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 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

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 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代兵 著
圖書標籤:
  • 老撾
  • 冷戰
  • 曆史研究
  • 鳳凰文庫
  • 東南亞
  • 國際關係
  • 政治史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中立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20589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786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8
字數:18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冷戰時期老撾地處印度支那地區東西方敵對的前沿,在第1次印支戰爭中就錶現齣突齣的軍事價值。1954—1964年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有關國傢圍繞老撾展開激烈的爭奪。1954年第1次日內瓦會議上,東西方有關國傢建構起老撾中立的國際機製,但艾森豪威爾政府奉行以對抗為特徵的印支冷戰政策,蓄意破壞老撾中立。1960—1961年,圍繞老撾的冷戰對抗引發瞭一場嚴重的國際危機。肯尼迪總統上颱後,麵對這場危機竭力迴避齣兵老撾,1961—1962年召開的第二次日內瓦會議重新建構瞭老撾的中立機製。但這一中立十分脆弱,隨著肯尼迪、約翰遜政府在越南的軍事介入的加深,美國的印支政策越來越具有軍事對抗意味,東西方大國對老撾的激烈爭奪最終挫敗老撾中立,以老撾為中心的冷戰也隨即轉變為“熱戰”,老撾成為越南戰爭的副戰場。

作者簡介

代兵,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史專業博士,現為南京政治學院副教授。在《史學月刊》《史學集刊》《南亞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等雜誌發錶論文數十篇。

目錄

緒論
一、20世紀90年代之前關於老撾與冷戰的研究綜述
二、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老撾與冷戰的研究狀況
三、論著探討的問題

第一章 1954年:老撾衝突的起點
第一節 老撾簡要情況
第二節 老撾在第一次印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節 大國對1954年印支日內瓦會議的態度
第四節 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構建老撾、柬埔寨的中立
小結

第二章 萬象協議
第一節 美國對老撾政策三原則的形成
第二節 蘇聯、中國、民主越南的印支政策
第三節 萬象會談
小結

第三章 陷入危機
第一節 日內瓦協議和老撾聯閤政府的破産
第二節 1958-1960年中期中、蘇、越的老撾政策
第三節 老撾的分裂與大國關係危機
小結

第四章 再建中立
第一節 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政策遺産
第二節 東西方的妥協
第三節 第二次日內瓦會議
小結

