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学会自己长大》作者新作
2.学习“超能力”手册
3.让学习成为本能,高分成为常态
4.初一到高三必备的学习指南
5.袁隆平、吕同舟、李镇西、卢勤及众多名校教授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超级畅销书《学会自己长大》作者和云峰的新作。身为青少年学习成长培训专家的他,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他辅导的数万名学生的案例,揭示学习高手的秘密,讲解自主学习模式,教大家学会学习、构建自主学习体系,解决自身的学习困惑和问题。在书中,一个读中学的孩子运用这种方法在一年之中成绩提升了400分,通过这些真实案例,我们能了解到中学数学、语文、英语学习方法的方方面面。
本书延续了《学会自己长大》的优点,从对话和问题入手,有案例,有分析,有方法,同时加入了互动。
你也可以成为学习高手——不管你现在的学习怎样,只要你选择了主动学习,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和行动方式,这样不断坚持下去,你就会成为学习高手。
作者简介
和云峰,独立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被称为“梦想村村长”,畅销书作者;专注于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研究,致力于将全球优秀北大校友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传播给大众,帮助父母教出学会自己长大的孩子。
著有《学会自己长大》《高中三年,我的奋斗我的梦》和《学会自己发光》。
目录
Part 1 像高手一样学习
第一章 高三一年,他如何从295分逆袭到高考665分?- 002
为什么我愿意教他?-003
他如何用一年提高了400分?-005
为什么天天教的学生却考不出好成绩?-016
第二章 我有学习“超能力”- 020
梦想是我奋斗不懈的源动力-021
从普通中学到北大,我是如何学习的?-024
超级学习能力背后的秘密是什么?-031
Part 2 找到学习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 真正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 038
先找问题再找方法-039
学校学习的问题-041
到底什么是“自主学习模式”?-044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成绩?-048
第二章 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 052
成长式思维方式-053
黄金圈思维:确定信念,想清楚“为什么学”-054
横纵思维:自我定位,知道“学什么”-058
提问式思维:有效提问,知道“怎么学”-059
目标逆向思维:从想要的结果到推出需经历的过程-061
分解式思维:找出当下可以做的第一步-064
成长式思维:积极的心态可以改造人生-066
第三章 提高成绩的万能方法- 071
如何预习?-072
如何做题?-076
如何考试?-081
如何分析试卷?-088
Part 3 轻松应对学校学习
第一章 破解学习困惑- 096
遇到问题怎么办?-097
如何低成本地获得学习资源?-103
如何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分数?-109
如何说服自己坚持下去?-117
第二章 如何提高数学成绩?- 119
“我的数学问题”是什么?-120
学好数学要小心哪些不合理的想法?-123
我该怎样提高数学成绩?-126
跟和博士学如何提高数学成绩-132
第三章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136
语文到底有多重要?-137
学语文需要学什么?-139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142
和博士的语文提分解决方案-148
第四章 如何提高英语成绩?- 156
高考改革对英语学习有什么影响?-157
新形势下的英语该怎么学?-159
和博士的英语提分解决方案-161
Part 4 面向未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第一章 互联网+,世界正发生什么变化?- 168
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169
我们该如何学习?-171
第二章 面向未来需要具备的6种基本能力- 173
只要我想,只要我行动-174
我们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175
未来教育和学习的大胆瞻望-178
第三章 与优秀为伍: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180
打破时空界限,加入学习型社群- 181
行动起来,成长与成绩都很重要- 183
致谢- 186
精彩书摘
他如何用一年提高了400分?
