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7
当一个人不再被人记忆,意味着彻底死亡;当一个群体不被记忆呢?麦客、漆匠、盗墓贼、风水先生、关帝庙里的老居士,社火、秦腔、庙会……这些人和事是乡村的魂,也是这个时代每一个“我们”的记忆。陕西楞娃马鹏波,用文字为故土立碑,为故乡招魂,以秦腔嘶吼: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作者丨马鹏波
陕西宝鸡人,中文系毕业。现为自由撰稿人,持续关注乡土文化变迁并发表系列文章,用文字为故乡招魂。
摄影丨谢万清
1955年出生于陕西陇县峰山村,小学文化,15岁接触摄影,农闲时用一台二手相机拍摄,用碱面、尿素冲洗照片,拍摄了8000多张记录陕西乡村社会的照片。其作品《征服》《朴实的爱》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出,被称为“泥腿子摄影家”“中国zui穷的农民摄影家”。
1 自序
第一辑:故土
11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沉沦
19 入土“未”安的漆匠
28 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38 劁匠的春天
49 盗墓贼谭先生
57 阴阳先生父子
66 最后一个女巫
75 胡家唢呐
83 二胡皮医生
91 瓦匠的讲究
第二辑:故乡
99 十里香客
107 羊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117 少年与窦娥
126 上坟
131 社火在地神的节日
139 人约黄昏后
145 喝碗豆花再上路
153 炒面客
161 往事如烟
172 三个乞丐
179 老兵九十
第三辑:故事
187 老屋
195 老师,你好美
203 父亲“偷”书
211 上学记
217 和自行车飞快成长
224 中学时代
230 兄弟
236 婚事一桩
245 寻狼
252 乡村电影
第四辑:故人
261 祖父不是文化人
268 祖父是乡贤
274 祖母的佛经
280 夏天、西瓜、外祖父的棋局
286 她目送我走出童年
296 最后的日子
303 我从来不敢夸耀过去
代后记
311 与故事有关的故事
附录
323 《百鸟朝凤》——传统规矩撕裂时的哀鸣
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一
“客”的意思是“寄居”,是“客”就注定摆脱不了跌宕漂泊的宿命,麦客也一样。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逐麦而居的生物,每年六月到八月,奔走在中国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吃百家饭、居千家屋,追着麦子的颜色,从南到北、从异乡一步步退回故土。
麦子黄了,麦客就来了;麦子落了,麦客也该走了。麦子会说话,只有麦客才听得懂。十几年前,我总能与这些麦客旧雨重逢,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季节,就像事先约定好的一样。我很熟悉这些人,或者说我很熟悉麦子。
盛夏是躁动不安的时节,如今想来,却也未必全是如此。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夏天总是开始于一段漫长的死寂与沉闷。热气蒸得人难受,蒸得乡下人心慌。学校放假了,外出的农民回来了,大家从四面八方返乡,在暑气中一起煎熬等待。祖父每天都要去地里转一圈。捋一把麦穗,捻碎摊在手心,一口气吹散麦皮,捏起几粒,扔进嘴里,仔细咀嚼,来来回回感知麦子的脾性。嘴里的麦粒一天比一天干爽,终于到了一咬就碎的程度。祖父从地头走到地尾,看着眼前这一片金黄,自言自语道:“是时候开镰了!”
有人在塬上割倒了第一把麦子,又有人割倒了第二把,一个又一个,麦子应声倒下,如同相互传染一般。乡亲们煎熬得太久了,死寂随即转入一片沸腾。知了的嘶鸣被埋入一阵高过一阵的割麦声中,暑气一天比一天来得热烈,塬上的麦子在一夜之间全部变干变黄。用不了几天,这些熟透的麦穗就会重新落入泥土,乡亲们必须赶在麦子脱落之前,就将它们全部脱粒归仓。留给庄稼人的时间所剩无几,男人们加紧挥动手里的镰刀,女人们也挽起袖子一头扎进麦浪,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一路捡拾提前凋零的麦穗,老人们疾走于田间与灶头,将茶水、饭点一样不落地送进麦田。
