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协议

通信网协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名海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协议
  • 网络协议
  • 数据通信
  • 计算机网络
  • TCP/IP
  • OSI模型
  • 网络安全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信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12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362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通信网协议是交换、传输等通信设备之间交互的规则集合,它是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的保障。本书着眼于通信网运行的基础核心协议,侧重于协议机理的解析和实例分析,本书第1章是通信网概述,简要描述了通信网发展历程,以及各基础协议在通信网架构中所处位置与功能,第2章至第9章详细介绍了通信网常用的核心协议,包括七号信令系统(SS7)、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运营级骨干网传输(PBT),可靠传输协议(SCTP)、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抽象语法标记(ASN.1)、无线应用协议(WAP)、前台认证协议(PPP)与后台授权协议(Diameter),第10章给出了网络工程协议及协议开发工程的基本概念。   本书在选材上兼具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信息通信工程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通信网概述

1.1通信网及其演进

1.1.1电信网及其演进

1.1.2计算机通信网及其演进

1.1.3广播电视网及其演进

1.1.4网络融合

1.2通信网协议

1.2.1通信网络分层模型

1.2.2协议基本概念

1.2.3网络架构与主要通信协议

第2章七号信令系统

2.1七号信令系统的基本思想

2.2七号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2.2.1信令的定义

2.2.2七号信令系统特点

2.2.3七号信令系统基本术语和定义

2.3七号信令网

2.3.1电话网与信令网

2.3.2信令点编号计划

2.4七号信令协议栈和消息结构

2.4.1七号信令系统功能结构

2.4.2七号信令消息结构

2.5消息传递部分(MTP)

2.5.1MTP简介

2.5.2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MTP1)

2.5.3信令链路功能级(MTP2)

2.5.4信令网功能级(MTP3)

2.6电话用户部分(TUP)

2.6.1TUP简介

2.6.2TUP消息格式与类型

2.6.3TUP消息的基本信令过程

2.7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2.7.1SCCP简介

2.7.2SCCP消息格式与编码

2.7.3SCCP寻址

2.7.4SCCP消息传送示例

2.8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

2.8.1TCAP简介

2.8.2TCAP基本结构和功能

2.8.3TCAP消息格式与编码

2.8.4TCAP应用

2.9本章小结

2.10课后习题

第3章数据链路层协议

3.1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基本思想

3.2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

3.2.1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3.2.2组帧

3.2.3差错控制

3.2.4流量控制

3.3广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

3.3.1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

3.3.2因特网中的点对点协议(PPP)

