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7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与模拟试卷 建筑设计(知识题)》本书收录了1995~2014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建筑设计”题目的2480道真题,分类整理为建筑设计原理与标准、规范,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模拟题等五个部分,并对每道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本书不仅适合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的考生使用,对于建筑学专业师生及相关设计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A建筑设计原理与标准、规范 1
第一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构图原理 3
第二章 建筑色彩与室内设计原理 53
第三章 住宅设计原理及相关规范 67
第四章 民用建筑等级划分、设计深度规定及相关制图规范 110
第五章 建筑设计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思潮 124
第六章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41
第七章 各类型建筑设计规范 162
第八章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222
第九章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40
B中国建筑史 311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313
第二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316
第三章 城市建设 319
第四章 民居与聚落 328
第五章 宫殿、坛庙和陵墓 343
第六章 宗教建筑 345
第七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353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360
第九章 近现代中国建筑 367
第十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371
C外国建筑史 377
第一章 古代埃及建筑 379
第二章 古代西亚建筑 381
第三章 古代希腊建筑 382
第四章 古代罗马建筑 385
第五章 拜占庭建筑 390
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392
第七章 亚洲封建社会建筑和美洲建筑 394
第八章 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400
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 406
第十章 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410
第十一章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 413
第十二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416
第十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424
第十四章 重要会议和宪章 449
D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453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规划 455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和分析方法 470
第三章 城乡空间规划 471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专项 477
E模拟题 515
2017年度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 517
参考答案 541
附录 重点复习规范、标准一览表 558
参考文献 561
前言/序言
注册建筑师考试自1995年11月首次在全国举行以来,至今已举行了18次(因考试时间调整、大纲修订、题库更新等原因,1996年、2002年、2015年、2016年各停考一次),不仅考试门次多、强度高,还以其极低的通过率著称。
在六门知识题的考试中,建筑设计(知识题)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考试,几乎涵盖了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所有的建筑专业课程内容,量大而面广。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对此部分的要求见下面所述。
(1)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以及公共和居住类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及各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掌握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标准;理解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关系。
(2)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了解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古代建筑与园林的主要特征和技术成就;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3)了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环境景观及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设计知识。
(4)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法规。
《建筑设计(知识题)》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的考试课程之一,在考试的初级阶段1995~2000年(1996年停考),考核点比较简单,通过率较高,2000年后,由于印刷技术的提高,大幅度增加识图题,体现了建筑学专业用图形语言表达问题的特点,从而大幅增加了考试难度,通过率每况愈下。该门课程浙江省各年度的通过率是:1995年为59.66%,1999年为71%,2000 年为66%,2001 年为66%,2003 年为30.44%,2010 年江西省通过率为7.8%。辽宁省各年度的通过率是:2007年为39%,2008年为20%,2010年为7.8%。内蒙古通过率在2011年和2012年则分别为29.91%和24%,2013年通过率为10%。由此来看,该门课程呈现出考试难度逐年加大、通过率锐减的问题。该门课程在2011年之前都是160题,合格成绩为96;2011年起,改为140题,合格成绩为84 (详见表0-1)。
表0-1 1995~2014年《建筑设计(知识题)》合格标准
年份1995 1997~2001 2003~2010 2011~2014
题目数量160 160 160 140
合格线96 96 96 84