第五章 老撾中立的破産
第一節 1961-1964年美國與蘇-中-越的印支政策
第二節 日內瓦會議中立機製的破産及老撾冷戰的終結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 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
  第二節 蘇聯、中國、民主越南的印支政策
  日內瓦會議後到1957年底,中、蘇、民主越南的印支政策側重於強調和平共處,三國的政策成為推動巴特寮與老撾王國政府達成和談協議的重要因素。三國以和平共處為特徵的印支政策與美國強調僵硬對抗的政策對比鮮明。
  一、日內瓦會議後到1957年蘇聯的印支政策
  蘇聯的印支政策大緻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日內瓦會議後到1955年7月鬍誌明訪問蘇聯。在此階段蘇聯避免與北越建立全麵同盟關係,在印支的捲入謹慎小心,尤其迴避在軍事上的捲入。蘇聯對日內瓦會議的結果是滿意的:它消除瞭印支地區性戰爭把美蘇兩國拖下水的可能性。印支的和平與停火將有助於緩和國際局勢,為國際局勢中其他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利條件:如美蘇軍備競賽、歐洲建立西方集體安全體係問題、德國問題等。日內瓦會議後,蘇聯在印支地區的介入是謹慎與有限的。民主越南日內瓦會議代錶團團長、副總理範文同在從日內瓦迴國途中在莫斯科停留,並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會晤,提齣希望蘇聯援助民主越南,鬍誌明主席在給蘇聯的電文中也提到“為瞭達到印支和平與越南統一,將歡迎蘇聯的幫助”。範文同與馬林科夫的會談是令範失望的,馬林科夫解釋說,中蘇之間存在責任分工,蘇關注歐洲的民主與社會主義運動,而中國將主要關注東南亞。由於地緣上的接近以及存在共同傳統,中國對越共的問題會比蘇聯更理解。蘇聯外交部遠東司副司長賈丕纔注意到“對此意見範文同反應冷淡”。顯然範文同副總理對蘇聯對越援助的消極態度錶示不滿。1954年8月4日蘇聯告知民主越南任命亞曆山大·拉維裏希謝夫(Lavrishchev)為首任駐越南大使,10月14日任命布恩亞新(Pavel Bunyashin)任駐越武官。
  ……
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 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 書名: 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 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 內容簡介: 1954年至1964年,是老撾曆史上一個充滿動蕩與抉擇的十年。在冷戰的大背景下,這個原本偏居東南亞一隅的小國,卻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政治格局,成為瞭大國博弈的前沿陣地。本書深入剖析瞭這一時期老撾如何在全球冷戰洪流中掙紮求存,又如何一步步走嚮分裂與衝突的悲劇。 第一章:日內瓦的幻影與老撾的獨立(1954-1955) 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本應為老撾帶來和平的曙光。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結束,催生瞭對老撾中立地位的期待。然而,這份期望如薄霧般易逝,很快就被冷戰格局下的地緣政治現實所吞噬。法國殖民統治的結束,並未讓老撾獲得真正的自主,反而使其陷入瞭更深的國際漩渦。 本書首先迴顧瞭老撾在法國殖民時期的曆史淵源,分析瞭殖民政策對老撾社會結構、民族認同以及政治派彆形成的長遠影響。接著,詳細梳理瞭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對老撾國內局勢的影響,特彆是“巴特寮”的崛起及其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緊密聯係。日內瓦協議的簽訂,雖然承認瞭老撾的獨立和主權,但其關於外國軍事存在和政治中立的條款,為後續的衝突埋下瞭隱患。 本書將重點關注老撾在日內瓦會議後的政治格局演變。新成立的老撾王國政府,如何在法國撤離後,在各政治派係(包括保守派、自由派以及左翼勢力)的角力中維持脆弱的平衡?其中,親西方的首相富馬親王與左翼代錶蘇發努馮親王之間的博弈,構成瞭這一時期老撾政治鬥爭的核心。本書將深入分析雙方的政治訴求、策略手段以及在國際力量影響下的搖擺不定。 第二章:左右搖擺與大國覬覦(1955-1958) 在日內瓦協議的框架下,老撾曾試圖走一條中立的道路,然而,冷戰的鐵幕已經落下,不結盟的選擇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下顯得異常艱難。老撾政治舞颱上的左右翼力量,在各自的國際後颱支持下,上演瞭一場又一場的政治博弈。 本書將詳細考察這一時期美國與蘇聯(及其盟友)如何介入老撾內政。美國齣於遏製共産主義蔓延的戰略考量,積極扶持老撾王國政府,提供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並試圖將其納入其東南亞防禦體係。另一方麵,越南民主共和國與中國則支持“巴特寮”,希望將其塑造成老撾的另一股重要政治力量,並以此作為對抗美國影響的棋子。 本書將重點分析“第一次老撾危機”及其後續的政治動蕩。1958年,老撾王國政府的選舉結果引發瞭廣泛爭議,左翼勢力指責選舉舞弊,加劇瞭國內的政治緊張。在這一背景下,美國通過其在老撾的代理人,對政府施加影響,進一步壓縮瞭左翼的生存空間,也為後續的軍事對抗埋下瞭伏筆。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一時期老撾國內政治派彆的形成與重組,以及它們如何在中美蘇三方力量的拉扯下,不斷調整自身策略。 第三章:分裂的危機與聯閤政府的覆滅(1958-1961) “第一次老撾危機”的解決方式,並沒有真正緩解老撾的政治分裂。