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關於健康,我們聽到瞭太多的傳聞和太少的真相。本書以客觀證據為基礎,以科學理論為引導,為讀者係統梳理和全麵總結瞭保持健康的真知灼見。
《健康心理學》(第八版)問世三十餘年來,鞏固經典,不斷更新,幫助無數讀者找到瞭身心閤一、知行閤一的健康理想。
"健康這個概念在今天已經與一百年前有瞭很大的不同。如今,大多數的嚴重疾病都是由生活和行為方式導緻的。當代人吸煙、酗酒、缺乏鍛煉,並且難以適應壓力。從這本書中你將學到,心理學這門關於行為的科學對於幫助我們理解生理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健康心理學以科學方法來研究與提升健康水平、預防疾病、安全及康復有關的行為。
本書的第1版於20世紀80年代麵世,當時是第1本有關健康心理學的本科生教材,而健康心理學在那時也纔剛剛發展起來。如今這本書已經更新到瞭第八版,依然在本科生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八版繼承瞭本書幾十年來的優良傳統:既提供瞭健康心理學領域的科學知識,也對相關的應用做瞭討論;既包含瞭有關行為與健康的經典理論,也對前沿的研究進行瞭清晰的討論。
第八版的健康心理學包含瞭五個部分。第1部分討論瞭尋求醫療幫助以及遵循醫囑等全局性的問題。第二部分討論瞭壓力和疼痛,以及如何通過傳統醫療和替代性醫療方法來管理這些問題。第三部分對心髒疾病、癌癥以及其他慢性疾病進行瞭討論。第四部分包括煙草使用、飲酒、飲食與體重以及體育鍛煉這幾個章節。第五部分展望瞭健康心理學在不久的將來會遇到的挑戰,並討論瞭如何應用心理學知識使自己變得更健康。
第八版還涵蓋瞭一些時下的熱點問題,比如:
1. 如何評估那些發布在互聯網上的健康信息的質量?
2. 對於營養標簽的重新設計如何幫助我們提高對健康信息的獲取能力?
3. 如何通過短信來加強體育鍛煉?
4. 為什麼你的醫生可以嚮你提供“無效”的治療方案而不違背倫理?
5. 為什麼旅行可能會對你的壓力水平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6. 為什麼社會排斥真的會造成生理上的疼痛?
7. 為什麼寵物可以成為提供社會支持的zui佳“人”選?
8. 為什麼你需要多用牙綫清理口腔?(提示:這跟蛀牙沒什麼關係。)
9. 為什麼關於槍支的圖片能刺激你的免疫係統?
本版保留瞭什麼?
在這一版中,我們依然保留瞭本書zui受歡迎的幾個特色,而正是這些特色使本書多來經久不衰。這些特色包括:每章的“真實生活記錄”;每章開頭的“關鍵問題”;大部分章節中的“測一測你的……”;每章中的“信不信由你”;大部分章節中的“健康筆記”。這些設計使讀者能夠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並提供瞭有用的建議,使我們的生活能夠變得更好。
真實生活記錄
成韆上萬的人,名人也好,普通人也好,都會麵對本書中所討論的問題。為瞭更好地呈現健康心理學以人為本的這一麵,我們用人們真實的生活案例開啓每一章的討論。雖然案例大部分都來自於名人,但人們可能並不熟悉他們所麵對的健康問題。他們的故事往往發人深省,例如,巴拉剋奧巴馬戒煙的努力,蘭斯阿姆斯特朗在癌癥治療上的耽擱,史蒂夫喬布斯與癌癥的抗爭,哈莉貝瑞的糖尿病,查理希恩的物質濫用問題,柯斯迪艾黎與體重的鬥爭,以及“zui大的輸傢”塔拉科斯塔增強體育鍛煉的努力。在第八版中,我們還添加瞭一位健康心理學領域的名人,安吉拉布萊恩博士的故事,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健康心理學從業者。
關鍵問題
本書采用 “先思考,再閱讀,後迴顧”的方法來幫助同學們學習和記憶知識要點。每章都以一組問題開篇,這些問題架起整個章節、提示知識要點,從而幫助讀者更主動地在閱讀過程中學習。隨著章節的展開,我們通過對相關研究發現的討論來迴答這些問題。在每一個主題結束時,都會有一個“小結”來對這一話題進行歸納。而在每一章結束時,我們會提供每章開頭關鍵問題的答案。通過這一方法,同學們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每章的內容。
測一測你的……
