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艾伦斯新阅读名著系列:培根随笔(原著无障碍 四步导读版)》里,培根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力图呈现人间百态。他通过紧凑的情节、精炼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从中得到借鉴,受到启迪。从这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的。这些思想,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美学观念的升华以及为人处事方面的行为生成都有无以伦比的巨大作用。
目录
论真理
论死亡
论复仇
论困境
论作假与掩饰
论父母与子女
论婚姻与独身
论嫉妒
论恋爱
论勇
论善与性善
论无神论
论迷信
论诡诈
论自谋
论游历
论进言
论拖延
论革新
论迅捷
论貌似聪明
论友谊
论消费
论养生
论猜疑
论言谈
论财富
论预言
论野心
论假面戏剧与狂欢
论人的天性
论习惯与教育
论幸运
论青年与老年
论美
论残疾
论建筑
论花园
论交涉
论追随者与朋友
论请托者
论学识
论党派
论礼节与仪容
论称誉
论虚荣
论荣誉与名声
论愤怒
论灾害
残篇论谣言
论法律
论殖民事业
论贷款
论贵族
论强国之道
论帝王
论叛乱
论权位
论宗教信仰
参考答案
精彩书摘
《培根随笔(原著无障碍四步 导读版)/艾伦斯新阅读名著系列》:
论建筑在作宴请厅这部分正面的楼上,只需准备一个房间,大约四十英尺高,在它的楼下也有这样一个房间,庆典和宴会时可作化妆更衣和准备的地方。而在家居生活的那部分,它应当是隔开的。首先要有一个大厅和礼拜堂(两者是彼此分开的),它们应布置妥善而且很宽大,在最里面的顶端,还应分别有冬天用的和夏天用的美观的客厅各一个。在这些房间的下面,还要有一个干净、宽大的地下室以及厨房、酒类贮藏室、食品室之类的房间。
塔楼应当比两翼高出两层,每层十八英尺高,楼顶用上好的铅皮覆盖,并用竖立的雕像环绕在四周。
塔楼也应考虑分隔出适用的房间。通往顶层房间的楼梯,须安装在一个漂亮、裸露的圆柱上,圆柱体上围绕着精细的木刻的黄铜色的雕像。顶层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餐厅。但是要注意,不能把任何一间下层的房间作为仆人的餐室,因为仆人餐室的蒸气会像在烟囱里的烟一样漂浮上来,你可以让仆人在你用餐之后再吃饭。关于宫殿的前部要说的就这么多,此外,第一层楼的楼梯应该是十六英尺高,这也是楼下房间的高度。
宫殿的后面应是一个漂亮的庭院。庭院的三面由比前院低得多的房屋组成,院子的四个角是漂亮的楼梯,安放在四个角楼的外面,它们是独立的,不在其他建筑物之内。角楼也不能比前院的房子高,而是和院子里的房屋相适应。庭院里除了四周的小径和中间的十字形的道路以外,忌用砖石铺筑,因为这样做夏天会辐射太多的热而冬天太冷,应在地面上植种草皮,并经常修剪。在宴请厅一侧的后面,那一列建筑应有宏伟的长廊,在长廊中还应有各种各样的漂亮的彩色玻璃窗。
在家居一侧的后面,应设立会客厅和普通的招待室以及卧室。三侧的建筑都是双重的,这样你无论在上午和下午都会有太阳照不到的房间。这样安排,还会使你有冬暖夏凉的房间。你还可以搬到安满玻璃的漂亮的房子里,在那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告诉你在什么地方躲避阳光和寒冷。我认为凸窗是很有用的,它可以装饰休息室和会议室,它们还能够避开风和阳光,但也不宜多,只需在庭院的边上建造四个。
庭院后面还应有一个内庭院,它的面积和建筑物的高度,应和前一个庭院相同。这个庭院的四周围绕着花园,内侧的四周都要建造回廊和漂亮的拱门,高度和第一层楼等高。朝向花园的楼下房间则建成洞室或阴凉的处所,或是适宜在夏天使用的房间。需要注意的是,门窗和地面的高低要一致,不可低于地面,以避免潮气。
庭院中间要有一个喷泉和做工精细的雕像,地面的设计要和前一个庭院相同。两侧的房间专为家居设计,而顶端的一列则是个人收藏室。
此外,还应在房中预留一处作为医务室,以备客人患病时使用,它应带有寝室、休息室、内室、小客厅等。这些都安排在第二层楼上。在一层楼上,应有一个美观的敞开的用圆柱支撑的阳台,在三层楼上,也要有相同的阳台,以便观望花园的景色和呼吸新鲜的空气。
而在庭院最远一侧的两个角落,道路的转弯处要有两个精致而富丽的小阁楼,设计精美,装饰华丽,安装水晶般的玻璃,中间还有一个华贵的圆屋顶,还有雅致漂亮的装饰。如果条件允许,阳台上能有泉水从墙上溅落而下是再好不过的了。
除此之外,在宫殿前院的前面,还必须有三个院子,第一个是长满草的、简朴的、用围墙围起的院子。第二个院子和第一个相同,只是多了装饰的小塔楼,点缀在墙上。第三个庭院则和宫殿的前部形成一个广场。这里没有建筑,也没有围墙,但三面都要围上覆盖铅皮顶、装饰漂亮的游廊,游廊要用支柱而不是拱门支撑。
至于办事处,应当和宫殿有一定的距离,通过那些低矮的走廊和宫殿连结起来。关于宫殿的模型,我的想法大体就是如此。
……
前言/序言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位一生为了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的思想家,被5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随笔》原名《培根论说文集》,为培根于1597年出版的处女作。作为一位哲学家的传世名著,本书无疑戴上了“哲学著作”的光环。这在赋予它神圣思想的同时,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哲学著作的枯燥难懂是人所共知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培根论说文集》原著包括《论真理》《论恋爱》《论游历》《论财富》《论消费》《论建筑》《论荣誉与名声》等五十八篇随笔。为了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本文集里,培根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力图呈现人间百态。他通过紧凑的情节、精炼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从中得到借鉴,受到启迪。从这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的。这些思想,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美学观念的升华以及为人处事方面的行为生成都有无以伦比的巨大作用。
