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修订版)

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泓 著
图书标签:
  • 战列舰
  • 英国海军
  • 一战前
  • 海军历史
  • 舰船
  • 军事史
  • 英国历史
  • 1906-1914
  • 修订版
  • 海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8947
版次:2
商品编码:120976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军迷、发烧友、历史爱好者

大舰巨炮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苍茫大海上的钢铁巨兽——战列舰的海权制霸!
海军史专家章骞倾情作序,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专家顾伟欣绘制超大拉页线图!
昔日海上霸主,大英帝国一个世纪的战列舰兴衰史。

上千张舰船照片和彩绘线图,资料详实,考证深入,极具收藏价值!

海报:

内容简介

作为曾经辉煌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依靠强大的皇家海军控制着整个海洋。进入铁甲蒸汽时代之后,拥有大口径主炮、厚重装甲和高功率发动机的战列舰成为英国海上力量的象征。在战列舰建造领域,英国不断推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其中包括“君权”级、“无畏”号、“伊丽莎白女王”级等,这些强大的战舰成为*领世界海军发展的风向标。尽管如此有名,但是国内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介绍英国战列舰的著作,而本书在这方面第yi次做了尝试。从“勇士”号到“前卫”号,本书收录并详细介绍了曾经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的每一艘战列舰,甚至还包括了没有成行的N3战列舰计划等。本书将成为国内读者系统了解英国战列舰和英国近现代海权的第yi手资料

作者简介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硕士,现就业于烟台市博物馆。自幼对于军事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史、战略思想等。自2012年开始编写军事类书籍,现已出版多部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无畏舰时代(1906-1910)
“无畏”级
英国近代海军之父——费舍尔男爵小传
“柏勒洛丰”级
“圣文森特”级
“尼普顿”级
金刚护体——英国海军装甲钢技术
“巨像”级
日德兰海战
无畏舰时代的英国造船工业

第二章 超无畏舰时代(1910-1914)
“俄里翁”级
1909年“海军恐慌
“英王乔治五世”级
从煤炭到石油:英国海军燃料革命
“铁公爵”级
大舰队
“阿金科特”号
英德海军军备竞赛
“埃尔林”号
“加拿大”号
英德主力舰主炮对比