大部分章節的開始都會有 “測一測你的……”版塊。在讀者閱讀這一章的內容之前,可以通過這一版塊來測一測自己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和態度。做完這些測試之後,讀者可以對這一章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且對於自己所麵對的健康風險有更科學的理解。在全書開始之前,我們提供瞭特彆設計的“你對健康知多少?”。請讀者先完成這項練習,並在閱讀全書的過程中逐步找到它們的答案。
信不信由你
我們保留並更新瞭之前的“信不信由你”版塊,且增加瞭9個新的部分。每一個部分都討論一類健康心理學領域的研究。這些內容往往發人深省,或者顛覆瞭我們已有的觀念,或者提供瞭不同尋常的發現,或者能夠促使讀者客觀地審視他們之前可能並不怎麼注意的問題。
健康筆記
在大部分章節中,我們都提供瞭“健康筆記”這一版塊,幫助你學會如何將在每章中學到的內容應用於生活,從而變得更健康。其中一些內容和建議可能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它們都是基於zui新的研究發現得齣的。
寫作風格
在每一版的寫作中,我們都努力與讀者建立良好的關係。盡管這本書涉及很多艱澀難懂的話題,我們仍然努力使用簡明易懂、生動活潑的方法來闡述這些知識要點。本書麵嚮的是高年級本科生,因此所有對於心理學和生物學有所瞭解的學生都應該能夠輕鬆閱讀本書。學習健康心理學的人群可能來自於不同的專業背景,因此本書中的一些基礎性的內容可能已經被一些讀者所熟知。而對於另一些讀者,這些內容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健康心理學的知識。
zui後,感謝教師和學生們選擇本書。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更多人邁嚮健康生活之路。"
本書Linda Brannon是McNeese州立大學心理係的教授。Jess Feist是McNeese州立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他們兩位閤作完成瞭前麵幾版《健康心理學》,使這本書三十年來持續受到廣大讀者歡迎。John A. Updegraff是Kent州立大學心理係的教授,負責教授社會和健康心理學。他為第八版《健康心理學》增添瞭新的創意和光彩。
第一部分 健康心理學導論
第1章 走進健康心理學
不斷變化的健康
健康與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專業
第2章 開展健康研究
治療與研究中的安慰劑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確定因果關係
研究工具
第3章 尋求與接受醫療服務
尋求醫治
從非醫療渠道獲取醫療信息
接受醫治
第4章 堅持健康的行為方式
有關堅持度的問題
哪些因素可以預測堅持度?
人們為什麼堅持健康行為?怎樣堅持?
意圖-行為差距
更好地堅持
第二部分 壓力、疼痛與應對
第5章 壓力的界定、測量與管理
神經係統與壓力的生理學基礎
壓力的理論
壓力的測量
壓力的來源
壓力的應對
壓力管理與行為乾預
第6章 理解壓力、免疫與疾病
免疫係統的生理機能
心理神經免疫學
壓力會導緻病痛嗎?
第7章 理解和管理疼痛
疼痛與神經係統
疼痛的意義
疼痛的測量
疼痛綜閤徵
疼痛管理
第8章 替代性療法
替代性醫療體係
替代性醫療業務與産品
心身醫療
誰在使用補充性與替代性醫療?
替代性治療的有效性如何?
第三部分 行為與慢性疾病
第9章 心血管疾病中的行為因素
心血管係統
心血管疾病流行情況的變化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第10章 癌癥中的行為因素
癌癥是什麼?
癌癥流行情況的變化
無法人為控製的癌癥風險因素
癌癥的行為風險因素
與癌癥共存
第11章 與慢性疾病相伴
慢性疾病的影響
與阿爾茨海默癥相伴
與糖尿病相伴
與哮喘相伴
與HIV和艾滋病相伴
麵對死亡
第四部分 行為健康
第12章 吸煙
吸煙與呼吸係統
煙草使用簡史
選擇吸煙
煙草對健康的影響
降低吸煙率
戒煙的影響
第13章 酒精及其他藥物的使用
酒類消費的曆史與現狀
酒精的作用
飲酒的原因
飲酒問題的改變
其他藥物
第14章 飲食與體重
消化係統
體重維持的相關因素
飲食過量與肥胖
節食減肥
進食障礙
第15章 運動
體育鍛煉的類型
運動的理由
體育鍛煉與心血管健康
體育鍛煉對健康的其他益處
體育鍛煉的風險
多少運動量纔算適量?
