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在延伸

天路在延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雪萍 著
图书标签:
  • 自传
  • 回忆录
  • 人生感悟
  • 信仰
  • 传记
  • 成长
  • 励志
  • 精神
  • 基督教
  • 生命旅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939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09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4
字数:2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藏地文化研究者
本书忠于事实,朴实无华的记录了甘孜县修路过程发生的若干事件以及汪双江为主的政府工作人员艰难开展工作的过程。全书辞藻朴素,未多加修饰,显得十分接地气,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在甘孜亲眼见证甘孜县交通局局长汪双江修路的故事,有苦累、困难、阻碍,但是也有感动、喜悦、成功,藏地天路的艰难延伸过程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精彩书评

本书最大特点是真实,而且其中各种资料的详实引用,彰显了学者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从该书中,读者可了解藏地天路的艰难延伸过程,值得一读。

目录

历史回顾:甘孜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1)
一2016年7月6日:回到甘孜县见到双江(13)
二2016年7月7日:双江遇危险跟龙昱学习乡村公路建设(17)
三2016年7月8日:检查拖坝四个工地(21)
四2016年7月9日:查看绒岔沟工地路修得好笑靥如花(25)
五2016年7月10日:座谈路政执法魅力化解纠纷(29)
六2016年7月13日: 扎呷觉姆寺诉求协调等(36)
七2016年7月14日:非法运营车主聚集交通局(41)
八2016年7月15日:晚上的会议让人热血沸腾(45)
九2016年7月16日:多路段访查(48)
十2016年7月20日:行走色洛路,公路上办公(52)
十一2016年7月21日:极度繁忙的一天(57)
十二2016年7月22日: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最痛苦的事(67)
十三2016年7月23日:甘孜县通寺公路修建见闻(70)
十四2016年7月26日:在甘孜州乘坐无证车(75)
十五2016年8月1日:紧急会商会议取消(81)
十六2016年8月5日:带队学习(85)
十七2016年8月8日:改桥聊感恩双江的无可奈何(89)
十八2016年8月9日:赶车艰辛双江焦心(93)
十九2016年8月10日:双江发飙整理黑名单(95)
二十2016年8月11日:达通玛(101)
二十一2016年8月12日:从达通玛回程(111)
二十二2016年8月13:达通玛真不是吃素的(115)
二十三2016年8月15日:一标段的那些事儿(117)
二十四2016年8月16日星期二去雅桥工地(120)
二十五2016年8月17日:杂记(123)
二十六2016年8月19日:痛苦买车票(125)
后记(126)

