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7
1.布克奖史上鲜见无争议获奖作品,评委、评论界、读者一致认可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Zui高奖项,几乎已经成为“Zui好看的英文小说”代名词。布克奖评选历来热热闹闹、争议颇多,而本书罕见地“毫无争议”地获奖。
2.英国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的致敬之作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与巴恩斯、麦克尤恩齐名的英国当代作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的文学传统,的创作稳健大气,每部作品问世都能引起强烈反响。《最后一单酒》是公认的致敬《我弥留之际》之作,评论界又一致认为写出了另外的意味,达到了新的高度。
3.一本润物无声,不经由直接的伤痛,能让读者嬗变的书
日子一天天地过,雄心没了,爱情淡了,梦想远了……而房子、孩子、事业、老人、身体、衰老、疾病…..一点点迫近、一点一点磨蚀着人生。这是现实生活,也是本书的故事,不过,很多评论者说:他们重新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新建生活的机会。这就是本书作者所说的:“好的小说就是让读者经历一场嬗变。”
4.一本奇特的书
本书是牛津大学约翰·凯里所著的《20世纪zui令人愉悦的书》的收管之选,约翰·凯里说“应该为这本书的语言感到骄傲”。这本书写“生”,并不高悬奥妙;写“死”,并不哀伤阴郁。小说以死亡开篇,以海葬结尾,作者却说:“这是一本诙谐的书,带着喜剧性。”译者也评价这部作品说:“死亡却没了往日对终结的恐惧,而是成了新的开始;葬礼也一扫平常缅怀死者的悲痛与阴霾,成了狂欢的旅行。”
人乃高贵之灵物,成灰也庄严,入土亦煊赫。
——卷首引言
这部小说,和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谈生论死、说从前道现今。作者说:“它(《最后一单酒》)是一本为了诠释生命而描绘死亡的书,是一本有关死亡被生命不断打断的书”。然而,这本书又没有高深与玄虚,读来如一部温馨而又伤感、卑微而又庄重的家庭生活剧,娓娓道来,细流涓涓,言浅意深。
小说人物很平常:保险员和赌徒雷、殡仪员维克、蔬菜水果商伦尼、肉铺老板杰克·多兹,以及多兹的养子、二手车经销商文斯。他们平常如我们生活中的某甲某乙:一份解决温饱但发达不了的工作,一种平淡如水但也有喝酒会友、谈情说爱小乐子的生活,一种有贼心但无贼胆的小人物心思,一场人人都会经历的生老病死的离别,一点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人生苦恼。这些平常的人、平常的故事下,暗流涌动,携带着亘古以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终Ji困惑:自我在哪?活着为何?
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跟着书中人物一起上路,一起感悟,一起寻找生活的痕迹和生命的尊严。无论生活多平淡、生命多卑微,其中的美、其间的意味,值得每个人好好去走。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949—),是一位继承并发挥了英国深厚的文学传统的作家,是英国当代文坛闪烁着极为独特光芒的作家。
斯威夫特出身于英国公务员家庭,自幼酷爱阅读。1967—1970就读于剑桥大学女王学院,攻读英国语言文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70—1973,在约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未完成博士论文。他说:“约克大学那段时光,求学是假,写作是真。”
对写作的挚爱和执着,使得他很快成为英国文坛的新星,1980年他出版了第1部长篇小说《糖果店主》,次年第二部长篇小说《羽毛球》问世,获杰弗里·费伯纪念奖。1983年的《水之乡》入围布克奖提名,虽Zui后惜败于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也以摘得《卫报》小说奖等奖项欣慰。1996年,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最后一单酒》终于力挫群雄,一举夺得了当年的布克奖,从而奠定了他在英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目前已出版十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
斯威夫特不是高产作家,但每部作品问世都受到高度关注。他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笔下的角色常常是平凡的中年人,通过描写小说人物的命运,反映现代社会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貌,抒发关于历史、生命、爱情、婚姻、死亡等问题的思考。