在书中,培根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大量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滋养。其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生动;以小见大的手法随处可见,论说通俗易懂。这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极大借鉴意义。
正是由于本书的巨大影响和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特别精选其中部分文章整理出版以飨读者,希望能使您在闲暇之余做到开卷有益。
《思想的星辰:西方智慧精粹集》 编者语 在这部汇集了西方思想瑰宝的文集中,我们甄选了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文本,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盛宴。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文艺复兴的理性光辉,再到启蒙时代的解放宣言,这些文字如璀璨的星辰,指引着人类探索真理、追求自由、理解自身的漫漫征途。我们力求以一种清晰、连贯的方式,展现这些思想大师们是如何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提出深刻的洞见,并这些洞见如何跨越千年,至今仍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序言 人类的思想史,是一部永不落幕的宏大叙事。在这部叙事中,总有一些声音,如同永恒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它们或以哲学思辨的形式,探究宇宙的本源与生命的意义;或以文学艺术的笔触,描绘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细腻;或以社会政治的呐喊,呼唤公正、平等与自由。这些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思想火花,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 《思想的星辰:西方智慧精粹集》便是这样一部旨在梳理和呈现这些伟大思想的结晶。它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雕细琢。我们精选了那些最具代表性、最具启发性、最具传承价值的作品,以期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直接对话那些伟大的灵魂,感受他们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我们相信,阅读经典,并非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现实的审视,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展望。通过与这些古老智慧的碰撞,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更深刻地认识人类自身,从而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一部分:哲学之基石——探寻存在的奥秘 人类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追问,构成了哲学最古老的源头。本部分精选的文本,将带领读者走进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世界,感受他们对宇宙、对知识、对道德的最初探索。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选粹 亚里士多德,这位集古希腊哲学大成者,其思想如同一座宏伟的思想殿堂,奠定了西方哲学诸多分支的基础。《形而上学》是他对存在本质的深刻追问,他试图理解“存在”本身的意义,而非仅仅是某个具体事物的存在。在这里,读者将接触到“实体”、“形式”、“质料”等核心概念,理解亚里士多德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提炼出普遍性的原理。他关于“第一哲学”的论述,更是为后世的形而上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起点。 核心洞见: 探索存在的第一原理,区分“显现”与“实在”,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偶然性。 阅读启示: 引导读者审视自己对“存在”的理解,反思日常生活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柏拉图:《理想国》选粹 柏拉图,苏格拉底最杰出的弟子,以其“理念论”影响了西方哲学乃至政治思想千余年。《理想国》是他构建的关于正义、理想城邦和灵魂结构的宏大思想图景。读者将跟随柏拉图的笔触,进入一个关于绝对真理、永恒理念的世界,理解他关于“洞穴寓言”的深刻隐喻,以及他如何通过理性认识的阶梯,引导人们摆脱感官的束缚,瞥见理性的光芒。他对理想政体的构想,也为后世的政治哲学留下了丰富的讨论空间。 核心洞见: 理念的永恒性与可感知的世界的相对性,理型世界的存在,灵魂的不朽,正义的本质。 阅读启示: 激发读者对真理、善与美的追求,反思现实社会的不足,思考构建更理想的社会秩序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的曙光——人文主义的光辉 当历史的巨轮碾过漫长的中世纪,人类文明迎来了全新的曙光——文艺复兴。这是一个重新发现古典、强调人的价值、崇尚理性和创造力的时代。本部分精选的文本,将展现这一时代的核心精神。 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歌集》选粹 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诗歌不仅是爱情的赞歌,更是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抒发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体悟。在他的十四行诗中,读者将感受到诗人对理想女性劳拉的深情依恋,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哲思。他将目光从神转向人,开始关注人的情感、人的体验,这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开端。 