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钢琴曲选

舒伯特钢琴曲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舒华 著
图书标签:
  • 舒伯特
  • 钢琴曲
  • 古典音乐
  • 艺术歌曲
  • 浪漫主义
  • 音乐
  • 钢琴
  • 选集
  • 西方音乐
  • 音乐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66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4090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舒伯特的钢琴作品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只是一位歌曲作曲家。如果我们对舒伯特的钢琴作品进行深入地了解,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解——他的许多钢琴作品都是钢琴音乐文献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内页插图

目录

1.行板
2.变奏曲
3.柔板
4.五首钢琴曲
5.柔板与回旋曲
6.“胡腾布伦勒”变奏曲
7.两首谐谑曲
8.A大调钢琴曲
9.幻想曲(“格拉茨”幻想曲)
10.进行曲
11.柔板
12.迪亚贝里圆舞曲主题变奏曲
13.流浪者幻想曲
14.六首音乐瞬间
15.匈牙利旋律
16.小快板
17.四首即兴曲
18.四首即兴曲
19.三首钢琴曲


书名: 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导读与演奏实践 作者: [虚构] 雅克·杜波依斯 出版社: 欧陆音乐文库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钢琴演奏者、音乐学者以及所有对印象派音乐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德彪西钢琴作品研究专著。我们聚焦于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留下的全部主要钢琴独奏作品,从早期探索性的作品,到中期结构成熟的代表作,再到晚期充满神秘色彩的收官之作,构建起一座清晰、可供攀登的艺术阶梯。 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目录或枯燥的生平叙述,而是一部将音乐分析、演奏技法、美学思想与历史背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导览。我们的目标是揭示德彪西钢琴语汇的独特性,帮助演奏者跨越听觉上的模糊印象,直抵作曲家创作意图的核心。 第一部分:印象主义的音乐土壤与德彪西的觉醒 第一章: 19世纪末法国音乐的文化断裂 本章首先梳理了19世纪末欧洲音乐界,特别是法国音乐界所面临的审美危机。我们考察了瓦格纳主义的巨大阴影、传统和声体系的松动,以及法兰西民族音乐的复兴运动(如国民乐派的贡献)。德彪西正是在这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文化真空期中崭露头角。重点分析了对德彪西早期创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的兴起(波德莱尔、马拉美),及其对音乐“暗示性”与“氛围营造”的要求。 第二章:从罗马奖到早期探索:音乐语言的孵化 深入剖析德彪西早期的钢琴作品,如《浪漫曲》(Romance)和《小进行曲》(Petite Pièce)。本章细致考察了德彪西如何开始摆脱传统德奥体系的束缚,尝试使用五声音阶、全音阶以及不协和音程进行试验。我们将特别关注《钢琴奏鸣曲》(1882年,未完成草稿)的片段,探讨其在结构处理上对传统奏鸣曲式的反思与解构的萌芽。 第三章:东方之声与异域色彩的引入 重点剖析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对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催化作用。通过对爪哇加美兰音乐的接触,本章详细分析了德彪西如何在《被遗忘的颂歌》(L’isle joyeuse)和《西班牙之画》(Images, Livre I)中融入非西方音乐的节奏模型和音色概念,以及这对传统调性逻辑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 第二部分:风格的成熟与钢琴语汇的革新 第四章: 《意象集》(Images)的声光交织 这是德彪西钢琴创作的里程碑。本章分为两册,对《意象集》中的每一首作品进行微观分析: 第一集(Livre I): 重点分析《水中倒影》(Reflets dans l'eau)中如何利用踏板和指法模拟水波的动态,以及如何在快速的琶音与和弦分解中捕捉光影的变幻。 第二集(Livre II): 深入探讨《金灯树》(Cloches à travers les feuilles)中对钟声的音色模仿,以及《雪花在起舞》(Et la lune descend sur le temple qui fut)中对东方意境的精准捕捉。