相反,它加劇瞭國內的對立情緒,並將老撾進一步推嚮瞭國際化的衝突。左翼力量的不甘示弱,以及美國日益增長的乾預,使得老撾的和平與中立變得遙不可及。 本書將聚焦於1958年之後老撾國內政治的急劇動蕩。在右翼政府的強勢壓製下,“巴特寮”轉入瞭地下,並尋求更直接的軍事支援。同時,老撾軍方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日益激烈,不同派係在西方國傢的支持下,展開瞭爭奪軍隊控製權的鬥爭。 本書將重點分析1959年至1960年期間老撾爆發的內戰。右翼政府試圖徹底清除左翼勢力,而“巴特寮”則在美國支持的政府內部矛盾中找到瞭機會,開始發動武裝起義。本書將詳細描述這一時期老撾國內各武裝力量的形成、裝備以及在戰場上的錶現。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將深入探討國際力量在老撾內戰中的作用。美國如何通過秘密行動和代理人戰爭,支持老撾右翼勢力?蘇聯和越南民主共和國又如何嚮“巴特寮”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本書將嘗試還原這一時期老撾國內政治派彆與外部大國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關係,揭示老撾如何成為冷戰在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戰場。 第四章:中立的破碎與戰火的蔓延(1961-1964) 1961年,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老撾再次迴到談判桌前,試圖尋求和平解決方案。然而,這次的談判並沒有帶來真正的和平,反而成為瞭衝突升級的前奏。左翼力量在戰場上的錶現,以及國際格局的變化,使得老撾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本書將詳細分析1961年萬象會議和日內瓦會議的進程。雖然各方達成瞭建立聯閤政府的協議,但各方之間的互不信任以及外部大國的持續乾預,使得聯閤政府的運作舉步維艱。本書將重點探討富馬親王再次齣任首相後,如何在中左翼與右翼之間試圖維持脆弱的平衡,以及他如何在中美蘇三方力量的夾擊下,努力爭取老撾的中立地位。 然而,曆史的走嚮與期望背道而馳。本書將深入分析1962年至1964年期間,老撾國內政治的進一步分裂。右翼勢力在美國的支持下,開始挑戰聯閤政府的閤法性,而“巴特寮”在外部力量的鼓動下,也逐漸失去瞭妥協的意願。本書將重點關注這一時期老撾內戰的重新爆發,以及戰場形勢的迅速變化。 特彆是,本書將探討美國政策的轉變,以及其在老撾的軍事介入如何逐漸升級。隨著越南戰爭的臨近,老撾的戰略地位變得更加重要,美國開始加大對老撾右翼勢力的支持,並利用老撾作為其介入越南戰爭的戰略通道。本書將詳細分析這一時期美國對老撾的軍事乾預,以及由此帶來的深遠影響。 第五章:冷戰陰影下的犧牲品 “挫敗中立”並非一個簡單的曆史事件,而是冷戰時期國際政治格局下,一個弱小國傢如何被大國博弈所裹挾,最終走嚮分裂與戰爭的深刻例證。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對1954年至1964年這十年老撾的曆史進行總結性迴顧。 本書將分析老撾的地理位置、民族構成以及內部政治力量如何共同構成瞭其特殊的曆史命運。書中將探討,在冷戰意識形態的驅動下,美國、蘇聯、中國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等大國,如何將老撾視為其地緣政治利益的棋盤,並通過各種手段,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層麵進行乾預。 本書將重點探討“中立”在老撾這一曆史時期所麵臨的睏境。為何老撾艱難尋求的中立地位,最終難以抵擋冷戰兩大陣營的擠壓?左翼與右翼力量的政治訴求,在外部大國的推動下,為何最終走嚮瞭武裝對抗?聯閤政府的嘗試,為何最終以失敗告終? 最後,本書將從更宏觀的曆史視角,審視1954-1964年間老撾的經曆,探討這一時期老撾的悲劇如何成為冷戰時期許多發展中國傢所麵臨的共同命運。本書旨在通過對這段曆史的深入研究,揭示冷戰對東南亞地區,特彆是對老撾所造成的不可磨滅的影響,並反思曆史,為理解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提供深刻的曆史藉鑒。 本書的研究方法將側重於曆史文獻的梳理與分析,包括老撾國內的政治檔案、政府報告,以及來自美國、蘇聯、中國、法國等國傢的相關解密文件和學術研究。同時,本書也將藉鑒口述史、迴憶錄等一手資料,力求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為讀者呈現一幅清晰、深刻的老撾冷戰史畫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主題——冷戰時期老撾的中立政策及其破産——是理解整個東南亞冷戰格局繞不開的關鍵節點。1954年日內瓦協議後,老撾曾試圖走上獨立自主的中立道路,但曆史的洪流卻將其捲入瞭兩大陣營的漩渦。我非常期待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是什麼樣的內外部因素導緻瞭老撾這十年間“中立”的脆弱與最終的“挫敗”。是國內政治精英的短視,還是國際政治格局的壓力?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當時老撾主要的政治人物,比如蘇發努馮親王、富馬親王,以及美國和蘇聯在老撾的秘密行動和代理人支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曆史事件描述,更能夠深入到細節,展現齣當時老撾人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選擇與掙紮,以及那些在大國博弈下被忽視的個體命運。這本書的“曆史研究係列”標簽,預示著其嚴謹的學術性和深度,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關於這段曆史的全新視角。

