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書是徐誌摩誕辰120周年紀念版,受到中央人民廣播電颱推薦!
2.書中真情詳實地迴顧瞭徐誌摩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品他的詩作,寫他傲世的纔華、清醒的內心、愛恨的勇氣,感受他如火的熱情和對自由不羈的追求。
3.徐誌摩是民國四大纔子之首,新月派的主將,被譽為“中國的雪萊”,本書不僅完整再現他傳奇的一生,而且收錄徐誌摩的詩歌、散文、小說、情書名篇佳文,真實再現他所有的想往、思慕、堅持和熱忱,是瞭解徐誌摩生平的重要資料。
4.裝幀設計極具精緻度,配上精選特種紙,質感上乘,時尚精美,極具閱讀美感。
5.贈送唯美明信片和書簽。
誌摩的詩:
我不是盲目,我隻是癡。但我愛你,我不是自私。愛你,但永不能接近你。愛你,但從不要享受你。即使你來到我的身邊,我許嚮你望,但你不能絲毫覺察我的秘密!
誌摩的文:
如果看過月圓的美,你會有足夠的耐心守候二十九個日子,隻為等那一個月圓夜!即使到那天,不幸有雲遮住瞭她,閉上眼你還是能想見她在雲背後的光華!
深情追思徐誌摩驚艷人生的珍藏讀本,紀念徐誌摩誕辰120周年。
真情詳實迴顧徐誌摩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品他的詩作,感受他如火的熱情和對自由不羈的追求,他有傲世的纔華,他有清醒的內心,他有愛恨的勇氣,無論如何,他值得被稱頌、被羨慕。
徐誌摩,舉世公認的浪漫纔子,新月派的主將,被譽為“中國的雪萊”。
他齣身江南望族,錶弟為金庸,錶外甥女為瓊瑤。
他與鬱達夫同學,師從梁啓超,與蔣百裏、鬍適為莫逆之交。
他活得坦蕩熱烈,與魯迅、郭沫若筆戰,也與泰戈爾、羅素結為一生知己。
他愛過兩個女子,辜負過一個女子,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情愛糾葛,讓他當之無愧成為風月佳話中的話題先生。
他曾無限榮光,也曾失意落寞。他癡情,深情,又薄情。所以,有多少人憎他,就有多少人愛他。
他的一生驚艷而短暫,如他筆下凝著火的詩篇。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命;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本書以唯美的文字、詩意的筆觸和詳實的資料,講述瞭浪漫詩人徐誌摩短暫、傳奇的一生。他的生命,以纔華綻放,以愛為榮光,短短三十五載,卻如煙花一樣璀璨。
淩小汐,湘女,青年作傢。
齣版作品有:
心靈治愈:《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世界很小,而你剛好發光》
人物傳記:《zui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緻徐誌摩的七封信》《我們不能停止不愛:杜拉斯傳》
文化隨筆:《花間十六拍》《緻我們終將逝去的愛情:國外zui美詩歌品鑒》
第一章 海棠舊事
古鎮
鴛譜
展翅
赴美
轉念
第二章 康橋彆戀
從文
英倫
初見
深意
摯友
康橋
第三章 新月照人
自由
迴京
飛颺
新月
波摺
第四章 塵世孤旅
塵世
震旦
情緣
投生
孤旅
第五章 愛眉小劄
漫遊
掙紮
願心
愛牆
第六章 亂世尋夢
戰亂
裂隙
旅程
尋夢
第七章 不如歸去
破碎
迷夢
悲哀
榮光
附錄 誌摩詩選
第一章 海棠舊事
【古鎮】
和藹的春光,
充滿瞭鴛鴦的池塘;
快辭彆寂寞的夢鄉,
來和我摸一會魚兒,摺一枝海棠。
——《醒!醒!》
浙江。海寜。硤石。生養之地,是上天的第一次賜福。春風沉醉的江南水鄉,有人花下煎茶,有人柳下訪陌,欸乃之聲清越入耳,軟糯的吳語轉瞬就化在瞭空氣中。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是多少癡情人的夢。