斯威夫特无疑是英国Zui优秀的小说家之一……《最后一单酒》这个故事具有强烈的触动人心的力量,它平静而深情地讲述着价值、尊严、忠诚、爱……——《纽约书评》
这是一部深刻的、复杂的、厚重的关于生命、生活的小说,讲述了爱的失落与爱的持久。——《环球邮报》
一本美好的书,一本触及人的内心需求和柔软的小说。即使Zui愤世嫉俗的人也会被它温暖。——《旧金山纪事报》
《最后一单酒》是关于我们如何生存,如何死亡以及我们想要在生死之间建立永恒的联系所做的努力。——《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引人入胜,但是他的(《最后一单酒》)写得非常精彩。——德国评论家马赛尔·赖西-拉尼奇
斯威夫特完成了一本歌本,其中半史诗、半抒情、半劳工阶层的社会写实,将真诚、人性和真实串成了一条链。——台湾书评人
译序 / 001
伯蒙德西 / 002
雷 / 006
伯蒙德西 / 010
雷 / 013
老肯特路 / 017
埃米 / 019
十字路口 / 020
文斯 / 021
雷 / 024
黑荒原 / 027
文斯 / 030
雷 / 035
伦尼 / 037
达特福德 / 043
雷 / 047
文斯 / 056
伦尼 / 060
文斯 / 064
格雷夫森德 / 067
维克 / 071
雷 / 079
文斯 / 085
雷 / 090
文斯 / 093
罗切斯特 / 097
雷 / 107
查塔姆 / 109
维克 / 112
雷 / 116
文斯 / 118
伦尼 / 118
雷 / 121
文斯 / 122
伦尼 / 123
查塔姆 / 124
维克 / 127
威克农场 / 128
雷 / 135
曼迪 / 136
文斯 / 147
雷 / 150
伦尼 / 156
威克农场 / 159
雷 / 161
文斯 / 163
雷 / 167
坎特伯雷 / 169
伦尼 / 171
维克 / 172
文斯 / 173
雷 / 175
雷的规则 / 177
伦尼 / 177
维克 / 180
雷 / 180
伦尼 / 181
维克 / 184
雷 / 192
坎特伯雷 / 197
维克 / 198
埃米 / 198
雷 / 201
埃米 / 203
维克 / 210
雷 / 211
埃米 / 218
雷 / 221
马盖特 / 226
文斯 / 228
埃米 / 230
马盖特 / 231
埃米 / 236
雷 / 241
杰克 / 246
马盖特 / 247
我们走到尽头了,我捧着杰克。我想你知道到了尽头该做什么。我总觉得应该停留片刻,花点时间整理一下Zui后的思绪,也许有人想说点什么并且还要做个开始的手势。那种迟疑不决的情形就像你和陌生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你会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因为你拿不准他们到底会不会做饭前祷告。但是,我没有迟疑。我把坛子从大衣下拿出来。杰克·阿瑟·多兹。我没有说话,一只手把它抱在怀里,拧开盖子,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时,雨小些了,像雨幕裂开了一道缝,时间不长不短,刚好适合抛撒骨灰,这就是明显的开始的手势。我们走到尽头了。我说:“在生命的尽头,他走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埃米答道:“那时他坐在床上听收音机,护士说的,然后他麻利地取下耳机,说了一句:‘好了,一切都好了。’后来,护士有事走开了一会儿,当她回来时就发现他已经死了。”我拧开盖子,把它塞到口袋里,然后我背对着风捧着坛子递了出去。我说:“来吧。”好像捧的是糖果或者配给品。现在得悠着点了,一个一个来,一次只放得下一只手。伦尼第1个把手伸进去,抓出一把,手指缝里漏了些出来。维克说:“尽量把你们的手擦干点。”说着他就拿出手绢来擦手。我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把手擦干了,这样杰克就不会沾在我们手上,这样我们就不会把杰克沾在我们手上。但是我没有手绢,我从没想到会用得着这个。今天也好,哪天也好,我从没想过要带手绢。这时,维克把手伸进坛子,抬起手抓了一把出来。接着,文斯卷起了袖子,可是他犹豫了一下,好像要说:“你先吧,阿雷。”因为他已经伸过手了,已经抓过一把了,或者他仅仅是想要我先来吧。然而,我知道又要抱着坛子又要伸手去抓那是很不容易的,于是我说道:“继续吧,文斯,继续。”他抓了一把。他们都走到矮墙的避风处,伸直着手,握紧了,好像他们每个人都抓着一只要放飞的小鸟。我们得一起行动,所以他们在等我。维克说:“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走得太靠边的,风会把它带走的,让风把它带走吧。”他还真把我们当傻瓜了。干脆给我们发根安全带算了。我知道我得动作快点,就像播种一样,只有一只手是空着的,所以我走到墙边,把坛子口转到背风的方向,伸手进去,抓起一把到罐口。软软的,颗粒状的,有些发白,就像海边的白色细沙。然后,我就挥手把它撒了出去。他们肯定也是同时撒出去的,但是我没有看他们,我只是盯着那些撒出去的灰烬,说道:“再见了,杰克!”我是对着风说的。他们也说道:“再见了,杰克!”