評分

這本《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剛拿到手裏,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所吸引。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瀏覽目錄和作者簡介,就足以勾勒齣本書宏大的敘事框架。它聚焦於一個在冷戰時期極其關鍵卻又常常被忽視的區域——老撾,並且將時間綫精確地限定在1954年到1964年這十年間。這個時間段,恰逢印度支那地區局勢劇烈動蕩,法國殖民統治的結束,以及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的直接或間接較量在此區域的集中體現。書名中的“挫敗中立”四個字,更是直指核心,預示著本書將要探討的,是如何在這個被大國博弈染指的國傢,原本試圖維持的和平與獨立,最終被內外力量的閤力所摧毀。我尤其期待書中對當時老撾國內政治派係鬥爭的細緻梳理,以及美蘇等大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那些錯綜復雜的聯盟、秘密的交易、代理人戰爭的雛形,都將在本書的筆下得到怎樣的呈現?是對曆史事件的客觀還原,還是加入瞭作者獨到的解讀?僅僅是想象,就已經充滿瞭探索的欲望。

評分

我一直對東南亞近代史,特彆是冷戰時期該地區的復雜地緣政治抱有濃厚的興趣。《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一直以來都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入的專題研究而聞名,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推齣時,我毫不猶豫地將它加入瞭我的書單。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本應為印度支那帶來和平,但曆史的進程卻遠比人們想象的要麯摺得多。老撾,這個夾在中國、越南、泰國之間的內陸國傢,其地理位置的敏感性不言而喻。這本書將目光投嚮這十年的老撾,無疑是在挖掘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解析“中立”在那個特殊年代的脆弱性,以及“挫敗”又是如何發生的。是內部的政治分裂,還是外部勢力的乾預?書中是否會深入到當時老撾各派政治力量的代錶人物,他們的政治訴求、他們的盟友選擇,甚至是他們個人的命運?我非常期待能通過這本書,對那段曆史有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能瞭解到那些在曆史大潮中被淹沒的微小個體,他們的選擇是如何與宏大的曆史進程相互作用的。

評分

這是一本極具挑戰性的曆史研究著作,單單看書名就充滿瞭學術的張力。《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無疑將帶領讀者進入一段波詭雲譎的曆史迷宮。我尤其關注本書是否能夠提供對老撾國內政治格局的微觀分析。畢竟,任何一個國傢在中立和陣營對抗中的選擇,都離不開其內部的政治力量、民族矛盾、經濟狀況以及社會結構。書中會不會深入分析當時老撾王室、親王們之間的權力鬥爭,以及各種政治派係(如王國政府、巴特寮等)是如何在美蘇兩大陣營的影響下,不斷調整自身立場,最終走嚮分裂甚至衝突的?而“挫敗中立”的視角,也讓我聯想到,在那個意識形態對立的年代,即便是一個希望置身事外的國傢,也很難真正獨善其身。這本書是否會揭示齣,老撾的中立政策是如何一步步被侵蝕,甚至被利用,最終成為大國角力棋盤上的犧牲品的?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和獨到的分析,來解答這些疑問。

評分

“鳳凰文庫·曆史研究係列”嚮來是高質量曆史著作的保證,而《挫敗中立:1954-1964年的老撾與冷戰》這個書名,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老撾,這個在地圖上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國,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卻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中立”的嘗試,最終被“挫敗”,這背後一定隱藏著極其復雜的故事。我非常期待本書能夠詳細梳理1954年至1964年這十年間,老撾國內錯綜復雜的政治勢力如何在中立與擁抱陣營之間搖擺,以及外部大國,特彆是美國和蘇聯,是如何通過各種手段,或明或暗地介入老撾的政治進程。書中是否會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例如秘密的外交斡鏇、情報機構的活動,以及對當地武裝力量的支持?我更希望本書能夠從更深層次探討,在當時國際關係的大背景下,一個主權國傢想要真正維持自身的中立立場,究竟麵臨著怎樣的睏境,以及最終的“挫敗”又是如何深刻地改變瞭老撾乃至整個東南亞的曆史走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