3.4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

3.4.1共享信道的分配问题

3.4.2CSMA协议

3.4.3无线局域网MAC层

3.5本章小结

3.6课后习题

第4章分组传送网协议

4.1分组传送网的发展与演进

4.2分组传送网协议的基本思想

4.3基于MPLS的分组传送技术

4.3.1MPLS起源与发展

4.3.2MPLS协议机制

4.3.3标签分发协议

4.3.4MPLS应用

4.4基于以太网的分组传送技术

4.4.1以太网发展简史

4.4.2以太网基本概念

4.4.3基于运营级以太网的分组传输技术

4.5本章小结

4.6课后习题

第5章可靠传输协议

5.1SCTP起源与发展

5.2SCTP功能

5.3SCTP消息结构

5.4SCTP协议机制

5.4.1偶联的建立和关闭

5.4.2拥塞控制

5.5SCTP与应用层交互原语

5.5.1SCTP用户向SCTP发送的请求原语

5.5.2SCTP向SCTP用户发送的通知原语

5.6SCTP拓展与应用

5.6.1SCTP部分可靠性拓展与PR�睸CTP

5.6.2SCTP动态地址重新配置与mSCTP

5.6.3基于SCTP的并行多路径传输

5.7本章小结

5.8课后习题

第6章会话初始化协议

6.1SIP简介

6.1.1SIP的基本思想

6.1.2SIP的诞生背景

6.1.3SIP协议基本概念

6.1.4SIP协议相关协议和相关术语

6.1.5SIP体系架构

6.2SIP消息

6.2.1消息类型

6.2.2消息结构

6.3SDP协议

6.3.1SDP简介

6.3.2SDP协议字段

6.3.3SDP在SIP中的应用

6.4SIP应用

6.4.1SIP会话过程

6.4.2SIP在IMS中的应用

6.5SIP扩展

6.5.1SIP消息类型扩展

6.5.2SIP消息头扩展

6.5.3SIP消息体扩展

6.5.4SIP在IMS中的扩展

6.6本章小结

6.7课后习题

第7章抽象语法标记

7.1ASN.1简介

7.1.1ASN.1诞生背景

7.1.2ASN.1基本概念

7.2ASN.1的数据类型

7.2.1ASN.1数据类型

7.2.2子类型约束

7.2.3数据结构示例

7.3ASN.1的基本编码规则

7.4ASN.1的编码示例

7.4.1ASN.1查看工具和证书获取

7.4.2证书ASN.1解析

7.5本章小结

7.6课后习题

第8章无线应用协议

8.1Web技术发展历程

8.2无线应用协议

8.2.1WAP起源与发展

8.2.2WAP基本思想

8.2.3WAP协议栈

8.2.4WAP的实现与应用

8.3Web Service

8.3.1Web Service基本概念

8.3.2Web Service机制

8.3.3Restful Web Service

8.4本章小结

8.5课后习题

第9章接入控制协议

9.1接入网与接入控制

9.1.1接入网技术发展简史

9.1.2接入控制模型

9.1.3接入控制协议的基本思想

9.2前台认证协议

9.2.1PPP协议产生背景

9.2.2LCP消息结构

9.2.3PPP认证方式

9.3后台授权协议Diameter

9.3.1Diameter协议的起源

9.3.2Diameter协议机制

9.3.3Diameter协议在IMS中的应用

9.4本章小结

9.5课后习题

第10章网络协议工程技术

10.1协议工程基本概念

10.1.1协议分层模型

10.1.2协议开发过程

10.1.3协议工程技术

10.2协议设计

10.2.1协议设计目标与困难

10.2.2协议设计原则与方法

10.2.3协议设计举例

10.3协议形式化描述

10.3.1协议描述

10.3.2FSM

10.3.3Petri网

10.4本章小结

10.5课后习题


附录ATUP编码规则

附录BIEEE 802.11 MAC帧格式

附录CT�睲PLS/MPLS�睺P

附录DSCTP消息格式

附录EWAP协议栈元素

附录F典型的接入管理系统


前言/序言

  前言  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而通信网是实现信息交流的重要设施,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其中通信网协议是通信系统之间就如何进行信息传递而达成的规则集合,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不同硬件结构、不同厂商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是通信系统数据交流的基础。学习通信网协议,有利于构建通信网络的全景认知,有利于从精妙的协议设计中了解通信网各协议的原理和机制,有利于从协议设计的应用中培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弥补市场通信网协议相关教材的不足,培养通信人才,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我们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这本《通信网协议》。  本书的编写紧密围绕“反映当代通信发展最新成果”这条主线,充分吸收通信网协议前沿研究成果,在对已出版的同类代表性教材学习和借鉴基础上,编写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挖掘协议内部原理,希望学生不仅掌握具体协议,更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整体结构上看,《通信网协议》共设置了10章。  第1章通信网概述,介绍通信网发展趋势和协议基本知识,并给出通信网架构。  第2章七号信令系统,是电话网中最重要的信令协议,用于传输电话控制信息。  第3章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建立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主要介绍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其中PPP协议从数据传输角度进行介绍。  第4章分组传送网协议,负责端到端分组数据的快速传送和用户数据隔离,主要介绍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运营级骨干网传输(PBT)。  第5章可靠传输协议,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最初设计用于分组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网信令,而后由于其多宿主、多流、稳定、有序等特征,成为IP上的高效、可靠、安全数据报传输协议。  第6章会话初始化协议,主要是控制IP网络用户间呼叫和会话控制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  第7章抽象语法标记,是表示层协议,主要介绍解决不同体系不同语言之间通信问题的ASN.1。  第8章无线应用协议,主要介绍用于移动终端因特网接入和网页显示的无线应用协议(WAP)。  第9章接入控制协议,实现对用户接入的控制、管理和计费,主要为前台认证协议PPP,和后台授权协议Diameter,其中PPP协议从认证角度进行介绍。  第10章网络协议工程,是集成化、形式化的协议开发过程,其目的是减少协议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错误,提高协议开发的效率,促进协议标准化的发展。  《通信网协议》适合通信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 由于教材深入浅出、条理分明,学生可以结合PPT自学,也可以在老师的授课中获得更全面的讲解; 本教材主要按分层思想安排各章节,章节内容相互独立,却也有着内在联系,学生可以按章节顺序学习,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章节专门学习。  本书中,第1章由吴晶和奚杰杰执笔,第2章由奚杰杰和任朝阳执笔,第3章由奚杰杰和任朝阳执笔,第4章由吴晶和王笃会执笔,第5章由吴晶和刘尹平执笔,第6章由奚杰杰和任朝阳执笔,第7章由奚杰杰和王笃会执笔,第8章由顾宏博和刘尹平执笔,第9章由顾宏博和刘尹平执笔,第10章由顾宏博和王笃会执笔,附录由吴晶和王笃会执笔。全书由徐名海副教授统编定稿。为了便于各校的教学,本书编者还制作了电子教学课件,各校的任课教师均可以从出版社免费索取。  本次编写工作得到了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糜正琨老师的指导。  最后,对于支持本书出版的教师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希望对于书中的缺点和错误,给予指正。
  (若来函请注明真实姓名、单位、职务、电话和通信地址。)  编者2016年4月