我们提供具体的指法建议,以应对德彪西对指尖细腻控制的苛刻要求。 第五章: 《前奏曲》的微型世界与色彩命名学 德彪西的《前奏曲》(共两卷)代表了其“色彩音乐”理念的巅峰。本章按作品顺序,对每首前奏曲的标题、音乐内容与演奏技巧进行一一对应解析: 结构分析: 探讨德彪西如何用极短篇幅(常常不足两分钟)完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构建,分析其非传统的功能和声处理。 演奏挑战: 针对《水流之声》(Des pas sur la neige)中对“空旷感”的营造,以及《微风拂过大教堂》(La cathédrale engloutie)中对力度和速度渐进层次的控制,提供详细的实践指导。 第六章: 踏板的革命性运用:音响空间的构建 德彪西的音乐无法脱离踏板。本章专门研究他对延音踏板(Sustain Pedal)的独特理解。我们通过对比分析莫扎特、肖邦和德彪西对踏板的使用差异,论证德彪西如何利用踏板制造“模糊的音响边界”,使和声色彩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室内交响”的效果。本章附有大量谱例,演示何时应快速换踏板、何时应保持踏板以实现“声音的混合”。 --- 第三部分:演奏实践与美学视野 第七章: 技艺的超越:德彪西对钢琴技术的再定义 德彪西的作品对传统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炫技式的力度与速度,而是要求指尖的绝对的灵活性、触键的轻盈感以及对音色变化的敏感度。本章聚焦于: 手指的独立性与重量分配: 如何处理那些看似轻松,实则要求极高均匀度的快速音型。 触键的哲学: “Le Pédale” (指尖触键)与“Le Toucher” (整体触感) 的统一,探讨如何实现“如羽毛般落下”的触键质量。 第八章: 与作曲家的对话:演奏速度与情感的平衡 德彪西的演奏速度标记往往是模糊的(如un peu mouvementé – 稍带动感)。本章强调,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学意象和自然现象,是确定恰当速度的关键。我们讨论了德彪西作品中常见的“不精确性”并非结构松散,而是刻意为之的“动态美学”。 第九章: 晚期作品的冥想与回归本源 分析德彪西在生命最后阶段的钢琴创作,特别是《选集》(Douze Études)。这些练习曲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同时也回归了更严谨的结构思维。本章将《练习曲》视为德彪西对其一生钢琴语言的总结与升华,探讨其中蕴含的对巴赫和印象派早期探索的反思与整合。 --- 结语:面向未来的倾听 本书最后总结了德彪西对20世纪音乐,特别是新古典主义、序列音乐以及电影配乐的深远影响。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掌握演奏这些伟大作品的“如何做”,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何如此”——即德彪西如何通过钢琴这件乐器,捕捉到了人类情感中最微妙、最难以言喻的瞬间。 本书的附录收录了德彪西罕见访谈片段中关于钢琴演奏的直接论述,以及一份详尽的指板与音色术语对照表,是所有致力于深入理解和诠释德彪西音乐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评论二: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钢琴学习经历的业余演奏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动我心灵的舒伯特钢琴作品。这本《舒伯特钢琴曲选》可以说是满足了我的大部分期待。它所挑选的作品,无疑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的精华,无论是家喻户晓的《奏鸣曲》,还是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即兴曲》,都展现了他非凡的音乐天赋和对钢琴表现力的深刻理解。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D大调奏鸣曲》(D. 850),这首作品的结构宏大,情感充沛,尤其是第一乐章,充满了力量和朝气,让我热血沸腾。而《升c小调奏鸣曲》(D. 958)则以其独特的悲剧色彩和深刻的内省,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一丝绝望的叹息,却又在绝望中寻找着希望的曙光。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高,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易反光,乐谱的字体大小适中,即使长时间练习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演奏技巧的标注,虽然有些标记相对简单,但对于理解作品的细微之处非常有帮助。每次练习其中的一首曲子,都像是在攀登一座音乐的高峰,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

