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D.洛克菲勒 著,宿奕铭 译
图书标签:
  • 成功学
  • 人生哲理
  • 商业思维
  • 育儿
  • 洛克菲勒
  • 财富
  • 励志
  • 个人成长
  • 家庭教育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86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037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9
字数:1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从一个小小的经纪人到全球石油业的霸主,他成就了一个传奇。作为美国第1家工业托拉斯企业的创建者,他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被誉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他,就是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其事业上,也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上。通过《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可以全面了解洛克菲勒的人生和教子智慧。

内容简介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收录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以及殷切的期望。这些信浓缩了洛克菲勒的人生经验,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笔触,给儿子在获取财富、成就事业等方面提供了许多中肯的指导,同时也为每一个有志追求成功的人提供了一些学习的指南。

目录

约翰·D.洛克菲勒简介
第1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
第2封信 相信自己是重要人物
第3封信 隐瞒你的聪明
第4封信 现在就去做
第5封信 天堂与地狱比邻
第6封信 幸运之神眷顾勇者
第7封信 为前途抵押
第8封信 别让精神破产
第9封信 你只能相信自己
第10封信 运气靠策划
第11封信 忍耐是一种策略
第12封信 侮辱有时可以催人奋进
第13封信 明白交易中的价值与价格
第14封信 合作是一种获利战术
第15封信 做目的主义者
第16封信 拒绝与消极人士来往
第17封信 要有竞争的决心
第18封信 坚定不移的信心足可撼动山峦
第19封信 欲得完美想法必先具备许多想法
第20封信 永远作策略性思考
第2l封信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第22封信 谁都有机会成为大人物
第23封信 花时间让自己富裕起来
第24封信 财富是勤奋的副产品
第25封信 财富是种责任
第26封信 只有放弃才会失败
第27封信 抱怨只会让优秀沦丧
第28封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29封信 让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地方
第30封信 结束是另一个开始
第31封信 让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
第32封信 充实你的心灵
第33封信 给贪心留好一个位置
第34封信 重视对手勇于竞争
第35封信 始终把部属放在第一位
第36封信 成功的希望就在自己手中
第37封信 第二名与最后一名没什么两样
第38封信 冒险才能利用机会
洛克菲勒名言

精彩书摘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从小就表现出了商业才能,他有个记账本,上面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干活的情况,以此来向父亲要求报酬。同时,他把这些钱积攒下来,贷给当地的农民,收取一定的利息,从中赚取费用。一次,洛克菲勒在树林中发现了火鸡的窝,就把小火鸡带回家饲养,到感恩节的时候再把火鸡卖掉,洛克菲勒又从中赚得了可观的利润。
  洛克菲勒14岁那年,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上学。放学后,他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同学,两人边走边聊起来。那个同学问:“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要成为一个拥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
  中学毕业后,洛克菲勒决定不上大学,到商界谋生。洛克菲勒对工作的要求颇高,他翻开克利夫兰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有相当知名度的公司。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但是这谈何容易,每天早上8点,洛克菲勒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尽管多次被人拒之门外,但洛克菲勒还是没有灰心丧气。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挫,他越是坚定。每星期有6天去面试,他一连坚持了6个星期。
  1855年9月26日上午,16岁的洛克菲勒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一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一个记账员,于是考虑让洛克菲勒担任。午饭后,再次来到公司的洛克菲勒见到了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这位大老板在仔细看完洛克菲勒的字后,说:“留下来试试吧。”、得到聘用的洛克菲勒欣喜欲狂,当时的激动心情即使洛克菲勒在老年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从此9月26日这个日子成了洛克菲勒的就业纪念日,他把这个日子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来庆祝。
  担任记账员的洛克菲勒成天埋头于账本里,对工作的态度是一丝不苟,他回忆说:“由于我第一份工作是记账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对待这项工作的态度更是谨慎认真,每次都要仔细核查,用洛克菲勒自己的话说——“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对于出现的几分钱的小差错,洛克菲勒都不能忍受,这种负责尽职的态度让老板非常满意。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在为休伊特老板收房租时,不仅表现得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了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不收到房租决不罢休。
  除了记好账外,洛克菲勒还常为公司经营方面出主意。有一次,公司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老板沮丧不已但又无计可施。这时,头脑灵活的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向这3家公司分别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这个绝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赔款比原来高出两倍。
  ……