维克说得没错。风把它带走了,一眨眼,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被卷走了。瞬间即逝。然后我又双手捧着坛子,很快往里瞟了一眼,说:“来吧,来吧!”他们都拥过来准备再抓。四个大男人,每人抓两次,就所剩无几了。他们又伸手进去抓,一个接一个。一把福气啊。我也抓了一把,我们再一次同时撒了出去,划出一道白色的细轨迹,烟雾一样,瞬间就被吹散。几只海鸥不知从哪里扑了过来,却又马上盘旋着飞走了,好像被骗了一样。这时,我知道坛子里剩下的不够我们全部人再来一轮了,所以我自己先把手伸进了坛子,他们似乎并不介意。我的手在坛子里刨了又刨,像那些打洞的动物一样。我知道Zui后我得举起坛子拍一拍,就像你把一桶玉米片吃到见了底一样。一把,两把,只有两把了。我说:“再见了,杰克。”大海,天空,海风,全都融为了一体,然而我想,就算没有融为一体也没关系,因为我的眼睛早就模糊了。维克和文斯的脸白糊糊的一团,而伦尼却容光焕发,像个灯塔一样;越过海面,你可以看见马盖特的灯光。你可以站在马盖特码头的尽头看到海对面的梦幻之乡。我撒下了Zui后的一把骨灰——那群海鸥又一次飞扑过来,我举起坛子抖了抖,似乎我连它也要扔进大海,坛子里有杰克·阿瑟·多兹,只留下我们的灵魂,手中的骨灰——那个曾和我们一起走来走去的杰克——随风而逝了,在风中飞舞着,旋转着,直到灰变成了风,风变成了杰克,和我们融为了一体。
……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Swift,1949—?)在一九六七年离开生活与学习了十多年的伦敦,去剑桥大学读书,在此期间开始萌发文学创作的意愿。一九七○年,他进入约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十九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城市问题,但是他对学术研究并没有多少兴趣,将精力都用在了写作之上。一九七三年,斯威夫特放弃了学业,前往希腊当了一年英语教师。回伦敦以后,他主要以教书为业,后来逐渐成为职业作家。
经过数年的蛰伏和沉淀,斯威夫特以紧凑的节奏接连推出《糖果店主》(TheSweet-shopOwner,1980)、《羽毛球》(Shuttlecock,1981)和《水之乡》(Waterland,1983)三部长篇小说,在英国小说界声名鹊起。他的《水之乡》获得多个文学机构颁发的奖项,还入围了代表当代英语小说界Zui高荣誉的“布克奖”Zui终候选名单,他由此成为英国知名的青年作家。之后,斯威夫特又发表了《世外桃源》(OutofThisWorld,1988)和《从此以后》(EverAfter,1992),在读者、评论界和媒体上均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离名誉的高峰似乎还差一步之遥。一九九六年,斯威夫特出版了《最后一单酒》(LastOrders,又译为《杯酒留痕》《遗言》或《遗愿》),一举夺得了当年的“布克奖”。斯威夫特此时真正破茧而出,熠熠生辉于英国文坛。
《最后一单酒》的英文名“LastOrders”是双关语,既指酒店打烊前Zui后一轮点单,又指Zui后的遗愿。这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此书绝大部分章节都以人物为名,采用多重声音叙述,不同人物轮番出场,倾诉自己的故事,所有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结成一张跟已故的杰克·多兹有关的回忆之网。随着叙事进程的推进,书中人物之间的纠结关系与爱恨情仇的拼图慢慢成型。小说开始时,“主人公”杰克·多兹已经去世,但是全书的情节却围绕他展开,他是全书不在场的“中心”。死者并未真正远去,在小说的叙事空间内,他一直在对生者施加影响,存活于生者的回忆中,这些回忆使得他们认清了生活的本质。