1. 《建筑设计(知识题)》命题规律:①从考试大纲来看,笔者把15年来的试题共计2480道题目进行分类,总结后认为该门课程可以归纳分为四个部分:A 建筑设计原理与标准、规范;B中国建筑史;C外国建筑史;D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各部分比例详见表0-2)。从统计分类来看,1995~1999年,A部分建筑设计原理与标准、规范的比例高达71.25%,2000年至今,A部分维持在60%的比例左右;B中国建筑史以及C外国建筑史部分各占的比例都是平均为15%左右;D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平均约10%。知道了每个部分所占的比例,考生可以有所侧重和取舍、有目的加以复习。②从历年的考题分析可以看出(表0-3),识图题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趋势,体现了建筑学专业的图形特点。许多考生反映识图题比较难,但是笔者通过对识图题的仔细分析,认为90%的图片均来自现行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教材,仅有10%的图片来自教材之外。③试题的考核范围加大,以A部分建筑设计原理与标准为例,规范的考核种类由最初的四五种扩大到目前的71种,试题难度进一步加大。④试题结构趋于稳定,通过表0-4即可以看到每个章节的考点分布,便于考生有针对地复习。以书中最后一套模拟题(2012年真题)为例,140道题目中,能有约81道题目在前面的解析中找到答案,约占总题量的57.85%,虽然原题很少,但是考点重复概率很高。
表0-2 《建筑设计(知识题)》历年真题各部分所占比例(%)
年份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4
建筑设计
原理与标
准、规范
65.6370.0071.2571.2563.1356.8859.3861.8864.3849.3861.2555.0063.1360.0062.1462.14
中国
建筑史7.50 2.86 8.13 9.38 10.6316.8813.7517.5013.1320.0016.8815.0018.1311.4315.0013.57
外国
建筑史9.38 6.42 8.75 7.50 13.1315.6312.5010.6311.2514.3811.2514.3811.8816.4315.0012.86
城市规划
基础知识17.5020.7111.8811.8813.1310.6314.3810.0011.2516.2510.6315.63 6.88 12.14 7.8611.43
表0-3 1995~2014年《建筑设计(知识题)》识图题统计分析
年份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4 合计
识图题数量0 0 0 0 4 11 1 8 1 15 8 16 8 27 19 20 138
图片数量0 0 0 0 15 30 4 29 4 30 24 32 16 72 51 76 383
2. 如何复习《建筑设计(知识题)》这门课程。该门课程考核点纷繁复杂,许多考生复习起来没有头绪,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在做真题的基础上做如下复习:①A 部分第一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构图原理,复习内容为张文忠主编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和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两本书;第二章建筑色彩与室内设计原理,复习内容为建筑色彩部分,只包括《建筑设计资料集1》色彩部分,室内设计原理部分则只为《建筑设计资料集6》室内设计部分;第三章住宅设计原理及相关规范,前者复习内容为朱昌廉主编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后者总共4种,具体详见参考文献部分;第四章民用建筑等级划分、设计深度规定及相关制图规范需要复习的规范共计8种,详见参考文献部分,加粗的规范需要重点复习;第五章建筑设计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思潮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太阳能建筑及环境心理学,太阳能建筑复习的主要内容为《建筑设计资料集6》生土建筑,太阳能建筑部分,环境心理学为林玉莲、胡正凡主编的《环境心理学》,其他新概念等,如现行绿色建筑规范,可以参考第七章各类型建筑设计规范;第六章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复习的内容为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一种,具体详见参考文献部分;第七章各类型建筑设计规范,规范共45种,需要重点复习的是16种,详见参考文献部分,加粗的规范需要重点复习;第八章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主要复习《无障碍设计规范》一种,具体详见参考文献部分;第九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考核规范共4种,均需重点复习,详见参考文献部分;②B部分中国建筑史,出题的主要范围为潘谷西主编的《中国建筑史(第六版)》和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这两本书应重点复习;③C部分外国建筑史出题的主要范围为陈志华主编的《外国建筑史(第三版)》和罗小未主编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④D部分城市规划基础知识主要复习的依据为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真题考核点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图、中外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是识图题的重点部分,建议考生多关注教材相关内容。
3. 本书的编写体例和特点。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A 建筑设计原理与标准、规范;B中国建筑史;C外国建筑史;D城市规划基础知识;E模拟题。本书共收录了15年的2480道题目,真题的每个章节的分布情况详见表0-4,每道题目的后面注明了该题目的年份及题号,如[2011-121]表示2011年真题的第121题。每个章节的真题编排顺序不同于市面上的其他书籍,都是按照笔者推荐的教材和现行规范的顺序编排的,方便考生对照复习及避免出现颠三倒四的情况。为了方便考生复习,笔者还为大部分的真题编写了提示性的小标题(例如■表示第一层次,●表示第二层次,▲表示第三层次),提纲挈领,便于考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关于规范部分的真题,这里重点说明一下: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管理委员会规定,每年考试出题的规范、规程,以本考试年度上一年12月31日以前正式实施的规范、规程为准。笔者收录的相关规范真题解答依据均为现行最新的设计规范。由于规范的更替,会导致许多规范题无答案、多个答案的情况(考生可不必过多纠结答案对错),而之所以收录这些真题,是让考生看到考核点并可以对照现行规范分析。本书的解题依据均为参考文献所列教材(未标注版次的,以参考文献为准)。考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设计(知识题)》真实考试中,均为单选题(即使个别年份出现错题,也应选择一个最接近的答案选项)。书中的E部分模拟试题部分是2014年的真题(2014年报考人数29199人,参加考试人数24650人,合格人数12897人,合格率高达52.32%,2013年合格率为16.49%),共计140题,建议考生在精读几遍A~D 部分之后再进行自测,按照规定的3.5小时完成考试、评分,再对照前几个部分自查考点掌握情况。关于模拟试题,每题也给出了详细的解析。本书的附录和参考文献部分更是值得考生们注意的部分,几乎每年的考试题目都出自附录和参考文献所列书籍与规范,考生需要认真复习,加粗的部分要重点复习。