前言/序言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曾给出了答案——他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巅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标准,得到的数字是2000多亿美元。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是比尔·盖茨的数倍。比尔·盖茨也视洛克菲勒为偶像,他说:“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一约翰·D.洛克菲勒。”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精明而富有远见、冷静而又具备胆略,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三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延续六代,仍未发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
  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去世。留下的巨额财富和石油帝国事业由子孙们继承下去,洛克菲勒家族也成了美国最负盛名的财富家族。这个家族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在后辈子孙的经营下,其辉煌一直在延续着。
  从一个小小的记账员到全球石油业的霸主,他成就了一个传奇。作为美国第一家工业托拉斯企业的创建者,他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被誉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也颇具代表性,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
  本书收录的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是洛克菲勒一生的思想精华,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以及殷切的希望,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洛克菲勒在其98年的峥嵘岁月中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展示了一位商业巨子是如何从无到有创造财富,又是如何抓住每一分钱来赚取更多的财富的。这些信毫无保留地总结和浓缩了他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笔触,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给儿子在学识、品格、仪表、交际、事业、生活等方面提出了极其宝贵的人生忠告,并且给年轻人许多深刻的教诲,在获取财富、成就事业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指导,是每一个有志追求成功的人都应该学习的人生指南。接受正确有益的忠告,不但可以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给你力量和指引,让你站在巨人的肩上,更快、更顺利地取得人生的成功。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一堂穿越时空的财富与人生智慧课 这是一本饱含深情的父爱之作,更是一部凝结了商业巨子毕生经验的人生哲学宝典。当世界首富约翰·D·洛克菲勒,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人生感悟与经营智慧,一笔一画写就成38封书信,便铸就了这部足以影响几代人思想的经典——《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它不仅仅是一份给子辈的交代,更是一份面向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为每一个渴望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建树、寻求内心富足的人,点亮前行的灯火。 在那个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约翰·D·洛克菲勒以其超凡的远见和魄力,书写了石油工业的传奇,也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商业格局。然而,在他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他对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深沉关怀。他深知,金钱的堆积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支撑一个人走得长远,活出价值的,是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因此,他选择用书信这种最古老、也最真挚的方式,将他的人生智慧,如涓涓细流般,渗透进儿子的生命里。 这38封信,不是冰冷的商业说教,也不是空洞的人生大道理,它们是洛克菲勒作为一位父亲,在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对儿子袒露心扉的肺腑之言。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他年轻时的奋斗经历,分享着他对财富的理解,更阐述着他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每一封信,都像一次深入的父子对话,穿越时空,与读者进行着心灵的共振。 财富的真谛:不只是金钱,更是责任与智慧 洛克菲勒在信中反复强调,财富的积累只是人生的一个面向,而远非终点。他并没有陷入对金钱的迷恋,反而深刻地剖析了金钱的本质及其可能带来的腐蚀性。他告诫儿子,金钱是工具,是力量,但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它会成为束缚而非助力。他分享了如何审慎地对待金钱,如何让金钱服务于更伟大的事业,而不是被金钱所奴役。 其中,他对于“工作”的理解尤为深刻。他并非鼓励儿子成为一个只知敛财的机器,而是强调工作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带来的成长、贡献和社会责任。他鼓励儿子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去从事那些能够真正激励自己、让自己充满激情的事情。在他看来,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它能够赋予人生以目标,带来成就感,并最终回馈社会。 洛克菲勒也极其重视“储蓄”与“投资”的观念。他并非宣扬守财奴式的节俭,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审慎理财的智慧。他教育儿子要量入为出,要懂得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期获得长远的增值。他分享了自己早期创业时如何精打细算,如何通过辛勤的汗水和敏锐的洞察力,一点点积累起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些经验,对于当下许多年轻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更重要的是,洛克菲勒对“慈善”的看法,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应有的社会担当。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富人,不应该仅仅是财富的拥有者,更应该是社会资源的管理者和善用者。他鼓励儿子将一部分财富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支持那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事业。他对慈善的理解,并非简单的施舍,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共同福祉的关怀。 人生的哲学:独立、坚韧与永恒的学习 除了财富观,洛克菲勒在信中更倾注了对儿子人生品格的塑造。他深知,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的机会,更取决于内心的力量。 “独立思考”是洛克菲勒反复强调的核心素质。他鼓励儿子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跟随潮流,而是要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见解。他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广泛阅读、深入观察和独立分析,来形成自己对事物独到的认识。他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抵御诱惑、辨别真伪、做出明智选择的关键。 “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洛克菲勒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座右铭,也自然地渗透在他的教诲中。他从未回避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反而将其视为成长的催化剂。他用自己早年创业屡遭失败的经历,来教育儿子,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丧失勇气和斗志。他鼓励儿子要敢于面对挑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且永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成就任何伟大事业的基石。 “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洛克菲勒的信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即使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他鼓励儿子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要广泛涉猎,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他强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才能抓住新的机遇,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人际的智慧:诚信、尊重与感恩 洛克菲勒深谙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将诚信、尊重与感恩视为人际关系的基石。 “诚信”是洛克菲勒商业帝国能够长久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他在信中反复告诫儿子,要以诚信为本,言必信,行必果。他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信誉,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从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他认为,一个人的诚信,是他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根本。 “尊重”是洛克菲勒对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他教育儿子要尊重每一个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只有以真诚的尊重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他分享了自己如何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强调了倾听、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 “感恩”的情怀,是洛克菲勒人生智慧的升华。他并非将一切成就视为理所当然,而是对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人心怀感激。他鼓励儿子要懂得感恩,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要饮水思源。他认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喜爱和帮助,才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超越时代的父爱,永恒的人生启示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经久不衰,在于它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它不仅仅是洛克菲勒父子之间的一份情感交流,更是一份赠予全人类的心灵鸡汤,一堂关于财富、人生、事业、家庭的深刻课程。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说教,它以一位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为出发点,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分享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凝结了他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这本书,你将会被洛克菲勒的远见卓识所折服,被他的坚韧不拔所激励,被他的慈善情怀所感动。你会重新审视自己对财富的定义,重新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重新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潜力。 无论你是初入社会的青年,还是已经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亦或是对人生充满困惑的探索者,都能在这38封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示。它会帮助你拨开迷雾,认清方向,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和收获。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你的人生旅途中,默默地陪伴着你,指引着你,让你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从容。这是一场关于财富、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深刻对话,一场跨越时代的父爱传承,一份赠予所有渴望卓越人生的读者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一直以为会读到很多关于如何积累财富的“秘籍”,但事实却远不止于此。洛克菲勒在书中展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格局和远见。他不仅谈论个人财富的增长,更关注如何成为一个有贡献、有价值的人。我特别欣赏他对“学习”的定义,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并且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书中关于“独立”和“担当”的内容,更是让我深思。他并没有溺爱儿子,而是鼓励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去承担后果,从而真正成长起来。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仿佛一位慈祥的父亲,坐在摇椅上,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感悟。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灵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一起探索人生的奥秘。

