现行的“丰田生产方式”与当时的“大野方式”有许多方面已经有所差异,甚至背道而驰,现行的“丰田生产方式”被赋予了更多的日本的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内涵,对中国的企业不能百分百适用。因此,本书的zui大意义在于使中国的企业以及中国的生产管理者能够看到原始、zui朴实的“丰田生产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方法。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再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1章 君子豹变 ∥ 1
第2章 出现错误,坦诚承认 ∥ 6
第3章 错觉降低效率 ∥ 10
第4章 失败要以眼见为实 ∥ 16
第5章 潜藏在常识中的错觉 ∥ 20
第6章 数学计算的误区 ∥ 24
第7章 不要害怕损失机会 ∥ 30
第8章 限量经营即低成本生产 ∥ 34
第9章 库存减少,半成品反增 ∥ 37
第10章 量产就是低成本的错觉 ∥ 43
第11章 无效率的动作不是工作 ∥ 48
第12章 农耕民族更偏好库存 ∥ 54
第13章 减产也可以提高生产率 ∥ 58
第14章 景气时也应该考虑合理化 ∥ 64
第15章 准时化生产 ∥ 67
第16章 丰田佐吉翁的“自化”思想 ∥ 71
第17章 以提高10倍以上的生产率为目标 ∥ 75
第18章 超级市场方式 ∥ 80
第19章 丰田独创的“看板方式” ∥ 84
第20章 从巴西工厂学来的换模锻造方法 ∥ 90
第21章 合乎道理才能称为“合理化” ∥ 96
第22章 机器应该能够随时被停止 ∥ 100
第23章 怎样以低成本生产 ∥ 104
第24章 不引进时下流行的机器人设备 ∥ 109
第25章 工作就是和下属比智慧 ∥ 114
第26章 没有主管的事务现场 ∥ 117
第27章 合理化要不断地进行 ∥ 121
第28章 困境激发智慧 ∥ 124
第29章 成为值得信赖的“亲人” ∥ 127
第30章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 ∥ 131
第31章 改善应该按顺序进行 ∥ 136
第32章 可动率与稼动率 ∥ 145
第33章 生产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差异 ∥ 150
第34章 成本计算的陷阱 ∥ 154
第35章 “豆沙馅饼”方式 ∥ 157
第36章 降低成本唯有依靠生产现场 ∥ 162
第37章 应以最短时间为标准时间 ∥ 168

精彩书摘

  《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白金版)》:
  我小的时候,经常听到人们说,务农的人注定贫穷。所谓“谷贱伤农”,捕鱼业也是如此,如果一次捕得太多,就会有许多卖不出去,随处可以看到卖不掉的鱼被丢在海边。也就是说,农渔业一旦遇到丰收就难免价格大跌,甚至被偷走一些主人们都不太在意。而歉收时恰恰相反,市场价格飞涨,这种市场价格的波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行情”。
  市场行情的概念逐渐普及,因而储存的年限也随之增加。近来又有人提出了一种无论产量多少,应该按照统一价格收购的机制。从前,如果稻米丰收,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就会被贬得非常低。现在引入了统一价格机制,也就是“成本核算概念”,不论稻米多么丰收,都要根据最初耗费的耕作成本来定价,这个价格一定比市价高出许多。成本核算概念认为,售价应该是成本与利润之和,因此需要考虑当初购买耕作机器的成本,再根据收获的数量,在核算过机器的折旧率之后确定最终售价。当然,肥料的作用也非常大,所以这部分成本也需要考虑在内。至于农民的“工资”,说工资可能不是很恰当,也就是指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也必须按照每天甚至每小时来核算,这样才能最终确定成本。
  我从一开始就谈到,所谓的成本不能够为了计算而计算,可是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不进行这种成本核算,不在其基础上增加利润的部分,农民们就会失去耕种的干劲儿,结果导致稻米的价格水涨船高。现在,人们的这种观念已经改变了很多,不过从明治时期以来,它已经在很多行业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