然而人間世事,終究是新來流水不知處,舊歲時光長青苔。如若年華可以成為信箋,不如就蓋上碧綠色的郵戳,摺一枝海棠,溫一壺月光,朝著生年深處投遞,淡看前塵往事,驚鴻照影來。
硤石小鎮曆史悠久,古時曾是四縣縣城,自唐永徽六年縣治南遷後,因東、西兩山隔村而對,夾水迤邐,更名為“硤石”。硤河於鎮中貫穿而過,又支流橫生,便就有瞭棋子一般撒落的枕河人傢,綠石小橋,長廊蔽日。開門可見河,倚窗可聽船,自有一番迷人風韻。
硤石保寜坊有一座四進深的老宅,住著的是富商徐申如一傢。宅內良木靜婉,藤花繞牆,偶有蟲鳴鳥語停駐簷角牆根,環境靈秀古幽。徐傢在明正德年間就開始經商,到徐申如這一代,已有多處産業,傢境頗為殷實。
1897年1月15日,徐申如的夫人在北廂樓中産得一子。循族譜,取名章垿,字槱森,因與徐申如同一生肖,又名幼申,寓意父子傳承。
小幼申周歲之時,按照江南風俗,傢中需要為他慶賀“啐盤之喜”。那一天,他的雕花小床前設有大案,擺滿瞭各類物什:印章、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賬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由他隨意抓取,以此來預測一個孩子的前途和性情。
徐申如注視著眼前的小小麟兒,目光中帶著期許和慈愛。不想,小幼申還未來得及觸碰任何一件物品,就被一位莽撞的僧人打斷。僧人法號誌恢,自稱能摸骨算命,預知乾坤。他伸齣枯瘦的手掌在幼申的頭上來迴撫摩,目光炯然,喃喃而語。半晌,僅留下一句“此子日後必成大器”,即飄然而去。
如此一番,申如先生決定給孩子重新取名——誌摩,他更加相信這個孩子日後必有大作為,一如新名字裏寄予的殷切厚望。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懂得從單薄的兩個字裏推算命運的流轉變遷,但凡間事終是冥冥之中即有注定。名字可以是一生的佑護,也可以是一生的宿命。徐申如希望孩子有天能為徐傢光耀門楣、興旺傢業,可是多年以後,徐誌摩新月詩人的名氣,以及感情上的叛逆鋒芒,不但偏離瞭他最初的設想,甚至還深深地傷害瞭他。
一
早上——太陽在山坡上笑,
太陽在山坡上叫:——
看羊的,你來吧,
這裏有粉嫩的草,鮮甜的料,
好把你的老山羊,小山羊,喂個滾飽;
小孩們你們也來吧,
這裏有大樹,有石洞,有蚱蜢,有小鳥,
快來捉一會盲藏,豁一陣虎跳。
二
中上——太陽在山腰裏笑,
太陽在山坳裏叫:——
遊山的你們來吧,
這裏來望望天,望望田,消消遣,
忘記你的心事,丟掉你的煩惱;
叫花子們你們也來吧,
這裏來偎火熱的太陽,勝如一件棉襖,
還有香客的布施,豈不是妙,豈不是好。
三
晚上——太陽已經躲好,
太陽已經去瞭:——
野鬼們你們來吧,
黑巍巍的星光,照著冷清清的廟,
樹林裏有隻貓頭鷹,半天裏有隻九頭鳥;
來吧,來吧,一齊來吧,
撞開你的頂頭闆,唱起你的追魂調,
那邊來瞭個和尚,快去耍他一個靈魂齣竅!
——《東山小麯》
花牛在草地裏做夢,太陽偷渡瞭西山的青峰。童年是一首小詩,粉嫩、鮮美、歡快,寫在日光照耀的山坡上,也寫在山羊奔跑的青草裏,自然界的小生靈也會為他來唱和。大樹、石洞、蚱蜢、小鳥、迷藏、虎跳、星光、貓頭鷹、九頭鳥……奏響屬於他的東山小麯。涼風起來瞭,吹動他手裏的紙風箏。風箏帶著他的歡笑,飛過小橋古巷,剪水舟楫,帶來十裏荷塘的清涼……那是屬於童年的鄉村音籟,沿著記憶的青山綠水,緩緩匯入性靈的源頭。
1907年的開智學堂,是廢除科舉製度後鎮裏開辦的第一所學堂,與西寺相鄰。那裏古樹森森,香火繞山,還有石洞幽幻奇絕。暮鼓晨鍾悠悠飄揚在縹碧的天穹下,遙遙鼓蕩耳膜。佇立山巔俯瞰小鎮,正是萬室湧魚鱗。徐誌摩天生聰慧、心思明朗,師從張樹森先生,古文功底深厚,每年考試都是第一。從《論哥舒翰潼關之敗》中便可見一般:
“夫祿山甫叛,而河北二十四郡,望風瓦解,其勢不可謂不盛,其鋒不可謂不銳。乘勝渡河,鼓行而西,豈有以壯健勇猛之師,驟變而為羸弱頑疲之卒哉?其匿精銳以示弱,是冒頓餌漢高之奸謀也。若以為可敗而輕之,適足以中其計耳,其不喪師辱國者鮮矣!”
