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戰爭*深刻的記憶,就是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它發生在中國*衰弱的時刻。侵略者必然要選擇這一時刻。
當西方各國從十七世紀中葉紛紛開始構建現代民族國傢之時,中華民族大大落後瞭。以血緣和姓氏為核心的封建王朝統治者,隻對姓氏、傢族負責,不對民族負責。錶麵上說保江山社稷,實則保“大清皇權”四個字而已。
統治者這種狀況,反過來又導緻民眾普遍的冷漠與普遍的麻木,認為天下都是皇上的,打敗瞭也是皇上打敗瞭,割皇上的地,賠皇上的款,與我何乾。結果形成隻有王朝安全沒有大眾安全、隻有傢族安全沒有民族安全的狀況。
如果不探究我們是怎樣衰落到瞭這樣地步,不瞭解當時中國的政治有多麼腐朽、軍事有多麼低能、社會有多麼渙散,就不會瞭解這種腐朽、低能與渙散要帶來多麼巨大深重的災難。
這種內耗嚴重、四分五裂、散沙般渙散的國傢狀態和社會狀態,怎能不成為列強屠宰的目標。*瞭解中國的列強,就是日本。*無情屠宰中國的列強,也是日本。
任何一個民族,都不乏積蓄於生命中的火種。點燃它,這個民族就不會墮落,不會被黑暗吞沒,不會被侵略者徵服。
《魂兮歸來:金一南講抗日戰爭》內容簡介:
若說中國與哪一個國傢的關係*難說清的話,恐怕就是日本。
曆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傢像中國這樣,給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響。從漢字到圍棋,從《論語》到《法華經》,日本人幾乎一成不變地從中國學去瞭這些文化精髓。曆史上也沒有哪一個國傢像日本這樣,給中國人如此巨大的傷害。自甲午戰爭始,哪一次針對中國的戰爭,都少不瞭日本;哪一個帝國主義殺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樣在南京屠城。
中日兩國,說不清的關係,道不明的恩怨,皆用這四個字代過: 一衣帶水。因為一衣帶水,聯係方便,影響也方便;因為一衣帶水,掠奪方便,侵略也方便。
高層智慧金一南首度開講,立足戰略思維的高度,深度探討中日兩國的民族精神,結閤曆史長河的縱深,將抗日戰爭深刻剖析。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錶,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模範教師,全軍英模代錶大會代錶。全軍首屆“傑齣專業技術人纔”獲奬者,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齣教授”。主要研究方嚮:國傢安全戰略,國際衝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傢軍事科學院學習,並代錶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傢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颱《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
2008年 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
2009年 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齣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範人物”。
代錶作《苦難輝煌》被評價為“一部以全新的戰略視野全方位描述中共黨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的著作”,引發較大社會反響,2010年4月中組部和中宣部聯閤嚮全國黨員乾部推薦。同年,當選為“2010中華文化人物”。
2011年,《苦難輝煌》獲齣版界極高奬項“中國齣版政府奬”。
2012年,《浴血榮光》入選新聞齣版總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雙百”齣版工程重點齣版物。
章 “中華民族到瞭危險的時候”/ 001
“我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003
“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 021
“假如你們革命成功瞭,我看你們也強不過我們多少”/ 030
第二章 一言難盡的一衣帶水/ 039
“浙江一帶唯流水,巨艦泝來歐羅巴”/ 041
“讓日本之魂從底層翻騰起來”/ 053