核心洞见: 个体情感的珍贵,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对美的赞颂。 阅读启示: 鼓励读者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珍视生命中的情感体验,理解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选粹 马基雅维利,一位在政治动荡时代中观察权力运作的敏锐思想家,他的《君主论》以其“现实主义”的政治哲学而闻名。《君主论》并非鼓吹残暴,而是赤裸裸地剖析权力如何获得、如何维持以及如何被使用。他从经验出发,探讨君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为了国家和自身的生存,可能需要采取的“非常手段”。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为现代政治学奠定了基础。 核心洞见: 政治的现实性,权力的运作逻辑,君主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可能采取的策略。 阅读启示: 引导读者理解政治的复杂性与现实性,认识到在特定情境下,道德判断的相对性,以及对国家和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层思考。 第三部分:启蒙的理性之光——追求自由与进步 启蒙运动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篇章。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挑战教会的权威,质疑封建的等级制度,倡导科学、自由、平等和人权。本部分精选的文本,将展现启蒙思想家们如何为人类的解放和进步奠定思想基石。 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选粹 卢梭,一位充满激情和矛盾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社会契约论》是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深刻追问。《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是,政治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普遍意志。他认为,国家并非神授,而是由个体自愿让渡部分自由,以换取整体的保护和利益。他的“公意”理论,强调了人民在政治决策中的核心地位,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乃至现代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核心洞见: 人民主权,普遍意志,社会契约的必要性,自由与服从的统一。 阅读启示: 启发读者思考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正当性,认识到公民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对民主和自由的深刻理解。 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选粹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批判哲学”试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纯粹理性批判》是他对人类认识能力边界的探索,他试图回答“我们能认识什么?我们不能认识什么?”的问题。他提出了“先验范畴”的概念,认为人类的理性结构在认识世界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非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感官信息。他的哲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 核心洞见: 认识的结构性,先验范畴的作用,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的区分。 阅读启示: 引导读者反思认识的本质,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与可能性,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的深刻认识。 约翰·洛克:《政府论》选粹 洛克,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奠基人。《政府论》提出了“自然权利”和“天赋人权”的概念,认为人生而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他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的职责是保护这些自然权利,如果政府滥用权力,人民有权反抗。他的思想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直接影响。 核心洞见: 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财产),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同意,分权制衡。 阅读启示: 强调个体权利的重要性,理解政治自由的内涵,认识到政府的权力应当受到约束,并激发读者对维护自身权利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 结语 《思想的星辰:西方智慧精粹集》所收录的文本,仅仅是浩瀚西方思想星空中璀璨的几颗。然而,它们所闪耀的光芒,足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与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对话,我们得以窥见人类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得以理解文明发展的脉络,得以审视自身的处境,并最终,得以更好地塑造我们的未来。 我们希望,这部文集能够成为读者探索思想世界的起点,激发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愿这些古老而永恒的智慧,能如星辰般,在你的心中,点亮不灭的启迪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