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

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文儒 著
图书标签:
  • 鲁迅
  • 画传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 历史
  • 文化
  • 精装
  • 海报
  • 名人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271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788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95
字数:333000
附件:鲁迅海报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鲁迅博物馆提供大量珍贵图片,杰出鲁迅专家撰写极具真实性的鲁迅传记。
★表里如一的细致与精美,可做小型博物馆之用,特别适宜收藏。
★援引各个时期的宝贵影像,破除一些片面与误解,呈现出一个真实生动的鲁迅。
★不为人所知、却异常生动,异常有人情味。

内容简介

本书由鲁迅博物馆授权提供500多张图片,由杰出鲁迅专家李文儒先生执笔,精心描写出鲁迅生平和过往的点点滴滴,编纂成一部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书画”作品。献给热爱鲁迅,热爱中化文化的人们

作者简介

李文儒,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著作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郭沫若

要冒这一切伟大的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茅盾

目录

前 言
在绍兴1881.9—1898.5
鉴湖越台名士乡 / 3
绍兴的石、水、船 / 6
翰林梦的破灭 / 9
书香子孙 / 13
桂树下 / 16
“女吊”与“无常” / 19
百草园 / 22
三味书屋 / 25
从小康坠入困顿 / 28
在乡下的外婆家 / 32
走异路 逃异地 / 37
在南京 1898.5—1902.3
从子曰诗云到ABCD / 43
吃辣椒看《天演论》 / 46
文章得失不由天 / 50
在东京 1902.4---—1909.8
到外国去 / 55
我以我血荐轩辕 / 59
国民性问题 / 64
科学之光 / 67
弃医从文 / 72
母亲送的“礼物” / 80
首在立人 / 84
域外小说 始入华土 / 91
在杭州、在绍兴、在南京 1909.8—1912.5
假辫子 / 97
新政府 旧人物 / 102
在北京 1912.5—1926.8
北 上 / 109
在教育部内 / 112
沉入古代去 / 120
“铁屋”里的“呐喊” / 128
救救孩子…… / 133
一发而不可收 / 138
聚居八道湾 / 141
阿Q,阿Q…… / 144
开创中国现代小说之路 / 149
注重翻译 / 154
兄弟失和 / 160
“老虎尾巴” / 165
荷戟独彷徨 / 170
野草之歌 / 175
讲 学 / 179
西安行 / 182
现代小说家的古代小说史 / 184
无意做导师的导师 / 188
“风子是我的爱” / 195
在女师大风潮中 / 200
控告章士钊 / 203
出离愤怒的祭奠 / 208
悲喜时节的歌哭 / 212
在厦门 1926.9—1927.1
南 下 / 217
坐在厦门的坟中间 / 222
在广州 1927.1—1927.9
去留迎送 / 231
中山大学的大忙人 / 235
老调子已经唱完 / 240
愤而辞职 / 244
朝花夕拾白云楼 / 249
在上海1927.10—1936.10
梦醒后的选择 / 257
旧友新朋话上海 / 260
景云深处是吾家 / 265
诗赠“邬其山” / 270
“论争”与“窃火” / 274
无情未必真豪杰 / 278
“左”“右”之间 / 285
“资本家的乏走狗” / 290
怒向刀丛觅小诗 / 296
铁木艺术 / 301
拿来主义 / 308
以文会友 / 313
斗士诚坚共抗流 / 316
北平五讲 / 320
又为斯民哭健儿 / 324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328
有朋自远方来 / 332
“且介亭” / 335
出卖文章为买书 / 339
伪自由谈 / 342
喜笑怒骂皆文章 / 347
故事的新编 / 351
此中甘苦两心知 / 355
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 / 359
从《毁灭》到《死魂灵》 / 364
统一战线 / 367
论时事不留面子 / 371
赶快做 / 374
伟人之死 / 377
民族魂 / 386
鲁迅年表