精彩书摘

  《天路在延伸》:
  一 2016年7月6日:回到甘孜县
  见到双江
  今天从亚青寺回来午休,我却没法睡着。我躺在床上。发了短信给双江,告知我来了甘孜县,想看看他。旋即,双江电话打来,说他请司机立刻来接我去交通局。
  到了交通局门口,双江热情依然,我很感动。双江和同事们在单位门口值班,我跟他们在一起。在工作的间歇,双江跟我讲述了他们探索乡村公路建设的过程,双江讲述的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的工作得到省州的肯定,我们正在申报示范县。现在我们的建设资金很多,有几个亿。这几年我们加强了建设,老百姓赞不绝口。全县219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是100%。去年州政府奖励我们100万元,在我们州的历史上,给某个单项建设奖励100万元是前所未有的。现在我们县的大的通道打通了,村道虽然很长,但我们还是在争取资金。
  我们在全州首推“一事一议”。“一事一议”适合用于很多工作,但是对于公路建设来说,意思是修不修路?修什么样的路?修多长的路?这一切都是老乡说了算。以前国家的项目来了,我们去做可行性研究,做环评,做水保,做各种勘察,要招标,又要找代理、监理,很多的钱都花在中介公司了。100万元的项目要拿出15万元来做前期,编写很厚的资料,最后对项目本身并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国家招标,招标来了就转包等这些情况都存在。以至于花了很多钱,修出来很烂的路,浪费了很多资金。我针对这种情况在全州首先推广和示范“一事一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一事一议”已经在全州全面推广开来了。老百姓参加建设,参与监管。老乡因为穷,虽然没有办法投资,也可能没有投工投劳,但是可以参与监管,可以提出意见和想法。
  2013年我来甘孜县交通局任局长时,交通局账面上只有560万元,还要支付其他费用,实际上是赤字。2014年我就筹集到了3180万元,是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州交通局等投入的。当时觉得太多钱了,好牛啊(我们哈哈大笑)。那时修了14条乡村路,但是我觉得没有修好,不满意。那一年,我就在思考究竟该怎么做,觉得再靠这种招标的方式,要出大问题。我就开始研究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农村公路建设是不需要招标的。文件并没有规定必须要有招标的程序,中间有一些环节需要我们去完善。我就这样慢慢地思考。经过思考,2014年下半年我就开始游说县委、县政府,还有县发改委。县发改委说:“你这是想坐牢。”我说:“我不是想坐牢,我是想把这种工作方式改进一哈。”那年也是何康林书记来了,何康林书记真的是一个很大气的人,他敢于担当。我把规范性文件一条一款地弄成册子,拿给他们看。我把规划做出来,给他们算了一笔账。2014年我就动手做2015年的工作,2015年开工的大的项目,我算了一下,每个项目至少节约1~2个月的时间,而且按照我们的规划,1个亿的项目要节约600~700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后来,县委、县政府开常委会,开四大家联席会,邀请纪委、检察院、发改局、审计局参与讨论我们的改革设计。各种会议之后,大家都认可了我们的做法,认为我们的改革设计一是有文件规定,不是乱来,有国家政策作为支撑;二是可以规避在招投标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节约时间,因为高原的施工期比较短。老师,您晓得的,我们每年只能在4—10月施工,大约半年,扣减7—9月雨季汛期,真正施工期仅3~4个月。
  2015年我们启动项目,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条例》《处罚条例》等诸多条例·召集施工单位开了无数次的会,但是好多问题大家心里没有谱,就是这个路该怎么修?要修成怎么样的?要以什么为标准?这些都完全没得谱的。想象中应该是这么样的,但是做的时候完全没有经验。
  修路过程中。在庭卡乡发生一件事情。有个叫伍晓明的,他的工程不大,只有40~50万元。他就先期动了这条路,把垫层做了,做了两座涵洞。我是无意中到他的工地去看,第一是看到他的垫层做得非常规范,第二是涵洞也做得非常漂亮,第三是水泥路面已经做好了。我就喊他把刻纹做出来,他想用压纹,我说不得行,必须用刻纹。全州农村公路的样板就是从庭卡乡出来的,我们甘孜县是第一家。我们为了这个路啊,硬是费了好多神。亚扎西晓得,我们在通往二康路的那边路上停过很多次,停下来看人家是咋个做的。我看到了机器刻纹,以前我还没有听说过,是我孤陋寡闻,其实这个早就有了。我就说必须要用刻纹,如何刻,我就做了一套规范。这样做出来之后,这条路就成了甘孜县最早的一条示范公路。我带了很多施工单位去那里看了几次,去学习。去看的,很多是我们县的,还有外县的。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研究该怎么修路,一步一步地总结经验,一步一步地推广。好多施工上的兄弟,也不断给我出主意,我们一起研究究竟要咋个做才能做得巴适。所以,去年甘孜县的农村公路是最规范、最标准的农村公路。当时,州里就在我们县开了乡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大家评价我们县的路是做得最标准、最规范的。开了现场会之后,大家都来模仿我们,但是有些东西模仿得去,有些东西模仿不了,“真经”还是在我们这儿。精神可以学走,原创的土壤学不走。
  ……

前言/序言

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也不知是怎样的缘分,才换来今生行走藏地,诉说行走的故事。
多年来,我一直研究藏区发展,长期行走甘孜藏区。前几年,我致力于探讨甘孜藏区的贫困治理,所以多次拜访曾任甘孜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的汪双江目前,汪双江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双江诙谐幽默、睿智,我和孩子们都很喜欢他。孩子们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双江哥哥”,我常常称呼他为“双江”。因为多年的交流,内心已经生成无限的亲情。自我角色定位上,我就是长姐。作为长姐,内心更多关心的是他的生活、安全等。我常常直呼他为“双江”,而不是“双江局长”,因为轻轻地唤一声“双江”,心里才觉得亲切和妥帖,其他的称呼倒觉得生分了。
按照惯例,7月4日我到达甘孜县。原本想进一步调研甘孜藏区的精准扶贫,但因一时没有联系妥当,7月5日我去朝拜亚青寺,7月6日中午回到甘孜县。确实有些想念双江了,便发短信给他,双江一如往昔般热情。巧合的机缘,让我开始做双江的“影子”,真实地了解和记录乡村公路建设及其建设者们的付出。于是,有了“影子日志”。
当双江的“影子”,了解到乡村公路建设的状况,讲讲其中的故事,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感恩于这种幸福,也感恩于与藏地不解的缘分。



