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淮河傳
定價:45.00元
作者:陳廣忠
齣版社:河北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10974295
字數:
頁碼:34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內容提要
《淮河傳》內容簡介:美麗的淮河從桐柏山發源一路歡歌奔流入海。韆百年來,她在希望與苦難的土地上流過,也從她哺育的兩岸兒女心中流過。豐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現實的睏窘和未來的希望,難河帶給瞭我們深深的思考,聽她訴說心中的快樂與憂傷……
目錄
編者的話
自序
一 洪荒時代
淮源潛流三十裏
淮河四衛士
黃淮大平原
南北自然分界綫
二 淮河文叫的曙光
原始先民對淮河流域的開拓
淮河的古老居民——淮夷
宛丘——伏羲定都播文明
塗山聯姻——夏朝的誕生
三 夏商周與兩淮——戰爭和和開發/
夏朝與淮夷
商代奠基淮北
周人戰淮夷
中國早的水庫——芍陂
邗溝連江淮
黃淮通流有鴻溝
楚霸兩淮四百年
四 淮河——占代思想傢的搖籃
管仲——從潁水走來
渦河——道傢的故鄉
泗水——儒墨的聖地
“絕代奇書”——《淮南子》
五 秦漢魏晉——淮河捲巨瀾
大澤風雲
劉邦起豐沛
垓下悲歌.
堵瓠子武帝賦詩
王景治汴惠韆載
渦淮——曹魏發祥地
八公山上,覃木皆兵
浮山築堰灌壽陽
六 唐宋——淮河的歡歌與悲哀
唐代——淮河漕運係國脈
北宋——興盛的淮河水利
南宋——黃河奪淮七百年
七 元明清——淮河的
濠梁——明朝的崛起
“紫禁”藍本齣中都
京杭運河過長淮
湖底泗州城
《水滸》《西遊》齣兩淮
八 淮河的悲鳴與新生
花園口決堤釀巨患
狀元公奔走“導淮”
淮河大地擺戰場
九 淮河換新顔
防洪——上遊水庫群
泄洪——中下遊綜閤治理
治汙——任重而道遠
黃河故道百花香
十 淮河兩岸風光美/
諸侯如林數黃淮
黃淮樞紐——開封
汴泗明珠——徐州
淮河小三峽
長淮古四關
洪澤與南四湖
後記
跋
作者介紹
陳廣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安徽大學中文係教授。從事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音韻學等課程的教學、研究工作。研究《淮南子》已三十年。齣版主要著作十二部(獨著九部,閤著三部):《淮南子譯著》(1990年)《劉安評傳》(1996年)《淮河傳》(2001年)《中國道傢新論》(2001年)《韻鏡通釋》(2003年)《列子評注》(2004年)《道傢與中國哲學·兩漢捲》(閤作,2004年)《古典文獻學》(閤作,2006年)等。發錶論文數十篇。
文摘
淮河四衛士
數百萬年以前,黃淮海平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聳立著巨大的山東地壘。隨著地殼的不斷上升,海水逐漸退去,形成瞭海灣和湖泊。大約到瞭一百萬年前,一條小小的溪流纔從桐柏山的峭壁下潺潺流過,匯人到遼闊無垠的海灣之中,這就是幼年的淮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滾滾的黃河,挾帶著成韆上萬噸泥沙,日夜不停地傾瀉在這片海灣之中,陸地齣現瞭.淮河就在這塊年輕的陸地上不斷嚮前延伸。而與此同時,長江帶來的泥沙,也不斷地在尾間淤積,由於大海的不斷搬運,終於與黃淮海陸地連成一片。淮河這條新生的河流,大約在五韆年前,就已經到達江蘇北部,一路歡歌地流入大海。
而山東地壘四周的海水,也已悄然退去,留下瞭巍巍沂濛山、泰山傲立於東海之濱。發源於沂濛山的泗水、沂水、沐水,也越過高山丘陵,一路嚮西,來與淮河相會。
在距今約十六億年前的古老年代裏,由於地殼的運動,形成瞭淮河西南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彆山。大彆山和桐柏山,都記載在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其中有:“內方至於大彆。”內方山,在現在的湖北鍾祥縣西南。意思是,開通內方山到達大彆山。“大彆”是什麼意思?“彆”字的本義是分解、分割的意思。引申下去,就有分支、分彆的意思瞭。“大彆山”像一把橫空齣世的利劍,把眾多的水流分割開來。大彆山綿亙鄂、豫、皖三省之間,其中五分之四在安徽境內。
……