1910年春,徐誌摩離開傢鄉進入杭州府一中學習。以每次期終考試年級第一的優勢擔任年級長。徐誌摩入學不久,鬱達夫便從嘉興轉學而來。多年後,鬱達夫寫到那段中學時光,不禁感慨萬韆。他說自己剛轉學過來時像隻縮在殼中的蝸牛,而徐誌摩熱情機靈,戴金邊眼鏡,穿青布長衫,性格開朗俏皮,眼神柔和真誠,眉宇間則煥發著一股子少年公子的翩翩神采,兩人很快就成為好友,他們一起淘氣,一起吸引同學們的注意。他如是迴憶對徐誌摩的最初印象:
“而尤其使我驚異的,是那個頭大尾巴小、戴著金邊近視眼鏡的頑皮小孩,平時那樣的不用功,那樣的愛看小說——他平時拿在手裏的總是一捲有光紙上印著石印細字的小本子——而考起來或作起文來卻總是分數得得最多的一個。”
1911年鞦,辛亥革命爆發,學校被迫停課,學生隻能休學各自迴傢。雖然革命的浪潮很快平息,但那浪潮帶來的衝擊卻深深地停留在瞭少年時期的徐誌摩心裏。復學後,受新思潮的影響,他開始關心國事、科學,並在文學方麵呈現齣強烈的興趣與驚人的天賦。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1913年,徐誌摩在校刊《友聲》上發錶瞭人生中的第一篇論文,名曰《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嚮他崇拜的梁啓超先生緻敬。從標題到內容,他的文章都對應瞭梁啓超的那篇《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這也為他日後的拜師埋下瞭伏筆。
“若科學、社會、警世、探險、航海、滑稽等諸小說,概有裨益於社會,請備言之,科學小說,發明新奇,足長科學知識;社會小說,則切舉社會之陋習積弊,陳其利害,或破除迷信、解釋真理、強人民之自治性質、興社會之改革觀念,厥功最偉;警世小說,曆述人心之險惡,世事之崎嶇,觸目劌心,足長涉世經驗;探險航海小說,或乘長風,破萬裏浪,或闢草萊,登最高峰,或探兩極,或覓新地,誌氣堅忍,百摺不迴,足以養成人民之壯誌毅力;至於滑稽小說,雖屬小品文字,而藉詼諧以諷世,昔日之方朔髡奴,亦足以怡情適性,解愁破悶。凡諸所述,皆有益小說也,其裨益社會殊非淺鮮,有誌改良社會者,宜竭力提倡之。”
在文中,他倡導知識分子們,以文字改良民風,繼而裨益於社會。洋洋灑灑韆餘字,伶俐激揚,文采飛揚,字裏行間,見性情,也見冷思,又猶如一首綿長的警世詩,筆鋒若刀,絕美而淩厲。
隻是重新開課後,徐誌摩的好朋友鬱達夫已經離開瞭詩意的南國,隨著兄長去瞭遙遠的日本,這件事,讓心思細膩的他,失落瞭好一段時日。日月星辰,青山雲水,鴻雁的羽毛落在歲月裏,彌漫上層層的光影塵埃。而一段相處半年的情誼,足以令人一生懷想。
當我翻開這本書,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充滿民國風情的時代。書的開篇,便為我描繪瞭一個鮮活的徐誌摩,他不僅僅是一個天纔詩人,更是一個有著血肉之軀的凡人,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掙紮與追求。我尤其被他與陸小曼之間那段驚世駭俗的愛情故事所吸引。在那個年代,如此大膽、如此不顧一切的愛情,無疑是對當時社會禮教的巨大衝擊。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在這段關係中,是否存在著我們不曾瞭解的復雜情感和無奈?書中的筆觸,是否能夠細膩地展現齣他們之間那些微妙的情緒變化,那些詩意與現實的碰撞?我更想探究,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徐誌摩甘願承受巨大的壓力,去追尋這份不被世俗認可的愛情?是純粹的愛戀,還是對自由、對個性的極緻追求?我相信,這本書不會止步於簡單的敘述,而是會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動機和情感,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徐誌摩,一個在愛情的激流中奮不顧身的男人。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徐誌摩的一生,充滿瞭矛盾與掙紮,但同時也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輝。他既是浪漫的詩人,又是現實的個體;他渴望純粹的愛情,卻又身處紛繁復雜的社會之中。書中對他晚年的一些思考和睏境的描繪,讓我看到瞭他內心的成熟與無奈。他對於教育的關注,對於國傢前途的擔憂,都展現瞭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感。我特彆想知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對於自己的一生,是充滿瞭遺憾,還是無怨無悔?這本書的結尾,是否能夠給我一個令人深思的答案?我期待它能帶領我,不僅僅是迴顧他的人生軌跡,更能去思考他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産。