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

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宝瑞 编
图书标签:
  • 肿瘤学
  • 个体化治疗
  • 靶向治疗
  • 免疫治疗
  • 肿瘤免疫学
  • 精准医学
  • 肿瘤微环境
  • 生物标志物
  • 临床试验
  • 肿瘤新靶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30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81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包括肿瘤免疫基础知识和肿瘤个体化与靶向治疗新策略两篇。第一篇囊括了肿瘤抗原、肿瘤免疫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反应评价指标、免疫靶向制备技术及实验模型等多个领域;第二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或刚刚获批临床应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以及临床应用领域的新发现,此外,还对精准放疗与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与免疫治疗等整合医疗进行了介绍。《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在肿瘤免疫基础知识新认识的基础上,对以个体化和靶向技术为特色的免疫治疗新技术进行较全面细致的阐述,并紧跟抗肿瘤转化医学及临床肿瘤医学领域新方向,介绍免疫治疗新技术与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联合应用。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肿瘤免疫基础知识与技术
第一章 抗肿瘤免疫应答 3
1 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 3
2 抗肿瘤体液免疫应答 17
3 总结 20
第二章 树突状细胞 26
1 DC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6
2 DC抗肿瘤免疫机制 27
3 DC与肿瘤免疫逃逸 28
4 DC的临床应用 28
5 总结 30
第三章 肿瘤抗原 35
1 新抗原 35
2 病毒相关抗原 37
3 癌-睾抗原 38
4 肿瘤相关抗原 39
第四章 肿瘤免疫微环境 45
1 肿瘤免疫微环境组成及特点 45
2 免疫微环境重塑 50
第五章 肿瘤靶向肽 53
1 肿瘤靶向肽简介 53
2 肿瘤靶向肽分类 53
3 肿瘤靶向肽筛选 58
4 肿瘤靶向肽的应用 62
5 总结与展望 64
第六章 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制备策略 68
1 基于动物免疫的抗体制备策略 68
2 基于体外筛选的抗体制备策略 71
3 人源抗体库筛选 73
4 转基因小鼠技术 74
5 新型抗体 75
6 总结与展望 75
第七章 DARPin技术 78
1 DARPin简介 78
2 DARPin的结构与特点 78
3 DARPin的制备技术 81
4 DARPin的应用 84
5 总结与展望 87
第八章 抗肿瘤免疫反应评价指标89
1 抗肿瘤免疫反应临床疗效评价89
2 抗肿瘤免疫反应检测指标 92
3 抗肿瘤免疫反应预测指标 99
4 总结与展望 100
第九章 实验小鼠模型 109
1 实验小鼠模型概述 109
2 普通型小鼠 109
3 免疫缺陷型小鼠110
4 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 113
5 总结与展望 116
第二篇 肿瘤个体化与靶向治疗新策略
第十章 新抗原 123
1 新抗原概述 123
2 个体化新抗原筛选 125
3 MHCⅡ类分子限制性新抗原与CD4+T细胞 127
4 新抗原的应用 128
5 总结与展望 129
第十一章 TCR-T细胞治疗技术 133
1 TCR-T细胞治疗简介 133
2 TCR-T细胞治疗原理 133
3 TCR-T细胞治疗的技术流程 133
4 NY-ESO-1特异性TCR-T细胞治疗技术 136
5 个体化新抗原介导的特异性TCR-T细胞治疗技术139
6 总结与展望 141
第十二章 CAR-T细胞治疗技术 145
1 CAR-T细胞的结构与原理 145
2 四代CAR-T细胞的比较 147
3 CAR-T细胞的制备流程 147
4 CD19 特异性CAR-T细胞治疗技术 148
5 EGFRvⅢ特异性CAR-T细胞治疗技术 150
6 CAR-T 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151
7 总结与展望 151
第十三章 BiTE?免疫治疗技术 154
1 BiTE的技术原理 154
2 BiTE的制备流程 155
3 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 155
4 BiTE在实体瘤中的治疗进展 156
5 总结与展望 157
第十四章 基因定点编辑技术 161
1 基因定点编辑技术概述 161
2 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原理 161
3 基因定点编辑技术的应用 164
第十五章 个体化肽疫苗 178
1 肽疫苗免疫治疗简介 178
2 个体化肽疫苗治疗方法的原理与优势 178
3 个体化肽疫苗库的构建 180
4 个体化肽疫苗的筛选 182
5 个体化肽疫苗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82
6 总结与展望 186
第十六章 放疗与免疫治疗 191
1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191
2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191
3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 194
4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关键问题探讨 198
第十七章 免疫卡控点单克隆抗体 204
1 CTLA-4抗体 205
2 PD-1抗体 207
3 PD-L1抗体 210
4 免疫卡控点抗体药物的联合应用 211
5 总结与展望 213
第十八章 纳米技术与免疫治疗 217
1 纳米载药系统的参数选择 218
2 纳米技术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219
3 总结与展望 223
第十九章 血液微成分与免疫治疗 229
1 外泌体与免疫治疗 229
2 血浆游离核酸与免疫治疗 234
3 总结与展望 235
第二十章 中医药与免疫治疗 240
1 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240
2 调节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 245
3 重塑免疫抑制微环境 247
4 总结与展望 252
第二十一章 溶瘤病毒 261
1 溶瘤病毒概述 261
2 溶瘤病毒抗肿瘤免疫反应 263
3 上市及进入Ⅲ期临床的溶瘤病毒 265
4 总结与展望 267
第二十二章 异基因细胞疗法 271
1 异基因CD19CAR-T细胞 271
2 异基因新抗原反应性T 细胞 273
3 其他来源的异基因免疫细胞 274
4 总结与展望 275