前言/序言

  推荐序作为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先生被誉为“日本复活之父”“穿着工装的圣贤”。他一生所著并不多,本书就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本书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生动形象的比喻随处可见。所谓“大道至简”,通过阅读不难体会到先生的良苦用心,他力求用最直接的表达和举例,让每位读者都能充分、准确地理解文中所提概念和名词。
  战后初期的日本,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凭借着强烈的追赶意识和逐步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日本仅仅用了20余年,便以制造大国的面貌重新矗立于世人面前。“日本制造”也逐步获得“高品质”的美誉。本书就是来源于那个崛起时代的“日本生产管理教父”的真知灼见。虽然本书成书于1982年,但是对今天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中国制造,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我们主办的如“卓越制造长城奖”“优秀工厂参观”“精益下午茶”“卓越制造巡回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听到不少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高管在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中遇到的挑战与疑问。这些疑问其实大多都可以在大野先生的著作和语录里找到答案,那就是走进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做到了彻底的现场主义,才能掌握真正的TPS。
  十分欣赏这本著作,如今有幸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与华章公司合作,对大师传世之作进行重新审校,除了荣幸外,制慧网作为中国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制造管理服务平台更觉责无旁贷。
  以上草草,是为序。
  方谊勇于上海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译者序“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这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根本理念。不过,阅读本书之后会发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应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丰田生产方式应该总结为“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必要的数量”。
  “成本最小化”是许多企业一直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课题。大野先生提出,控制成本只能依靠生产现场来实现,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是为了让资金周转更加轻松,为了让其他部门的负担更轻。因此,生产现场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是企业生存的命脉。
  今天的中国,恰逢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制造业中心”是我国在WTO中的定位,生产管理技术以及生产管理人才在未来的几年中必将变得十分受欢迎。本书对有志于在制造行业中大显身手的年轻人来讲,的确不可多得。
  宝剑锋从磨砺出,大野耐一先生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处于丰田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的困境之中,或者说如果没有当时日本经济不景气的社会背景,根本不可能产生所谓的丰田生产方式,更不可能在全球生产管理界独树一帜。
  书中讲述了丰田汽车公司如何从全球汽车业的不景气以及日本汽车业落后于美国同行业水平10倍的困境中脱颖而出,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全过程。这对目前处于同样境遇和机遇的中国企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现在,国内外企业都在进行生产管理改革,“丰田生产方式”很自然地成为一门“必修课”。可是,阅读本书之后会发现,现行的“丰田生产方式”与当时的“大野方式”在许多方面已经有所不同,现行的“丰田生产方式”被赋予了更多日本的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内涵,对中国的企业不能百分之百地适用。因此,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使中国的企业以及中国的生产管理者能够看到最原始、最朴实的“丰田生产方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方法。
  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大野耐一先生最伟大之处也许并不在于创造了“丰田生产方式”,而是他的“不拘泥于常识”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他的逆向思维,才出现了著名的“看板方式”“超级市场方式”“限量经营方式”等;也正是因为他在公司上下推动的“意识革命”,才使丰田汽车公司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奇迹、实现飞跃,并奠定其全球工业领先地位的坚实基础。
  最后,承蒙来自通用电气(中国)的田志欣、梁义,索尼爱立信的郭沛鑫以及大唐电信的郭威参与本书的翻译工作,在此深表谢意。
  崔柳再版序言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詹姆斯·沃麦克(JimWomack)等多位教授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首次以“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为核心介绍丰田生产方式。自此,欧美的一些企业才开始把丰田生产方式作为全球化以及提高生产率的标准和尺度。
  然而,1999年9月,哈佛商学院的肯特·鲍恩(H.KentBowen)教授则指出,“选择采用丰田生产方式的欧美企业,未必都能够成功,原因在于丰田汽车公司具有其独特的DNA,并不是其他企业能够轻易效仿的”。
  肯特·鲍恩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曾多次来到日本,直接考察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现场,并与我以及大野门下的其他公司成员面谈,由此才得出了上面的结论。
  所谓丰田生产方式的DNA,我想应该是日本自古以来形成的文化、生活方式、制造业的传统以及农耕民族的特性等。不过,若是没有大野先生对这些制造传统以及思想观念的变革,恐怕也很难形成今天丰田生产方式的DNA吧。
  丰田生产方式的经营思想源于两大支柱,分别是“自化”以及“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丰田汽车公司从倒闭的危机中渐渐复苏时,为了能够与欧美的汽车公司并驾齐驱,大野先生在丰田英二先生的鼓励下,提出了“把必要的产品、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的经营理念。
  特别是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凭借以上述两大理念为核心的经营思想,大野先生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明确的目的意识、决不妥协的坚定信念以及非凡的执行力,创造了让我们受用至今的丰田生产方式。对于他通过努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十分敬佩。
  本书采用大野先生语录的形式,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他的思想,更加深刻地理解“DNA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是肩负21世纪“制造业”重任的一代,这种娓娓道来的口语表现方式能够让我们身临其境,如获至宝,时刻牢记前人的重要训诫。
  作为继承大野耐一先生教诲的人们萦绕着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要坚持每天改善的理念,把现场的问题暴露出来,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并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组织文化氛围中培育人才,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基因。所谓改善之魂,唯有如是而已,别无他途。
  大野耐一先生有一句名言:“明知这样去做会更好,就必须坚持去做,这就是‘改善之魂’。”这也是大野思想的集中表现。各位读者若能够精读本书,必将获益匪浅。
  丰田汽车株式会社副社长池浩介2001年5月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初版序言1945年2月,我有幸加入丰田汽车公司,直接接触汽车制造工作,至今已有37年的时间。
  回顾当时的情景,感觉汽车制造的发展恍若隔世。即使是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我,应该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可有时也还会感到这是个奇迹。
  然而,展望今后的10年或者20年,应该仍然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着,我们没有感伤的时间。过去的已经过去,不断地超越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改善前与改善后的对比,我认为没有太大的意义。
  社会上称我为“丰田生产方式”的鼻祖,或是“看板方式”的创始人等。的确,开始时我是尝试着使用被称为“大野方式”的革新方法,虽然有试行阶段的错误,但有幸被一直沿用下来。不过,能够形成今天的“丰田生产方式”,与丰田英二会长和已故的齐藤尚一顾问的勉励,以及那些边忍受着我的牢骚边咬紧牙关帮助我的、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众多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丰田生产方式,那就是“把必要的产品、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出来”。乍一看可能觉得这理所当然,但是由于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的局限以及想法与行动的不一致等原因,现实中要做到这点往往很难。
  本书在1982年的春季,竟意外地被授予了“勋三等旭日中绶章”。再加之我在丰田30年来经历的由原“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及“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合并成为“丰田汽车公司”的经验,希望本书能够为世人提供一些帮助。书中难免有文不达意的内容,但若是能够帮助读者打破沉积已久的错觉,收获一些启示,我将感到万分荣幸。
  本书在以社团法人日本能率协会十时昌会长为代表的、众多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得以完成,在此深表感谢。
  大野耐一1982年9月