精彩书摘

节选 日德兰海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协约国和同盟国的陆军在欧洲大陆上杀得昏天暗地,英德双方在海上的较量也没有停止过。经过黑尔戈兰湾海战和多格尔沙洲海战两场较量,英国皇家海军给德国海军造成了一定的杀伤,同时更加确立了自身在北海的制海权。
1916年1月18日,海军中将莱因哈特·舍尔(Reinhard Scheer)成为德国公海舰队的总司令,这位作风硬朗的指挥官立即开始计划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为此他还从皇帝威廉二世手中获得了舰队的独立指挥权。在舍尔的指挥下,公海舰队就好像从冬眠中苏醒的猛虎一般,其派出舰队频频对英国海域甚至是英国本土发动袭击。到当年5月,舍尔开始计划更大规模的作战,他计划首先让海军中将希佩尔指挥的侦察舰队袭击英国东海岸以诱出英国战列巡洋舰,然后以公海舰队主力在预定伏击位置对英国战列巡洋舰进行围歼。这次行动德国共派出了16艘无畏舰、5艘战列巡洋舰、6艘前无畏舰、11艘轻巡洋舰和61艘驱逐舰,排水量总计66万吨,这几乎是当时德国海军的全部家当。为了配合水面舰艇的行动,德国方面还派出了16艘潜艇和10艘飞艇在海底和天空中为舰队提供侦察和掩护。5月31日子夜一过,由希佩尔指挥的侦察舰队和由舍尔指挥的主力舰队从锚地出发,向北进发。
就在舍尔向公海舰队下达命令的30日当天,英国就截获了德国的无线电报。当天夜里21时30分,英国大舰队从斯卡帕湾出发;22时,第5战列舰分舰队和战列巡洋舰从罗塞斯出发;22时15分,第2战列舰分舰队从因弗戈登出发。由于掌握了情报优势,皇家海军甚至比对手提前两个小时出发。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倾巢出动,共有28艘无畏舰、9艘战列巡洋舰、8艘装甲巡洋舰、26艘轻巡洋舰、78艘驱逐舰、1艘布雷舰及1艘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总计113万吨。
5月31日下午,德国海军担任诱饵的侦察舰队已经进入日德兰半岛西北部海域,而英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队与其相距16海里平行前进,双方都没有发现彼此。下午14时,一艘出现在两支舰队之间的丹麦货船拉开了这场大海战的序幕。为了查明货船的身份,英国和德国舰队同时派遣轻型舰艇一探究竟,双方很快就发现了对方。前来查看的轻型舰艇在将情况报告主力舰队后便开始互相射击,后方的战列巡洋舰立即转向向战场靠近。
15时20分,在北海波涛汹涌的海浪中,英德双方的战列巡洋舰都已经能够通过肉眼观测到对方了。15时33分,德国侦察舰队司令官希佩尔命令舰队转向西南,他要带着英国舰队进入公海舰队主力早已设下的伏击圈。15时48分,德国战列巡洋舰在15400米距离上首先开火,而英国战列巡洋舰立即还击,日德兰海战中主力舰的较量正式展开。相对于德舰,英国战列巡洋舰拥有数量和射程上的优势,不过由于光线的不利影响,其打的并不准。交战5分钟后,双方的距离拉近到11800米,凭借着更优秀的测距仪和光学瞄准具,德国战列巡洋舰发射的炮弹首先命中了对手,不过英国人很快也回敬了对手。
15时57分,一枚从天而降的炮弹贯穿了贝蒂所在的“狮”号战列巡洋舰的“Q”炮塔顶部并在炮塔内部爆炸,要不是炮塔指挥官哈维少校在临死前下令关闭弹药舱门,后果将不堪设想。16时,德国“冯·德·坦恩”号(SMS Von der Tann)战列巡洋舰的几轮齐射命中了英国的“不倦”号(HMS Indefatigable)战列巡洋舰,炮弹击穿了炮塔并诱发弹药库爆炸。在冲天的火光中,“不倦”号带着1015名船员消失在海面上。“不倦”号成为日德兰海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战舰,德国人算是旗开得胜。

……

前言/序言

  锻造近代英国海军的宿将

  曾经在世界海上力量史上绽放出异彩的英国战列舰的姿影,现在早已成了西去的黄鹤,英国海军最后的战列舰“前卫”号退役除名被拆解,距今也将近过去了55年之久了。从1860年问世的“勇士”号铁甲舰算起,到1960年“前卫”号的谢幕,恰恰一个世纪,这个横亘整整一个世纪的英国战列舰的历史,也可谓是一部英国海军的近代史,它构成了近代舰艇发展史中决不能被替代的一页。

  然而,在这个战列舰的发展历史中,更为不能遗忘的,则是支撑这些舰队的软实力。

  1909年11月9日,英王爱德华七世根据阿斯奎斯首相以及麦克纳海军大臣的奏请,授予了一位海军将领男爵的爵位,这在平时,是海军军人极少获得的待遇,更何况,这天还是英王自身的生日,因此,这种荣誉又更是增添了几分光彩。获得如此殊荣的,便是刚刚离任的皇家海军第一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海军元帅。

  1854年,13岁的费舍尔便加入英国海军,而后逐渐在海军中崭露头角,担任过朴茨茅斯海军工厂长、地中海舰队司令、海军第三、第二海军大臣等诸多要职,终于在1904年10月21日,就任英国海军军人的最高职务,第一海军大臣。

