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19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巳进入深化攻坚阶段。 领导人总书记指出, 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 。今后几年,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 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 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 贫困程度 较深的地区和 群众。 要把 深度贫困地 区作为 区域 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 节点 完成脱 贫攻坚任务。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步深化、脱贫攻坚任务越来越紧迫的形势下,出版这样一本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要内容的书,很及时,也有必要。在该书 出版之际,我很 愿意为这样一本 书写几句话。
司树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扶贫开发被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新高度,扶贫开发力度之大*所未有。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的新成就、新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式和任务,集中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共中央党校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书,系统分析了中国贫困现状,提出精准脱贫“时间表”“任务包”和“路线图”以及如何用制度保障“扶真贫、真扶贫”,以期能够给广大研究人员和普通读者以启迪、给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指导和服务。
程冠军,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文化学者。2007年参与创办中央党校《理论网》,主持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连续多年参加党的代表大会的采访报道,长期从事社会调研和课题研究。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理论、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善道文化、人物传记等领域的研究,对拨乱反正、真理标准讨论、改革开放、学习型政党、中国梦等重大问题有深入研究。先后在《学习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调研报告、理论、文学等作品200余篇,计200多万字,文章和作品被《报刊文摘》《新华文摘》《人民文摘》、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报刊和网站广泛转载。出版专著《破壳与成长》《共和国思想者》等专著多部。jQuery18307387267960281505_1512376700021??杨东平,中央党校教授,知名学者,曾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先后在《学习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调研报告、理论、文学等作品180余篇,计200多万字。
《精准脱贫中国方案》一书所有参与编写的作者均来自中共中央党校,承担各章节初稿撰写任务 的有:导论,程冠军;第一章,徐艺琦;第二章,何坦;第三章,蒿帅凯;第 四章,刘云;第五章,郝梦倩;第六章,宁悦;第七、八章,王起翔;第九章, 孙友才;第十章,张麒麦。杨东平、李磊负责本书的整体编写和修改工作。
目 录
序言一 以滴水穿石精神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蒋正华 01
序 言 二 精 准 脱 贫 : 必 须 完 成 的 任 务 司 树 杰 04
导 论 世 界 减 贫 事 业 的 中 国 方 案 001
第一章 正视 木桶上的短板
中 国 贫 困 现 状 分 析 009
一、中国反贫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009 二、贫困人口数量及其分布/011
三、贫困群众的现实诉求/013 四、致贫原因剖析/015
五、减贫薄弱环节/017
第二章 一个都不能掉队
以 人 民 为 中 心 的 扶 贫 逻 辑 020
一、改革:公平与共享/020
二、路径:先富与共富/023
三、小康:部分与全面/026
四、善治:基层与顶层/029
第三章 彻底拔掉 穷根儿 有 绝招
精 准 扶 贫 精 准 脱 贫 的 方 法 论 033
一、从 平均数 到 每一个 /035 二、从 输血 到 造血 /038
三、从 反复扶 到 防返贫 /040
四、从 单打独斗 到 兵团作战 /043
五、扶贫辩证法:实践中要处理好六个关系/047
第四章 时间表 任务包 和 路线图
精 准 扶 贫 精 准 脱 贫 基 本 蓝 图 051
一、脱贫攻坚 时间表 /051 二、扶贫克难 任务包 /055 三、扶贫脱贫 路线图 /060
第五章 扶贫要扶到 点上 根上
六 个 精 准 分 类 施 策 扶 志 扶 智 064
一、 六个精准 :精准扶贫的指向要求/064 二、分类施策/072
三、既 扶志 也 扶智 /077
第六章 条条大道通小康
精 准 扶 贫 五 个 一 批 088
一、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088 二、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092
三、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096
四、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099 五、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03
第七章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精 准 扶 贫 十 项 工 程 107
一、干部驻村帮扶工程/107 二、职业教育培训工程/109 三、扶贫小额信贷工程/110 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11 五、电商扶贫工程/112
六、旅游扶贫工程/114 七、光伏扶贫工程/116 八、构树扶贫工程/117
九、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119 十、龙头企业带动工程/120
第八章 先富帮后富,东部帮西部
下 好 东 西 部 扶 贫 协 作 这 盘 棋 122
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历史回顾/123 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宝贵经验/124 三、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薄弱环节/125 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点要求/126 五、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关键举措/128
六、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实践/129
第九章 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
在 精 准 扶 贫 中 培 育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138
一、切实遵循五大发展理念/139
二、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141 三、聚焦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147 四、综合施策发挥后发优势/151
第十章 用制度保障 扶真贫、真扶贫
健 全 精 准 扶 贫 工 作 机 制 155
一、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156 二、贫困县退出机制/160
三、扶贫工作绩效社会监督机制/163 四、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165 五、扶贫广泛参与机制/167
六、脱贫工作责任制/171
附 录 一 中 央 相 关 政 策 文 件 汇 编 174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74
2、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188
3、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191
4、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200
5、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202
6、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204
附 录 二 典 型 案 例 精 准 脱 贫 典 型 案 例 ( 修 改 稿 ) 208
1. 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208
2. 精准施策 合力攻坚 走在前列/212
3. 担当国家使命 践行社会责任/215
4. 保险扶贫,中国人寿在路上/219
5. 坚持 四个突出 拔穷根/22
6. 金 撬动 大资本 /226
7. 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径/230
8. 整合教育资源 建立长效机制/232
9. 科技安家长岗岭 产业助力促扶贫/235
10. 拉长产业扶贫链条,助推低收入户增收/239
11. 探索 产业链扶贫 之路/241
