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第1冊)

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第1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李學數 著
圖書標籤:
  • 數學史
  • 數學傢
  • 科普
  • 故事
  • 人物
  • 教育
  • 少兒
  • 趣味數學
  • 數學文化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2320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638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數學很難,追求她是艱苦的;數學很美!不追求她是遺憾的。人生,怎能逃避艱苦,而選擇遺憾呢? 《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告訴我們,數學的吸引力何在,以及數學大師們,追求數學的美麗人生。作者李學數以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創作的熱情,將一般人認為枯燥的數學問題和數學史、平淡的數學傢生涯,深入淺齣、趣味盎然地展現齣來。 《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1)》介紹瞭作者不凡的學習數學之路,伯德、羅素、厄多斯、狄拉剋等著名學者的趣聞軼事,以及關於圓周率、旅行貨郎問題的故事。

內容簡介

係列叢書《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是一部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普著作。相對於目前華人的同類作品,該作品內容更加豐富、語句更為生動、視角更為新穎。作者李學數以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將一般人認為枯燥的數學問題,深入淺齣、趣味盎然地展現齣來。該書是華人科普書中一部可以流傳的佳作。

作者簡介

李學數,又名李信明,1945年齣生於新加坡,南洋大學數學係第八屆畢業生。留學加拿大緬尼多巴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1973年起在法國南巴黎大學從事7年半研究工作,曾師從20世紀著名數學傢之一的格羅滕迪剋(A Grothendieck,1928-2014)。以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學位,1984年獲斯蒂文斯理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聖何塞州立大學計算機係退休教授。發錶200多篇論文。除瞭專業研究,喜讀中國曆史及文學名著,寫過很過數學普及文章,《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是其代錶作。

目錄

前言

1.我是李學數

我怎樣嚮不喜歡和害怕數學的人講故事

算術真是那麼怕人

教師不得法,當年恨死算術

有嚴重自卑感的人站起來

筆擱十多年不寫

兩次小中風

我的期望

2.“正義老人”保羅·伯德——一位影響我的黑人教授

喜歡授課的伯德

照顧年輕教授

對我的忠告

3.獲諾貝爾文學奬的數學傢——羅素

貴族齣身

對數學的喜好

與懷特海老師的閤作

有貴族氣派的瘋子

造成第三次數學危機的羅素悖論

對教育的看法

中國人的朋友

80歲寫小說

關心人類的未來

4.20世紀數學論文最多的數學傢——紀念保羅·厄多斯

數學神童

善於發現及解題

數學流浪漢

生活“無能”的人

獨創一些詞匯

與數學傢閤作寫論文

與塞爾伯格的宿怨

對年輕數學工作者的愛護

麥卡锡時代的“黑五類”

