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基础与维修工具核心教程

电子基础与维修工具核心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佰涛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电子维修
  • 基础电子
  • 维修工具
  • 电路分析
  • 电子元件
  • 实操教程
  • 入门教程
  • 电子基础
  • 动手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0661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11592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页数:2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视频讲解,让读者快速入门。
·内容全面:系统讲解了电器维修中的几乎全部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没有一点电路基础的人看完此书,也能学好维修技术。
·语言简练: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书中所有照片均为作者在一线维修中实际拍摄。
·技术尖端:书中不仅介绍了基础知识,还介绍了如何分析电路图以及BGA返修台、示波器的使用技巧等维修中的尖端技术。
·针对性强:所有知识点的讲解,均是直接针对电器维修中所必须要用到的内容,对维修技术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容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电器产品维修中的电子基础与维修工具,其中电子基础部分讲解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门电路等基本电子元件的知识,还特别介绍了如何分析电路图;维修工具部分讲解了万用表、电烙铁、热风枪、BGA 返修台等常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用较大篇幅详细介绍了维修中的高端仪器—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本书特别适合新入门的维修人员阅读,也适合具有一定维修经验的人员学习,以提高维修技术,同时也可作为计算机维修培训学校、电子院校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田佰涛,山东大学电子工程系,国内知名的电脑硬件芯片级维修图书主编,在一线从事维修工作10多年,具有丰富的维修理论知识和过硬的维修实战经验,现为行家数码维修连锁机构总工程师。

目录

目 录

第1章 电的基本知识 1
1.1 电的起源 1
1.2 电的作用 2
1.3 弱电、强电、高压电 2
1.4 导体 3
1.5 电压 3
1.6 电流 4
1.7 电阻 4
1.8 电阻定律 5
1.9 直流电与交流电 6
1.10 开路、断路、击穿、短路 6
第2章 电阻 8
2.1 电阻器介绍 8
2.2 电阻的分类 9
2.3 电阻阻值的标识方法 13
2.3.1 直标法 13
2.3.2 色环标法 14
2.3.3 三位数标法 15
2.4 电阻的串并联 17
2.4.1 电阻串联 17
2.4.2 电阻并联 17
2.4.3 电阻混联 18
2.5 电阻串并联后的电路分析 18
2.5.1 欧姆定律 19
2.5.2 电阻串联后的电路分析 19
2.5.3 电阻并联后的电路分析 20
2.6 节点分压原理 20
2.7 电阻的测量与代换 21
2.7.1 万用表 21
2.7.2 普通电阻的测量 23
2.7.3 功能电阻的测量 24
2.7.4 电阻的代换技巧 25
第3章 电容 26
3.1 电容的识别 26
3.2 电容的分类 26
3.3 电容的参数 29
3.4 电容参数的标识方法 30
3.5 电容的作用 31
3.6 电容的测量及好坏判断 33
3.7 电容的代换 35
第4章 二极管 36
4.1 二极管概述 36
4.2 识别电路中的二极管 36
4.3 二极管的特性 38
4.4 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 38
4.5 二极管的分类 39
4.6 二极管的测量及代换 44
4.6.1 二极管的测量 44
4.6.2 二极管的代换 45
第5章 三极管 46
5.1 三极管概述 46
5.2 三极管的3种工作状态 47
5.3 三极管的测量 48
5.3.1 三极管的好坏测量 48
5.3.2 三极管的极性判断 48
5.3.3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 49
5.4 数字三极管 50
5.5 三极管的代换 51
5.6 三极管的代换技巧 52
第6章 场效应管 53
6.1 场效应管的基本知识 53
6.2 场效应管的识别 53
6.3 场效应管的结构 54
6.3.1 单沟道场效应管 55
6.3.2 复合场效应管 56
6.3.3 特殊结构效应管 56
6.4 场效应管的测量与代换 57
6.4.1 场效应管的测量 57
6.4.2 场效应管的代换 58
第7章 晶振 59
7.1 晶振的识别 59
7.2 晶振的测量(示波器测量) 62
7.3 晶振的代换技巧 64
第8章 光电耦合器 65
8.1 光电耦合器简介 65
8.2 光电耦合器的识别 65
8.3 光电耦合器的特点 66
8.4 光电耦合器的分类 66
8.5 光电耦合器在实际
电路中的应用 67
8.6 光电耦合器的测量 67
8.7 光电耦合器的代换 67
第9章 三端稳压器 69
9.1 三端稳压器的识别 69
9.2 三端稳压器的应用 70
9.3 三端稳压器的测量 71
第10章 电感线圈 73
10.1 电感线圈的识别 73
10.2 电感线圈的表示符号及单位 75
10.3 电感线圈的分类 75
10.4 实际电路板中常见
的电感线圈 76
10.5 电感线圈的测量 80
10.6 电感线圈的代换 81
第11章 门电路与比较器、
运算放大器 82
11.1 门电路 82
11.1.1 与门 82
11.1.2 或门 83
11.1.3 非门 83
11.1.4 跟随器 84
11.1.5 与非门 84
11.1.6 或非门 85
11.2 比较器与运算放大器 85
11.2.1 比较器与运算放大器
的基本知识 85
11.2.2 比较器与运算放大器
的区别 88
第12章 变压器 89
12.1 变压器的识别 89
12.2 变压器的分类 90
12.2.1 普通电压变换变压器 91
12.2.2 开关电源变压器 91
第13章 电路图分析 93
13.1 看电路图前的准备工作 93
13.1.1 看图软件的安装 93
13.1.2 使用软件打开电路图
文件的方法 97
13.1.3 看图软件的使用技巧 99
13.2 在电路图中识别各种
电子元件 102
13.2.1 识别电路图中的电阻 103
13.2.2 识别电路图中的电容 104
13.2.3 在电路图中识别
二极管 105
13.2.4 在电路图中识别
三极管 105
13.2.5 在电路图中识别
场效应管 106
13.2.6 在电路图中识别电感 108
13.2.7 在电路图中识别晶振 108
13.2.8 在电路图中识别三端
稳压器 108
13.2.9 在电路图中识别门
电路 109
13.2.10 在电路图中识别变
压器 109
13.3 分析电路图中的典型电路 110