堅持運動
第五部分 展望未來
第16章 未來挑戰
改善健康所麵臨的挑戰
健康心理學展望
讓健康心理學更加個性化
參考文獻
不斷變化的健康
“現在的我們活得足夠好,也足夠長,以至於開始慢慢走下坡路”(Sapolsky,1998)。
健康心理學是一個相當年輕的領域,準確地說它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以應對健康領域和衛生護理領域産生的變化所帶來的挑戰。1個世紀以前,美國人的平均壽命(life expectancy)大約是50歲,遠遠短於現在。那時候,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死於肺炎、肺結核、痢疾及腸炎這樣的傳染病(詳見圖1.1),而這些又是由受汙染的水、食物,或者與其他病人的接觸所引起的。人們隻有在生病以後纔會尋求醫治,而藥物的作用卻收效甚微。大部分像傷寒、肺炎、白喉這樣的疾病病程並不長,病人要麼就死去,要麼就在幾周內痊愈。正因為這樣的傳染病很難控製,當時的人們並不覺得自己能做些什麼。
較之於1個世紀前,人們的生活——生,與死——都發生瞭戲劇性的變化。美國人現在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將近80歲,而在有些國傢甚至更長。對於工業化國傢來說,公共衛生條件得到瞭顯著的改善。對於大多的傳染性疾病,人們也都找到瞭疫苗和治療方法。然而,在傳染病預防和醫治問題上的有效提高卻帶來瞭另一個“新世紀殺手”——慢性病(chronic disease)。心髒病、癌癥及腦卒中(中風),這些慢性病在美國已經成為死亡的首要原因,所占的比例甚至超過瞭當年的傳染病。慢性疾病從産生到持續再到復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在美國,每年都有超過200萬人死於慢性疾病,而患有至少一種慢性病的人數更是高達1億3000萬,這意味著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慢性病的陰影之下。
如今這些緻死的疾病大多都與人們的個體行為和生活方式有關。心髒病、癌癥、腦卒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意外傷害及糖尿病……這些多多少少都與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壓力、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關。正因為這個“頭號殺手”與生活方式如此相關,今天的人們對自己的健康可以有更多的掌控。然而很多人沒有好好運用這種掌控,從而使不健康行為逐漸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事實上,衛生保健領域對於改變不健康行為的投入正在逐年上升。
在本章中,我們將討論疾病和身心障礙不斷變化的模式,以及對衛生保健加大的投入。我們還將討論這些變化趨勢如何改變人們對於健康的定義,從而使我們以一種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健康,也就是安吉拉·布萊恩等健康心理學傢們所采用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健康是什麼?
“我再說一次,病人也是人。他們也有擔憂,有恐懼,有希望,有絕望;將病人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而不是一堆有問題的心肝脾肺腎的組閤來對待,這纔是我們醫學研究的正確方嚮”(Alexander,1950)。
“健康”意味著什麼?是否“不生病”就意味著“健康”?答案是否應該比這更復雜一些呢?比起僅僅“不生病”,“健康”是否應該包含更積極的層麵呢?
生物醫學模型(biomedical model)是西方醫學的一種傳統觀點,它將健康定義為“不生病”(Papas,Belar,& Rozensky,2004)。這一觀點將疾病簡單地概括為一種生物過程,即某一特定病原體(pathogen)(某種緻病的微生物)所引發的幾乎純粹機械化的結果。這一觀點激勵瞭以消除病原體和治愈疾病為目標的藥物和醫療技術研發。這一觀點著眼於疾病本身,目標明確;消除瞭疾病,也就獲得瞭健康。
100年前,當傳染病還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時,這一生物醫學觀點還是相當站得住腳的。縱觀20世紀,對於生物醫學模型的堅守使醫療手段得以最終戰勝和控製威脅到人類存亡的大部分疾病。然而,當慢性疾病逐漸取代瞭傳染病並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時,生物醫療模型也遭到瞭嚴峻的挑戰(Stone,1987)。
現在,另一種健康模型開始齣現,它提倡一種對於醫學更為整體化的視角。這一整體模型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甚至精神因素都納入瞭個體健康的範疇。一個成功的新模型不僅要解決舊模型所能解決的問題,更要解決舊模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生物心理社會模型(biopsychosocial model)就是這樣的一個模型,它整閤瞭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對於健康的影響。該模型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基因、生理、社會支持、個人控製、壓力、順從性、人格特質、貧窮、種族背景和文化信仰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接下來的各個章節中,我們將對這些因素逐一進行討論。目前看來,生物心理社會模型至少在兩個方麵優於之前的生物醫學模型:第一,它在生物因素之外納入瞭心理和社會因素;第二,它將健康視為一種積極的狀態。此外,生物心理社會模型還能夠解釋一些令人驚訝的研究發現,比如哪些人會生活,哪些人活得很健康(參見“信不信由你”)。
根據生物心理社會模型的觀點,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一個人沒有生病並不意味著他很健康。因為健康是多維的,生活的所有方麵,比如生物、心理、社會等,都需要被納入考慮。這一觀點和傳統的西方概念大有不同,不過正如錶1.2所示,其他文化所持的觀點各有韆鞦。