《远方的灯火》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一个关于在迷雾中摸索,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旅程。 在广袤的、无垠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渴望抵达彼岸的人们。他们并非被灾难逼迫,也不是为了逃离战火,而是心中怀揣着一种古老而执着的梦想——寻找那片传说中的乐土,一片被誉为“静谧之地”的地方。那里没有纷争,没有痛苦,只有祥和与永恒的宁静。 故事的主角,一个名叫艾莉亚的年轻女子,自幼便听闻关于“静谧之地”的种种传说。她的祖母,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曾用低沉而充满敬畏的声音向她描述过那里的景象:阳光永远温和,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花香,时间仿佛在此静止,心灵可以获得彻底的净化。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在艾莉亚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化作她内心深处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她前进的方向。 然而,通往“静谧之地”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艰辛。没有人确切知道它的位置,也没有人能说清具体的路线。历史上传说,只有那些内心纯净、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在冥冥之中感应到那股召唤,并一步步地接近它。无数前人曾尝试踏上这段旅程,但大多数人都在途中迷失,或是因为内心的动摇而放弃,最终销声匿迹。 艾莉亚并非天生的勇士,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拥有着一颗敏感而充满好奇的心。她的故乡是一个偏远的山村,生活平静却略显单调。她能看到村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生活,脸上写满了安于现状的满足,却也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她无法像他们那样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她渴望更广阔的天地,渴望触摸那些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 终于,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艾莉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悄悄地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带上祖母留下的一个古老的指南针——尽管它早已失去了指向南北的能力,却被赋予了“指引心灵”的神奇寓意。她告别了沉睡的村庄,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旅途的开始,便是无尽的荒野。白天,烈日灼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尘土味。夜晚,寒风呼啸,星空下只有孤独的虫鸣。艾莉亚曾无数次感到绝望,她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过于冲动,是否只是一个孩童的白日梦。她会跌倒,会受伤,会因为疲惫而几乎无法站立。 然而,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祖母慈祥的面容,以及她描述过的“静谧之地”的美好画面。那指南针,虽然看似无用,却似乎总能在她最迷茫的时候,散发出微弱的暖意,仿佛在无声地鼓励着她。她也遇到了其他旅人,有些人是和她一样怀揣梦想的追寻者,有些人则是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漫无目的地游荡。 她遇见了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他曾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却因为一场事故失去了双手,从此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他告诉艾莉亚,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治愈心灵的药物,一种能够让他忘记过去的伤痛,重新找回快乐的方法。艾莉亚虽然无法帮助他,却在他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对解脱的渴望。 她还遇到了一群以歌声为生的流浪者,他们的歌声悠扬而充满力量,能够驱散旅途的疲惫,也能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希望。他们告诉艾莉亚,歌声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也是他们慰藉彼此心灵的良药。艾莉亚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与美好。 旅途中,最令艾莉亚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名叫凯尔的年轻人。他同样在追寻着“静谧之地”,但他所追寻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极致渴求。他相信,“静谧之地”隐藏着失落的古老智慧,那里有能够解答一切疑惑的答案。他博览群书,对星辰的运行、自然的规律都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教会了艾莉亚如何辨认星辰,如何从细微的自然迹象中解读天气,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存。 他们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曾遭遇凶猛的野兽,也曾被狡猾的匪徒盯上。他们曾在险峻的山崖上擦肩而过,也曾在干涸的沙漠中与死亡擦肩。凯尔的智慧和勇气,给了艾莉亚莫大的支持。而艾莉亚的坚定和乐观,也让凯尔在面对困难时,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在漫长的旅途中,艾莉亚逐渐意识到,“静谧之地”可能并非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更像是一种心灵的状态。她开始明白,真正的宁静,并非来自于外界的某个地方,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她学会了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 她开始放下对“静谧之地”的执念,转而更加专注于眼前的旅程本身。她不再急于抵达目的地,而是珍惜沿途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次经历。她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在别人的痛苦中感同身受,并在别人的快乐中分享喜悦。 她的脚步,从最初的仓促不安,变得从容而坚定。她的目光,从最初的迷茫憧憬,变得澄澈而睿智。她发现,那些曾经让她感到绝望的困境,如今却成为了她成长的阶梯。那些曾经让她感到恐惧的未知,如今却成为了她探索的动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来到了一片被遗忘的古老森林。森林深处,隐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的住持是一位智慧而慈祥的老僧,他看出了艾莉亚和凯尔心中的困惑。他告诉他们:“‘静谧之地’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你们内心一直在追寻的方向。当你不再执着于抵达,而是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当你学会了爱,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你所追寻的,其实早已在你心中。” 老僧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艾莉亚内心深处最后一丝迷雾。她终于明白了,旅程的意义,并不在于终点的辉煌,而在于过程中的每一次领悟,每一次成长。 当她走出那片森林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追寻者,而是一个懂得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给予的人。她知道,即使她永远找不到那个传说中的“静谧之地”,她也已经找到了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安宁。 故事的结尾,艾莉亚和凯尔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前行,但他们的步伐,已经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们将继续在广阔的世界中行走,去分享他们所学到的,去帮助那些同样在迷途中挣扎的人们。他们的旅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内心,已经如同一片辽阔而宁静的湖泊,倒映着无尽的星辰,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远方的灯火》所描绘的,并非一个关于地理位置的探索,而是一个关于心灵觉醒的史诗。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在寻找某种东西,或许是爱情,或许是事业,或许是意义。而最珍贵的,往往并非那个遥不可及的终点,而是我们在这段旅程中所获得的成长,所体验到的爱,以及所领悟到的真理。那些指引我们前进的,或许不是具体的地图,而是内心深处永不熄灭的灯火,以及那些在旅途中与我们擦肩而过,却给了我们力量和启示的人们。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塞,这本书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那些构建出来的世界观和设定,完全超出了我日常的认知范畴!作者对于细节的构建能力令人惊叹,那些奇特的生物、陌生的地理环境、甚至连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都被描绘得逻辑严密、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构建世界的宏伟蓝图。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维度,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更重要的是,尽管背景设定如此“异域”,但其中探讨的人类情感和道德困境却是如此的普世共通,这让故事在奇幻的外衣下,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现实关怀。如果你喜欢那种能彻底把你带离现实、进入全新思维领域的作品,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拿起,它会拓宽你对“可能性”的边界。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某些章节读起来,简直是酣畅淋漓,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心编排的动作大戏,充满了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情节推进的速度非常快,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根本舍不得放下书本。作者对于冲突的设置和处理能力简直一流,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激烈对抗,还是个体面对命运时的挣扎与反抗,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爆发力。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关键转折点时的那种果断和决绝,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直击核心矛盾。读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特别强烈,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对于追求阅读刺激和紧张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选择,它能让你体验到阅读的纯粹快感。