4. 关于该门课程的答题小技巧。该门课程自2011年起,由原来的160道题改为140题,考核时间为3.5小时,平均每道题的时间为1分30秒。140题中,约50%~60%的题目属于基本题,属于考生应知应会的部分;约30%~35%的题比较难,一般考生做不出来;10%~15%的题目是偏题、怪题。也就是说能考到八九十分的成绩几乎不可能(按照百分制计算)。建议考生不要钻偏题、怪题,主要复习本书中的常见考点。考生在拿到试题之后,建议考生不要按照题序作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作答,做不出的题目在考题上做标记。第二遍,重点花时间做这些记号题,做完这些题也是考试及格的基础。最后一遍,对于实在不会作答的难题也不要放弃,填涂答题卡时,粗略统计A、B、C、D 各选项的大致比例,如果哪个比例少,剩下的题目全部涂写该选项,这样一来,扎实地复习了基础和技巧性的答题,考试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本书自2014年1月上市以来,受到许多读者的关爱和好评,短时间内售罄,并且连续加印多次。为了把本书打造成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应试的精品图书,作者在“abbs建筑论坛/考试及留学/注册考试”栏目中同步开设了勘误与答疑帖,效果非常好,许多读者为本书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批评意见,根据读者对本书的反馈意见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标准和规范情况,本书再版做如下修订:
1. 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本书中存在谬误和差错,力求将本书的错误率降至最低。
2.2017年建筑设计(知识题)考试中的规范内容应以2016年12月31日以前正式实施的规范、规程为准。关于新规范标准的发布公告,读者可自行访问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http://www.ccsn.gov.cn/查询和了解。
以下13种规范属于2016年底之前实施的修订规范,作者根据新修订的规范,对2014版真题进行了重新解析。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6—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同时废止。
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67—2014,自2015年8月1 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1997)同时废止。
3.《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0—2015 ,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1998)同时废止。
4.《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9—2016,自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原《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1987)同时废止。
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039—2014,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1988)同时废止。
6.《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849—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7.《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41—2014,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原《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T41—1987)(试行)同时废止。
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8—2015,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原《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1999)同时废止。
9.《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6—2015,自2016年2月1日起实施。原《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1991)同时废止。
10.《旅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2—2014,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原《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1990)同时废止。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89—2015。原《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同时废止。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1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14—2015,自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同时废止。
本书虽经作者悉心修订,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届时光顾abbs建筑论坛参与和讨论关于本书的相关勘误和答疑,或者发邮件给作者本人,本人将在第一时间回复。
编 者
《建筑设计(知识题)》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部关于建筑设计领域基础理论、历史沿革、发展趋势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度探索。它旨在为建筑设计专业学生、从业者以及对建筑设计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建筑的起源与演变,到当代建筑设计的理论思潮与实践创新,再到建筑技术、材料、美学等关键要素的深入剖析,力求将复杂抽象的建筑理念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引导读者理解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和技术的综合载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一部分:建筑的起源与演变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建筑的起源。我们将探讨早期人类如何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灵感,利用有限的材料和技术搭建最初的居所,以及这些早期建筑如何反映当时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 史前建筑: 聚焦于巨石阵、洞穴居所、早期部落村落等,分析其空间组织、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 古代文明的建筑成就: 深入研究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剧场,古罗马的斗兽场、万神庙等。