1946年,聯閤國成立瞭世界衛生組織(WHO),並將這樣一個現代的、西方的定義寫進瞭章程的序言:“健康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都達到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這一定義清楚地錶明,健康是一種積極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病原體的騷擾。“感覺良好”和“感覺並不糟糕”是兩種不同的狀態,而神經科學的研究也證實瞭這一點(Zautra,2003)。人類的大腦會對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錶現齣完全不同的反應模式。此外,對於健康的這一更為寬泛的定義也說明瞭對生理健康的預防性行為的重要性。舉例來說,一個健康的人並不隻是在當下沒有疾病和殘障,而是還能在將來繼續保持這種健康的狀態。
健康與心理學
慢性疾病的産生自然有其生理原因,但個體行為和生活方式也助長瞭它們的發展。行為因素對於慢性疾病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心理學作為研究行為的學科,與健康護理的關係也變得前所未有的緊密。
然而,心理學被醫療領域所接受經曆瞭很長時間。早在1911年,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就提齣醫療院校應當把心理學列入專業課程,然而執行的學校卻寥寥無幾。20世紀40年代,醫學專業中的精神病學將有關疾病的心理因素研究納入瞭他們的培訓,然而緻力於這些健康研究的心理學研究者依然少之又少(Matarazzo,1994)。20世紀60年代,隨著新醫學院校的建立,心理學在醫學領域中的角色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從1969年到1993年,在醫學院校任教的心理學研究者的數量更是翻瞭3倍(Matarazzo,1994)。到瞭21世紀初,心理學在醫學專業領域的地位實現瞭前所未有的飛躍(Pingitore,Scheffler,Haley,Seniell,& Schwalm,2001)。
2002年,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通過瞭幾項與健康和行為相關的分類,並允許心理學工作者嚮患有身體疾病的病人服務和收取醫療費用。此外,美國國傢老年人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下的研究生醫療教育項目也開始接受心理學領域的實習,美國心理學會更是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建立瞭一個針對生理心理社會障礙的診斷係統,即針對功能、障礙及健康的國際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Reed & Scheldeman,2004)。從而,心理學傢在醫療領域中的角色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心理健康問題,發展到現在的各種程序和項目,包括幫助人們戒煙、健康飲食、鍛煉身體,幫助人們聽取醫療建議、減壓、控製疼痛感,以及如何學會在慢性疾病下生活和避免意外傷害。
心理學傢在醫療領域中的角色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到現在的運用各種程序,如生物反饋等。
心身醫學所做的貢獻
生理心理社會模型認為心理和情緒因素能夠引發生理上的健康問題。這一見解其實聽上去並不新鮮,因為蘇格拉底和希波剋拉底早就提齣過類似的觀點。此外,這一認識還與弗洛伊德的理論有異麯同工之妙,而後者強調無意識的心理因素在生理癥狀發展中的重要性。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的判斷主要依賴於臨床經驗和直覺性的語感,而不是科學研究。
自從1932年,沃爾特·坎農(Walter Cannon)發現生理變化伴隨著情緒變化以後,研究者們便開始緻力於探究情緒對於疾病的影響(Kimball,1981)。坎農的研究錶明,情緒引發的生理變化足以緻病。根據這一發現,海倫·弗萊德·鄧巴(Helen Flanders Dunbar, 1943)指齣,習慣性反應作為人們人格特質的一部分,與特定的疾病有關。換句話說,鄧巴提齣瞭一個關於人格類型和疾病的關係假說。之後不久,弗蘭茨·亞曆山大(Franz Alexander,1950),曾經的弗洛伊德追隨者,開始將情緒衝突視作特定疾病的先兆。
這一觀點使人們開始將一係列的特定疾病視作“心身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哮喘、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潰瘍性結腸炎。這一觀點與傳統的生物醫學觀點産生瞭分歧,後者隻關注於軀體,忽略精神活動。然而,當時被廣為接受的身心二元論——這一觀點起源於笛卡爾(Papas et al.,2004)——使得很多的非專業人員將這些心身疾病視作“不真實的”、“僅僅存在於大腦中的”。因而, 健康心理學(第八版)(萬韆心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健康心理學(第八版)(萬韆心理)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健康心理學(第八版)(萬韆心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東西很好,京東發貨和送貨都很快,值得信賴!快遞小哥很盡職盡責
評分學學心理學,沒接觸過,不知道能不能看懂
評分學學心理學,沒接觸過,不知道能不能看懂
評分快遞速度快,質量還不錯!
評分真的不錯很好真的不錯很好真的不錯很好
評分早就想買這本書瞭,內容喜歡。
評分挺好的,買來做教材的
評分學學心理學,沒接觸過,不知道能不能看懂
評分好書
健康心理學(第八版)(萬韆心理)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