《淮河傳》給我帶來的,是一場關於河流、關於曆史、關於人民的深刻對話。我常常在閱讀時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那些問題。比如,人類與河流的關係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在追求發展的同時,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書中對淮河治理的曆程進行瞭詳細的梳理,讓我看到瞭人類在與自然抗爭中付齣的努力,也看到瞭其中存在的挑戰和反思。 作者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他不僅僅是從宏觀層麵講述淮河的故事,也深入到微觀層麵,描繪普通人的生活。我讀到瞭農民在河畔辛勤耕作的場景,讀到瞭漁民在江上捕魚的艱辛,讀到瞭那些因為水患而背井離鄉的無奈。這些真實而鮮活的故事,讓我對淮河的感情更加深沉。它讓我明白,每一條河流,都承載著無數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評分《淮河傳》所展現的,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生命史詩。我一直對中國的河流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直到讀瞭這本書,纔真正領略到淮河的獨特魅力。作者的文筆如同這河流本身,時而激昂澎湃,時而溫婉細膩。他不僅僅是在介紹一條河流,更是在講述一個民族如何在這條河流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創造輝煌。 書中對淮河水係的復雜性及其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有著非常深入的探討。從乾旱時期的缺水之痛,到洪水泛濫時的傢園破碎,淮河的每一次變遷,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命運。作者沒有迴避那些曆史上的苦難,而是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這些苦難與人民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緊密結閤。我從中看到瞭中華民族在麵對自然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非凡勇氣和智慧。
評分閱讀《淮河傳》,就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我一直對曆史和地理題材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飽含深情的筆觸,將淮河這條母親河的故事娓娓道來。從地理上的源遠流長,到人文上的源遠流長,書中每一個字句都充滿瞭力量。 我被書中關於淮河的自然景觀的描寫所吸引,那些壯麗的山巒、奔騰的河水、廣袤的平原,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更重要的是,作者沒有停留在純粹的地理描繪,而是將曆史、文化、民俗融為一體,讓淮河的形象更加立體、更加豐滿。我仿佛能聽到古人在河畔吟誦的詩歌,看到他們在河邊祭祀的場景,感受到那份對河流的敬畏和依賴。
評分我被《淮河傳》深深吸引,這本書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將淮河的壯麗景象和深厚的曆史文化展現在我眼前。作者的敘事技巧非常高超,他能夠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和地理信息,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仿佛親身經曆瞭淮河的每一次潮起潮落,感受到瞭它對這片土地的深遠影響。 書中對淮河流域人民生活的描繪,尤為讓我動容。那些淳樸的勞動人民,那些世代居住在河畔的居民,他們的故事構成瞭淮河最生動的注腳。我讀到瞭他們的勤勞與智慧,讀到瞭他們的堅韌與樂觀,也讀到瞭他們對河流的深厚感情。這本書讓我明白,河流不僅僅是自然的産物,更是人類文明的載體,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紐帶。
評分《華夏江河傳叢書》之《淮河傳》,這是一部讓我欲罷不能的傑作。我常常在深夜裏捧著它,讓思緒隨著淮河的波濤一同起伏。書中對於淮河的自然地理特徵的描繪,遠非我以往的認知所能及。從它蜿蜒麯摺的源頭,到一路滋養的沃野韆裏,再到最終匯入大海的壯麗,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畫捲。我仿佛能看見河岸邊古老的村莊,聽到孩童們在河邊嬉戲的歡笑聲,甚至能感受到夏日裏河麵上拂過的清風。 但這本書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淮河流域人民的生存智慧和頑強精神。書中穿插瞭無數動人的故事,有關於抗洪搶險的英勇事跡,有關於勤勞人民與土地的深情故事,還有那些在河畔孕育齣的獨特民俗風情。我讀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情節,不禁熱淚盈眶。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一條河流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無數生命的故事匯聚而成,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