13.3.1 电热毯高、低温电路
工作原理分析 110
13.3.2 场效应管状态转换的
工作原理分析 111
13.3.3 笔记本电脑高压板供电
的工作原理分析 111
13.3.4 笔记本电脑液晶屏供电
的工作原理分析 112
13.3.5 供电与信号的工作原理
分析 113
13.3.6 三端稳压器在电路中
的工作原理分析 114
13.3.7 2.5V内存供电的工作
原理分析 114
13.3.8 笔记本电脑高温掉电
的工作原理分析 115
13.3.9 由门电路构成的供电
输出原理分析 116
13.3.10 笔记本电脑适配器检测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116
第14章 焊接工具的使用 118
14.1 焊接辅助工具 118
14.1.1 直腿镊子与弯腿镊子 118
14.1.2 助焊膏 119
14.1.3 毛刷 120
14.1.4 棉花 120
14.1.5 洗板水 120
14.1.6 焊锡丝 122
14.1.7 吸锡带 122
14.1.8 吸锡器 123
14.1.9 尖嘴钳与斜口钳 124
14.1.10 刻刀 125
14.1.11 飞线 125
14.2 电烙铁 125
14.2.1 普通电烙铁 126
14.2.2 恒温电烙铁 127
14.2.3 恒温电烙铁的
使用技巧 130
14.2.4 恒温电烙铁与吸锡器
搭配使用技巧 133
14.3 热风枪 135
14.3.1 热风枪的基本知识 135
14.3.2 热风枪的内部结构及
工作原理 136
14.3.3 热风枪使用时的注意
事项 136
14.3.4 如何设置热风枪的温度
与风量 137
14.3.5 使用热风枪焊接简单
元件的技巧 138
14.3.6 使用热风枪焊接中规模
集成芯片的技巧 140
14.3.7 用热风枪焊接大规模
芯片的焊接技巧 142
14.3.8 用热风枪焊接无引脚
芯片的技巧 144
14.4 BGA返修台 148
14.4.1 采用BGA封装的芯片
类型 148
14.4.2 有铅与无铅的含义 148
14.4.3 BGA焊接的风险 149
14.4.4 带胶BGA芯片的
去胶方法 149
14.4.5 BGA芯片去胶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 152
14.4.6 BGA焊接操作中的
主要工具 152
14.4.7 取BGA芯片前的准
备工作 152
14.4.8 取BGA芯片的注意
事项及技巧 153
14.4.9 取下BGA芯片后的
焊盘处理 154
14.4.10 BGA芯片的置球
工作 155
14.4.11 初级型BGA焊接
设备介绍 161
14.4.12 中级型BGA焊接
设备介绍 162
14.4.13 高级型BGA焊接
设备介绍 167
14.4.14 豪华型光学定位BGA
焊接设备介绍 171
14.4.15 BGA芯片的回焊
工作 174
第15章 测量工具的使用 177
15.1 万用表 177
15.1.1 指针万用表 177
15.1.2 数字万用表 177
15.2 示波器 182
15.2.1 示波器的分类 182
15.2.2 认识数字示波器 183
15.2.3 数字示波器的基本
设置 186
15.2.4 数字示波器的主要
功能按键 190
15.2.5 数字示波器在维修
中的具体应用 197
探索宇宙的奥秘:一部关于天文学的启蒙之旅 本书是一次穿越星辰大海的壮丽旅程,旨在揭示宇宙的宏伟与神秘,带领读者从懵懂的初学者蜕变为对浩瀚星空的深刻理解者。我们将一同踏上对宇宙最根本问题的求索之路,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出发,循序渐进地认识太阳系,进而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星系、星云乃至宇宙的边缘。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一次激发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的实践。 第一章:地球的摇篮——我们的星球 旅程伊始,我们将聚焦于我们最熟悉却又充满未知的家园——地球。本章将从地球的形成演化入手,讲述它如何从原始的尘埃聚集体,历经数十亿年的沧桑变迁,最终孕育出生命的奇迹。我们会深入探讨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核、地幔与地壳的构成,以及它们如何驱动地质活动,塑造出我们所见的壮丽山川与深邃海洋。 随后,我们将关注地球在大气层中的位置。这层看不见的保护罩,对于维持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我们将解析大气的组成成分,了解臭氧层的守护作用,以及温室效应的微妙平衡。接着,我们将探讨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引力如何影响地球的潮汐?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帮助稳定地球的自转轴,为生命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我们还将简要回顾人类探索月球的足迹,从阿波罗计划到未来的月球基地设想。 本章的重点还将放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独特性。为何地球拥有液态水?为何它处于一个恰到好处的“宜居带”?我们将初步触及行星宜居性的概念,为后续更广泛的宇宙探索奠定基础。通过对地球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我们自身,更能理解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的稀有与珍贵。 第二章:太阳的家族——我们的太阳系 告别地球,我们将目光转向围绕太阳旋转的大家庭——太阳系。太阳,作为太阳系的绝对核心,其能量输出维系着整个系统的运转。本章将深入剖析太阳的构成,了解它由氢和氦组成的巨大等离子体球,以及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如何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光和热。我们将探究太阳的生命周期,从年轻的恒星到可能演变成红巨星或白矮星的未来。 接着,我们将一一拜访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首先是内行星:水星,离太阳最近,却拥有极端温差的岩石星球;金星,被浓密的大气层包裹,宛如一个炽热的地狱;以及我们熟悉的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是否曾孕育过生命?它的过去与现在,以及人类对它的殖民设想,都将是本章的精彩内容。 然后,我们将跨越小行星带,进入外行星的领域。木星,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一颗气态巨行星,其大红斑如同一只永不闭合的巨眼;土星,以其壮丽的光环闻名于世,这些光环由冰粒和岩石构成,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两颗冰巨星,以其遥远而神秘的蓝色身姿,在太阳系的边缘默默运转。 除了行星,我们还将探索太阳系的许多其他成员:各行星的卫星,从木卫一的火山活动到土卫六的甲烷海洋;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中数量庞大的小行星和矮行星,如谷神星、冥王星等;以及彗星,这些冰封的“脏雪球”,它们穿越太阳系时留下的美丽彗尾,是宇宙中最动人的景象之一。