精彩书摘

  《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
  绍兴的石、水、船
  绍兴让人印象最深的,最能牵扯缕缕思绪的,大约莫过于石,莫过于水,莫过于船了。
  虽说城乡巨变,现代建筑和新修的道路把往昔的小桥流水人家挤到了不显眼的角落,但是早已流传极广的鲁迅的描写,老人的回忆,与尚存的依稀旧景相互印证,尚可复原鲁迅诞生时江南水乡特别的风情:
  绍兴的大街小巷是大块大块的石板铺成的,绍兴的大桥小桥是石块石条砌成的,绍兴的大山小山是石头凝结成的。
  绍兴的石头粗粝,绍兴的石头坚硬,绍兴的石头有棱有角。走在绍兴的石板路上,有一种格外踏实的感觉。
  1881年9月25日,鲁迅降生在绍兴城内都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大院中石板铺地的房子里。
  鲁迅在厚实的石板上站立起来。
  鲁迅在坚硬的石板上迈开人生的第一步。
  鲁迅跨过石门槛,走出石门,走在石板路上,走向外面的世界。绍兴的路是水,绍兴的路是船。绍兴在水上,绍兴人在船中。绍兴人的梦诞生在船里。
  周家大院的后面是一条河,周家台门的前面也是一条河。河岸是石头砌起来的。河水轻轻拍击着石头。石缝中有活着的青苔和死去的荒草。水面上永远有落叶漂荡。水中永远有乌瓦粉墙木门窗的枕水人家的参差倒影。河水托起了乌篷船、白篷船。船系在石岸石阶的石桩上、石洞里。
  鲁迅一次次走过石板路,走下石台阶,跨入船舱中。鲁迅一次次离乡远行,一次次去寻求自己的梦。绍兴城内无数的石板、石条、石块、石柱、石础,统统来自城外的石山。至少从大禹时代开始,千秋百世,绍兴人祖祖辈辈开山凿坑取石。绍兴的山小了,绍兴的城大了。一座座石山分解成无穷无尽的石板石条,随着绍兴的水,源源不绝地流动变化着。人斧神工,人与自然的较量与合作,不仅建成了城镇村落、河堤地堰,也造出了势夺天工的石景奇观。
  凿痕累累的石湖石洞,峻峻峭拔的石山石峰,深不可测的石潭石凼,拔地而起的云骨石,横空出世的棋盘石,都是绍兴人一锤一锤打凿出来的,是他们建造自己家园时无意间创造出来的艺术品。这使每一个外来人叹为观止,使每一个绍兴人引以为豪。绍兴的每一块石头上,都蕴含着石头磨砺出来的比石头还坚硬还刚强的意志的力量一人的伟大力量。绍兴的石与水最普通也最耐人寻味。石与水相生相依,是大自然最坚硬与最柔韧的完美组合。石为骨骼,水为血脉。骨骼挺立,血脉贯通,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水有石的围护,水格外的清冽、纯净、深沉、丰盈、饱满,独具生命活力的涌动和流畅。石有水的环绕,石格外的冷峻、峭拔、孤傲、雄健、强硬、狂放,独具生命意志的坚定和刚正。
  鲁迅诞生成长在绍兴的石与水之中,鲁迅的足迹身影留在绍兴的石与水之中。鲁迅后来虽然离开了绍兴,但他的生命之源在绍兴的石与水之中。孕育鲁迅的稽山镜水,赋予了他石与水的秉性。
  ……

前言/序言

中国的20世纪是需要伟人,也产生了伟人的时代。鲁迅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伟人。
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鲁迅在他的“遗嘱”中写道,“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们却隆重地祭奠他,并特制一面题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覆盖在他的灵柩上为他送行。
“民族魂”与民族同在,与人民同在。希望速朽的鲁迅最终得到的是不朽。
自从鲁迅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产生影响以来,近百年文化的筛选,完全证明了鲁迅留给我们的上千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经典。渗透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鲁迅的学识、智慧、思想、人格、精神,早已成为值得后人学习和弘扬的中国现代文化的优秀传统。
经典文化的品格在于经得起历史的淘汰,经典文化的意义在于对民族的成长、人类的进步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鲁迅的著作和思想,是永远给予人们智慧和力量,永远激励人们从事新的历史创造活动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鲁迅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鲁迅的永存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几十年来,人们以多种方式表达了对鲁迅的崇敬和爱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馆就是鲁迅博物馆。在绍兴,在厦门,在广州,在上海,在鲁迅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都有纪念他的场所。
当然,阅读他的著作是纪念他、学习他、弘扬他的精神的最主要的途径,而通过他的手稿、照片等文献资料,追寻他上下求索的人生踪迹,则更容易走近他、感知他、了解他,更容易走进这位思想文化伟人的心灵世界。
北京鲁迅博物馆珍藏着数万件鲁迅文物。我们特从鲁迅的文物和文献资料中精选500多件(份)制成图片,精心撰写描述鲁迅生平、研究鲁迅业绩的文字,尽可能将两者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力图编纂成一部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鲁迅画传》,以此,献给热爱鲁迅、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