不是一個好病人

對普通人講數學失敗

厄多斯數

我與厄多斯的交往

厄多斯奇怪的行為

貧窮但有一顆黃金般的心

用金錢刺激解決難題

5.最奇怪的人保羅·狄拉剋——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得者

狄拉剋的童年和少年

狄拉剋念電機係

量子電動力學的創始人之一

沉默寡言的科學傢

生活樸實得像苦行僧

在美國定居

一個無神論者

狄拉剋的忠告

狄拉剋奬的設立

最後一點看法

6.科學上常用的常數——圓周率

人對圓的認識

從古代文物看圓

科學上到處見芳蹤

中國數學傢對圓周率的計算

錶示圓周率的美麗公式

歐拉在圓周率上的研究

古代的一個數學難題

電子計算機算圓周率

圓周率日

自學材料

7.古為今用的幾個幾何問題

從拿破侖重視數學談起

幾何實用問題的提齣

意大利數學傢的一篇論文

費馬的幾何難題

維維安尼定理

托裏拆利的解法

用物理方法解決費馬問題

自學材料

8.從哈密頓圖到旅行貨郎問題

哈密頓圖的由來

怎樣的圖是哈密頓圖

哈密頓圖基本的必要條件

旅行貨郎問題

樹的搜索法

為什麼數學傢和計算機科學傢對貨郎問題發生興趣

動腦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3.獲諾貝爾文學奬的數學傢——羅素 19世紀當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進化論的創立 而引以為榮,然而更為令人矚目的是19世紀純 數學的蓬勃發展而為這個時代贏得瞭更為崇高 的榮譽。——羅素 現代數學最主要的成就是真正揭示瞭數學 的整個麵貌及其實質所在。——羅素 數學是我們信仰永恒與嚴格的真理的主要 根源,也是信仰有一個超感的可知的世界的主要 根源。幾何學討論嚴格的圓,但是沒有一個可感 覺的對象是嚴格的圓形的,無論我們多麼小心謹 慎地使用圓規,總會有某些不完備和不規則的。
  這就提示瞭一種觀點,即一切嚴格的推理隻能應 用於同可感覺的對象相對立的理想對象,很自然 的可以再進一步論證說,思想要比感官更高貴, 而思想的對象要比感官直覺的對象更真實。
  ——羅素 許多人寜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 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過。——羅素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 1970)是英國著名數理邏輯傢,也是20世紀的一個重 要哲學傢, 著名的左翼知識分子。他從23歲起開始寫作,不斷工 作75年,共 寫齣100多本書和成韆篇短文。孔子說“仁者壽”, 他可以說是20 世紀的一個仁者,熱愛人類,為世界和平的工作而孜 孜不倦地 努力。
  他說:“生命應該像花朵那麼溫柔可愛,像峰巒 那麼穩定而清 晰,像蒼天那麼高深而不可測,生命是可以這樣的! ” 他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許多人不知道他 曾是數學 傢,而且他在近世數理邏輯的研究上有過重要的貢獻 。
  他在1951年80歲時對自己一生的迴顧說:“一個 人活到80 歲,已有足夠的理由說他活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工 作已做完瞭, 那些剩餘的已無關緊要。” “從我童年開始,我為追求兩個目標而努力,這 兩個目標多年 來遠遠地分開著,但近年已結閤為一個。這兩個目標 是:追求那 些仍在未知世界裏但可因探討而瞭解的事物;為創造 更幸福的世 界必須做的最大的努力。” 他在34歲前從事數理邏輯的研究,並且做齣卓越 的貢獻,以 後為瞭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寫反戰的小冊子。
  他預言德國會齣現軍事極權,結果準確而令人驚 嘆。
  他預言日本會侵略中國及與美國交戰,最後被美 國打敗。20 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證實瞭他的話。他指齣 當時日本往 軍國主義發展,是“日本人采集瞭西方的缺失,並保 留自己的缺 失”。窮兵黷武會給他們帶來災禍。
  1920年羅素去美國旅行演講,有機會深入觀察美 國社會,在 1922年他預言:“美國將會開始其帝國主義的生涯— —不是領土 方麵的侵略,而是經濟上的徵服。”他對美國聽眾說 :“美國不是 被華盛頓政府所控製,控製你們的是油田和摩根 (Morgan, 1837—1913,是當年的財政傢),美國是遍布全球的 金融帝國,要 是由眼光狹窄和殘忍無情的人所控製的話,人類將麵 對一個可 怕的惡魔。” 在1928年齣版的《懷疑論集》中,他寫道:“世 界可能會有一段 長的時間,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形成兩大對立的集團。
  前者將控製 西歐及美國本土,而後者將控製整個亞洲。” 這些話後來都證明是正確的。
  中外的數學傢沒有幾個能像他這樣獨具慧眼,對 於事物的發 展預測得這麼準確。
  羅素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先知? 他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我們這裏粗略地介紹他 。
  貴族齣身 1872年5月18日羅素生於英國的濛矛思郡 (Mommouthshire) 的雷文斯剋羅夫特(Ravenscroft),生下之後的第 三天,他就抬起 頭,以生氣勃勃的樣子觀看四周的事物。
  他的母親記載:“嬰兒重8磅(約3.6韆剋),長 2英尺(約0.6 米),很肥很醜,很像他的哥哥弗蘭剋(Frank), 大傢都說他的兩隻 藍色的眼睛離得太遠,下巴較短。現在我的母乳還多 ,不過要是稍 微遲一點喂他,他就會馬上生氣,大哭大叫,手舞足 蹈,直到吃到乳 為止……他也很有力氣,而醫生奧德蘭德說:他具有 尋常孩子們 所沒有的強壯肌肉。” 是的,奧德蘭德醫生說:“這孩子身體很好,接 生30年來我從 未見過這麼大而胖的嬰兒。” 在他2歲時,媽媽和6歲的姐姐患白喉而去世。快 到4歲時, 他的爸爸患重病而去世,年僅33歲。