12. 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公益慈善模式/245
13. 旅游扶贫民宿 助力精准扶贫/249
14. 做好冰川矿泉水这篇大文章/253
15. 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256
后 记 261
2017 年3 月16 日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民性”。它不是从高高在上的宏观视角来俯视,而是真正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字里行间都在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我看到了政策的温度,看到了关怀的力量,看到了公平正义的实现。书中对“激发内生动力”的强调,让我明白脱贫不仅仅是“给”,更是“授人以渔”。它关注的是如何唤醒贫困人口的尊严,如何让他们重拾自信,如何让他们成为自身命运的主宰。我尤其被书中提到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所打动,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于整个脱贫攻坚过程的根本原则。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方案”的理解,从政策和策略层面,升华到了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的层面。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面对最严峻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一场脱贫的胜利,更是一次人性的光辉的展现。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亲身走了一趟脱贫攻坚的前线。书中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感人的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曾经身处困境的人们,是如何在政策的阳光和自身的努力下,改变命运,走向新生。那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一个村庄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摆脱贫困,某个家庭如何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或者某个偏远地区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焕发新的活力,都让我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扶贫干部群体的刻画,他们往往是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摆渡人”,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却又怀揣着改变现状的坚定信念。他们面对的困难,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汗水,都通过书中细致的描写,跃然纸上。这本书并没有回避问题,它也谈到了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比如政策执行的偏差,资金使用的效率,以及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等。这些真实的描写,反而让这本书更加可信,也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它让我明白了,脱贫攻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充满挑战的伟大进程。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方案”的理解,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鲜活的个体生命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沉静而有力量的蓝色搭配简约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某个宏大而严肃的主题。我通常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审慎的态度。好奇是因为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而“精准脱贫”无疑是近些年来最引人注目的议题之一,它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审慎则是因为这类宏大叙事往往容易流于口号,或者被过度解读。但这本书的标题“精准脱贫中国方案”却给我一种踏实感,它直接点明了主题,并且带有“中国方案”的表述,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倾向于从实际操作和具体路径去探讨问题,而不是空泛地赞美或批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个“中国方案”到底包含哪些核心要素,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脱贫方面的思路有何不同,以及在实践中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们能够看到那些在脱贫攻坚战中默默奉献的人们,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挑战与取得的成就。我甚至希望它能触及一些不易被公众所知的细节,比如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权衡,地方政府在执行中的创新,以及贫困人口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脱贫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给我一种预感,它或许能成为我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窗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战略性思考。它不仅仅是关于脱贫本身,更是在宏观层面,审视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以及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构建自身发展模式的路径。我看到了“中国方案”背后所蕴含的治理智慧,它如何在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书中对“制度优势”的阐述,让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在动员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的能力,与精准脱贫这一目标的高度契合。同时,我也关注到书中对“可持续性”的讨论,脱贫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贫困,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子孙后代。这其中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等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当一个国家能够如此大规模、如此有效地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难题时,它所展现出的力量和潜力,究竟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这不仅仅是对中国自身发展模式的一次肯定,更是对全球发展议题的一种独特贡献。我从中获得了一种全局性的视野,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某种预判。
评分刚翻开这本书,我便被它那种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虽然我并非专业研究者,但其中的逻辑框架和数据分析,都透着一股扎实的研究功底。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成就,而是以一种更客观、更具分析性的视角,去探讨“精准脱贫”背后复杂的成因和多维度的影响。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因地制宜”和“分类施策”的论述,这似乎是“中国方案”的核心精髓所在。我试着去想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地域差异、自然条件、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等等因素,都可能对贫困的产生和根除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本书是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这些差异,并且阐述“中国方案”是如何在这种复杂性中找到突破口?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详细介绍不同的扶贫模式,比如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等,以及这些模式是如何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此外,书中对社会参与和动员机制的探讨,也引起了我的注意。脱贫攻坚并非政府一家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本书是否能够揭示出这种社会动员的有效性,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我期待从中获得对“精准”二字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准,更是策略上的精准,以及对人性的精准把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