评分

评论五: 作为一名长期以来痴迷于古典音乐的乐迷,我拥有的舒伯特钢琴曲集不在少数,但这本《舒伯特钢琴曲选》依然给了我不少惊喜。它的选曲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舒伯特钢琴创作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无论是早期的“奏鸣曲”,还是晚期更为成熟的作品,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D小调奏鸣曲》(D. 845)的处理,这首作品的结构清晰,旋律优美,充满了舒伯特式的忧郁气质,但又不失力量感。而《G大调奏鸣曲》(D. 894),更是以其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畔,感受着生命的平和与美好。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即使是细小的音符也能一目了然,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反复研读乐谱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常常会在音乐会前,翻阅这本书,重温那些熟悉的旋律,这能极大地增强我欣赏音乐的深度和广度。每一次的翻阅,都像是在与一位老朋友重逢,他总能用最动人的旋律,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是我舒伯特钢琴曲收藏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宝。

评分

评论四: 坦白说,我并非科班出身,也鲜少在公众场合演奏,但我对舒伯特钢琴作品的热爱,却如同他对生命的眷恋般,从未间断。这本《舒伯特钢琴曲选》如同一位知己,在我需要的时候,总能给我带来最真挚的陪伴。我并非追求技巧的极致,更多的是沉浸在音乐所传达的纯粹情感之中。我经常会在深夜,点上一支香薰,然后让指尖在黑白键上轻轻滑过。书中那些写意的乐曲,比如《降B大调奏鸣曲》(D. 960),那缓慢而深情的第二乐章,总让我感受到一种对人生无尽的思考和淡淡的忧伤,仿佛在倾诉着生命中最隐秘的情感。而《C大调幻想曲》(D. 760)中的“流浪者幻想曲”,那种充满戏剧张力和澎湃激情的旋律,又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对自由的渴望。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在昏暗的环境下,也能轻松地阅读乐谱,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每次弹奏,我都会尽量去模仿录音中的情感处理,即使能力有限,也能从中体会到舒伯特音乐的韵味。这本选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情感的指南,引导我更好地去理解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评分

评论一: 初次翻开这本《舒伯特钢琴曲选》,就被封面那沉静而富有诗意的插画所吸引,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琴声。虽然我不是专业的音乐理论家,但作为一名喜爱古典音乐的普通听众,我总能在舒伯特的旋律中找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这张精选集收录的曲目,涵盖了他创作生涯中的许多代表性作品,从那首著名的《即兴曲》(Op. 90)开始,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画家笔下的色彩,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细腻的情感图景。特别是第四首,那流畅而略带忧伤的旋律,总让我联想到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一切都变得宁静而深沉。我特别喜欢他在“乐兴之时”系列中的表现,那种灵动而变化多端的节奏,仿佛是作者内心最真实情感的写照,时而欢快跳跃,时而沉思冥想,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他那丰富而独特的音乐世界。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用心,乐谱清晰易读,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也能尝试着去弹奏其中的一些片段,即使只是简单地模仿,也能感受到大师级作品的魅力。我常常会在午后,泡上一杯热茶,坐在窗边,让指尖在琴键上起舞,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与舒伯特灵魂的对话,一次对美的深刻体验。

评分

评论三: 我一直对舒伯特的音乐情有独钟,他那独特的旋律线条和细腻的情感处理,总能轻易地俘获我的心。这本《舒伯特钢琴曲选》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音乐视野。书中收录的曲目,并非只是单纯的技巧展示,更像是一幅幅情感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我特别喜欢那些小品式的乐曲,比如《G大调小步舞曲》,它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精致的美感,如同夏日午后的一缕清风,令人心旷神怡。而《F小调幻想曲》(Op. 103),更是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丰富的音乐语言,让我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之中。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做了大量的考证和梳理工作,所选的乐谱版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舒伯特原有的音乐风格。我常常会在通勤的路上,戴上耳机,一边听着这本书中的录音,一边翻阅乐谱,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对音乐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是一扇通往舒伯特内心世界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去近距离地感受这位音乐巨匠的伟大灵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