  不管在他就任的什么职务中,他都经常实施具有独创性的,或者是极为需要勇气的大胆改革,具有非凡的决断能力以及实行能力。

  从十九世纪中叶,也就是“勇士”号铁甲舰诞生的这一期间开始,海军开始了从风帆木船时代进入蒸汽铁甲时代的转换期。在经历了各种挑战后,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的英国海军,通过海军大臣斯潘塞的努力,已经建成了以蒸汽动力战列舰为核心的强大舰队,风帆装备已经基本上被淘汰,其实力高于第二和第三大海军总和的所谓两强标准已经被比较稳固地确立起来。

  而这一转换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装备更新,随之而来的,则是更为艰巨的制度建设。由于技术的急遽进步,在风帆时期被培育而出的高级将领难以应对蒸汽时代的现状。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蒸汽时代重要的轮机军官,还始终无法摆脱被歧视和贬低,海军战术无法跟上火炮技术的发展等等问题。

  对此进行挑战的,便是实干家费舍尔,他首先改革海军的组织,将海军部的第一到第四海军大臣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和整理,便于这些军职的海军大臣对文职海军大臣进行更为卓有成效的辅佐。其次,则改革海军军官教育,作战部门和轮机部门的教育体系加以统一,使得各个军官都必须接受这两者的教育,改变了以往两者之间具有阶级鸿沟的现象。此外,他还创立了军官的再教育体系,提高了水兵的居住条件,使得英国海军的制度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为海军制度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扩展的英国舰队中,免不了也形成了新旧交杂的情况,对此,费舍尔对于陈旧舰艇进行了果断地淘汰,编入预备舰队,确保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维护资金。在此同时,他还将原来分布全球的舰艇进行集约,随着舰艇机动性的提高,得以在少数几个基地集中舰队,随时对应相关区域的变局。这种舰队重组,还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得以灵活地加以调整。

  为了应对火炮技术的发展,他设立了射击演习监察的职务,委派炮术大师斯科特少将首任此职,并打破以往的惯例,针对射程提高的现状,引进新的齐射法,大大提高了命中率,并为单一口径巨炮舰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1906年,在费舍尔勋爵的强力推行下,最早的装备单一口径巨炮的战列舰“无畏”号诞生,该舰正式立足于齐射炮术而生,此外还运用了成熟不久的汽轮机动力,使得以往的战列舰顿时化为旧时代的陈迹。

  当然,费舍尔大刀阔斧的改革,也遭到了种种阻力,甚至于剧烈的反对。1909年他的辞职也与这种阻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在此时他已经完成了规模巨大的造舰计划的提交,而且,两年后同样具有决断力的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很多费舍尔未尽的改革,诸如燃油化等问题,也在这位年轻大臣的手中得以实现。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丘吉尔让老将费舍尔出山再任第一海军大臣之职,这两位个性鲜明形成的组合既充满了活力,又埋下了冲突的伏笔。

  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在英国海军中推行改革的,其程度之深,影响之广,功效之伟,费舍尔元帅都堪称佼佼者,因此支撑起这支当时举世无双的巨大海军的,所倚靠的,绝不单单是舰艇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对应时代发展的组织和制度。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组织,使之在如此短的期间完成转型,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一过程中,费舍尔所展示出的才华、勇气、决断以及远见卓识,皆为而后所有海军建设者之鉴。

  故此,在回顾百年英国战列舰发展历史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这位锻造近代英国海军的宿将。