重点阐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建造技术、空间布局及其在哲学、政治、宗教方面的象征意义。我们将分析这些文明如何奠定了西方建筑的基石,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亚洲建筑的辉煌: 探索中国古代宫殿、园林、寺庙的精巧设计,如故宫、苏州园林、应县木塔。分析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何体现在建筑布局和景观营造中。同时,也将介绍印度古代寺庙建筑的雕塑艺术与宗教象征,以及伊斯兰建筑独特的几何图案、拱券结构和庭院空间。 中世纪的建筑变革: 关注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兴起。罗马式建筑的厚重、坚固与哥特式建筑的轻盈、高耸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将分析其结构创新(如拱券、飞扶壁)、空间体验(如垂直上升感、彩色玻璃的光影效果)以及宗教功能需求。 第二部分:近现代建筑理论与思潮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建筑设计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转型。本部分将梳理这些关键的思潮,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城市景观。 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的复兴: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建筑的重新解读,强调理性、比例、和谐的原则。介绍帕拉第奥等建筑师的贡献,以及古典主义风格的演变。 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影响: 探讨启蒙运动带来的理性主义思潮如何影响建筑设计,以及工业革命如何引入新材料(如铸铁、钢、玻璃)和新技术,催生了工厂、车站、展览馆等新型建筑类型。 现代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深入解析“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以及“少即是多”的审美原则。介绍包豪斯学派的理念及其对设计教育和实践的革命性影响。分析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等现代主义大师的代表作品及其理论贡献,如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 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与多元化: 探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纯粹性的反思,以及对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地方文化的重新关注。分析其象征意义、戏谑手法和装饰元素的回归。 当代建筑的新方向: 介绍21世纪以来建筑设计的新趋势,包括绿色建筑、可持续设计、参数化设计、仿生建筑、地域主义建筑、文脉主义建筑等。探讨科技发展(如BIM技术、3D打印)如何赋能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师在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化挑战、社会公正等议题中的责任与创新。 第三部分: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追求,更是一门严谨的工程学科。本部分将从技术、材料、空间、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结构与建造: 讲解不同结构体系(如砖石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介绍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建造技术的发展。 建筑材料: 深入了解各种传统与新型建筑材料的特性,如石材、木材、砖瓦、玻璃、金属、混凝土、复合材料等。分析它们在力学性能、耐久性、美观性、经济性以及环境影响方面的考量。 空间组织与形态塑造: 探讨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体),以及不同空间组织方式(如轴线式、中心式、流线式)的特点。分析建筑形态如何表达建筑的功能、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光、声、热与环境舒适度: 深入研究自然光在建筑中的应用,如何通过窗户、天窗、采光井等设计实现最佳采光效果。分析声音在建筑中的传播规律,以及隔音、吸音等声学处理方法。阐述建筑的热工性能,如保温、隔热、通风等,以及如何通过被动式设计提升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 人与建筑的互动: 强调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原则。分析建筑的空间尺度、流线设计、人体工程学原理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感受和体验。探讨建筑如何与使用者建立情感连接,创造宜居、宜人的环境。 第四部分:建筑设计的实践与未来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建筑设计的实际操作层面,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设计流程与方法: 介绍一个典型的建筑设计项目从概念提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到施工监督的各个阶段。探讨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如草图、模型、CAD、BIM等。 城市设计与景观: 阐述建筑设计如何融入城市肌理,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介绍城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景观设计在提升建筑品质和城市魅力方面的重要性。 法规、标准与伦理: 强调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国家和地方的建筑法规、消防规范、无障碍设计标准等。探讨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 展望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建筑、被动房技术、预制化建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探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潜在应用。 建筑文化与传承: 强调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创新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及其文化遗产。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帮助读者构建起完整的建筑设计知识体系,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批判性眼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建筑的设计与创造之中。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从业者,本书都将是您探索建筑设计奥秘、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