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楷書一日一練(附行筆動態圖)

趙孟頫楷書一日一練(附行筆動態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戴少明 著,戴少明 編
圖書標籤:
  • 趙孟頫
  • 楷書
  • 書法
  • 一日一練
  • 臨摹
  • 行書
  • 書法練習
  • 書法入門
  • 字體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北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403470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460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名傢碑帖臨習指導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61
字數: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行筆動態圖
附件數量: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 一天一課循序漸進

★ 基礎筆畫動態演示

★ 臨習手記記錄進步

★ 書友互動交流心得


“中國名傢碑帖臨習指導”針對書法初學者,精心編寫瞭30天的課程,一天一課,讓初學者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書法,力求在他們認真學習並練習楷書30天後,能夠基本掌握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字的間架結構。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天 橫
第2天 竪
第3天 撇
第4天 捺
第5天 點(一)
第6天 點(二)
第7天 挑
第8天 鈎(一)
第9天 鈎(二)
第10天 摺
第11天 上覆下
第12天 下載上
第13天 左右結構(一)
第14天 左右結構(二)
第15天 筆畫伸縮
第16天 三段式結構
第17天 外包圍結構
第18天 獨體字結構
第19天 筆斷意連
第20天 牽絲與替代
第21天 嚮背顧盼
第22天 疏密得當
第23天 突顯主筆
第24天 參差錯落
第25天 穿插避讓
第26天 集字成語(一)
第27天 集字成語(二)
第28天 集字成語(三)
第29天 集字古詩(一)
第30天 集字古詩(二)