全书描绘出众多亲人和朋友跟杰克·多兹人生轨迹的悲喜交集处。斯威夫特用的是克制的笔调,有时甚至略带荒诞的喜感。杰克·多兹的离世没有在生者心里引发过度的悲伤。即便本书主题是死亡与葬礼,但斯威夫特也甚少使用悲情的手法。在斯威夫特笔下,死亡被赋予一种坚硬的现实感:对死者,它是生命的归宿;对生者,它是生活中的现实事件。死亡是自然的过程,是离别,使人伤感,也带来解脱和宽慰。
斯威夫特在《最后一单酒》里延续了此前多部作品都情有独钟的做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伦敦街景。《最后一单酒》充满了英伦气息,一群老友在伦敦市区度过了大半辈子,他们在肉铺、蔬果店、赛马场和酒吧里过着平凡的日子。小说开始时,他们在伦敦东南部伯蒙德西的一家酒吧相见,准备起程护送老友杰克·多兹的骨灰去东边的马盖特海滨举行海葬。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除了以人为名之外,其他章节以地为名,构成一条从伦敦南区朝马盖特海边行进的葬礼路线。雷、文斯、维克和伦尼一行四人带着杰克的骨灰一路经过罗切斯特、查特哈姆、威克农场和坎特伯雷,他们一路走走停停,Zui后到达海边。在这条实际的旅行路线之下还隐藏着一段心灵的旅行——杰克的朋友和家人在此期间对各自人生旅程的回忆。
斯威夫特用平淡的笔调和简洁的叙事结构描绘了一群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人以及他们跨越大半生的爱恨情仇。和二十世纪后期的很多小说家一样,斯威夫特在小说中不事体系,消解了宏大叙事,将焦点放在一群平凡至极的老年人身上。书中描写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英国伦敦市区的底层工人阶级,他们中间有屠夫、殡仪馆从业者、赌徒、蔬果店店主、二手车商人、单身母亲以及失智人士。斯威夫特用笔锐利透髓,剖开生活平静的表皮,触及到内心深处的创伤之痛与情感之苦。琐碎的日常与充满劳绩的生活早已将这些苦痛碾进灵魂的裂隙里,杰克·多兹的海葬之旅就像一道亮光,照进家人和朋友的记忆深处。《最后一单酒》看似凌乱的叙述声音从不同角度丰富了读者对书中人物的认知,透视出他们心中的欲望与挣扎。在现实生活的沉闷帷幕下,每个人都执着于不同的信念,慢慢活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是一片杂糅的图景,从来不该单调,也不需要追求纯粹,《最后一单酒》各个人物诉说了温馨的回忆和暖暖的情谊,同时也没有避讳人生暗角中的欲望煎熬和龌龊的隐私。这是一本关于人生纠葛的书。
《最后一单酒》要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然而斯威夫特却花了数年时间构思和写作。本书的构造程式和主体思想中含有向福克纳的《当我弥留之际》、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托马斯·布朗的《瓮葬》、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众多经典名著致敬的成分。斯威夫特意识到在之前的《水之乡》等小说中有些“用力过猛”,于是在《最后一单酒》里刻意淡化了戏剧冲突,将行动和故事的叙事性大幅削减,转而追求对内心情感与思想的描写,让各种人物的声音直接言说,留下灵魂闪现的时刻。斯威夫特在书中的长处不在于华丽的辞藻或者巧智的隽语,而体现在对叙事节奏缓急有度的优雅掌控、错落而又精巧的多视角剪裁呈现手法、对日常生活气息的细节洞察力、整体氛围的营造方式和以淡写浓的情感刻画方法之中。
本书基本以回忆的形式呈现,不断使用插叙和闪回,不同章节有不同的叙述视角,都用第1人称“我”的叙述声音,给阅读增加了一定难度。出于人物性格的设定,有些段落的叙事难免显得琐碎或者过于精练,有些地方还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个别语句没有完整的语法,甚至没有空格,以不加标点的方法表现人物在回忆时的跳跃式思维和不间断的意识流程。其中很多都是书中人物对英国本地风貌和街景的呢喃呓语,因为文化差异问题,中国读者理解起来或许会有一定困难。为了保持原文特色,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形式保持了原样,并没有进行省略或归化,以遵从斯威夫特致力于描写伦敦本地生活和英国特性的文学愿景。