“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 062
第三章 中國是令人垂涎的肥肉/ 073
“滿洲問題非以武力不能解決”/ 075
“中國是一個同近代國傢情況大不相同的國傢”/ 089
“現今各國無一不垂涎於支那”/ 108
戰爭狂熱像富士山一樣噴發齣來的時候 / 119
第四章 “我們中國人都投降瞭,還有中國嗎” / 131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 133
“為瞭徵服中國,必須學好中文” / 156
軟弱挨打、內耗挨打、腐朽挨打、渙散挨打 / 162
“共産黨是從來不投降的” / 170
第五章 “戰爭的偉力之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熬過一段艱難的路程” / 187
“黃河之濱集閤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 194
“動員瞭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瞭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 200
麻木韆年、沉睡韆年也會被觸發喚醒的熔岩和地火 / 209
第六章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瞭” / 219
附錄一:關於抗日戰爭正麵戰場的一封通信 / 229
附錄二:歲月的皺紋與曆史的刀痕 / 239
附錄三:平型關風雲:戰爭中的政治與政治中的戰爭 / 245
“中華民族到瞭危險的時候”
“中國自秦以來,無所謂天下也,無所謂國也,皆傢而已,一姓之興,則億兆為之臣妾,其興也,此一傢之興也,其亡也,此一傢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憲法、國傢、王者三大物,其傢亡則一切與之俱亡……顧其所利害者,亦利害於一傢而已,未嘗為天下計也。”
▲“我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已經多次被侵略戰爭洗劫。
1840年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憑藉28艘軍艦、15 000人的軍隊迫使大清王朝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款2 100萬兩白銀。
《清史》記載瞭《南京條約》簽訂消息傳到北京時,難受至極的道光皇帝在紫禁城中的錶現:
上退朝後,負手於便殿階上,一日夜未嘗暫息。侍者但聞太息聲,漏下五鼓,上忽頓足長嘆……
小太監聽見退朝後不吃不喝、在便殿階上溜達一夜也不休息的道光皇帝,長嘆瞭一句:
“我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災難並未因道光皇帝的感慨戛然而止。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18 000人、法軍7 200人長驅直入中國首都殺人放火,將圓明園付之一炬。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一紙《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和颱灣,賠款白銀2億兩,開闢空前的割地賠款。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國傢雖然不少,拼湊的兵力卻不足兩萬,10天令北京陷落,賠款數額更是達到空前的4.5億兩白銀。
一個被西方描述為經濟總量占世界1/3的東方大國,麵對堅船利炮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為什麼會這樣?
有人認為之所以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是那些皇帝昏庸腐朽、奴纔透頂,不敢說“不”。
果真如此嗎?
我麵前有四份宣戰詔書:
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五),道光皇帝對英國宣戰。
1860年9月12日(鹹豐十年七月二十七日),鹹豐皇帝對英法宣戰。
1894年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光緒皇帝對日本宣戰。
1900年6月21日(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後對諸國宣戰。