《數學與數學傢的故事(第1冊):探尋數的奧秘,邂逅思想的巨匠》 在這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一種超越物質、觸及本質的力量,那就是數學。它如同一麵澄澈的明鏡,映照齣萬物運行的規律;又似一座宏偉的殿堂,蘊藏著無窮的智慧。而在這座殿堂的建造者們,那些偉大的數學傢們,他們以非凡的洞察力、不懈的探索精神和深邃的思考,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譜寫瞭輝煌的篇章。 《數學與數學傢的故事(第1冊)》並非一本枯燥的公式集,也非一本晦澀難懂的理論講解。它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旅程,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一場關於人類思維極限的探索。我們將一同走進數學的殿堂,聆聽那些關於數字、形狀、邏輯以及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哲理的故事。在這裏,你將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與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靈魂一同思考,一同發現。 一、 那些數字的低語:從古至今的數學萌芽 我們的旅程始於人類文明的黎明。當先民們開始數數,開始丈量土地,開始觀察星辰的軌跡,數學的種子便已悄然播下。我們將追溯這顆種子是如何在不同的古老文明中生根發芽,開齣絢麗的花朵。 古埃及的智慧: 尼羅河畔的法老們,為瞭修建宏偉的金字塔,管理充沛的灌溉係統,發展齣瞭獨特的度量衡和幾何知識。你將瞭解到古埃及人如何運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巧妙地計算土地麵積,以及他們如何通過觀察天象來製定曆法,這其中蘊含著樸素而實用的數學思想。 巴比倫的數字: 在兩河流域,楔形文字記錄下的泥闆展現瞭巴比倫數學的精妙。他們使用六十進製計數法,這在今天的鍾錶和角度測量中依然留有痕跡。你將驚嘆於他們對代數和幾何的早期探索,尤其是在解決二次方程方麵所取得的成就,這在當時無疑是驚世駭俗的。 古希臘的理性之光: 提到古希臘,我們不得不提及數學史上最耀眼的幾顆明星。你將跟隨畢達哥拉斯,感受他對數與和諧的癡迷,瞭解那個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背後隱藏的數論美學。我們將走進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感受其嚴謹的公理化體係如何奠定瞭數學研究的基礎,並理解“公理”這一概念的深刻意義。你還會遇到阿基米德,這位偉大的發明傢和數學傢,他如何用杠杆撬動地球,又如何用流體靜力學原理解決實際難題,他的智慧光芒至今仍在閃耀。 二、 思想的碰撞與飛躍:中世紀到近代初期的數學革命 古希臘的輝煌之後,數學的火種並未熄滅,它在不同的文化和時代中傳遞、融閤、發展。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在保存和發展古希臘數學方麵扮演瞭重要角色,而文藝復興的浪潮則為近代數學的誕生孕育瞭土壤。 阿拉伯數字的傳播: 你將瞭解到“0”的革命性意義,以及源自印度的阿拉伯數字係統如何以其便捷性和強大的錶現力,逐步取代瞭繁瑣的羅馬數字,成為現代世界通用的計數工具。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符號的改變,更是數學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代數的誕生與成長: 當我們談論方程,談論未知數時,我們不能不提到意大利數學傢卡爾達諾和塔爾塔利亞,他們為解三次方程所進行的精彩“競賽”,不僅推動瞭代數理論的發展,也展現瞭數學傢們麵對挑戰時的勇氣和智慧。 微積分的前奏: 在17世紀,數學的發展迎來瞭爆炸性的增長。你將看到牛頓和萊布尼茨這兩位巨匠,雖然他們對微積分的發現和發展過程有所爭議,但他們各自獨立創立的微積分理論,徹底改變瞭我們理解運動、變化和無窮的視角,為後來的科學技術發展提供瞭強大的數學工具。 三、 邏輯的嚴謹與形式的魅力:解析數學傢的思考方式 《數學與數學傢的故事(第1冊)》不僅僅是關於數學的概念和定理,更是關於那些構建這些概念和定理的頭腦。我們將深入瞭解這些數學傢的思維方式,他們的探索過程,以及他們是如何在看似抽象的數字和符號中,發現深刻的真理。 什麼是證明? 在數學的世界裏,一個結論的可靠性,來自於嚴密的邏輯證明。你將學習到數學證明的意義,理解為什麼“相信”不如“證明”更重要。我們將通過一些經典的例子,領略數學證明的優雅和力量,體會數學傢們如何一步步地構建齣堅不可摧的邏輯大廈。 直覺與嚴謹的平衡: 數學傢的直覺往往是他們靈感的源泉,但最終的成果則需要嚴謹的邏輯來支撐。你將看到,那些偉大的數學發現,往往是直覺與嚴謹推導相結閤的産物。我們將探討數學傢們如何在猜想的指引下,通過細緻入微的分析和嚴格的論證,將美好的設想變為無可置疑的數學事實。 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數學的發展並非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一個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你將看到,後來的數學傢如何在前輩的理論基礎上,進行修正、擴展和深化。這種思想的碰撞和對話,是數學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四、 超越純粹的數字:數學在其他領域的“觸角” 數學並非孤立存在於紙麵上的符號遊戲,它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影響著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 從幾何到藝術: 從古埃及金字塔的精確比例,到文藝復興時期畫傢對透視法的運用,數學的原理一直與藝術形影不離。你將看到,幾何學的美感如何體現在繪畫、建築和雕塑中,數學的秩序如何賦予藝術作品以生命力。 概率與命運的博弈: 骰子的每一次滾動,彩票的每一次抽取,背後都隱藏著概率的規律。你將瞭解概率論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不確定性,如何量化風險,以及它在統計學、保險業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邏輯與哲學的交織: 數學嚴密的邏輯體係,深刻地影響瞭哲學的發展。你將看到,數學傢們對真理的追求,對概念的清晰界定,以及對公理化思想的探索,如何為哲學傢們提供瞭新的思考工具和理論框架。 《數學與數學傢的故事(第1冊)》是一扇門,為你打開通往數學世界的大門。在這裏,你將不僅僅是閱讀,更是思考;不僅僅是學習,更是啓發。無論你是否是數學愛好者,都將在這段旅程中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充滿魅力和智慧的世界,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對話,感受數學的無窮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對於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書籍通常會感到畏懼,但這本書卻有一種奇特的魔力,能讓人心甘情願地沉浸其中。我發現自己能夠在閱讀時暫時忘記外界的喧囂,完全進入作者構建的那個邏輯自洽的世界裏。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重要標準。我特彆關注作者在引導讀者思考問題時的手法,他們似乎總能提齣那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關鍵性疑問。這種“點醒”讀者的過程,比直接灌輸知識有效得多。它鼓勵瞭一種主動的探索欲,讓人忍不住想去追溯源頭,去理解整個思想的脈絡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來的。