《现代网络通信:架构、原理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网络通信的底层逻辑与前沿技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网络理解体系。从宏观的网络架构演进,到微观的协议栈设计,再到具体的实践应用,本书层层递进,力求呈现一个完整、准确且具有启发性的网络通信图景。 第一部分:网络通信基石——概念与架构演进 本部分将从最基础的网络概念入手,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首先探讨“网络”的定义,其在信息时代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及不同类型网络的分类(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个人区域网PAN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接着,本书将追溯网络通信架构的演进历程。从早期的集中式网络模型,到分层的概念兴起,再到TCP/IP协议族的崛起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我们将详细阐述每一次重大的架构变革背后的驱动因素、技术突破以及对整个通信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读者将了解到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或五层模型)的异同,理解各层的功能划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端到端的通信。 我们将重点关注核心网络概念,如数据包(Packet)、帧(Frame)、段(Segment)的含义与区别,理解它们在不同层次上的封装与解封装过程。同时,对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混合型)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网络物理和逻辑连接方式对通信效率和可靠性的影响。 此外,本部分还将介绍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网桥、网关等,阐述它们各自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在网络中的定位,使读者对网络的物理实体有直观的认识。 第二部分:核心协议栈——TCP/IP深入解析 在奠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将以TCP/IP协议族为核心,进行逐层深入的解析。这是现代网络通信的基石,理解其工作原理是掌握网络技术的关键。 2.1 应用层协议 我们将从应用层开始,这直接与用户的日常网络活动息息相关。 HTTP/HTTPS:深入分析万维网的核心协议,包括HTTP请求/响应模型、状态码、头部信息、GET/POST等方法,以及HTTPS在HTTP基础上的加密安全机制(TLS/SSL),解释其如何保证 Web 浏览的私密性和完整性。 DNS:解析域名系统(DNS)的工作原理,包括域名解析过程、DNS服务器的层级结构、记录类型(A, AAAA, CNAME, MX, NS等),以及DNS缓存和CNAME记录在网络中的作用。 FTP/SFTP:介绍文件传输协议(FTP)的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以及其安全变体SFTP(SSH File Transfer Protocol)如何在SSH协议之上实现安全的文件传输。 SMTP/POP3/IMAP:详解电子邮件的收发流程,理解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如何发送邮件,以及邮局协议(POP3)和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IMAP)如何接收和管理邮件。 Telnet/SSH:对比Telnet的明文传输与SSH(Secure Shell)的加密隧道技术,理解SSH如何实现安全的远程登录和命令执行。 2.2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是实现可靠通信的关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本书将以极大篇幅详细讲解TCP协议。我们将深入剖析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过程,理解连接建立与释放的机制。重点阐述TCP的可靠性保证机制,包括序号(Sequence Number)、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 Number)、超时重传、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机制)以及拥塞控制(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读者将透彻理解TCP如何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下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介绍UDP协议的特点,即无连接、不可靠、低开销。分析UDP在哪些场景下比TCP更适合(如DNS查询、流媒体传输、在线游戏等),以及UDP的头部格式和校验和机制。 2.3 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将数据包从源主机送到目的主机。 IP (Internet Protocol):详细解析IPv4和IPv6协议。深入理解IP数据包的头部结构,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TL(Time To Live)、协议字段等。阐述IP的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解析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工作原理,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转换过程,以及ARP请求和响应的交互。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分析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的作用,如网络诊断(ping命令)、错误报告(如目标不可达)、流量控制(如TTL过期)等。 2.4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 Ethernet:深入分析以太网(Ethernet)的工作原理,包括MAC地址、帧格式(如Preamble, Start Frame Delimiter, MAC Header, Payload, FCS等),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在传统以太网中的应用),以及现代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介绍点对点协议(PPP)在广域网和拨号连接中的应用,包括其帧格式、身份验证(PAP/CHAP)和网络层协议封装。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解释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和作用,以及VLAN Tagging(IEEE 802.1Q)如何在交换机上划分和管理多个逻辑网络。 2.5 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传输,是所有通信的基础。本书将概述物理层的关键概念,如信号传输介质(铜缆、光纤、无线)、编码方式、传输速率、接口标准等,但不会过于深入技术细节,重点在于理解其作为通信基础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网络通信的实践与发展 在深入理解协议栈之后,本书将把视角转向实际应用与未来发展。 3.1 网络设备与技术 路由器与交换机:详细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包括路由表、交换表(MAC地址表)的构建与查找过程。分析不同类型的交换机(如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解析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理解其如何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以及NAT的各种类型(静态NAT、动态NAT、PAT/NAPT)。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讲解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作流程,包括IP地址的分配、租约管理,以及DHCP在大型网络中的重要性。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介绍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原理,理解其如何通过公网建立加密隧道,实现私有网络的访问,以及常见的VPN协议(如IPsec, OpenVPN)。 3.2 网络安全基础 防火墙:概述防火墙的功能和分类(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以及它们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加密技术:简要介绍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如SSL/TLS)。 身份验证与授权:讨论网络身份验证的基本机制。 3.3 前沿网络技术展望 IPv6:深入分析IPv6的优势(巨大的地址空间、更简化的头部、更强的安全性等),以及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SD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介绍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概念,理解其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以及SDN带来的网络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NFV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讲解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思想,如何将传统的硬件网络设备功能(如路由器、防火墙)虚拟化到通用服务器上,提升网络部署的敏捷性。 5G与物联网通信:简要探讨5G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影响,以及其如何支撑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并对相关的通信协议进行概述。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不仅深入讲解了网络协议的理论原理,还结合了实际的网络设备和技术进行说明,力求让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体系化构建: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协议,再到前沿技术,本书构建了一个清晰、连贯的学习路径,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网络通信的知识体系。 语言通俗易懂:尽管涉及复杂的技术概念,本书力求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辅以丰富的图示和例子,降低学习难度。 面向广泛读者:本书适合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适合有志于深入了解网络技术、进行网络开发、运维或安全工作的技术人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对现代网络通信的全面认知,理解数据如何在不同设备、不同网络之间高效、可靠地传输,并为应对未来网络技术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购买《通信网协议》,完全是出于对网络通信领域的好奇心。我并非科班出身,之前对这方面接触不多,但随着数字生活日益深入,我对背后支撑这一切的通信技术越来越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我从零开始了解网络协议的世界。我不需要过于深奥的技术细节,更希望能够理解那些基本的概念,比如 IP 地址是如何工作的,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同的协议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如果书中能有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图解,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那就太好了。我特别希望能了解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协议,比如 SSL/TLS 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保障我们的在线通信安全。这本书如果能让我对通信网络有一个初步的、清晰的认识,并且能激发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那它就已经达到了我的期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这个看似复杂但又无处不在的通信世界,有一个更直观、更生动的了解。