  章骞

  2015年1月15日


《大英帝国海军之荣耀与变革:1906-1914战列舰发展史》(修订版) 引言:巨舰时代的黎明与风暴前夕 1906年至1914年,这段看似短暂的八年,却是世界海军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时期。在这个被后世称为“巨舰时代”的开端,曾经横行四海、无可匹敌的大英帝国海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与战略调整。本书,《大英帝国海军之荣耀与变革:1906-1914战列舰发展史》(修订版),并非仅仅是罗列钢铁巨兽的名称与参数,而是深入剖析这一时期英国海军战列舰发展的深层动因、技术飞跃、战略思想的演变,以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我们将穿越历史的迷雾,重现那些引领时代潮流的战列舰设计理念,探寻它们在设计、建造、装备和服役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突破,最终描绘出大英帝国在海上霸权巩固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境遇下的海军战略图景。 第一章:“无畏”的诞生——革命性的先声 1906年,一声炮响,改变了海上战争的格局。以HMS Dreadnought(无畏号)为代表的新型战列舰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海军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本书将详细阐述“无畏”级战列舰的设计理念如何颠覆了以往的战列舰发展轨迹。我们将聚焦于其革命性的“全重炮”布局,即装备统一口径的重型主炮,这与以往混装不同口径火炮的设计截然不同。通过分析其弹道学、射程、穿甲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战术优势,我们将理解为何“无畏”号的出现,使得在此之前建造的所有战列舰瞬间沦为“前无畏”舰,其历史意义不亚于一场海上武器的“工业革命”。 我们将追溯“无畏”号的设计过程,探究其背后主设计师的思想脉络,以及英国海军部在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艰难权衡。从蒸汽轮机的使用带来的速度提升,到装甲防护理念的革新,再到弹药补给和火控系统的早期设想,“无畏”号并非是孤立的技术集成,而是多项前沿技术在特定历史时期汇聚的产物。本书将引述当时的官方文件、设计图纸以及海军军官的日记,力求还原“无畏”号诞生的真实场景,及其在海军界引起的巨大震动。 第二章:军备竞赛的烽火——“无畏”时代的竞逐 “无畏”号的问世,犹如投向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全球海军军备竞赛的滔天巨浪。特别是与德国海军日益增长的海上野心,构成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矛盾。本书将深入分析英德两国在“无畏”舰建造上的白热化竞争。我们将详细列举并分析英国在“无畏”时代(1906-1914)建造的一系列标志性战列舰,包括但不限于: “前卫”级(Bellerophon Class):作为“无畏”号的直接继承者,它们在火力、装甲和航速上进行了哪些细微的改进? “圣文森特”级(St. Vincent Class):进一步提升的火炮口径和数量,以及对防御体系的优化,预示着什么样的战术发展方向? “尼普顿”级(Neptune Class):首次装备十门12英寸(305毫米)口径主炮,并采用全新的炮塔布局,这对火力投射效率产生了何种影响? “科罗娜”级(Colossus Class):火力上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对舰体结构的改进,为后续设计奠定了哪些基础? “猎户座”级(Orion Class):装备13.5英寸(343毫米)巨炮,标志着战列舰火力进入新一轮升级,其设计中的关键创新点为何? “君权”级(King George V Class):继承了“猎户座”级的火力优势,并在整体设计上追求更佳的平衡性。 “百夫长”级(Centurion Class):虽然建造时间稍晚,但其设计思想反映了对未来海战的思考。 “伊丽莎白女王”级(Queen Elizabeth Class):尽管部分舰艇的服役时间跨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其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都属于1906-1914年间英国海军战列舰发展的巅峰之作。特别强调其搭载的15英寸(381毫米)革命性火炮,以及首次采用的燃油动力系统,这些如何预示着战列舰发展的未来方向? 本书将通过 detailed analysis,不仅呈现这些战列舰的性能参数,更侧重于分析它们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与当时的战略需求、技术发展以及对手的动向相互作用的。我们将探究英国海军部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压力下,不断优化设计,追求技术优势,以维持其海上霸权。 第三章:技术革新与设计哲学——钢铁巨兽的演进之路 1906年至1914年,是战列舰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一时期英国战列舰在技术层面上的多项革新: 火炮技术的飞跃:从12英寸到13.5英寸,再到令人瞩目的15英寸主炮,我们将分析不同口径火炮的研发历程、弹药技术(包括穿甲弹的演进)、射程、精度以及在战列舰火力配置上的影响。 动力系统的变革:从传统的燃煤锅炉向更先进的燃油锅炉和蒸汽轮机的过渡,我们将探讨燃油动力带来的速度、续航力、效率等方面的显著提升,以及其在战术运用上的巨大潜力。 装甲防护的进化:面对日益强大的火炮,装甲的厚度、分布以及材质(如是否开始使用新式装甲钢)的演变,以及对舰体结构设计的相应调整,我们将详细解析。 火控系统的初步发展:尽管在现代意义上的火控系统尚属萌芽阶段,但本书将探讨这一时期在测距、目标跟踪、弹道计算等方面的早期探索和技术进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战列舰的作战效能。 舰载设备的集成:无线电通信、水上飞机(作为侦察工具的早期尝试)、水雷对抗等新兴技术在战列舰上的初步集成,及其对海战模式的影响。 同时,本书还将探讨不同时期英国海军的设计哲学。例如,是更侧重于数量压倒一切,还是追求单舰的强大火力与防护?是倾向于高干舷以应对恶劣海况,还是追求低干舷以减少被击中面积?这些设计决策背后,都蕴含着对未来海战的深刻思考和预判。 第四章:战略背景与海军政策——帝国海军的使命与挑战 1906-1914年,英国海军并非孤立地进行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它们是庞大帝国海军战略的实体体现。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一时期英国海军的战略背景: “两强标准”的维持与动摇:英国海军长期奉行的“两强标准”(其海军实力必须等于其他两个最强大海军国家的总和),在面对德国海军的快速崛起时,如何面临严峻的挑战? 