那些關於愛情、關於自由、關於藝術的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這本書,讓我對徐誌摩這個名字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他不僅僅是一個纔華橫溢的詩人,更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深刻理解和銘記的靈魂。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並沒有將徐誌摩塑造成一個遙不可及的藝術符號,而是將他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書中對他早期經曆的描述,讓我看到瞭一個懷揣報國理想的青年,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尋找自己的方嚮。他與梁啓超的師生情誼,更是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和擔當。我很好奇,梁啓超這位大人物,在徐誌摩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的教誨,是否在徐誌摩的心靈深處留下瞭深刻的烙印?而那些散落在各個章節中的,他與其他文化名人的交往,更是勾勒齣一幅生動的民國文化畫捲。從林徽因的纔情與選擇,到泰戈爾的詩意啓濛,再到他與其他詩人的論戰與切磋,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徐誌摩個人的傳記,更是那個時代社會思潮、文化碰撞的縮影,通過徐誌摩的視角,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激蕩與變革,看到瞭知識分子的迷茫與堅守。
評分《愛你是心底開齣的花:徐誌摩傳》這本書,單看書名就足以讓人心生漣漪。徐誌摩,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浪漫、衝動,甚至有些破碎的美感,仿佛是他筆下的詩句,在民國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裏,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一直覺得,理解徐誌摩,不能僅僅停留在他的詩歌本身,更要去觸碰他的人生,他所經曆的愛恨情仇,他與那個時代錯綜復雜的關係。這本書似乎就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我對於這位詩人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期待能從書中窺見他少年時的青澀與理想,青年時的激情與睏頓,以及中年時對愛情、對藝術、對國傢命運的思考。那些曾經被他深深愛過的女子,她們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瞭怎樣的印記?他的愛情,究竟是純粹的理想主義,還是在現實的泥沼中掙紮的産物?他的詩,又如何在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中孕育而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像是一次與靈魂對話的邀請,我渴望通過閱讀,去感受他靈魂深處的跳動,去理解他生命中那些璀璨的光芒,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陰影。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一點,在於它對徐誌摩詩歌創作背景的深入剖析。詩歌從來都不是空中樓閣,它必然根植於作者的生活經曆、情感體驗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我一直認為,理解徐誌摩的詩,必須先理解他的人。書中對他人生中那些重大事件的細緻描繪,諸如留學經曆、傢庭變故、以及與幾位重要女性的情感糾葛,都仿佛成為瞭他詩歌創作的養分。我期待能夠通過書中的講述,清晰地看到,那些感人肺腑的詩句,是如何從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孕育而生的。比如,他對自由的渴望,對愛情的追求,對生命短暫的感慨,這些情感如何在特定的生活經曆中得到升華,最終凝結成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瞭他的生平,更是試圖揭示他詩歌創作的內在邏輯和情感源泉,讓我能夠以更深沉、更透徹的視角去解讀他的詩歌,去感受他文字中蘊含的生命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