思博就读的学校并不是什么省市重点,只是一所县级市的普通中学,而且他所在的班级也是学校里的普通班。班里都是难兄难弟——基本上高考无望,很多人都打算走单招,不参加高考。
然而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思博的高考分数竟然高达665分,成为全校师生口中的“高智商学霸”。
面对如此耀眼的成绩单,你可能会以为这一年来我给思博讲解了大量的题目,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应该说,这一年来思博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他本人的努力,我所起到的只是一些点拨和辅助作用。
你可能无法想象,甚至是不相信——整个高三,我给思博讲解的题目不超过20道。你可能会疑惑,这么少的题目讲解,思博是如何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的。很多同学花了大把钱报辅导班请家教,还掌握不熟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高三一年,我到底帮他做了什么,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跟思博一起备战高三的一年,令我感触颇深。我指导过不少学生,但从来没有一个能像他这样,不但有着强烈的上进心,而且拥有无比坚定的学习毅力。他将这两点做到了完美融合,所以具备了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可能性。
思博的前后变化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后来经过对比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帮助思博逆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学习态度”。
你可能觉得这个太虚了,那么接下来,就听我讲一讲思博逆袭的一些关键行为,从而明白他的学习态度究竟怎样。
关键点一:改变观念
当我决定帮思博时,我告诉他,首先要改变一些观念,对学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别指望有根本性的改变。我给他举了一个历史事例。
清代咸丰年间有一个叫张曜的人,打仗很有一套,立下了大功,朝廷准备委任他为河南布政使(相当于河南省的省长)。张曜很高兴,兴冲冲地准备去上任,不过很快朝廷又下了命令,改任他为总兵(负责一省的军事)。郁闷之下的张曜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原来是一个叫刘毓楠的人参了他一本,说他有勇无谋,目不识丁,根本不配做一省的布政使,当个总兵管理军事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张曜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一方面按照功劳他确实可以当布政使,但另一方面他本人也的确文化水平不高,之前就常常受到同僚的歧视。张曜是个有志气的人,因为这件事他决心好好读书,让自己能文能武,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张曜的妻子很有文化,于是他就要求妻子教他读书。妻子起初不肯,认为他是心血来潮,很快就没有热情了,谁料张曜锲而不舍,坚持要妻子教他。最终,妻子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说:“要我教你也行,但从此之后我就是你的老师,你必须尊师重教,在教你的时候我就是你的师长。”张曜完全答应,并且穿好官服,在孔夫子的牌位面前,恭恭敬敬地对着妻子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张曜的妻子很感动,终于认定丈夫是真心想要读书,于是认真地教授他。
张曜读书非常认真刻苦,一有空闲就拿出书本来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记下来回家问妻子。同时,为了激励自己,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戴在身上自警。
数年之后,张曜的学问终于有了一定的水准,后来他当了山东巡抚,还有人向皇帝参他“目不识丁”。这次,张曜胸有成竹,一点也不气恼,而是上书请皇上面试。金銮殿上,皇帝亲自出题,张曜对答如流,见识非凡,不仅是许多大臣就连皇帝也为之震惊,认为张曜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来,张曜在担任山东巡抚的过程中,修路架桥,鼓励农桑,开办工厂,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张曜去世后,皇帝给了他一个特别的谥号——“勤果”,纪念他生前勤奋好学,取得了斐然的成果。
从目不识丁到令群臣刮目相看,张曜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从根本原因来说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有的观念,真正下决心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可以对妻子行拜师之礼,躬身求教,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男为女纲的时代,由此可见他改变的决心。
观念1:你的进步空间更大
我曾告诉思博,虽然现在你的分数很低,但你进步的空间比大多数人都大。既然你已经在谷底,只要开始爬,往哪儿走都是向上!
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先相信自己。别忘了,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观念2:学习进步不是直线
很多人按照线性增长预测和评估自己的学习与进步,但学习并不是线性的,开始阶段非常痛苦,可能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然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会突飞猛进,进步将会是指数级别的。
之前我就曾经遇到一个家长,他是我朋友的邻居,找到我说,他花了很多钱让孩子上培训机构,但都不理想。
我问他,具体是怎么不理想呢?