本章将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太阳系的丰富多样与奇妙景象。 第三章:星辰大海——恒星与星系 当我们对太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视线将进一步超越。本章将带领读者认识那些点缀夜空的闪耀光点——恒星。我们将学习恒星的分类,从炽热的蓝巨星到黯淡的红矮星,了解它们的质量、温度、颜色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探究恒星的诞生,从巨大的分子云中坍缩形成原恒星,再到点燃核聚变,成为一颗成熟的恒星。 随后,我们将深入了解恒星的演化。并非所有恒星都以相同的方式结束生命。小质量恒星会演变成红巨星,最终留下白矮星;而大质量恒星则会经历超新星爆发,其残骸可能形成中子星或黑洞。我们将揭开黑洞的神秘面纱,了解其强大的引力如何吞噬一切,甚至连光也无法逃脱。 本章的另一大主题是星系,这是由亿万颗恒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我们将从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开始,了解它的螺旋结构,以及太阳系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将探索各种各样的星系,从规则的旋涡星系到不规则的星系,甚至碰撞中的星系。 我们将介绍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论,以及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宏伟结构。宇宙并非静止不动,星系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我们将简要提及宇宙膨胀的证据,以及哈勃定律如何揭示了星系的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宇宙的规模和多样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惊叹于其中无数恒星的壮丽景象。 第四章:宇宙的奥秘——从暗物质到宇宙起源 在本趟旅程的终点,我们将触及宇宙最深层的奥秘。本章将深入探讨那些我们看不见但却对宇宙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的神秘成分——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将了解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观测星系旋转曲线和宇宙大尺度结构来推断暗物质的存在,以及暗能量如何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 接着,我们将回顾宇宙起源的宏大理论——大爆炸理论。我们将了解宇宙如何从一个极小的奇点开始,经历了一个剧烈膨胀的时期,并逐渐冷却,形成了基本粒子、原子,最终演化出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我们将介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大爆炸留下的“余晖”,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还将简要探讨宇宙的未来。宇宙是会继续膨胀下去,最终走向“大撕裂”,还是会停止膨胀并开始收缩,迎来“大挤压”?亦或是恒定的膨胀,最终“热寂”?科学家们仍在积极探索这些可能性。 最后,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宇宙中的生命问题。除了地球,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我们将讨论宜居行星的条件,以及搜寻地外文明的努力(SETI)。虽然我们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宇宙的浩瀚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无限可能。 结语:仰望星空,永不止步的好奇 本书的结尾,并非旅程的终点,而是另一段探索的起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宇宙漫游,点燃读者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并鼓励大家继续仰望星空,关注天文学的最新发现。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每一次的探索都将带来新的惊喜。愿本书能成为您踏入浩瀚宇宙的启蒙之光,指引您在探索星辰大海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能够颠覆你对电子维修认知的书。我之前一直觉得电子维修是个很神秘、很高端的领域,以为需要很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教材,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手把手地教你。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大量的实际维修案例,从最常见的电器故障,比如电视机不亮、洗衣机不转,到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电路板维修,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修”,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修”。它会深入浅出地解释故障产生的原因,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电路原理,但绝不会让你感到头晕。而且,它对各种维修工具的讲解也非常到位,不仅仅是介绍工具本身,更重要的是讲解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去诊断问题。比如,如何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如何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这些内容都写得非常清晰,我跟着书上的步骤,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这本书让我觉得,电子维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工具,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维修人员。我真的对作者的专业性和耐心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价格。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对电子这块的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学起来会很吃力。