德国海军的威胁:德国《海军法》的出台及其对英国海军的战略压力,特别是德国“无畏”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如何迫使英国不断加快军备步伐? 大英帝国海军的全球部署:除了本土舰队,本书将探讨英国在世界各地(如地中海、远东)的战列舰部署情况,以及不同舰队司令部对战列舰的需求和反馈。 海军预算的博弈: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海军部如何在陆军、其他军种以及国内民生需求之间争取支持,以维持庞大的战列舰建造计划? 外交政策与海军力量:海军力量如何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战列舰的建造与部署,如何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本书将通过分析当时的议会辩论、海军部备忘录、外交电报等一手史料,揭示英国海军决策层在制定战略和海军政策时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权衡。 第五章:战前阴影与历史回响——未竟的荣耀 1914年夏天,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欧洲大陆时,英国海军集结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战列舰舰队。本书将简要勾勒出1914年8月,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力量构成,以及其在战争初期的战略部署。 虽然本书聚焦于1906-1914年这段时期,但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深入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如日德兰海战等关键海战的背景。那些在1914年前服役的战列舰,它们的设计理念、技术优势和潜在弱点,都将直接影响到它们在未来海战中的表现。 结论:巨舰时代的遗产 1906-1914年,是英国战列舰发展史上的一段辉煌而又充满挑战的时期。本书通过对战列舰设计、技术、战略以及历史背景的全面梳理,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生动的大英帝国海军图景。这段历史不仅塑造了现代海战的雏形,也深刻影响了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通过对“无畏”级战列舰的诞生及其后续一系列舰艇的深入剖析,我们将理解,正是这些钢铁巨兽的不断进化,构成了大英帝国海上霸权最坚实的基石,也预示着一场席卷全球的钢铁洪流即将到来。 修订版说明 本次修订版,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资料搜集与考证。我们增加了对部分舰艇细节设计的深入分析,引入了更多来自海军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部分章节的论述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在对战列舰火炮、装甲防护以及动力系统的技术演进方面,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解读。同时,我们也对部分历史事件的描述进行了校订,力求使本书内容更加准确、全面,为读者提供一份更为深入、权威的关于大英帝国海军战列舰1906-1914年发展的研究成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头确实很大,我之前就听说过它在海军史爱好者群体中有着很高的评价。《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修订版)》这个标题,就已经点明了它要讲述的主题——英国战列舰的发展历程,而且聚焦在了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一直对“无畏舰”的出现及其带来的海军革命感到着迷。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无畏舰”是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包括其背后推动技术革新的关键人物和事件。而且,1906-1914这段时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海军都在疯狂扩军备战,尤其是英国,作为老牌的海上强国,它的造舰策略必然是书中浓墨重彩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书中详细介绍这个时期英国建造的每一艘战列舰,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到每一艘舰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建造进度,甚至是它在服役初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改进。如果书中还能分析这些战列舰在海军战略和战术上的意义,比如它们如何影响了海军的部署和作战规划,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高了。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我一直觉得,历史书往往侧重于事件本身,但像《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修订版)》这样,聚焦于特定类型的舰船,并且限定在这么一个关键时期,本身就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历史的切入点。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1906到1914这短短九年里,提炼出英国战列舰发展的全貌的。这九年,正是“无畏舰”时代开启并迅速发展、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无畏舰”横空出世时的震撼,以及它如何颠覆了之前的海军设计理念?我希望看到它在技术上的突破,例如主炮口径、装甲防护、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细节。同时,我也想了解,在“无畏舰”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是如何在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当时设计部门、造船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还有,那些著名的舰级,比如“猎户座”级、“君权”级、“复仇”级,它们在设计和性能上究竟有哪些细微却重要的差异?如果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性能对比和优劣分析,那将是莫大的收获。