他说,第一家机构里,孩子上了十节课,结果考试时,成绩一点都没有进步,钱花得很冤枉。后来,他又听别人说另外一家机构好些,他就又把孩子转到另外一家,结果又白花钱了,成绩还是没提高。如此折腾了两年,孩子一共转了五六个机构,可是成绩不但没有上去,反而下降了,这才托朋友找到我。
且不说孩子在这样换来换去的环境里如何能专心学习,对于家长一门心思将眼前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培训机构是否合适的做法,我觉得非常欠妥。
所以我建议他,根据孩子的情况,认真选择一家适合孩子的,坚持下来就好,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千万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对于思博也是一样,我郑重地告诉他,改变自己的开始阶段,将会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他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并愿意为之努力。
观念3:学习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存在于各行各业,但在学习上更为明显。基础好的人,学习效率就高,越学越轻松,进步就越快;基础一般甚至不好的同学,不但学习效率低,效果一般,甚至学起来感觉很累,进步还慢,这致使很多人放弃。
观念4:学习的动能和势能
学习像做圆周运动,开始速度不够,无法到达顶点,动能最后变为零,虽然有一定势能,但高度不够。要想通过最高点,需要足够的动能,就必须有外力相助,让自己能转下去。
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外力,动能不足以通过最高点继续学下去,往往半途停下,致使梦想折翅。
思博愿意选择我做他的外力,是源于对我的信任,我自然也会尽全力来帮助他。
观念5:学习的两个循环圈
学习有两个循环圈——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正如学习的马太效应所体现的,如果你基础不好,遇到学习障碍总是担忧,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就会越来越糟糕;而如果你基础不错,遇到学习问题可以解决,就能提升自信心,产生新的动力,增加学习的动能,就会越学越好。要想从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必须找到进步点以获得自信心。
观念6:学习的难点
学习最难的不是解决知识点问题,而是面对各种困惑和问题时你的想法和思考方式。知识点和题型不会,总可以找到方法学会,但如果想法进入死胡同,思考方式消极片面就麻烦了。
观念7:关注你自己的进步
别人的进步跟你没关系,关键是自己的进步,以及距离自己想达到的目标还有多远。和优秀的人相比,虽然可以带动自己进步,但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实际的提高。
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有了不起的成就。
观念8:学习上的追击问题会欺骗你
我们知道追击原理——要想追上前边的人,则需要后边的速度更快一些。在学习上,如果你比别人差,即意味着你的基础薄弱,学习效率和速度也可能慢一些,因此不必太过关注成绩名次等外在现象,打牢基础,提升效率,练好内功,才是最终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之所在。
关键点二:明白提分因素
努力需要有方向,更需要方法。事实上,只要态度积极,补足基础,制定好策略,花足够多时间,提高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针对思博的情况,我曾告诉他一个“学习方程式”:学习成绩=态度×资质×行动×方法×时间×效率
要想提高成绩,可以在这六个因素下工夫。在Part2“找到学习的基本规律”中,我会专门介绍这个“方程式”,想提前知道的话你可以翻到Part2直接阅读。
关键点三: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问题有多大、多难
不少同学在下决心努力学习的时候,却往往发现困难重重,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继而信心大减。其实,这种疑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管困难有多大,当我们决心解决的时候,关注点就只是眼前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其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看似只是随口说说,却是思维方式的体现。你的语言会暗示自己的心理,影响你的信心。
遗憾的是,很少有同学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绝大多数跟我交流的同学在向我诉苦,这个不会,那个不会,这个学科多难学,那个知识点学不会!我曾经遇到一个特别聪明的同学,天赋极高,很多知识点轻轻点拨,他似乎就能领会,但问题在于,他仅限于领会,让他行动的时候,他通常会有如下理由: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做;说起来简单,可是做的时候脑子经常会转不过来,好麻烦;等周末有时间再试试……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类似的问题。
当你的关注点在问题上时,内心往往充满无力感,大脑只会胡思乱想,然后自身压力更大,自己很痛苦,而这又成了你学不好的借口。但是,当你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时,大脑就会思考,自己的问题具体是什么,能不能做点什么,把问题变小,当你大脑被占用了,也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心之翼:启航内在成长的探索之旅》 内容简介: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的终点,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渴望在生活的潮水中站稳脚跟,并最终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心之翼:启航内在成长的探索之旅》并非一本循规蹈矩的指导手册,它更像是一位温柔的引路人,陪伴读者一同深入内心的海洋,发掘那些被忽略的潜能,重塑自我认知的藩篱,最终抵达一个更加独立、成熟且充满活力的生命境地。 本书聚焦于内在世界的构建与发展,它深刻剖析了“自我”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外界干扰下,守护并滋养这颗珍贵的内在核心。我们常常被教导如何掌握技能,如何获取知识,但关于如何真正“成为”自己,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整合、蜕变,却鲜少被深入探讨。《心之翼》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引导读者踏上一段意义非凡的自我发现之旅。 第一章:觉醒:看见真实的自己 在旅程的伊始,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觉醒”。这一章节将带领读者跳出日常的惯性思维,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自我认知,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外界的期待、社会的评价所塑造的。《心之翼》强调,真正的成长始于坦诚地面对自己,无论这份“真实”是多么不完美,多么令人不安。我们将深入探讨自我评价的陷阱,如何识别并打破那些限制我们发展的负面信念。