前言/序言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書寫的不僅僅是漢字,更是曆史和藝術。古往今來,篆、隸、楷、行、草各派書法大傢層齣不窮。人們學習書法,一般從楷書入手,其中,趙孟頻的楷書是比較好的範本之一。
  趙孟頻(1254-1322),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書法傢。其楷書用筆流利、道勁,不少字帶有行書用筆,起筆多用順鋒,轉摺之處多用圓轉。
  本書針對書法初學者,精心編寫瞭30天的課程,一天一課,讓初學者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力求在他們認真學習並練習楷書30天後,能夠基本掌握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字的間架結構。
  本書精選例字,從基本的筆畫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析每一筆的不同寫法,例如:橫分為長橫、短橫、細腰橫、尖橫。將解析偏旁部首融入間架結構,這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因為有著同一偏旁或部首的字往往也有著類似的間架結構,讓初學者練習後能舉一反三。最後的集字練習旨在引領初學者學以緻用,增強對書法的興趣,開啓臨摹名碑名帖之途,從而邁嚮更高的書法境界。
  在練習書法前,需要準備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最好還要有毛氈和鎮尺。
  筆:練習楷書需用楷書用筆,初學者宜先練習寫大字,因此,建議買支大楷或中楷筆;
  墨:建議先使用墨汁,當然,也可以自己研墨;
  紙:選用宣紙;
  硯:建議先使用學生硯颱或者平口的碗,然後,根據個人喜好和經濟條件,再購買好的硯颱;
  毛氈:放在宣紙的下麵,防止墨水滲透到桌麵;
  鎮尺:一般放在宣紙左右兩側,用於壓住宣紙,防止書寫時宣紙移位,也可以用長條形的重物替代。
  五指執筆法是最常見的執筆法之一,簡單來說就是五個字——撅、押、鈎、格、抵。
  撅:用大拇指按住筆管;
  押:用食指夾住筆管(與大拇指相對):
  鈎:用中指勾住筆管(在食指下方);
  格:用無名指頂住筆管;
  抵:用小指抵住無名指。
  要點是指實掌虛。就是用手指執筆用力要實,要握住,而掌心要留有空間。
翰墨風華:中國書法藝術的韆年傳承與現代實踐 引言:尋覓筆墨的初心 中國書法,作為獨特的東方藝術瑰寶,承載著數韆年的文化精髓與審美情趣。它不僅是文字的書寫技藝,更是一種精神的寫照,心性的修煉。本書旨在為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渴望提升個人審美修養的讀者,提供一個深入探索書法藝術奧秘的廣闊平颱。我們將剝離特定的字體練習範本,專注於構建一個全麵的、多維度的書法認知框架,引領讀者領略從古至今,不同書體、不同名傢風範下的筆墨魅力與時代精神。 第一部分:書法美學的基礎構建——“格”與“韻”的探求 書法藝術的精妙,首先在於其內在的結構邏輯與外在的氣韻生動。本部分將深入剖析書法美學的基本構成要素,而非側重於某一階段的特定技法模仿。 一、結構之美:點畫間的平衡哲學 書法作品的穩定與靈動,根植於其嚴謹的結構。我們將探討漢字“點、橫、竪、撇、捺”等基本筆畫在組閤中的空間關係。這不僅僅是關於“怎麼寫”,更是關於“如何布局”。 1. 空間分割與視覺權重: 深入解析漢字內部各個部首和偏旁在字形中所占比例的黃金法則。例如,左右結構中“形”與“意”的平衡,上下結構中“主”與“次”的呼應。我們將引用古代書論中關於“疏密得宜”、“險中求正”的論述,指導讀者建立起對結構穩定性的直覺判斷力。 2. 筆畫的“氣”與“勢”: 筆畫的形態決定瞭字體的生命力。本章將細緻區分起筆、行筆和收筆在力度和速度上的微妙變化所産生的不同效果。強調“藏鋒入紙”與“齣鋒峭拔”的辯證統一,讓讀者理解每一個轉摺處蘊含的內在力量。 二、章法之妙:整體氣韻的經營 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其魅力在於墨跡在宣紙上形成的氣場。這要求書寫者具備宏觀的章法意識。 1. 行列關係與連貫性: 研究如何處理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呼應關係。探討“牽絲映帶”在草書中的體現,以及楷書中字距的均勻性與錯落感之間的張弛有度。我們不教授特定字體的字距調整,而是提供一套通用的、基於視覺平衡的章法原則。 2. 墨色的層次變化: 墨分五色,是書法區彆於其他綫條藝術的關鍵所在。我們將係統介紹乾、濕、濃、淡等不同墨色的錶現力,以及如何在同一作品中調和這些變化,以錶達不同的情緒張力,如“焦墨的蒼勁”與“淡墨的潤澤”。 第二部分:跨越書體的鑒賞與理解——從篆隸到行草的演變脈絡 書法的發展史是一部審美不斷革新的曆史。本部分將從宏觀角度梳理各大書體在曆史長河中的地位、特點及其藝術價值,培養讀者的鑒賞能力,而非局限於某一種字體。 一、篆隸之古樸與端莊 探討金文、小篆及隸書的特徵。重點分析隸書“蠶頭燕尾”的結構美學如何從篆書的圓轉中脫胎換骨,形成一種雄渾開闊的廟堂氣象。理解隸書在漢代所代錶的規範與莊重,是後世楷書形成的重要基石。 二、楷書的規範與法度 楷書作為正書,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途。我們將不再局限於某一派的楷書範本,而是探討魏晉南北朝至唐代楷書風格流變的內在動因。分析歐陽詢的險勁、顔真卿的雄渾、柳公權的清勁等大傢在“法度”上的不同側重,讓讀者領悟“法”的豐富內涵。 三、行草的意趣與灑脫 行書與草書是書法藝術精神最自由的體現。 1. 行書的“不即不離”: 解析行書在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微妙定位,強調其在實用性與藝術性之間的完美摺中。著重分析王羲之、米芾等人在筆勢連綿和結構簡化上的創新。 2. 草書的“符號化”錶達: 深入解讀章草的古樸、今草的奔放。我們將從“識文斷字”的角度,引導讀者理解草書的審美高度在於其抽象的綫條藝術和情感的瞬間爆發力。 第三部分:臨摹的精髓與書傢的心性 真正的書法學習,是將“看”轉化為“寫”,最終達到“心中有法,落筆成章”的境界。 一、臨摹的層次:從形似到神似 我們提齣瞭一個係統的臨習路徑: 1. “摹”: 對綫條的精準描摹,這是入門階段對筆觸的感知訓練,旨在建立肌肉記憶。 2. “對臨”: 將原作置於身側,專注於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動態聯係,培養整體把握能力。 3. “背臨”: 檢驗對原作精神的內化程度,是嚮“意臨”過渡的關鍵步驟,側重於對結構和氣韻的獨立再現。 二、書傢心性與創作意識的培養 書法最終是“寫心”的過程。本章引導讀者超越技法層麵,關注書寫時的心境、情緒對墨跡的影響。探討文人書法中“書為心畫”的理念,鼓勵學習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注入個人的生命體驗和時代感受,形成具有個人獨特印記的風格。 結語:在繼承中開拓 中國書法藝術是活的,它在曆史的沉澱中不斷呼吸。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固定的練習方案,而是搭建一座橋梁,連接古代的智慧與現代的審美追求。通過對美學原理、曆史脈絡和鑒賞哲學的深入探討,我們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筆墨路徑,以謙遜的態度麵對傳統,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藝術的無限可能。翰墨之道,在於終生探索,在於與古賢的無聲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手法簡直是大師級的,作者對情節的把控能力令人嘆為觀止。故事的節奏張弛有度,該快的地方如疾風驟雨,讓人心跳加速,該慢的地方又如涓涓細流,讓人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人物的塑造更是入木三分,每一個角色都有其鮮明的個性和復雜的內心世界,他們之間的互動充滿瞭火花和張力,讓人忍不住想探究他們下一步的抉擇。我經常會因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輾轉反側,為他們的喜怒哀樂而牽動心神,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我近年來少有能體會到的。而且,作者的遣詞造句極其考究,他總能用最精煉的語言描繪齣最宏大的場景,或者捕捉到最微妙的情感波動,那種文字的力量感,僅僅是閱讀,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這本書的章節銜接處理得非常巧妙,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戛然而止,吊足瞭讀者的胃口,讓人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讀到天亮。這種高超的敘事技巧,無疑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核心魅力之一。

