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译问题。这本书在上世纪60年代便出了中译本,速度相当快,但至今仍未有更好的版本;本书尤其在“比率”这样的地方翻译的让人糊涂(也不排除是斯拉法写的让人糊涂)。二、斯拉法为了照顾没学过线性代数读者而在代数上的表述省不少笔墨,多用自然语言讲,但我觉得这反而容易让愿意深究的读者(如本人)糊涂,其实若斯拉法肯用矩阵,则不少概念(如基本-非基本产品的区别、生产部门的独立性)理解上会更清楚(比如说用矩阵的秩来解释有多少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且本人以为,斯拉法列的几个方程组与他表述的思想间可能有出入(下面细讲)。
评分还没看 据说花30年写的
评分评分
评分
还没看 据说花30年写的
评分书不错,可惜买早了,现在满300减130
评分内容感觉很切合实际。还没细读。
评分评分
那斯拉法的线性生产系统和没有资本边际产品的利息率有什么关系?那就是线性生产系统的要素是没有边际产品的!如果各位能比较下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现在到处使用的C-D或CES生产函数的区别,就会发现,前者的要素不存在替代性,而后两者却存在着完全的要素替代性。也就是说在后两种生产函数中若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一种要素投入增加,那么总产出依然会有所增加,这增多的产出就是那一种多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当然由于生产函数的凸性会导致边际产出越来越少);但里昂惕夫型则不同,所有投入要素必须是等固定比例的,如果单独一种要素投入增多是不会使产出增多的。新古典承袭自克拉克的“边际产品分配律”在线性生产系统中就显得很尴尬了,而斯拉法也借此反驳了这一教条。当然斯拉法是站在古典学派的循环生产系统的传统上借助剩余产品的概念解释利息和工资的,而新古典则是以纯交换经济的模式讨论问题(事实上只有两个时期)。可以看下Geanakoplos的这篇论文对比下两者的区别:“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S OF GENERAL EQUILIBRIU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