旷世文豪的生命轨迹与精神丰碑:一部深入骨髓的鲁迅全景式传记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鲁迅生平事件的线性记录,而是一部力求捕捉其复杂灵魂、剖析其思想蜕变,并展现其文学遗产不朽魅力的全景式深度传记。我们试图超越传统传记的窠臼,从一个更广阔、更具批判性的视角,重构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第一部:风暴的序曲——从绍兴的茧到仙台的觉醒 开篇将聚焦于鲁迅早年的成长环境——晚清江南水乡的衰败与沉重,分析封建礼教如何在他敏感的心灵上刻下第一道烙印。他的童年经历,特别是祖父的入狱和家庭的变故,如何塑造了他日后对“国民性”的深刻批判。 随后,笔触转向他留学日本的经历,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远行,更是思想上的剧烈震荡。我们详细梳理了他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生涯的转折点,特别是那张著名的“幻灯片事件”背后的文化心理动因。我们不满足于叙述“弃医从文”的表面原因,而是深入探究他如何在那一刻完成了从个体治疗者到民族灵魂工程师的内在转变。这段时期,他与早期留日知识分子的思想碰撞、他对西方思潮的汲取,以及他如何从对自然科学的信仰转向对人文精神的执着,都将得到细致的描摹。 第二部:横眉冷对——在“呐喊”与“彷徨”中铸就文坛丰碑 本书的核心部分将系统梳理鲁迅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我们不再将他的作品视为孤立的篇章,而是将其置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 对《呐喊》的深度解读: 我们将剖析《狂人日记》中“吃人”意象的哲学深度,探讨它如何回应了当时社会结构性的病灶。《阿Q正传》的分析将超越对“精神胜利法”的简单概括,聚焦于阿Q这一形象如何成为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性载体,以及鲁迅对这一国民劣根性的自我审视与挣扎。 对《彷徨》的细致梳理: 这一时期的鲁迅,面对革命的反复与理想的幻灭,展现出更加复杂和悲剧性的思考。我们将深入探讨《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与时代性,《伤逝》中知识分子爱情理想的破灭,以及他笔下人物在“立人”与“救国”之间的两难困境。 散文诗的境界: 对《野草》的解读将突破传统文学评论的范畴,着重探究其中蕴含的象征主义、哲思和近乎宗教式的孤独感。书中将详细论述《题辞》《雪》《好的故事》等篇章中,鲁迅如何用最凝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独特的、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内心世界。 第三部:论战的烽火与“杂文”的匕首 鲁迅后期被誉为“民族魂”,其主要武器便是匕首和投枪般的杂文。本部分将重点解析鲁迅如何将杂文提升到一种全新的艺术高度和战斗层面。 我们将梳理他与“新月派”、“京派”以及其他论敌之间一系列著名的论战。这些论战并非简单的口舌之争,而是关于中国文化走向、关于艺术的功用、关于革命的实质等根本问题的交锋。我们将还原论战的背景,阐释鲁迅在其中所持守的批判精神和他的逻辑建构,展示他如何以一己之力,在思想光谱上占据了批判与反思的制高点。 特别地,本书会关注鲁迅在“左联”内部的角色定位,他如何作为精神上的导师,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其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第四部:翻译、教育与幕后:一个多维度的鲁迅 本书力求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富人情味的鲁迅形象,而非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斗士”。 翻译家: 详细介绍他如何以翻译为媒介,将东欧、北欧及俄国的文学精华引入中国,这种选择背后的文化考量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审美趣味的影响。 美术鉴赏家: 探讨他对木刻艺术的热衷,以及这门艺术如何反过来滋养了他的文学创作,与他的杂文精神相辅相成。 教育家与友人: 描绘他与许寿裳、钱玄同等人的复杂友谊,以及他作为教师在北大、在教育部工作时的点滴片段,揭示他对待青年学子的期许与失望。 家庭生活侧面: 谨慎而真诚地探讨他与朱安的婚姻悲剧,以及他与许广平相知相守的晚年,力求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展现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终章:鲁迅的遗产与当代的回响 最后,本书将探讨鲁迅思想的持续生命力。我们分析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与挪用,并探讨在信息爆炸、文化碎片化的当代社会,鲁迅式的清醒、批判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依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他留下的不仅是一批经典文本,更是一种面对时代困境时,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姿态和道德勇气。 全书风格沉稳、考据扎实,叙事流畅且充满洞察力,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鲁迅“何以成为鲁迅”的深刻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位伟人,除了阅读他的文字,欣赏他的思想,更应该去了解他的生活,他的形象,他的周边环境。这本《鲁迅画传》精装本,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被那“巨幅鲁迅海报”深深吸引,心想,这一定是一次难得的收藏机会。我喜欢将那些对我影响深远的人物形象,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生活空间里,仿佛是一种精神的陪伴。而鲁迅先生,无疑是我心中最值得这样对待的智者。精装本的厚重感,预示着这本书内容的丰富性和珍贵性。我不由得开始想象,画传里会收录哪些我从未见过的照片?是他在书斋伏案疾书的场景,还是在街头巷尾考察民情的侧影?亦或是与友人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瞬间?每一个画面,都可能蕴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段触动人心的回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鲁迅先生一生的梳理,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期待着,通过这本画传,能够更立体、更鲜活地认识这位民族魂,也希望那张巨幅海报,能成为我书房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时激励我,也让我时时感念。

