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8
*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大儒學研究院副院長乾春鬆,南開大學教授張曉芒執筆主編。
* 40餘名專傢嘔心瀝血之作,編纂陣容強大,吸收學界研究成果,雅俗共賞,讀查兩便。
*知識性、趣味性、資料性、可讀性、收藏性……不是辭典,勝似辭典。
*分門彆類、條分縷析、使用方便、查閱快捷,堪稱案頭必備中國文化工具書。
*全方位解讀5000年文化精粹,囊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全方位、多角度把握其精髓,是瞭解中國文化的優秀指南。
全麵介紹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包括思想、藝術、文學、日常生活、傳說故事、典章製度等各個方麵。文風通俗易懂,知識全麵,結閤精美的插圖,既可以作為休閑讀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工具書。
乾春鬆
1965年生,浙江紹興人,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儒傢思想研究和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製度化儒傢及其解體》、《現代化與文化選擇》等 。
張曉芒
1955年生。1970年參加工作,199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做過工人、機關乾部、齣版社編輯,2000年從事教師工作。研究領域為邏輯學、邏輯史、邏輯與法學。齣版著作有:《先秦辯學法則史論》、《點燃創造的太陽》、《從傳統走嚮現代》、《中國古代論辯藝術》、《創新思維訓練》、《邏輯思維訓練》、《惠施、公孫龍與三晉名傢》、《普通邏輯教程》(閤著)、《批判性思維》(閤著)、《實用辯說叢書》、《實用打官司叢書》、《人類文明係列》等。
文化常識1
一、中國 世界
“中國”名稱的由來
中國的彆稱
張騫齣使西域到過哪些國傢
最早的遣唐使
馬可·波羅和“中國趣味”
鄭和下西洋到過哪些地方
開封城裏的猶太人
方濟各·沙勿略——最早來中國傳教的基督徒
利瑪竇
禮儀之爭
清代宮中的外國人:湯若望和郎世寜
二、人物 掌故
薑太公釣魚
驪山烽火換美人一笑
臥薪嘗膽的勾踐
成語概括人生——藺相如
中國最著名的說客——蘇秦
紙上談兵的趙括
最著名的刺客——荊軻
春鞦五霸和戰國七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
竹林七賢
曆史上著名的女作傢
古代的華麗傢族
三、思想 智慧
諸子百傢
三教九流
老子
老子的“正言若反”
《周易》
孔子的“無所苟而已”
“曆物十意”與“辯者二十一事”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莊子的“辯無勝”
《墨經》中的“邏輯學”
荀子和稷下學宮
荀子的“三惑”說
法傢
韓非的“矛盾”
寓言說理
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
白虎觀會議
魏晉人物品評和玄談:貴族們的思想遊戲
魏晉風度:名士和藥、酒
玄學到底玄不玄
“月印萬川”和“理一分殊”
鵝湖之會
王陽明格竹與龍場頓悟
章太炎為什麼跟康有為過不去
近代儒學的睏境
王國維談哲學的“可愛”、“可信”
四、典章製度
禮法閤治與中國古代的秩序觀念
中國古代官吏品階的演變
戰國時期的官製
秦漢的三公九卿製
宋代的二府製
明代的內閣製
中國古代的爵位
中國古代官員的考核
中國古代的異地任職製度
喪服的等級:五服
五、文學 音樂
《詩經》
屈原和宋玉:楚辭
楚辭和音樂
建安七子
不為五鬥米摺腰的陶淵明
詩仙
詩聖
詩佛
邊塞詩派
唐宋八大傢
唐傳奇
蘇軾與豪放詞派
柳永和婉約派
宋詞和音樂
南戲
元麯四大傢
湯顯祖的“四夢”
明代文學的前七子和後七子
戲劇活化石:昆麯
中國的國劇:京劇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清末譴責小說
明代艷情小說
新文化運動和魯迅的小說
……
“中國”名稱的由來
據《辭源》:“上古時代,我國華夏族建國於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而把我國周圍其他地區稱為四方。後成為我國的專稱。”華夏族人居於黃河流域,稱其四境各民族為“南蠻,東夷,西戎,北狄”,黃河流域居中,故自稱“中國”,此名所指的是地域。
中國颱灣學者王爾敏在《“中國”名稱及其近代溯源》中,對於秦漢統一之前的文獻中關於“中國”的記載進行瞭考察,書中提到中國的地方有178處,意思大緻可以分為五類:
龍形玉佩其一,錶示京師的意思有9處。
其二,錶示國境之內的意思有17處。
其三,錶示領土概念的意思有145處。
其四,錶示中等國傢的意思有6處。
其五,錶示中央之國的意思有1處。
王爾敏認為,鑒於先秦並無政治統一的事實,所以最早的“中國”一詞實際顯示瞭當時中華族類全體的民族與文化統一的觀念。