後這次宣戰的“諸國”,包括英、俄、德、法、美、奧、意、日、荷、比、西十一國。如果以簡單的敢不敢說“不”來詮釋曆史,該怎麼解釋這些現象呢?
先看看中國近代史上個大聲說“不”的道光。
道光皇帝接手的大清江山,已經是一個朝風腐敗的爛攤子。
史籍記載:嘉慶、道光年間,朝風日壞。當時財政開支有一個重要項目,即治河。但每年治河之費,真正用於工程的不到十分之一,其餘皆被揮霍。官吏飲食衣服,車馬玩好,無不鬥奇逞巧。一次宴請常常三晝夜而不能畢。自元旦至除夕,各廳道衙門機關無日不演劇。“新進翰林攜朝臣一紙拜見河督,萬金即有;舉人拔貢攜京員一紙拜見道庫,韆金立至。”
道光繼位,頗想重振大清雄風。他先從自己做起:衣非三日不易。宮中用膳,每日不得超過四籃。食物價高,雖喜不索。宮中用款,歲不過二十萬。然腐敗之風由來已久,彌漫全國,病入膏肓,頗為節儉的道光也萬般無奈。
萬般無奈也是對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萬般無奈。對外國的舶來物,他的態度一直還是相當強硬的,尤其是對鴉片。說起1840年那場鴉片戰爭,大多數人以為敢對洋鬼子說“不”的隻有林則徐。他們不知道1838年那場有28名督撫大員參加的禁煙大討論中,20位大員反對嚴禁,主張弛禁;道光皇帝力排眾議,堅決主張嚴禁,支持並起用林則徐。如果少數服從多數,禁煙之事在鴉片戰爭之前兩年就泡湯瞭。所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虎門閱看道光的硃批“若能閤力同心除中國大患之源,不但卿等能膺懋賞,即垂諸史冊,朕之光輝,豈淺顯哉!而生民之福,政治之善,又非淺顯。諒卿等亦不煩諄諄告誡也。勉之,勉之!朕拭目待之!”當場感動得涕淚橫流。
對林則徐采取的種種禁煙措施,道光不但給予有力支持,甚至比林則徐走得更遠。與英國人在海上交火之後,道光頒旨:“我朝撫綏外夷,恩澤極厚,該夷等不知感戴,反肆鴟張,是彼麯我直,中外鹹知,自外生成,尚何足惜。著林則徐等酌量情形,即將英吉利國貿易停止,所有該國船隻,盡行驅逐齣口,不必取具甘結。”
林則徐認為不妥,立即復奏:“對英船遵法者保護之,桀驁者懲拒之。”主張區彆對待。高居金鑾寶殿之上的道光硃筆一揮,批復道:“同是一國之人,辦理兩歧,未免自相矛盾。”堅持斷絕與英國的全部貿易。
1841年1月27日,道光正式下詔對英宣戰:
我朝撫馭外夷,全以恩義,各國果能恭順,無不麯加優禮,以期共樂升平。前因西夷鴉片煙流毒日甚,特頒禁令,力挽澆風。惟英吉利恃其驕悍,不肯具結,是以降旨絕其貿易。乃並不知愧悔,日肆鴟張,突於上年六月間,乘駕夷船數十隻,直犯定海,占據城池。復於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直隸、奉天各省洋麵,任意往來,多方滋擾……近聞數月以來,奸淫婦女,擄掠資財,建築炮颱,開挖河道,且令僞官齣示,諭民納糧。百姓何辜,罹此荼毒。興言及此,寢食難安。迨琦善抵粵後,明白開導,仍敢要求無厭,既思索償煙價,又復請給碼頭。朕早料其反復無常,斷非信義之所能喻,特於年前簡調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各路精兵,前赴廣東。又調湖北、湖南、安徽各路精兵,前赴浙江,預備攻剿……現在所調各省勁兵,計可趕到,著伊裏布剋日進兵,收復定海,以蘇吾民之睏。並著琦善激勵士卒,奮勇直前,務使逆夷授首,檻送京師,盡法懲治。其該夷之醜類,從逆之漢奸,尤當設法擒拿,盡殺乃止。至沿海各省洋麵,壘經降旨嚴密防範,著各將軍、督、撫等加意巡查,來則攻擊。並曉諭官民人等,人思敵愾,誌切同仇,迅贊膚淺,共膺上賞。朕實有厚望焉。將此通諭中外知之。
敢於宣戰的道光,讓誰去指揮作戰?禦前大臣、靖逆大將軍奕山。
奕山又以宿將、湖南提督楊芳為前鋒主將。英軍初聞楊芳之名,還頗為緊張瞭一陣。
楊芳怎麼抗英的呢?他認為英艦竟能於風高浪湧的洋麵操大炮擊中目標,定有邪術在內。破除之法,必用穢物。於是這位在平定張格爾叛亂中厚積威名的戰將,作戰命令竟是遍收婦女溺器載入木筏,由一副將統領,一聞炮響便蜂擁而齣,舉筏齊列水麵,以溺器對準英船,驅趕震懾其操炮邪術。
楊芳以馬桶為勝具,後來被笑傳為“糞桶尚言施妙計,穢聲傳遍粵城中”。
大將楊芳丟瞭人,主帥奕山又能掙迴幾多麵子呢?
道光要奕山對英軍“分路兜剿,務使其片帆不返”。當時從湖南、四川、貴州等地調入廣東前綫的兵弁,已十倍於敵。但奕山卻在兵力僅為自己十分之一的英軍攻擊下,將道光於金鑾殿中想象齣來不返的“片帆”,扯成廣州城頭一麵可恥的白旗。
升瞭白旗的奕山又不想丟人,便虛報戰果欺騙道光,說英軍進攻靖海門、激戰正酣時,煙霧中忽見觀音神像,英軍遂不敢再擊;又觀音山下三萬斤火藥被漢奸點燃,正欲爆炸,有白衣女神展袖拂火,頓時熄滅。
道光聞訊,親書“慈佑清海”四字匾額送觀音廟,以謝神恩。
節儉刻苦和想有所作為的道光,以其勇傲與孤陋,確實對英人大喝瞭一聲“不”。但乞勝於馬桶或乞靈於觀音的“不”,該算一種什麼樣的“不”呢?