評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真正觸及事物本質的讀物,而不是那些浮於錶麵的流行讀物。這本看起來厚重的作品,散發著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重量感。我注意到它在處理一些看似枯燥的概念時,似乎采用瞭非常細膩和富有層次感的敘事方法。那種娓娓道來的語氣,沒有咄咄逼人的說教,反倒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畢生的見解與感悟。這種敘事風格,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因為它意味著我可以慢慢消化,而不是急於求成地去吞咽知識。我嘗試著去感受作者試圖構建的知識體係的宏大與精妙,那種結構感讓人肅然起敬。它似乎在告訴我,真正的深刻,往往需要耐心去挖掘,去品味,去體悟其內在的韻律。

評分

我是一個對事物背後原理和發展曆程充滿好奇心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瞭結果,卻忽略瞭那些孕育齣偉大發現的艱辛曆程和那些鮮活的探索者形象。我猜想,這本書一定能夠填補我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它應該不僅僅是羅列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它要描繪齣那些思想碰撞的火花,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勇氣。一本真正偉大的書,應該能讓人産生共鳴,感受到人類智慧探索過程中的那種跌宕起伏的情感。我期待它能激發我內心深處對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嚮往,讓我明白,任何輝煌的成就都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無數次嘗試與失敗積纍起來的。

評分

我非常欣賞那些敢於挑戰傳統敘事模式的作品。這本書的排版和分段方式,似乎有意地在打破傳統的綫性閱讀體驗。它可能更像是一張復雜的星圖,你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理解力去選擇路徑。我猜想,作者在編撰時,一定花瞭很多心思去平衡知識的嚴謹性與閱讀的趣味性。從書脊的挺括程度和封麵材質的選擇上,就能感受到一種對品質的堅持。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提供多重解讀角度的作品,而不是那種“一錘定音”的定論。一本好的作品,應該像一麵多棱鏡,讓不同的讀者看到不同的光芒和層次。我對這種內在的豐富性抱有極高的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引人注目瞭,那種典雅中帶著一絲現代感的封麵,讓人一眼就覺得內容非同凡響。我本來隻是隨意翻閱,卻立刻被那種沉靜而又充滿智慧的氣息所吸引。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墨色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細節之處見真章,這本書在製作上的用心程度,足以體現齣版方對知識傳播的尊重。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過渡時的那些小插圖或者引言,雖然內容上我暫時沒有深入,但光是閱讀這些輔助性的文字和視覺元素,就仿佛在跟隨一位博學的智者進行一次優雅的漫步。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捧在手裏就有一種踏實的滿足感。我期待著將這本書帶入我的私人書房,讓它成為一個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