这包括理解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成年后重新构建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会学习一些实用的小练习,帮助读者更敏锐地捕捉自己的情绪信号,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被情绪所裹挟。例如,通过情绪日记,我们可以追踪情绪的波动,找出触发点,并尝试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回应。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同理心”在自我认知中的重要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减少自我批评,增加自我接纳。这一章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见”真实的自己,带着一份柔软和勇气,踏上接下来的旅程。 第二章:根基:稳固心灵的土壤 一个强大的自我,需要坚实的内在根基来支撑。本章将引导读者关注并巩固自己的“心灵土壤”,这片土壤孕育着我们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不会提供速成的“快乐秘方”,而是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心之翼》认为,情绪管理并非压抑,而是学会与情绪共处,理解它们并从中汲取力量。我们将学习一些 mindfulness(正念)的技巧,如何在当下保持宁静,如何通过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来减轻焦虑,提升专注力。 同时,我们也将审视我们所珍视的价值观,并思考这些价值观是如何指导我们的决策和行为的。当我们的行为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一致时,我们会感到更加坚定和充实。本章还会探讨“感恩”的力量,以及如何将感恩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培养一种更加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会尝试一些感恩练习,比如每天写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或者用更具象的方式来表达感激。通过稳固心灵的土壤,我们的内在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并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第三章:翅膀:展翅高飞的勇气 当内在的根基逐渐稳固,我们便开始渴望“展翅高飞”,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心之翼》认为,真正的成长,离不开勇敢的尝试和不断的突破。这一章节将着重于培养读者的“行动力”和“韧性”,鼓励大家走出舒适区,拥抱未知。《心之翼》深知,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迈出第一步,更要学会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并从中汲取经验。 本章将分享一些关于设定现实目标的方法,并指导读者如何将宏大的梦想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我们会探讨“拖延症”的心理根源,并提供实用的策略来克服它,比如番茄工作法,或者通过建立仪式感来启动行动。更重要的是,《心之翼》会强调“从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失败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自我否定的理由。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策略,并再次尝试,每一次的经历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这一章节旨在激发读者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敢于梦想,更敢于去实现。 第四章:连接:构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成长的旅程,并非孤军奋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心之翼》相信,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命,并为我们提供支持和力量。本章将引导读者关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我们将深入探讨“有效沟通”的艺术,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能倾听他人的需求,理解他人的立场。 我们会关注“界限感”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关系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尊重他人。这包括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持独立与融合的平衡。此外,《心之翼》还将探讨“情感支持”的获得与给予。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能够给予我们支持的人,以及如何主动寻求帮助。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关怀他人的能力,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温暖的光。通过建立高质量的人际连接,我们的成长之路将不再孤单,而是充满了爱与被爱。 第五章:深化:持续探索与蜕变 成长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深化的过程,它没有终点,只有更美的风景。《心之翼》鼓励读者将自我成长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永不停歇的探索。《心之翼》认为,真正的成熟,在于拥抱变化,并从中不断学习和蜕变。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如何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这包括培养好奇心,主动去接触新知识,新的观念,以及尝试新的体验。 我们将探讨“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如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同时,本章还会关注“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定期回顾和总结,来巩固已有的成长,并发现新的成长方向。我们会鼓励读者建立自己的“成长日志”,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反思遇到的挑战,并为未来的发展设定新的目标。最后,《心之翼》将强调“接纳不确定性”的力量。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它,并在变化中寻找成长的契机。 结语: 《心之翼:启航内在成长的探索之旅》是一本关于内在力量的书,它邀请你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发现那个更强大的自己。它不是要你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你成为一个真实、勇敢、并且不断成长的自己。愿这本书能成为你内在成长之旅中,那双最坚实的翅膀,带你飞向更辽阔的天空,绽放出属于你的独特光芒。这是一场属于你自己的,最深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