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变了。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通俗易懂,很少使用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即使偶尔出现,也会立即给出清晰的解释。我最喜欢的是它对电路图的解读,以前看电路图总是像看天书一样,但这本书通过分解和逐步讲解,让我能够理解电路图的每一个符号和每一条线代表的含义,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进步。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纸面上的知识,它还非常注重实践。书中有很多小型的实验和练习,让你能够亲自动手去验证书中的理论,这大大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我跟着书中的指导,自己动手组装了一些简单的电路,虽然它们看起来很简单,但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电子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它也可以是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对电子维修感兴趣,但又担心自己基础薄弱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我真是买对了,完全没有想到能有这么详细的讲解。我之前对电子方面的东西一直是一窍不通,看一些零散的资料要么太专业,要么太基础,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这本《电子基础与维修工具核心教程》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循序渐进,从最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电阻、电容、电感它们到底是什么,在电路里起什么作用,作者都用非常直观的比喻和图示来解释,我这种小白都能听懂。而且它不光讲理论,还把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各种电子元件都介绍了个遍,什么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还有各种传感器,感觉就像在给一本电子元件的百科全书一样。最关键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堆砌,后面还把维修工具也讲得很透彻。我之前对万用表、示波器这些东西都只知道个名字,完全不知道怎么用,这本书就把它们的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都详细地列出来了,还配了大量的图片和操作步骤,我照着学,很快就上手了,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一门实用的技术。我真的觉得,无论是想入门电子维修,还是想系统地了解电子元件,这本书都是绝佳的选择,性价比非常高,内容也足够扎实,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这本教程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本“通关秘籍”。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电子相关的书籍,但往往要么太过于理论化,让我难以理解;要么就是操作性很强,但缺乏对原理的解释,学完之后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本书却能够很好地平衡这两点。它在讲解基础理论的时候,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让你能够轻松理解。比如,在解释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时,它会用“水管中的阻碍”来比喻,非常形象。而当它进入到维修工具的部分,就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工具的功能,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种工具在实际维修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高效地诊断和解决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些故障排查的思路,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让你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而不是盲目地去尝试。它教会你如何观察、如何测量、如何分析,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真正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向电子维修的精通之路。

评分

如果说这是一本“工具书”,那它也绝对是一本“灵魂工具书”。我之前尝试过很多电子相关的学习材料,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要么就是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足,要么就是只讲操作,缺乏对原理的深入解读。这本《电子基础与维修工具核心教程》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它在介绍基础知识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结合了实际电路的应用,让你明白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中是如何体现的。比如,它会讲到电容的滤波作用,然后会结合一个具体的滤波电路,让你看到电容是如何工作的。更让人惊喜的是,它对维修工具的讲解,真的可以说是“核心”级别的。作者没有把工具当成摆设,而是把它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会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这个工具,这个工具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工具的效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示波器的部分,它不仅介绍了示波器的基本操作,还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波形来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这对于解决一些疑难杂症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不仅传授了招式(操作),更重要的是传授了内功(原理),让你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