說“不”終於以很快稱“是”而告結束。1841年1月27 日金鑾殿上的一紙宣戰詔書,變成瞭1842年8月29 日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那份《江寜條約》(後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五口通商,賠款白銀2 100萬兩。
從此開近代中國割地賠款之先河。
個大聲說“不”的道光,變成個屈辱地說“是”的皇帝。《南京條約》的內容,凡英人的要求全部答應,無絲毫迴鏇餘地,從此也開瞭從傲然地說“不”轉瞬為謙恭地稱“是”的先河。
聽聞條約簽訂,道光帝退朝後不吃不喝,負手於便殿階上徘徊往復,一夜不息;“侍者但聞太息聲,漏下五鼓,上忽頓足長嘆”。割地賠款的屈辱,愧對祖宗的自責,使頗想有所作為的道光深陷懊喪與悲痛。
他蹣跚於深宮,難以解脫。
道光的晚年沉寂潦倒。他至死未解脫重壓於心頭的“曆史罪人”這個包袱,終也未弄清楚敗在瞭哪裏。
道光的失敗,並沒有阻止後來者說“不”。
鮮明的是他的第四子,繼承皇位的鹹豐皇帝。
鹹豐帝登基時剛剛20歲,血氣方剛,立誌為父報仇。大理寺卿倭仁進言,力陳為君者首先要辨彆君子與小人,並生動形象地勾勒齣一幅圖畫:
君子訥拙,小人佞巧。君子澹定,小人躁競。君子愛纔,小人排異。君子圖遠大,以國傢元氣為先;小人計目前,以聚斂刻薄為務。君子剛正不撓諫諍匡弼,小人依違兩可遷就逢迎。君子進憂危之議悚動警心,小人不畏天變滋長逸誌。
倭仁說這些話是需要些膽量的。他通過用人問題,將一個衰敗王朝的官場空氣描繪得入木三分。鹹豐非但無雷霆震怒,反贊其“言甚切直”,要大小臣工今後都如倭仁一樣直陳所見。
鹹豐以直言進諫的倭仁為榜樣,震動瞭官場。非但如此,他還以太僕寺少卿徐繼佘上疏中的防“三漸”置諸座右:
“防土木之漸”,即防止大興土木,揮霍無數。
“防宴安之漸”,即防止歌舞升平,吃喝無度。
“防壅蔽之漸”,即防止言論堵塞,不諳真情。
要防“三漸”的鹹豐帝,上颱伊始便重新起用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林則徐由原籍啓程赴任,行至廣東潮州病逝。鹹豐聞訊,異常悲傷,禦製挽聯一副:
答君恩清慎忠勤,數十年盡瘁不遑,解組歸來,猶自心存軍國。
殫臣力崎嶇險阻,六韆裏齣師未捷,騎箕化去,空教淚灑英雄。
鹹豐對林則徐的評價可謂異乎尋常,情真意切。
年輕的鹹豐虎虎有生氣,頗想有所作為。在尋覓君子的同時,他著手處罰小人。鴉片戰爭中的主和派、道光帝信任的大學士穆彰阿被他革職,永不敘用;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的耆英被他斥為“畏葸無能”,“抑民以媚外,罔顧國傢”,降為五品頂戴。如此之舉,一時間朝野人心大快,“人人頌禱聖德英武,邁古騰今”。
鹹豐不但敢撤投降派,而且也敢嚮洋人開炮。1859年6月25日,英、法艦隊嚮大沽口炮颱進攻,清軍還擊,激戰一晝夜。13艘英、法艦中,4沉6傷,官兵傷亡500餘人,艦隊司令何伯的腿也被炸斷,聯軍竪白旗狼狽而退。
這麵白旗,是近代史上以堅船、利炮入侵中國的列強升起來的麵白旗。它對鹹豐王朝升起,自幼目睹其父道光皇帝因鴉片戰爭之敗而潦倒不堪的鹹豐,一定因大沽口之勝而深感為祖上齣瞭一口惡氣。
敢嚮洋人開炮的鹹豐,還敢扣押洋人特使。1860年9月9日,巴夏禮代錶英法聯軍在通州與清政府談判。鹹豐帝恨透瞭巴夏禮,認為一切壞事皆齣其策劃,遂下令將其扣留在通州。中國自古便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說,自幼吟經頌典的鹹豐帝為泄心頭之憤,連祖宗之例也敢違,確實有點蠻莽之勇。
巴夏禮被擒當天,鹹豐便傳諭各海口:一律閉關,斷絕貿易,與英法決戰。
《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這本書,為我揭示瞭一個更加廣闊和深刻的世界圖景。金一南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闢的分析,將復雜的國際關係梳理得條理清晰。我從中看到瞭大國之間的博弈,看到瞭地緣政治的演變,也看到瞭中國如何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書中對於中國“態度”的闡述,讓我感受到瞭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自信、務實和擔當。這種態度不是強硬的擴張,也不是被動的屈服,而是一種基於自身發展需求和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深刻理解所形成的,有原則、有底綫、有智慧的姿態。它讓我明白瞭,中國的發展不僅僅是為瞭自己,更是為瞭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這本書幫助我建立瞭一個更加宏觀的國際視野,也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渴望理解當下世界局勢的讀者量身定做的。金一南先生以其宏大的視野和精闢的分析,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新窗口。他沒有羅列枯燥的數據和晦澀的理論,而是將復雜的國際關係娓娓道來,將中國在全球舞颱上的角色和定位講得清晰透徹。讀這本書,讓我不再對國際新聞的碎片化信息感到迷茫,而是能夠從中找到一條清晰的邏輯綫。書中對於大國博弈的分析,對於地緣政治的解讀,都讓我茅塞頓開。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態度”——一種基於自身曆史文化、發展道路以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理解所形成的態度。這種態度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既有自信,又有擔當。它讓我明白瞭,中國並非僅僅是全球事務的參與者,更是重要的貢獻者和建設者。這本書幫助我建立瞭一個更加全麵和深刻的世界觀,也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瞭信心。我會在閱讀中不斷思考,中國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繼續走好自己的發展道路,為世界和平與繁榮貢獻中國力量。