村里赵家寡妇撇下镰刀,瘫坐在麦子上。“还是去请几个麦客吧!”她感叹道。有人直起身子,扫视一遍这十里金黄,重复了一遍寡妇的话。一阵热风扫过,麦浪一层层翻滚,于是,大家都开始赞同寡妇的提议。
“请麦客吧!请麦客吧!”麦子黄了,麦客也该来了。
二
我们家有五亩麦子,每年在麦子熟透之时,照例要请上两个麦客。
麦客们有固定集散地,他们夜宿于县里农贸市场的大车店,拂晓之时三三两两立在街头,静静等候主家来挑选。麦客们都有一把趁手的镰刀,刀刃磨得锃亮,寒光逼人,夹在腰间或者背在脊背,如同古时关中的刀客。除此以外,布褡也是麦客随身携带的物件儿,由无数布片缀成,花花绿绿,里面收有用来充饥的大饼、磨刀的砺石、账本、水杯、毛巾,还少不了一张驱鬼辟邪的灵符,有了它,麦客就不会迷失在异乡的夜路上。麦子熟透的季节,麦客总是很抢手,请麦客要趁早,迟一步就得耽搁一茬麦子。
麦子干得快,熟得透,稍微一动,麦粒就会重新落进泥土。夜里的露水正好湿润了一地麦穗,让麦粒禁得起麦客摇晃,镰刀咬在湿漉漉的麦秆上,走起刀来也干净利落。正午来临之前,暑气还没有升腾,正是割麦子的好时段,父亲早晨五点起床,洗把脸,喝杯浓茶后,就得前往县城请麦客去了。麦客们为了赶一天当中的好时节,通常不到主家吃早饭,他们站在街头,接过主家递过来的香烟,相互客套几句,商定好价钱,便跟在主家后面,径直迈向地头和等待了他们一整年的麦子相会。
麦客来了。麦子开始笑了,笑得那么热烈,那么喜庆,争抢着倒在麦客的怀里。麦客用步子丈量一遍土地,在心里估摸出眼前土地的具体亩数,脱去外衣,从用烂布包裹的一层又一层的刀片中捡出一个,稳稳地安在镰架上。喝一口浓茶,紧一紧裤腰带,往手掌中啐一口唾沫,握紧镰刀,挥起手臂,麦客放下了今夏第一镰。麦子们应声倒下,把自己的一生交给麦客,麦客们熟练地将这些无根的“伙计”捆成一股又一股,让麦子安稳地横躺在大地上。
三
记忆中的麦客头上戴一顶白帽子,这是回族男人的特有装扮。
故乡地处陕甘交界,一条公路将两省贯通。县里住着不少回族人,他们大多聚居在更北的高寒山地,汉民们习惯称他们“回回”。故乡回汉杂居的传统已经存在很久,据说从元朝那会儿就有了,县城里有一座伊斯兰寺院,建筑造型奇特,绿色穹顶上挂一弯月亮,月亮底下的故事在我童年时代始终是一个谜。印象中,回族人是种土豆的行家,也是贩卖辣椒的高手。冬天一到,回回们就满载一拖拉机土豆,戴一顶白帽子,扯起嗓子吆喝着游走在汉民聚居的乡间,过不了几天,满载一车玉米或者是麦子,再次踏上返乡之路;待农闲时,他们又穿梭在乡里小道,一遍遍叩响汉民家的大门,挨家挨户客气询问,尽情寻觅收购辣椒的生意。
回回们的特殊打扮让汉民的孩子总是感到好奇,我常常问母亲:“回回们为什么要戴白帽子呢?”那时,母亲为了不让我每天到处乱跑,就神秘地告诉我:“回回戴白帽子要贩小孩呢!”有一次回到家,我一把推开家门,撞见祖父和一个回回正在院子整理几串辣椒,我转身就往外跑,天黑之后才躲在祖父身子后面怯生生回来。母亲一脸哭笑不得地跟我讲,回回只抓不听话的小孩儿,我转念一想,母亲不是老说我不听话嘛。于是,回回们的白帽子便成了我儿时记忆中的噩梦。不过,回回们除了倒卖土豆、贩卖辣椒外,他们个个还是割麦的好手。
游走在故乡的麦客以回回居多,有的来自甘肃,有的就是本地居民。
回回们也种麦子,他们聚居在地图更靠北的地方,与汉民们的环境相比,那里气候稍寒,地气更凉,回回们的麦子总是落在一年当中最后一批熟透。靠力气吃饭的时代,勤苦耐劳就是庄稼人生存的本钱。当北方大地上第一批麦子熟透时,回回们就要打点行装,背起行头,跨过自家绿油油的麦地,从地图最北的地区一直向南奔走,然后再追着麦子的颜色,又一刀一刀地由南向北,最后割回自家地头。
童年时,麦客们每年割到我们家麦地里时已经是盛夏了!
农口夺食的日子,乡下每一个人都不曾闲暇一刻。麦客是麦地里的主角,大人们则是麦客的帮手,小孩跟在麦客后面,把一捆捆扎好的麦子从田间拎到地头。麦客们一粘上麦子,便如同开动的机器一般,似乎永远不知疲倦。麦客们戴着白帽子把头埋进麦浪,一步一步向前,放倒一片又一片麦穗,偶尔拾起搭在脖颈的毛巾,把即将跌落的汗珠揩干净。
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饭后看看,还需沉淀。
评分黄土地养育了黄土人家,他们的故事虽然土气,但真的很接地气。喜欢在京东买书。
评分正版好书,装帧精美,内容不错,价格实惠,发货迅速,服务热情,包装周到。
评分好书,写得很不错,里面的摄影作品也很好。文笔好,故事也好,值得一看。
评分好书………………………………………
评分当一个人不再被人记忆,意味着彻底死亡;当一个群体不被记忆呢?
评分当一个人不再被人记忆,意味着彻底死亡;当一个群体不被记忆呢?
评分京东买书特别好,便宜,正版!
评分支持作者,很好的书
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