評分

這本書的知識密度之高,絕對超乎我的想象,每一頁都仿佛蘊含著深厚的學問和獨到的見解。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輕鬆的讀物,但事實證明,我低估瞭它的深度。作者在探討問題時,總是能夠從多個維度進行剖析,邏輯清晰,論證嚴密,讓人不得不摺服於其廣博的知識儲備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很多我原本以為已經理解透徹的概念,在讀完這本書的闡述後,纔發現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麼的片麵和膚淺。書中引用的各種案例和數據都非常具有說服力,而且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新穎,總能提供一種“原來還可以這樣看”的豁然開朗的感覺。讀完一章,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默默消化一番這些信息量巨大的內容,甚至會忍不住拿齣筆記本做大量的筆記和思維導圖。這本書無疑是提升思維層次和拓寬知識邊界的絕佳工具,絕對值得反復研讀和品味。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理念,在我看來,體現瞭一種極簡主義與功能性的完美結閤。它沒有采用那些花哨的裝飾和復雜的圖文排版,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實用性和耐讀性上。內頁的紙張選擇非常講究,厚度適中,既保證瞭書寫時的阻尼感,又有效地抑製瞭油墨洇開的現象,這對於經常需要對照參考或者做標記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而且,書脊的裝訂工藝也相當齣色,即便是反復翻開到中間部分,也不會齣現書頁鬆動或斷裂的擔憂,這顯示瞭齣版方對産品質量的嚴謹態度。整體設計風格透露齣一種沉穩和自信,不需要過多的修飾來吸引眼球,其內在的價值和優秀的設計感自然會吸引真正的欣賞者。這本書的設計語言是剋製的,但每一處細節都充滿瞭匠心,讓人感受到一種低調的奢華和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愛不釋手,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獨特的魅力所吸引。首先,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美,紙張的質感也齣乎意料地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物有所值的踏實感。我尤其喜歡它的排版風格,每一頁的設計都經過瞭深思熟慮,既有足夠的留白讓眼睛休息,又不會顯得過於空曠,整體感覺既古典又現代,非常大氣。翻開內頁,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的芬芳,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沉浸其中。更不用說,這本書的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每一個字跡都清晰銳利,墨色濃淡過渡自然,即便是最細微的筆觸也能被精準地還原齣來,這對於我這種對視覺體驗要求較高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享受。而且,這本書的開本尺寸也恰到好處,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攜帶齣門,都顯得十分方便,隨時隨地都能拿齣翻閱一番,享受閱讀的樂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件閱讀品,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視覺上的盛宴。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讀起來感覺非常舒服,充滿瞭人文關懷和一種淡淡的詩意。作者的筆觸細膩柔和,仿佛在用最溫暖的語言與讀者進行一次私密的對話。書中沒有生硬的教條和枯燥的說教,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哲思和對人情世故的溫柔洞察。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它不是那種誇張的笑料,而是在不經意間流露齣的對生活微妙之處的把握,讓人會心一笑,繼而陷入沉思。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坐在灑滿陽光的窗邊,品嘗一杯醇厚的茶,身心都得到瞭極大的放鬆和滋養。它沒有給我帶來閱讀的壓力,反而帶來瞭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纔是真正高級的文學魅力所在,它真正觸動瞭我的內心深處,讓我對生活有瞭更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