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增大量新案例和作者原创手稿,紧跟时代潮流,将通俗易懂的理论分析新案例有机地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海量动画素材以及详细步骤讲解,结合东、西方经典动画的创作原则、制作规律及表现技巧,全方位解析动画绘制技巧,是作者几十年制作经验和表现技巧的系统总结。
3)结合作者新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新的优化升级,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
原画是动画角色动作表演设计方面的综合概念,是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关键的环节。“角色动作设计”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原画设计实训教程》(升级版)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和实训式的强化训练,从原画概念、动作修饰、软体运动、夸张语言、人物动态、四足运动、飞翔运动、实践综合讲解、角色入景出景等九个部分进行分类讲解,结合丰富详实的镜头实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原画设计理论和动画规律,带领读者学习原画创作技法,使读者能以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影视、动画、游戏等相关行业职位。此次升级版中,作者加入了不少原创手稿,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
张爱华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动画系教师,曾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自上世纪末开始从事动画行业,曾在翡翠动画、太平洋动画、宏广动画从事动画设计工作,后创办佳禾动画公司,参与多部中外动画片的设计和制作(主要从事国外动画片的加工与设计),如《蓝精灵》、《足球小子》、《彼得·潘》、《茜茜公主》、《女蝙蝠侠》、《泰山》(电视系列版)等。参与和主持的原创动画片有《诚信漂流记》、《三条忠告》、《南京1937》、《餐桌上的童话》、《煤》等。策划导演了动画《法制在身边》、艺术探索片《辛亥革命》等。
李竞仪
就读于美国的艺术院校—马里兰艺术学院,以动画专业为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曾在多家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加高校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多部动画片的设计与制作并获奖,同时担任第十七届意大利“吉弗利国际少儿电影节”青少年组评委。
??1 何谓原画 / 5
1.1 历史 / 5
1.2 原画的定义 / 6
1.3 原画稿的要素 / 7
1.4 原画师的职责与修养 / 13
2 动作设计的基本手法 / 21
2.1 动画动作的独特语言特征 / 21
2.2 修饰动作的方法 / 23
3 软体的表达 / 33
3.1 曲线形的运动轨迹 / 33
3.2 力量的传递 / 34
3.3 循环往复的运动特征 / 36
3.4 时间是柔软度的调节器 / 38
3.5 曲线轨迹的灵活运用 / 40
4 夸张的表达 / 44
4.1 夸张在动画中的意义 / 44
4.2 夸张的目的和要求 / 45
4.3 夸张的方法 / 48
5 人物的动作设计 / 70
5.1 交叉 / 70
5.2 起伏的行进轨迹 / 71
5.3 躯干的倾斜与扭动 / 74
5.4 循环设置 / 79
6 四足动物的动作设计 / 85
6.1 前后肢的动作关系 / 85
6.2 身体的起伏与扭动 / 93
6.3 写实与夸张 / 96
7 飞鸟的动作设计 / 105
7.1 上下扇翅的区别 / 105
7.2 飞行轨迹 / 107
8 原画设计实践综合讲解 / 112
8.1 动作的节奏 / 112
8.2 灵活运用修饰动作 / 113
8.3 正确地捕获关键姿势 / 116
8.4 细节表达 / 119
8.5 轻物和重物的表达 / 120
9 角色的出景和入景 / 127
9.1 角色入景 / 129
9.2 角色出景 / 158
课程教学安排建议 / 183
后记 / 184
??
这本书在软件应用方面的介绍处理得相当得体,没有陷入过度推崇某一款软件的陷阱。它很务实地介绍了一些主流设计软件在特定流程中的高效用法,但核心依然是强调“手绘基础”的重要性。这种“工具为辅助,艺术为核心”的理念,非常符合当前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发现,它对图层管理、笔刷预设的定制以及非破坏性编辑技巧的讲解,非常到位,让原本繁琐的数字绘画过程变得井然有序。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但效率上不去的学习者来说,这些“工作流优化”的技巧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教会的不仅是“画得好”,更是“工作得巧”,这一点我给予极高的评价。
评分深入翻阅这本书的目录和内容结构,我发现它对基础理论的阐述简直可以用“庖丁解牛”来形容,特别是对光影关系和人体结构的处理,完全摒弃了那种空泛的说教模式,而是直接切入实战案例,用最直观的图例来解析复杂的视觉原理。比如,它对不同光源下材质表现的归纳总结,非常系统化,从金属的冷硬到皮肤的通透,每一种质感都有详尽的步骤分解,即便是初学者,对照着书中的示范一步步操作,也能快速掌握其中的精髓。更难得的是,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怎么画”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样画”,这种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对于未来想要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这本书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课程体系打磨,绝非市面上那种拼凑式的技法合集可比。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角色设计流程的部分,那一段内容简直是为那些迷茫于“如何将一个概念具象化”的创作者量身定做的“导航图”。它从最初的人物设定草图,到服装配饰的文化背景考据,再到最终的色彩情绪板的确定,每一步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并且穿插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设计范例,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设计视野。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到,一个成功的角色设计不仅仅是美术功底的展示,更是对世界观和故事内核的视觉化表达。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应用场景(比如游戏角色、动画分镜角色)在细节处理上的侧重点差异,也有独到的见解,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指导,让我的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直接提升了我解决实际设计难题的能力。
评分从一个长期关注国内艺术教育资源更新的角度来看,这本教材的出现,标志着国内相关专业教学材料正在朝着更加国际化、更接轨产业前沿的方向迈进。它的内容组织逻辑严密,案例紧扣当下主流的审美趋势和技术标准,几乎没有出现那种老旧、脱离实际的“过时”内容。它仿佛是把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设计师在项目收尾时整理出来的“最佳实践手册”,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操的广度。我个人认为,无论你是高校学生,还是希望系统性自学的职场人士,这本书都能提供一个坚实且可靠的起点和持续精进的路径。它提供给读者的,远超出一本“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份通往专业领域殿堂的“入场券”。
评分这本画册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手感温润,色彩搭配既不失活泼又不失专业性,那种将传统绘画的细腻与现代数字艺术的张力融合在一起的感觉,非常符合当下艺术教育的趋势。内页的纸张质感也极佳,厚实而富有韧性,即使用水彩或马克笔进行多次描摹,也不会出现洇墨或起皱的现象,这对于动手实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的呼吸感,又有效地引导了读者的视线,让人在学习复杂技法时,不易产生视觉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艺术学习者体验的深切关怀,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材,而更像一位耐心而专业的导师,默默地陪伴着学习者探索色彩与线条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