评分

阅读《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一次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深度对话。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分享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领悟。我被他对于“财富”的深刻理解所震撼,他将财富视为一种工具,一种责任,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书中关于“品格”的塑造,关于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有原则的人,这些内容比任何关于“如何赚钱”的技巧都更具价值。他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智慧的勤奋”,懂得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规避风险。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家庭”的重视,以及如何将良好的品德传承给下一代。这本书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我一次次地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评分

这本《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给我的感受,更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与其说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我倒更愿意称之为一本“人生智慧”的宝典。洛克菲勒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炫耀,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殷殷期盼和谆谆教诲。他谈论金钱,但更多的是关于金钱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去运用它,如何去承担它带来的责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儿子继承他的财富,而是希望儿子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强大的内心。书中渗透着一种朴素的价值观,比如勤奋、诚实、坚持,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品质,在洛克菲勒的笔下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读到很多关于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建立良好习惯的内容,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感觉作者不仅在分享他的财富观,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脚踏实地的人生哲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惊喜的意外。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略显枯燥的“成功学”读物,但实际读起来,却充满了人性化的温暖和智慧的光芒。洛克菲勒的文字,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用他的人生阅历,为儿子,也为我们这些读者,描绘了一幅如何成为一个优秀个体的蓝图。他并不是高谈阔论,而是从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品德修养讲起,例如如何看待金钱,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人相处。他对于“责任感”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责任感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的基石。书中关于“视野”的培养,关于如何放眼长远,如何保持好奇心,也让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追逐所谓“成功”,而是开始思考“成功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实现有意义的人生。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儿子的,更是写给每一个渴望成长、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醍醐灌顶!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财富、人生和责任的理解都被彻底刷新了。洛克菲勒这个人,我一直都知道他是个传奇,但具体是什么让他如此伟大,我之前并没有太深的体会。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这个伟岸人物内心世界的窥探。他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哲学家,而是真正践行者,他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朴实却深刻的语言,一点点地剖析着成功的秘诀。我尤其喜欢他讲到关于“责任”的部分,他不仅仅是指对金钱的责任,更是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他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但又不是那种让人窒息的“拼命”,而是有方向、有智慧地去努力。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时不时还能让你会心一笑,因为他讲的很多道理,虽然是百年前的,但放在今天依然适用,甚至可以说更加重要。我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一个智者身边,听他娓娓道来,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句话都仿佛凝聚着多年的沉淀,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