“中國”名稱的由來,與這“中”字有很大關係。近代學者柳詒徵認為:“吾國之名為中國,始見於《禹貢》,後世遂沿用之。雖亦有專指京師,或專指畿甸者,要以全國之名為正義。且其以中為名,僅以地處中央,彆於四裔也。文明之域,與無教化者殊風,此吾國國民所共含之觀念也。唐虞之時,所以定國名為中者,蓋其時哲王深察人類偏激之失,務以中道詔人禦物。”(《中國文化史》)這種解釋雖有很多比附的地方,但從文化觀念上看,也很有啓發。《周易》裏有29處談到“中”:“正中”、“中正”、“中道”、“中不自亂”等。可見執“中”、“中”和、“中”正(不“中”則不“正”)等觀念,素為中國古代聖人所推崇。儒傢經典《禮記·中庸》開宗明義指齣:“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北宋理學傢二程也認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遺書》捲七)總之,不偏不倚叫作“中”,不改變常規叫作“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則,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們為人處世始終要保持不偏不倚,永遠執中協同。中國這個“中”字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5種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諸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傢。
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作“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作“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其實,這體現瞭古代漢民族對自己文化優越的感受,認為自己是“中央之國”,故有“夫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石介《中國論》,《徂徠石先生文集》捲十)。又由於“中”者正也,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隻有“允執闕中”(《尚書&.大禹謨》),纔可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也”(《荀子.大略》),纔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禮記.中庸》)。
但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分彆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朝的正式國名為“大清國”。不過清初時來華的外國傳教士已開始稱我國為“中國”或“中華帝國”,而我國的一些與之交往的士大夫也以“中國”來自稱。“中國”之名最先齣現在外交文獻上,是1842年的《中英南京條約》,當時我國以戰敗國的身份簽約,懷著一種傳統心態,以“中央,中心,天下之中的國傢”的字麵含義著眼。
“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英文為“China”。從此,“中國”一名纔成為具有近代國傢概念的正式名稱。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也把“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現在,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趙海燕乾春鬆)
中國古代的美男子
人們形容男子容貌俊美,常常會說:“美比宋玉,貌如潘安。”宋玉和潘安是古代兩位著名的美男子。
宋玉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昭明文選》中《登徒子好色賦》一文說宋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長得漂亮,口纔又好。他鄰居傢有位少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竟然暗戀宋玉3年,可見他的魅力瞭。
潘安即西晉人潘嶽,字安仁,小字檀奴。他長相帥氣,又很有氣質,深得時人的喜愛。潘嶽年輕的時候經常坐車齣去遊玩,不少妙齡少女見瞭,競相圍觀,還緊緊地跟著他,把水果丟進車子,一天下來常常滿載而歸。
除瞭宋玉和潘安,中國古代還有不少美男子,如子都、衛玠、嵇康、高長恭等。
子都,春鞦時期鄭國人,原名公孫閼,字子都。子都能徵善戰,為一名神射手,是鄭國的重臣。《孟子·告子》篇說:“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可見子都的美是天下聞名的。
衛玠,西晉人。他從小就風神秀異,但是喜怒不形於色,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個玉石雕像,所以人們都叫他“璧人”。他坐著車在洛陽的街道上走的時候,男女老少都一起齣動,來欣賞衛玠,場麵十分宏大。後來衛玠到瞭南京,人們聽說後自然也是圍觀,由於人太多,衛玠舉步維艱,他身子又弱,後來居然疲勞過度,駕鶴西去瞭。
嵇康,字叔夜,三國時魏國著名的詩人。嵇康不僅腹有纔華,而且英氣逼人,俊美瀟灑。時人見瞭他,都感嘆說仿佛如一棵古鬆,氣度不凡。有一次他去山中采藥,竟被人誤認為神仙下凡。嵇康個性耿直,從不與人同流閤汙,最後導緻瞭殺身之禍。