评分

说实话,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他的作品和他的思想层面。他的文字,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析着那个时代的病症,也鞭挞着人性的弱点。但总觉得,那是一种隔着屏幕的对话,总想能更“触碰”到他本人。这本《鲁迅画传》精装本,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听说它附赠的巨幅鲁迅海报,让我颇为期待。我喜欢那种有分量的纪念品,尤其是与我崇敬的人物相关的。想象一下,一张尺寸颇大的鲁迅先生的肖像,或是在他工作时的场景,挂在墙上,每天都能看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激励。精装的质感,也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承载的,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奋斗、思考和呐喊。我渴望从中看到他更真实、更生活化的一面,去理解他那些深刻思想的形成背景,去感受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定。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内心世界的契机,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这本《鲁迅画传》精装本,我刚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了它非同寻常的分量。我一直对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充满了敬意。他的文字,既有洞察人心的深刻,又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而这本画传,据介绍,还附赠了一张巨幅的鲁迅海报,这更是让我心动不已。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位伟人,不能仅仅局限于他的文字,更需要通过他的形象,他的生活,去体会他所处的时代,去感受他的人生轨迹。这本精装画传,我想一定汇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和照片,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展现鲁迅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去寻找那些我可能从未见过的鲁迅先生的面容,去了解他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去感受他那颗为民族命运而跳动的心。而那张海报,更是我期待中的惊喜,我计划把它挂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学习鲁迅先生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精神先驱的近距离接触。

评分

这套《鲁迅画传》精装本,光是拿到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满满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对鲁迅先生有着深厚的敬意,总觉得他的思想深邃,文字犀利,是那个时代不屈的脊梁。这次终于有机会入手这本画传,真是太期待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单从这精美的装帧设计就能看出出版方的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富有历史感的色调,触感也非常好,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尤其是打开的瞬间,扑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知识的温度。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画传中那些或许我从未见过的鲁迅先生的影像,以及那些伴随他一生的故事。据说里面还附赠了一张巨幅鲁迅海报,光是想想那个画面就已经让我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把它裱起来挂在书房,时刻感受鲁迅先生那种无畏的精神。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有机会去窥探那位伟大灵魂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那个时代的呐喊与彷徨,去感受他那份对民族深沉的爱与责任。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被深深地吸引,沉浸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中。

评分

我一直深信,一件物品的质感,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给人的初印象。这本《鲁迅画传》精装本,光是握在手中的重量感,就足以说明它的不凡。我对于鲁迅先生,始终抱持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崇拜,他的思想如灯塔,照亮了许多黑暗的角落,他的文字如利剑,刺破了虚伪与腐朽。而这本画传,更是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去“看见”这位我心中神圣的灵魂。据说,里面还有一张巨幅鲁迅海报,这个附加的“福利”更是让我欣喜若狂。我喜欢这种,不仅有内容,还有“实体”的纪念意义的设计。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它,去探寻那些照片背后可能隐藏的故事,去感受那些年代的氛围,去勾勒出更加立体、饱满的鲁迅先生形象。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精神的远足,一次对伟人灵魂的探寻。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与鲁迅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汲取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洞察世事的智慧,并让那张巨幅的海报,成为我书房里,一份永恒的精神象征。

评分

物美价廉,一如既往地好!

评分

全新正版图书,满意的一次购物。买图书选择京东。

评分

没啥特色,多了几个照片就贵了这么多。

评分

全新正版图书,满意的一次购物。买图书选择京东。

评分

没啥特色,多了几个照片就贵了这么多。

评分

没啥特色,多了几个照片就贵了这么多。

评分

好书

评分

尚可。。。。。。。。。。。

评分

物美价廉,一如既往地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