評分在閱讀《苦難輝煌(大字版)》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金一南先生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他是在帶領讀者一同迴顧一段刻骨銘心的曆史。那些戰火紛飛的年代,那些艱難的抉擇,那些無畏的犧牲,都被他用極其詳實卻又不失溫度的筆觸描繪齣來。我尤其被那些在極端睏境中依然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個體所吸引。他們不是完美的英雄,他們也有恐懼,也有迷茫,但正是這種真實,讓他們更加偉大。書中的大字排版,無疑大大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讓我能夠更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每一個細節。我曾多次在閱讀過程中,因為書中某些情節而潸然淚下,也曾因為某些人物的堅韌而熱血沸騰。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它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的警示和激勵。我會在其中汲取力量,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評分《苦難輝煌(大字版)》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金一南先生用極其生動的筆觸,將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呈現在我麵前。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些槍林彈雨、生死考驗,感受到瞭革命先輩們為理想信念所付齣的巨大犧牲。大字版的排版,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更加專注,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和力量。書中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到位,他們不再是遙遠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普通人,他們的選擇和堅持,他們的痛苦和喜悅,都深深地觸動瞭我。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我們今天所享有的和平與發展,是無數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這種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信仰、關於堅持、關於奮鬥的精神史詩。我會在其中汲取力量,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評分《苦難輝煌(大字版)》這本書,仿佛一部史詩,讓我沉浸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革命曆史長河中。金一南先生用極其生動、詳實的筆觸,將那些驚心動魄的鬥爭、那些可歌可泣的犧牲,以及那些偉大的思想,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大字版的閱讀體驗極佳,讓我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力量。我被書中人物的堅定信仰、不屈意誌和犧牲精神所深深震撼。他們並非生而為英雄,而是在時代的洪流中,因為對人民的愛,對民族的責任,而做齣瞭超越常人的選擇。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中國革命的艱辛與偉大,也讓我更加懂得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我會在其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魂兮歸來》這本書,像一股清流,又如一記警鍾,讓我深深反思瞭“根”與“魂”的重要性。金一南先生在書中探討瞭民族文化傳承、國傢認同以及個體價值實現之間的復雜關係。他用一種溫和卻極具穿透力的方式,揭示瞭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中,我們可能麵臨的精神失落和文化斷層。我從書中看到瞭作者對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對於如何在新時代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這本書並非一味地懷舊,而是強調在傳承中創新,在發展中守護。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傢”與“國”的辯證思考,它讓我明白,個體的情感和歸屬感,與國傢的發展和民族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應該承擔的責任。它讓我更加意識到,維護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歸來”的意義,它是一種精神的迴歸,是一種對民族根脈的堅守,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擔當。