精彩书摘

  《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
  肿瘤抗原的高选择性表达很大程度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目前较为认可的肿瘤候选抗原包括突变抗原、致癌病毒抗原及癌一睾抗原。由于TCR—T细胞识别的是HLA—抗原肽复合物,针对的是某一特定的抗原表位,所以在谨慎选择抗原的同时还要兼顾抗原表位肽的特异性、免疫原性等。在2013年开展的一项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利用靶向癌—睾抗原MAGE—A3、HLA—A2限制性的TCR—T细胞治疗黑色素瘤、滑膜肉瘤及食管癌,其客观有效率达56% (5/9),然而,有2名患者出现了致死性神经毒性。因为该TCR识别的抗原表位同样存在于MAGE蛋白家族中的MAGE—A12,而MAGE—A12低水平表达于脑内,所以产生了脱靶的不良反应。由此可见,靶点的特异性表达及TCR的特异性识别对于临床安全应用至关重要。
  ……
肿瘤的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一本探索肿瘤精准治疗新纪元的著作 引言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浪潮中,肿瘤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曾经的“一刀切”模式,到如今“千人千面”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我们正一步步逼近攻克癌症的终极目标。而在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中,肿瘤的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正是应运而生,旨在系统、深入地梳理和阐释这一前沿领域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肿瘤医生、研究人员、生命科学从业者以及对肿瘤治疗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权威的知识指南。 第一部分: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石——深入理解肿瘤的异质性 肿瘤的本质并非单一、同质性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基因突变、细胞表型和微环境相互作用驱动的复杂异质性集合体。要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首要且关键的一步,就是必须深刻理解肿瘤的这种内在多样性。 1. 肿瘤基因组学与分子分型:揭示疾病的“身份证” 本书将首先回顾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历程,从早期对关键驱动基因的识别,到如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WGS)、外显子组测序(WES)、转录组测序(RNA-seq)等技术,精准绘制出肿瘤的分子图谱。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肿瘤类型中常见的基因突变,例如KRAS、EGFR、BRAF、TP53等,以及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基因组学数据,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分子分型。例如,乳腺癌的Luminal A、Luminal B、HER2富集和三阴性亚型,肺癌的EGFR突变型、ALK融合型、KRAS突变型等,这些分子分型不仅是诊断的依据,更是指导治疗选择的金钥匙。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分子分型与预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多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组学、代谢组学等)的整合分析,构建更精细、更动态的肿瘤分子画像。 2. 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理解肿瘤的“生态系统” 肿瘤并非孤立存在的细胞团块,而是与周围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共同构成的复杂微环境。本书将详细解析肿瘤微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在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药物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重点关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等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特别地,我们将深入探讨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双重角色,既可能参与抗肿瘤免疫,也可能被肿瘤细胞招募和改造,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免疫逃逸。理解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是开发更有效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策略的基础。 3. 肿瘤进化与耐药机制:动态应对癌症的“变脸” 癌症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疾病,肿瘤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不断进化,产生新的突变,从而获得对治疗的耐药性。本书将系统阐述肿瘤的进化动力学,以及肿瘤细胞如何通过基因组不稳定、表观遗传学改变、信号通路重塑等多种机制,对抗现有治疗。 我们将重点分析不同类型耐药机制的分子基础,例如EGFR抑制剂的T790M突变,ALK抑制剂的C622Y突变,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得性耐药等。理解这些耐药机制,将为我们设计新的治疗策略,例如序贯治疗、联合治疗,以及开发能够克服耐药性的下一代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肿瘤靶向治疗的精进——精准打击癌细胞的“要害” 在深入理解肿瘤个体化特征的基础上,靶向治疗应运而生,旨在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实现精准打击,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同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1. 小分子靶向药物:锁定关键信号通路 本书将详细介绍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它们通常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我们将从药物的作用机制出发,对不同类别的靶向药物进行梳理,包括: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如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ALK-TKI(克唑替尼、阿来替尼)、VEGFR-TKI(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详细解析它们针对的靶点、分子作用机制、适应症及耐药情况。 激酶抑制剂: 如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达拉非尼)、MEK抑制剂(曲美替尼、依维替尼)等,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 其他小分子靶向药物: 如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及其在特定肿瘤类型中的治疗潜力。 我们将结合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这些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在不同分子亚型肿瘤中的选择原则,并探讨联合治疗策略如何进一步提升疗效。 2. 单克隆抗体药物:阻断信号传导或介导免疫杀伤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类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参与免疫调节的分子,发挥抗肿瘤作用。本书将详细介绍: 靶向生长因子受体或配体的抗体: 如抗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解析其在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疾病中的经典应用。