《现场管理的智慧:从精益生产的源头汲取力量》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运营的效率与效能,如同航行于汪洋中的巨轮,需要精确的导航和稳健的船舵。而“现场”,正是这艘巨轮跳动的心脏,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所有管理智慧的最终落脚点。本书并非直接探讨某位大师的特定著作,而是旨在从“现场管理”这一核心理念出发,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洞察、实用方法与不朽价值。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追溯现场管理的精髓,理解其为何能够跨越时空,成为无数优秀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何谓现场?现场的意义何在?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现场”或许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是生产线上繁忙的工人,是仓库里整齐排列的货架,是施工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建设者。然而,真正的“现场”远不止于此。它是问题发生的真实场景,是价值创造的直接发生地,是知识和经验沉淀的温床。在现场,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往往是最为真实和紧迫的。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的关键所在。 现场的意义在于其“真实性”与“即时性”。在这里,任何脱离实际的管理决策都将迅速暴露其短板;在这里,任何有效的改善措施都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理解现场、尊重现场、依靠现场,是所有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拥有一支深入一线、深刻理解现场、并能有效管理现场的团队。现场的管理,不是办公室里坐在电脑前的一纸报告,而是双脚沾满泥土,眼神紧盯机器,耳朵倾听声音,双手感受温度的实践。 现场管理的基石:两大核心支柱 现场管理的智慧,并非空中楼阁,它建立在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之上。我们将其核心概括为两大支柱:“减少浪费”与“持续改善”。 一、 洞悉与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 “浪费”是现场管理最直接的敌人。它吞噬着企业的资源,降低着生产效率,推高着运营成本,最终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现场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如何敏锐地识别并系统性地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 七种(或八种)传统浪费的辨析: 制造过量(Overproduction): 生产出超出当前需求的产品,这是所有其他浪费的根源,因为它需要额外的库存、搬运、仓储空间,并可能导致产品过时。 等待(Waiting): 人员、机器或物料的空闲时间。这可能是由于生产节拍不匹配、设备故障、物料供应不及时,或是信息传递的延迟。 运输(Transportation): 不必要的物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搬运。每一次搬运都增加了损坏、丢失的风险,并且不直接产生价值。 过程(Over-processing): 对产品进行超出其必要功能或客户要求的工作。例如,过度清洁、过度抛光、过于复杂的检测流程。 库存(Inventory): 超出必要水平的原材料、在制品或成品。库存遮蔽了问题,占用了资金,增加了损耗,并降低了生产的灵活性。 动作(Motion): 人员在工作中进行的不必要的、低效的动作。例如,频繁弯腰、伸手、来回走动寻找工具或物料。 缺陷(Defects): 生产出不合格品,导致返工、报废、客户投诉,并需要额外的检查和纠正。 (第八种)未被利用的人才(Underutilized Talent): 未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将他们的想法束之高阁,或让他们从事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工作。 识别浪费的“望、闻、问、切”: 望(Observation): 亲临现场,用眼睛去“看”。观察生产流程、物料流转、人员动作,识别那些显而易见的“不顺畅”。 闻(Listening): 用耳朵去“听”。倾听机器的异常声音,倾听员工的抱怨和建议,倾听工作的“节奏”。 问(Inquiry): 主动提问,了解“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会发生?通过层层追问,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 切(Analysis): 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将观察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问到的答案进行整理,找出问题之间的关联,量化浪费的程度。 消除浪费的系统性方法: 标准化作业: 确立最优的作业方法,减少变异,使每一道工序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 防错(Poka-Yoke): 设计和实施能防止或及时发现错误的机制,避免缺陷的产生。 看板管理(Kanban): 一种信息传递系统,通过可视化信号控制生产节拍和物料流动,避免生产过量和库存积压。 快速换模(SMED): 缩短设备换型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的灵活性。 目视化管理(Visual Management): 通过视觉信号,使工作的状态、异常、标准一目了然,便于快速理解和响应。 二、 永无止境的持续改善(Kaizen) 浪费的消除并非一劳永逸,市场在变,技术在变,客户的需求也在变。因此,现场管理的另一个核心在于建立一种“持续改善”的文化和机制。 “Kaizen”的哲学: “Kaizen”源自日语,意为“改善”。它是一种将所有员工,从最高层管理者到一线操作工,都积极参与到日常工作改进中的哲学。它强调的是微小但持续的进步,而非大规模、颠覆性的变革。 PDCA循环: 这是持续改善的经典工具。 Plan(计划): 确定问题,设定目标,制定改进方案。 Do(执行): 按照计划实施改进方案。 Check(检查): 评估改进效果,收集数据,与目标对比。 Act(行动): 对成功经验进行标准化,并将其推广;对未达预期的方案进行调整,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建立反馈与学习机制: 鼓励员工参与: 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让员工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并确保他们的声音被听到和重视。 设立改善小组: 组织跨职能的团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攻关。 