评分

这本《天路在延伸》简直是文字的盛宴,读完之后感觉灵魂都被洗涤了一遍。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将读者直接拉入书中描绘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复杂、纠结的情感,总是能精准地击中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转折。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探索、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滋养。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极为巧妙,看似松散的线索,到最后却能汇聚成一条清晰有力的主线,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布局之深远。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推荐给所有热爱深度阅读的朋友们。

评分

怎么说呢,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被它的叙事节奏拖慢了。开头部分的信息量有点大,需要集中精力去梳理人物关系和背景设定,感觉有点像是在啃一块需要细嚼慢咽的硬骨头。但是,一旦熬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你会发现作者的“慢”其实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铺陈。他没有急于抛出爆炸性的事件,而是用大量的细节描摹构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环境,让角色的每一步选择都显得顺理成章。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宏大场景时,那种史诗般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屏息凝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古朴而又富有张力,有些段落的措辞,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揣摩其中更深层的含义。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品味的“慢热型”佳作,适合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茶,慢慢体会其中蕴含的沧桑与力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那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忧郁和宿命感。它没有用过于煽情的语言去渲染悲伤,但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喟叹,却更能打动人。作者似乎对“失去”和“遗忘”有着特殊的敏感,笔下的角色都在背负着某种沉重的过去,他们的努力和抗争,在宏大的时间背景下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令人动容。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克制的叙事手法,他只是冷静地呈现事实,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酸楚和苍凉。读这本书,就像是翻看一本泛黄的老相册,虽然画面有些模糊,但其中承载的情感却是历久弥新的。这是一种深刻的、需要沉淀才能体会到的美学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