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抗体: 如抗VEGF抗体(贝伐珠单抗),以及其在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 如曲妥珠单抗-美坦新辆、恩美曲妥珠单抗等,分析其“精确制导”的优势,以及在晚期乳腺癌、淋巴瘤等中的治疗进展。 3.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的整合:探索未来的可能 虽然本书的重点在于药物治疗,但我们也将在靶向治疗的框架下,对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前瞻性介绍。例如,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中的巨大成功,以及其在实体瘤中的挑战与机遇,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等,都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第三部分:肿瘤免疫治疗学的革命——激活人体自身的“卫士”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天然屏障,而肿瘤免疫治疗学正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力量,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篇章。 1. 肿瘤免疫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博弈” 本书将首先深入浅出地讲解肿瘤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将从免疫系统的构成出发,介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关键免疫细胞的功能。 特别地,我们将详细阐述肿瘤免疫逃逸的多种机制,包括: 肿瘤抗原的隐匿性与多样性: 肿瘤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 免疫检查点通路的激活: PD-1/PD-L1、CTLA-4等免疫检查点分子如何“刹车”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如Treg、MDSC)和免疫抑制分子的作用。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解除免疫系统的“枷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本书将全面介绍: PD-1/PD-L1抑制剂: 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解析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中的广泛应用。 CTLA-4抑制剂: 如伊匹木单抗,及其与PD-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我们将深入分析ICIs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dMMR等),并探讨如何通过多重检测和整合分析,提高疗效预测的准确性。 3. 细胞免疫疗法:活化与重塑“杀伤力” 细胞免疫疗法,特别是CAR-T细胞疗法,已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本书将: 详细介绍CAR-T细胞疗法的构建原理与技术: 如何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进行杀伤。 阐述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在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的疗效,以及在实体瘤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介绍其他细胞免疫疗法: 如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NK细胞疗法等,展望其未来潜力。 4. 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协同增效,突破瓶颈 鉴于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单一疗法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疗效。本书将重点探讨各种联合治疗策略,以期实现协同增效、克服耐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 已成为许多实体瘤的一线治疗标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 探索不同机制的联合优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其他免疫疗法: 如与细胞免疫疗法、肿瘤疫苗等联合。 多西联合治疗: 探索三药或多药联合的策略,以期达到更佳的临床疗效。 我们将分析不同联合方案的临床证据,以及在制定联合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患者的分子特征、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等。 第四部分:挑战与未来——通往肿瘤精准治疗的新征程 尽管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肿瘤的复杂性意味着前方的道路仍充满挑战。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这些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耐药机制的应对:持续的“军备竞赛” 肿瘤的进化是持续存在的,耐药是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并介绍应对策略,包括: 开发新一代靶向药物: 克服现有耐药突变。 优化联合治疗策略: 延缓或逆转耐药。 探索新的靶点和通路: 寻找新的治疗窗口。 基于液体活检的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和应对耐药。 2. 生物标志物的精准选择与开发:精准医疗的“导航仪” 精准医疗的核心在于精准的选择患者。本书将强调生物标志物在指导治疗选择、预测疗效、监测疾病进展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回顾已有的成熟生物标志物,并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方向,例如: 多组学整合分析: 构建更全面的预测模型。 液体活检技术: 无创、实时地获取肿瘤信息。 AI在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加速研究进程。 3. 肿瘤免疫治疗的局限性与优化:拓展应用边界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显著,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无法获益。我们将讨论: 免疫治疗的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机制。 优化免疫治疗的策略: 例如,联合治疗、疫苗、细胞因子等。 克服实体瘤免疫治疗挑战: 解决肿瘤微环境抑制、免疫细胞浸润不足等问题。 4. 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决策:回归医疗的初心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我们将强调在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的实践中,如何将患者的意愿、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纳入治疗决策考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 结论 《肿瘤的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是一部集理论深度、临床广度和前瞻视野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不仅系统梳理了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它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为我们应对癌症这一人类健康重大挑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南。通过深入理解肿瘤的异质性,精准定位靶点,激活免疫系统的强大力量,我们正一步步走向一个更加个性化、更有效、更安全的肿瘤治疗新纪元。