知识分享与复盘: 定期回顾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形成可借鉴的知识库。 从“问题”到“机会”的思维转变: 持续改善的核心在于将每一次发现的问题都视为一次提升的机会。不要害怕问题,而要拥抱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改进的动力。 现场管理的实践智慧 理论与实践需要紧密结合。真正的现场管理智慧,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中。 “到现场去”(Genchi Genbutsu): 这是丰田生产方式(TPS)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意为“亲临现场,亲眼所见,亲身实践”。管理者必须放下身段,走到生产线、车间、仓库,与一线员工一同工作,观察真实情况,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三现主义”: “现场、现物、现实”。管理者不仅要“到现场去”,还要关注“现物”(实际的物料、设备、产品)和“现实”(真实的状况、数据、问题)。 问题解决的根源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深入挖掘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避免“治标不治本”。“五个为什么”(5 Whys)是常用的工具,通过连续追问“为什么”,层层深入,直至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人员的培养与发展: 现场管理不仅仅是物的管理,更是人的管理。优秀的企业会重视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鼓励他们成为“多能工”,并赋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成为现场改善的主体。 建立强大的执行力: 再好的计划,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落地。现场管理要求决策清晰,指令明确,并能够有效地传达和执行。 安全与质量是生命线: 任何现场管理的目标都不能以牺牲安全和质量为代价。安全生产是基本前提,而高质量的产品则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石。 现场管理的长远价值 现场管理的实践,并非短期行为,而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长期投资。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消除浪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增强组织的韧性与灵活性: 拥有良好现场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适应客户需求,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持续改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得以孕育和巩固。 激发员工的潜能与满意度: 当员工的付出被看到,他们的意见被重视,他们参与到改善中来,其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都会显著提升。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都离不开精细化的现场管理。 结语 “现场管理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蕴含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实践哲学。它要求我们回归原点,用真诚的态度去观察,用求实的精神去分析,用创新的勇气去改进。无论您的企业处于哪个行业,面临怎样的挑战,深入理解并践行现场管理的原则,都将为您开启一条通往卓越运营的道路,为企业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趟探索之旅,永无止境,每一次深入现场,都会发现新的智慧,带来新的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而不失厚重感,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印象。大野耐一,这个名字,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对生产效率的极致追求和对浪费的零容忍。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了精益生产的代名词。我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场管理”的精髓,特别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见的生产力提升。这本书的“白金版”定位,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高的期望。我猜测,它可能不仅仅是对原有理论的简单重述,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关于“如何做”的实践指导,以及对经典案例的更细致的剖析。我特别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有效地识别和解决那些隐藏在日常运营中的“问题点”,从而实现持续的改进和优化。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种学习和提升的契机,希望它能帮助我打开理解“现场管理”的新视角,让我能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到我自己的工作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特别是“大野耐一”这个名字,就足以引起我的兴趣。对于任何关注生产管理和效率提升的人来说,大野耐一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传奇人物。而“现场管理(白金版)”这个书名,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管理之道,往往蕴含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之中,需要深入到“现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实用、可操作的经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现场管理”的理念。特别是“白金版”的定位,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一些更加深入、更加精华的内容,或者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完善的补充和发展。我非常想知道,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大野耐一的思想是如何被具体实践并带来巨大变革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次学习和汲取实践智慧的宝贵机会。