评分

我是一位在校的学生,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关于网络通信的知识,但感觉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在网上搜寻了很多资料,最终选择了这本《通信网协议》作为我的学习参考书。从我初步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清晰易懂。我比较看重书中对于各种协议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比如TCP和UDP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关于网络协议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的讨论,这有助于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网络协议的演变。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相关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在网络协议中的应用实例,那就更好了,这能加深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我将来的毕业设计或科研项目提供一些思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通信网协议的核心知识,为我未来在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或者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通信网协议》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在网络运维一线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平时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各种网络故障,有时候为了定位一个问题,要花上好几个小时甚至更久,而很多时候,问题根源都指向了那些我们不够熟悉的底层协议。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看到了清晰的路径。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章节充满期待,这部分内容对于优化网络性能、防止网络瘫痪至关重要。我还想知道书中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技术,比如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协议支持和实现方式是否有深入的探讨。毕竟,现今的网络环境正在飞速变化,了解这些前沿技术及其背后的协议原理,对于我们保持技术领先性非常关键。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排查常见网络故障的实用技巧和工具介绍,那对我来说就更具价值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提升故障排除的效率,减少宕机时间,最终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可靠的网络服务。

评分

这本《通信网协议》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装帧挺扎实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肯定很厚重。我之前做通信相关的工作,对这方面一直有兴趣,但总觉得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很多时候都是零散地从文章、报告里拼凑。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通信网协议》时,直觉就告诉我,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本“宝藏”。我翻看了目录,感觉内容涵盖得很广,从最基础的TCP/IP模型,到一些更高级的路由协议,还有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都似乎有所涉及。我特别关注到里面有关于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详细讲解,这对我理解不同层次的协议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通信网络知识体系,让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解决一些复杂的技术难题。当然,我也知道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希望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能够让我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工作和学习上的得力助手,为我在通信网络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拿到这本《通信网协议》,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相当系统和全面。作为一名有多年经验的网络架构师,我在设计和部署复杂的网络系统时,对各种协议的理解要求非常高。我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协议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对一些关键的路由协议,例如BGP、OSPF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它们的运行机制、配置要点以及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策略。同时,我对书中关于网络质量保证(QoS)协议的讲解也充满兴趣,这对于确保关键业务的网络性能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关于 IPv6 协议栈的迁移和部署策略,以及与现有 IPv4 网络互通的解决方案,那将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为我提供一个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可操作的框架,帮助我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技术决策,并引领团队构建出更具竞争力的网络解决方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