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全彩插画、历史档案、特写照片展示了名枪风采
★第二次世界大战辨识度极高的枪械
★包括但不限于MP38和MP40式冲锋枪的研发、应用、影响等内容,详细介绍了M14的前世今生。
★作者为美国著名武器研究专家,关于MP38和MP40的资料十分详实。
★结合了众多军工领域专家意见,一览名枪风采
★德式制造冲锋枪的世界经典之作:MP38、MP40式
《[美]亚历杭德罗·德·克萨达》介绍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识度极高的纳粹德国武器:MP38式和基于其改进的MP40式冲锋枪。由于便携性极高和具备可折叠枪托,它们被广泛地装备于德军航空兵和坦克兵部队,迅速地成为德军步兵小分队和排级指挥官的标志性武器。
说到MP38式和MP40式冲锋枪就不得不提到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等环境因素。二战初期陆军的观念是每个士兵都能在极端战场环境中捕捉到射击对象,在远距离射击中保持较高的命中率。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这种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战场上反馈的数据是,在超过300米以外的距离士兵们很少能保证击中目标,即使他们所装备的武器具有更远的射程。此外,在很多战场环境中,会出现轻型武器之间在不到100米距离内交火的情况。因此远程射击精确度不再像此前那样被当成是重要的问题(狙击枪、机关枪等除外)。
近距离的战斗中由于战斗的突发性,对武器的射速、火力压制、便携性要求很高,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冲锋枪逐渐受到重视。德国是先看到冲锋枪的发展前景的。
从MP18.Ⅰ、MP28.Ⅱ到EMP式,再到MP36式,经过不断的发展改造,最终MP38式、MP40式的设计成功使冲锋枪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而且更可贵的是这两种德式冲锋枪实现了品质和数量的良好平衡,在保证性能强大的前提下,可以大规模生产以适应二战庞大的作战需求。二战期间作为标志性的德国冲锋枪MP38和MP40式共生产了超过了一百万支,用于装备空降部队、坦克兵、执行特殊任务的士兵等。
这两种冲锋枪因二战成名,战争结束后其影响力却依旧在扩大,在某些地区服役至90年代,生命力不可谓不顽强。而德造冲锋枪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它们的流行成为世界典范,被美苏等强国借鉴。除了军事组织,在美国的执法机构、私人收藏家眼中MP38和MP40式也很受欢迎,在电影、游戏等大众文化中这两种枪械也频频出现。
绪论
研发——新式冲锋枪家世
起源及先驱
MP18.I式冲锋枪
MP28.II式冲锋枪
福尔默的最初设计
EMP式冲锋枪
MK36.III式和MP36式冲锋枪
MP38式冲锋枪
最初的发展
MP38式冲锋枪的变化型号
MP40式冲锋枪
MP40式冲锋枪剖面图
战争期间的改进
改进的MP40式系列冲锋枪
MP41式冲锋枪
弹药
帕拉贝伦式子弹
弹药类型
附件
弹匣:类型和变化种类
弹匣装弹器
弹匣袋
枪带
枪口罩
空包弹射击装置
冬用扳机
消声器
应用——实战中的冲锋枪
MP40式冲锋枪的操作
装弹
射击
卡壳的处理
安全操作规范
战地拆卸组装流程
运用史
先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战斗性能
性能比较
战时生产
影响——对于世界的冲击
战时的仿制品和派生类型
战后的仿制品和派生类型
战后的应用
在非军事组织中的应用
美国执法机构
私人收藏家
大众文化中的MP40式冲锋枪
局限性
结语
参考资料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武器的基本介绍,更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技术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对MP 38和MP 40的设计哲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探讨了它们如何体现了当时德国在机械工程、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前瞻性思维。书中的图表和插画极为丰富,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图,更有大量的高精度技术分解图,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零件的功能和组装方式,仿佛置身于兵工厂之中。我尤其欣赏关于消音器、弹匣以及其他配件的详细介绍,这让我明白了这些辅助装备如何进一步提升了武器的实用性和多功能性。而且,作者还探讨了MP 38和MP 40对战后各国轻武器设计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极具启发性,展现了这两种武器在世界武器发展史上的深远意义。读完这本书,我对这些枪械的敬畏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评分本书在实战应用和战术层面的分析上,堪称教科书级别。我一直对冲锋枪在二战中的作用感到好奇,尤其是MP 38和MP 40这种被誉为“士兵的噩梦”的武器,它们是如何改变了近距离作战的格局。作者通过大量历史战例、士兵回忆录以及军事档案,生动地描绘了MP 38和MP 40在东线、西线以及北非等各种战场上的表现。从城市巷战到丛林伏击,从特种部队渗透到大规模步兵推进,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描述,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武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威力与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作者分析了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如何将这些冲锋枪融入其战术体系,以及它们对敌方士兵造成的心理冲击。我特别喜欢关于“斯托克冲锋枪”战术的讨论,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冲锋枪的战术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武器本身,更是关于武器如何被使用,以及如何影响战争进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德意志冲锋枪爱好者的福音!作为一名对二战武器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度剖析MP 38和MP 40的权威著作,而这本书无疑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对这两种经典武器的起源、设计理念以及技术革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参数,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德国需要这样一种轻便、火力强大的单兵自动武器,以及MP 38与MP 40之间渐进式的改进是如何一步步优化其性能和生产效率的。关于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以及生产线上的挑战,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这对于理解武器的工业背景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早期原型枪和各种实验性设计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其他书籍所忽略的,但恰恰是了解武器发展脉络的关键。读完这部分,你不仅仅是知道了MP 38和MP 40的模样,更能理解它们诞生的必然性和技术上的艰辛。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于一本专门介绍两种冲锋枪的书籍的篇幅和深度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高度专业却又不失趣味性的叙事方式,将MP 38和MP 40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在历史事件的梳理、技术细节的阐释以及战术应用的分析之间取得了绝佳的平衡。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任何历史的复杂性,而是以客观的态度呈现了武器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战后MP 38和MP 40的命运,包括它们如何被一些国家保留、仿制,以及在电影、游戏等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这为本书增添了一层跨时代的解读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MP 38和MP 40的求知欲,更拓展了我对军事历史、武器工程以及文化影响的理解。
评分从实物考证和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一座宝库。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态度,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实物照片、生产批次信息以及罕见的变种型号。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不同生产商、不同批次武器的细微差异的介绍,这对于识别和鉴定MP 38和MP 40的真伪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武器的序列号、刻印以及官方法规的使用标记,这些都是鉴定武器历史和来源的关键信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配件和弹药的详尽描述,包括不同类型的弹匣、枪背带以及配套的清洁工具,这些细节往往是收藏者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部分。本书的图片质量极高,清晰度令人惊叹,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到这些历史遗物的每一个细节,仿佛亲手触摸到了这些饱经沧桑的武器。
评分55555555555555
评分55555555555555
评分55555555555555
评分哈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哈哈哈哈
评分55555555555555
评分55555555555555
评分哈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哈哈哈哈
评分55555555555555
评分5555555555555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