评分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在生产一线默默耕耘的管理者们。大野耐一,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厚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管理智慧,往往来自于对“现场”的深刻理解和不懈的实践。而“白金版”的标签,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它是否意味着对大野耐一核心思想的系统性梳理,以及更详尽的案例分析?我非常希望能从书中找到答案,了解如何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将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解决那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现场管理”的阐述,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我更好地观察、分析和改进生产流程,从而有效地减少浪费,提升效率。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纸张质感,以及印刷的清晰度,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大野耐一的名字,对于许多制造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思想,尤其是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构建,对全球的制造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的“白金版”,我个人解读,可能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提炼,希望能将大野耐一最精华、最核心的管理理念,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对书中关于“现场”的描述尤为好奇。我理解的“现场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流程梳理,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方式,一种对效率、对浪费的极致追求。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案例,解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识别和消除浪费,如何在流水线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白金版,或许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包含了一套完整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现场管理”工具箱,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尤其是“白金版”这个烫金的字样,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精益生产的概念非常感兴趣,也读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总感觉有些理论性的东西,没有办法完全落地。这本书的名字,大野耐一,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感,让人觉得这本书一定能提供一些非常实在、可操作的经验。我尤其期待它在“现场管理”这方面的深度讲解。毕竟,真正的效率提升,往往就藏在日常的生产环节中,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细节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改进。白金版,这个称谓也让我对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深度充满了期待,它是否意味着将大野耐一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更全面的梳理和升华?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我很想知道,在真实的生产一线,他的管理哲学是如何被具体实践并产生巨大效益的。这本书的“现场感”,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充满活力的生产车间,亲眼见证那些精益管理带来的改变。

评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京东的书籍一直送货快,书记正版有保障

评分

很好,送货快,满意

评分

持续改善,包括改善改善的地方

评分

618大促购买,抢到优惠券非常划算,书很不错

评分

没有什么比学习更能让人感觉到充实。

评分

正版图书,质量可以

评分

非常值,满减后再加200-80卷,这么多书120元拿下!

评分

书正在看,非常喜欢!物流也很快!

评分

还没看,看起来好像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