评分

拿到《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修订版)》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这本书的体量着实不小,感觉内容一定非常详实。我一直对一战前那个海军竞赛的白热化时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英国在战列舰领域的统治地位。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无畏舰”革命爆发后,系统性地梳理英国战列舰的设计与发展脉络的。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从“无畏舰”到“女王”级等一系列经典舰艇的设计思想演变?我希望看到关于这些舰艇的详细技术参数,比如主炮的口径和射程、装甲的厚度与分布、航速与续航能力等,如果还能有详细的舰船线图和内部结构图,那就更完美了。除此之外,我还对当时的海军工业和技术水平很感兴趣。书中是否会涉及造船技术、火炮技术、装甲技术的进步?例如,新式火炮的研发如何影响了战列舰的设计,或者说,造船厂的产能如何支撑起皇家海军的庞大舰队?这些细节将极大地丰富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热衷于海军史的读者量身定做的。《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修订版)》这个标题,就明确了其聚焦的范围和深度。我一直觉得,1906年“无畏舰”的出现,是海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战列舰的设计理念和海上力量平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描绘“无畏舰”诞生前后的技术革新和设计思想转变。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无畏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它对后续战列舰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想了解,在“无畏舰”之后的几年里,英国皇家海军是如何不断优化和改进战列舰设计的,比如舰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在技术性能上的细微差别。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设计图纸和照片,那将是极大的视觉享受。此外,我也想知道,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英国的海军战略是如何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变的,这些舰艇的建造和部署,又如何体现了当时的国家战略意图。

评分

终于拿到《英国战列舰全史 1906-1914(修订版)》了,光看这厚度和精美的装帧,就觉得是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大部头。我一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海军竞赛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庞大而致命的海上巨兽——战列舰。印象中,那个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在“无畏舰”的出现后,似乎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设计建造了无数的传奇舰艇。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究竟会如何梳理这段历史?是按照时间线,还是按照舰级?例如,“纳尔逊”级、“君权”级、“复仇”级这些名噪一时的战列舰,它们的设计理念、建造过程、服役经历,以及在技术和战略上的演变,书里会不会有详尽的图解和数据支持?我最期待的,莫过于能够看到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舰船图纸,那将是理解这些钢铁巨兽的最佳窗口。而且,关于当时的海军战略思想,例如“巨舰大炮主义”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影响了各国的造舰竞赛,书中是否会有深刻的剖析?总觉得,那个时代的每一次舰船升级,背后都蕴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层层迷雾。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