評分《魂兮歸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對民族文化和精神傳承的深切憂慮與拳拳赤子之心。金一南先生在書中,以一種飽含深情卻又不失理性的筆觸,探討瞭在現代化浪潮中,我們如何纔能守護好民族的“根”與“魂”。他沒有簡單地否定現代文明,而是強調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更要珍視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傢國情懷”的細膩闡述所打動,它讓我明白瞭,個體的情感寄托和民族的身份認同,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構成瞭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它呼喚著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迴屬於自己的精神坐標,堅定自己的文化立場。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思考,如何纔能讓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它是一本能夠喚醒民族意識、激發文化自信的書籍。
評分這套金一南先生的書籍,特彆是《苦難輝煌(大字版)》,著實讓我受益匪淺。在翻閱《苦難輝煌》的過程中,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親身經曆瞭中國共産黨在艱難睏苦中一路摸索、浴血奮戰的曆程。書中的字裏行間,沒有浮誇的辭藻,隻有沉甸甸的曆史事實和人物的真實情感。我尤其被那些為瞭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輩們深深打動。他們的堅定信念、不屈意誌,以及在絕境中展現齣的智慧和勇氣,都給我帶來瞭極大的精神震撼。大字版的閱讀體驗非常舒適,讓我在長時間閱讀時也不易疲勞,能夠更加專注於內容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理想、信仰和奮鬥的教科書。它讓我深刻理解瞭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來之不易,也讓我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這些先輩們是如何在物質條件極端匱乏、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並最終取得勝利的?這種精神力量,對於我們當下在麵對各種挑戰時,具有無比重要的啓示意義。書中對曆史事件的梳理清晰而詳盡,對人物的刻畫生動而立體,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道路的艱辛與偉大。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對曆史的迴溯與反思。
評分《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聽一位智慧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卻又充滿著前瞻性和洞察力。金一南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觀察力,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復雜而動態的世界。他沒有迴避國際舞颱上的衝突與挑戰,而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分析瞭各國之間的利益博弈、力量消長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中國在全球格局中定位的解讀,那種自信而務實的態度,讓我倍感鼓舞。書中清晰地闡述瞭中國的發展道路,以及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讓我明白,中國並非僅僅是一個經濟體,更是一個擁有獨特文化和曆史的文明體,正在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本書幫助我建立瞭一個更加清晰和全麵的國際視野,也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我會在其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並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
評分《魂兮歸來》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沉的情感,讓我對“傢國情懷”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金一南先生用他一貫的犀利筆觸,探討瞭民族精神的傳承、個體命運與國傢命運的緊密相連。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曆史文化的反思,以及對當下社會現象的鞭闢入裏的剖析。它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常常在閱讀時,腦海中會浮現齣許多往事,想起那些為國傢默默奉獻、為民族復興奮鬥終身的老一輩人,他們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們的精神“魂兮歸來”,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人繼續前行。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歸來”的意義,不僅僅是物理上的迴歸,更是精神上的認同和對民族根脈的守護。它引發瞭我對個人在曆史洪流中定位的思考,以及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所肩負的責任。那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閱讀過程中油然而生。我會在書中找到共鳴,也會在書中受到啓發,思考如何在當下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堅守我們的文化立場,發齣我們的聲音。它是一本能夠滌蕩心靈、升華境界的書籍,讓我對“中國”這兩個字有瞭更深沉的理解和更堅定的熱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