用户评价

评分

《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这本书,我收到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它的分量不轻,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内容肯定很丰富。我一直对癌症的治疗发展比较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让我觉得这个领域充满了希望。这本书的名字就非常直接地表明了它的核心内容,个体化治疗和靶向免疫治疗,这正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流方向。我翻开书,首先注意到的是其严谨的学术风格,语言精炼,逻辑清晰,而且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这让这本书的可信度很高。书中对各种免疫治疗的机制,如CAR-T细胞疗法、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等,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并且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肿瘤特征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如何克服免疫治疗耐药性的章节感到好奇,因为这似乎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一大挑战。虽然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但它提供的视角非常宏观和前沿,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攻克癌症的。

评分

我选择《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这本书,是因为我最近在接触一些关于癌症免疫疗法的文章,觉得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想要更系统地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充满了科学感。拿到手后,我先翻了翻目录,发现里面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肿瘤免疫学原理,到各种具体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介绍,再到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各种疗法时,会结合大量的临床案例和研究数据,这使得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而且,它非常强调“个体化”的概念,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各有特点,所以“一刀切”的治疗方式肯定不是最优解。这本书通过讲解如何分析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虽然其中有些技术细节对我来说还比较难理解,但我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它就像是为肿瘤医生量身打造的一本宝典,也为我这样渴望了解前沿知识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的窗口。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这本《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的,当时是因为我在研究一个跟免疫系统和癌症相关的课题,急需一些更深入的理论指导。这本书的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特别是“靶向免疫治疗学”这几个字,正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方向。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的专业性极强,内容详尽,理论扎实。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治疗方法,而是从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出发,深入剖析了免疫系统是如何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和“调动”我们的免疫系统去攻击癌细胞。书中的一些图表和示意图,虽然有些复杂,但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各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给专业研究人员或者临床医生准备的,里面的术语和原理都比较深奥,需要一定的医学基础才能完全消化。但正因如此,它也显得尤为珍贵,因为它可能包含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能够为我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

说实话,我买《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听起来很有前瞻性,而且“免疫治疗”这个概念最近很火。我本身对医学领域不是特别懂,平时也就是看看新闻,了解一些大概的情况。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表吓到了,感觉像是在看一本天书。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看了几页,试图找到一些我能理解的部分。书里提到的“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类的词汇,让我感觉离我理解的癌症治疗好像又近了一些,但又隔着一层厚厚的专业壁垒。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原理,但发现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基因、细胞信号通路等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系统,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层层递进,但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节奏可能有点太快了。不过,我还是能感觉到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内容一定非常严谨和权威。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它,但我相信,如果我能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去啃,一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肿瘤个体化与靶向免疫治疗学》,单听名字就觉得高大上,一看就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懂的书。我本来对肿瘤治疗方面了解不多,但最近身边有朋友在经历这个,所以想找些资料来学习一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专业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仔细翻看了目录,发现里面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从肿瘤的分子机制到各种前沿的治疗手段,内容真的非常详实。而且,它里面提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概念,比如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肿瘤微环境等等,这让我意识到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感觉比较严谨,学术气息浓厚,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非常有针对性,仿佛预示着里面蕴含着解决关键问题的线索。我尤其对“个体化”这个词很感兴趣,因为它似乎意味着治疗方案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这对于那些饱受癌症折磨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希望。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浏览,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和深度,它就像一个通往肿瘤治疗前沿世界的指南,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