評分《淮河傳》是一部讓我深受啓發的作品。我一直認為,瞭解一條河流,就是瞭解一個地方,瞭解一個民族。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以淮河為主綫,串聯起瞭無數的曆史事件、人物故事和文化現象,讓我對中華文明有瞭更深的認識。 書中對淮河水患的描寫,讓我深刻體會到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渺小。但同時,我也看到瞭中華民族在麵對災難時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那些治水的故事,那些抗洪的壯舉,都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明白,河流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的滋養,更在於它所塑造的民族性格,在於它所激發的生命力量。
評分這部《淮河傳》讓我對“傳”這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傳承,一種情感的傳遞。我被書中描繪的淮河景象深深吸引,那些山川草木,那些古老的渡口,那些世代居住在河畔的居民,都仿佛活瞭起來。作者的敘述具有極強的畫麵感,我仿佛能置身其中,感受到河水的脈搏,聽到曆史的迴響。 最讓我動容的是書中關於淮河文化的故事。從古老的歌謠,到獨特的民俗,再到孕育齣的文學藝術,淮河不僅是一條物質的河流,更是一條精神的長河。作者將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敘述之中,讓我對淮河的認識不再局限於地理層麵,而是上升到瞭文化的高度。這本書讓我明白,河流的意義,在於它滋養的生命,在於它承載的文化,在於它連接的鄉愁。
評分讀《淮河傳》,仿佛真的走進瞭那條在中國大地上奔騰瞭韆萬年的河流。這本書不僅僅是地理的描繪,更是曆史的迴響,是文化的載體。我翻開書頁,首先被那磅礴的氣勢所震撼。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淮河從源頭到入海口的每一處風景,無論是蜿蜒的山巒、蔥鬱的林地,還是廣袤的平原、密布的河網,都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我能感受到河水流淌的溫度,聽到水鳥在岸邊低語,聞到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淮河曆史變遷的深刻解讀。從古至今,淮河承載瞭多少文明的興衰,見證瞭多少王朝的更迭?作者娓娓道來,將那些塵封在曆史長河中的故事一一呈現。我仿佛看到瞭古人在河畔耕種,漁舟唱晚的景象;也看到瞭戰火紛飛時,人民如何依靠淮河生存,又如何承受水患的痛苦。書中對那些重大的曆史事件,比如治水工程的演變,以及這些工程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讓我對中華民族與水共生的深厚情誼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淮河傳》是一部極具閱讀價值的作品,它讓我對中國的河流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力量,他不僅描繪瞭淮河的自然風光,更挖掘瞭它背後蘊含的豐富曆史和文化。我被書中那些關於河流變遷、水利工程、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革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淮河水係與周邊生態環境的互動關係的深入剖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河流視為一個孤立的地理實體,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生態係統中進行考察,這讓我對河流的認識更加全麵和深刻。這本書不僅是地理學的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思考。
評分《淮河傳》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我被作者對淮河深沉的熱愛所打動,這種熱愛貫穿於全書的字裏行間,讓我仿佛也愛上瞭這條偉大的河流。書中對淮河的各個方麵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寫,從它的源頭活水,到它流經的土地,再到它滋養的生命,都展現得淋灕盡緻。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淮河詩詞歌賦的介紹。那些古老的詩篇,飽含著文人墨客對淮河的贊美與憂愁,也反映瞭河流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這本書讓我明白,一條河流,承載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意義,更是民族的情感,是曆史的記憶,是文化的血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