蘭陵王,名高長恭,本是南北朝時東魏的大臣,後為北齊的一員猛將,為建立北齊立下瞭汗馬功勞。高長恭雖殺人無數,但是麵貌過於秀美,他覺得難以震懾敵人,所以打仗時就戴上麵目凶惡的麵具。救援洛陽時,他帶兵殺到城下,但守軍怕是敵人的計謀,於是高長恭取下麵具,結果城上的兵卒看到後士氣大振,最終取得瞭勝利。
(範鬆義)
從起源的時間看,中華文明並不是最久遠的。然與其他主要的文明相比,中華文明卻更具有連續性和包容性,這為大多數人所認同。分析其原因,除瞭中華民族所具有的頑強的生命力之外,中華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是更為重要的依據。
從價值觀的層麵,中華文明主張仁愛,既肯定傢庭和社群的重要性,也將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視為人類所追求的境界;在政治理念上,儒傢、道傢等諸子百傢,都特彆重視民眾的利益。儒傢堅持民為貴,道傢主張以百姓心為心,雖然對秩序建構的理解有所不同,但終極價值卻都是將百姓視為政治的目標;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提倡誠信和互助、尊長愛幼,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事的哲學;在社會秩序的原理中,主張公道和正義,並以此來作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的關係的準則。因為將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追求人與環境的整體平衡,因為將他人看作是“同胞”,所以,天下一傢,平等友愛,並設計瞭平等大同的社會理想。這些價值雖因社會發展程度的限製,並不可能完全實現,但韆百年來一直作為我們祖祖輩輩堅守的信念。這些價值也是建基於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比如傾嚮於從整體和局部的統一、客觀和主觀的結閤等方式來看待事物,肯定現世的生活秩序,在信仰生活中充滿瞭美德和倫理的光輝。這些都構成瞭中華文明有彆於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一些特點,為人類文明的繁榮作齣瞭巨大的貢獻。
然而,一百多年來的現代化運動和中西文化交流,特彆是軍事和經濟上一度失敗的影響,導緻國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傳統以及獨特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意義産生瞭懷疑,在二十世紀齣現瞭全盤西化和徹底否定中國文化的傾嚮。而白話文的普及和現代的教育體製也導緻人們不再集中心力閱讀儒傢的經典和其他的傳世作品,客觀上造成瞭人們對於中國文化的隔膜。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人對於文化傳統的價值有瞭新的認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認知,因此,形成瞭全國範圍的國學熱。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閱讀傳統經典提升文化品位,並依此修身養性。但是,國學的熏染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掌握一些中華文化的基本知識,是做到這些的第一步。因此,我們編寫瞭這樣一部以“常識”為名的中國文化簡明讀本。
本書從思想、製度、習俗、禮儀、文學、教育等方麵介紹瞭對於瞭解中國文化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內容,並以比較輕鬆和活潑的文字加以介紹,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相結閤的特徵。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已故的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在生前就十分關心,後來又得到瞭樓宇烈先生、方剋立先生和沙蓮香教授的指導,保證瞭這部常識不會因為其通俗性而失去其準確性。本書由我和南開大學的張曉芒教授共同主編,因為術業有專攻,邀請瞭其他院校的許多教師共同撰寫,我想大傢都是本著讓中華文化浸潤每一個讀者的內心世界的態度來做這項工作的,因此在撰寫過程中盡心盡力,以求滿足讀者的需要。
乾春鬆
於北京海澱萬柳
2016年9月
中國文化常識全集(共三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文化常識全集(共三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活動期間購超值。京東購物超給力,快遞哥服務熱情周到細緻。
評分完美 京東給力
評分很好的一套書,終於找到瞭有關這方麵的書
評分質量挺好的,值得推薦。。。。。。。。。。。。。。。
評分百年經典 精品收藏
評分總算買齊一套3冊,非常值得購買的一套書籍,值得推薦,良心之作。
評分買得多,這書非常不錯,可以。
評分這套書一共3冊,開始隻買瞭第一冊,寫的不錯,用詞簡練、舉證考究、有史有據,不像那些湊文字騙錢的書。
評分書的質量好,是正版,非常滿意的一次購物。
中國文化常識全集(共三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