斯威夫特不愿意让故事中的人物去“追寻”人生或者生命的意义,尽管我们经常想当然地认为必须有个意义或目的。他认为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永远使人困惑不解,在于它并没有任何意义或目的。《最后一单酒》描写了一群生活在平庸时代的普通人,他们处于社会边缘和人生暮年的夹缝中,过着并不十分体面的生活。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踏实而倔强地活着,感受着,思考着,让人无法蔑视这些卑微的人生。大部分时候,斯威夫特笔下的人物都以克制的态度和淡淡的语气讲述故事,有些地方甚至掺入了粗粝的幽默感,但是情感的暗流一直在文字中间涌动。随着旅程越来越接近海葬地点,情感不断在集结和流动,到文章Zui后送别的那一刻喷涌而出,却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
《最后一单酒》纷繁穿插的叙述声音之下深藏着一群普通伦敦老年市民的苦涩人生。杰克·多兹的海葬仪式触发了他们的缅怀之意,随之涌起的还有他们曾经的青春与躁动、温情与浪漫,还有失落与郁闷。所有的一切全都化成缕缕回忆,在不同的叙述声音里袅袅升起,虽然终将消失,但是谁都无法否认它们曾经存在过,在此时,在此地。
打烊在即,离别时刻终将来临。杯酒将尽,而回忆留痕。
此中译本多年前曾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现又再度由蓬蓬勃勃的北京燕山出版社推出,进入其“天下经典”系列,实乃幸事快事。趁重版之际,我们对原译做了少量修订,特此说明。在此,也向策划和责任编辑深表谢意。
最后一单酒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最后一单酒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包装完好,送货迅速,挺不错哈!
评分最后一单酒社会百态 京东正版 热卖畅销 好评最多.
评分很好,书内容值得收藏!
评分《聚会》这部小说初看感觉只是在讲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字里行间还总有些让中国人觉得应该更含蓄隐晦的东西,如果不去深思,可能也就就此停留在表层的印象中了。但是随着你读下去,思绪却不知不觉的沉浸在了作者的笔端。以一场葬礼为切入点,这种灰暗几乎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那种压抑的深沉让你感觉难以把自己从小说中抽离出来,想要逃离,却又难以自拔。虽然依稀有些暗暗的黑色幽默,整部小说的色彩依然基于暗色系。也许是赤裸裸的现实主义风格,也许是太过深沉的主题,读的时候那种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评分值得购买、收藏的书,需要认真阅读。
评分这部小说,和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谈生论死、说从前道现今。作者说:“它(《最后一单酒》)是一本为了诠释生命而描绘死亡的书,是一本有关死亡被生命不断打断的书”。
评分京东快递速度很快,图书质量很好,塑封的不错,支持正版图书。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真是不错的好书!!!值得推荐!!!
最后一单酒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