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变奏曲选(上)

钢琴变奏曲选(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但昭义 编
图书标签:
  • 钢琴曲
  • 古典音乐
  • 变奏曲
  • 乐谱
  • 钢琴教材
  • 音乐
  • 艺术
  • 古典
  • 练习
  • 选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66707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24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上册搜集从Z浅易的小变奏曲到中等程度的变奏曲供41首,分为欧洲古典时期、俄罗斯作曲家和我国作曲家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欧洲古典时期的作品,尤其以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
  第二部分为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作者曾在俄罗斯的中等音乐学校的统编教材中发现,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十分注重变奏曲这一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他们从基础程度的学生刚刚获得起码的变化手段起,就让他们在变奏曲中去学会运用。这些以教学为目的的曲目,不仅训练意图明确,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动的儿童情趣,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三部分是我国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以中国民族音调或儿童歌曲为主题创作的变奏曲以及其浓郁的中国风味,生动的音乐情趣,或故事性的叙事情节给予我们另一番独特音乐天地,与俄罗斯富有特色的变奏曲一样,应该在我们钢琴教学的教材应用中取得应有的位置。
  以上三部分都以由浅入深编排。

目录

前言
钢琴变奏曲选(上)注释
第一部分 欧洲古典作品
1.简易变奏曲(主题选自歌剧《魔笛》)——莫扎特曲
2.夏空——亨德尔曲
3.变奏曲——车尔尼曲
4.主题与变奏——舒曼曲
5.小抒情曲与变奏——海顿曲
6.G大调变奏曲(创作主题)——贝多芬曲
7.G大调变奏曲(主题选自帕依夏洛的歌剧《磨坊姑娘》)——贝多芬曲
8.A大调变奏曲(主题选自帕依夏洛的歌剧《磨坊姑娘》)——贝多芬曲
9.C大调变奏曲(主题选自格雷特里的歌剧《狮心王理查》)——贝多芬曲
10.快乐的铁匠——亨德尔曲
11.少女的祈祷——巴达奇芙斯卡曲
12.D大调变奏曲(根据迪波尔的“小步舞曲”创作)——莫扎特曲
13.主题与变奏(选自《A大调奏鸣曲》)——莫扎特
14.降A大调变奏曲——车尔尼曲
15.即兴曲——舒伯特曲
第二部分 俄罗斯作品
16.主题与变奏——格吉克曲
17.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舍勒瓦斯基曲
18.轻盈变奏曲——卡巴列夫斯基曲
19.俄罗斯民歌主题变奏曲——柳巴尔斯基曲
20.俄罗斯主题变奏曲——迈克帕尔曲
21.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卡巴列夫斯基曲
22.简易变奏曲(根据斯拉夫民歌)——卡巴列夫斯基曲
23.简易变奏曲(D大调托卡塔)——卡巴列夫斯基曲
24.简易变奏曲——卡巴列夫斯基曲
25.主题与变奏——苏诺夫斯基曲
26.主题与变奏——戈罗金斯基曲
27.平原变奏曲(自俄罗斯民歌《在平坦的山谷中》)——格林卡曲
28.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别尔柯维奇曲
第三部分 中国作品
29.移宫变奏曲——黎英海曲
30.乒乓变奏曲(主题选自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钱惠堂原曲 王志刚编 曲
31.小变奏曲(主题选自歌曲《工农平联合起来》)——佚名改编
32.简易变奏曲(主题选自历史歌曲《共产儿童团歌》)——甘璧华编曲
33.变奏曲——于大成曲
34.内蒙民歌主题变奏曲——王震亚曲
35.主题与变奏——罗忠镕曲
36.小变奏曲——谭盾曲
37.放牛娃儿盼红军(四川达县革命民歌主题变奏)——但昭义曲
38.蓝花花的故事——陕北民歌 叶露生编曲
39.小松树(同名歌曲主题钢琴变奏曲)——傅晶、李伟才原曲 储望华改编
40.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周广仁曲
41.变奏曲——刘庄曲



音乐的史诗:巴赫的艺术与精神世界 作者: [此处可插入一位知名音乐史学家或评论家的名字] 出版社: [此处可插入一家权威音乐或人文社科出版社的名称] 页数: 约 750 页 装帧: 精装,附彩插及乐谱导读图 ---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汇编或技法解析,而是一部深入巴赫晚期键盘创作的哲学、美学与精神史的恢弘巨著。它聚焦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创作生涯的后半段,特别是那些奠定其“西方音乐之父”地位的宏大与精深之作,旨在揭示隐藏在严谨对位结构之下的深刻人文关怀与神学思考。 本书将巴赫的晚期创作视为一次对音乐语言的极限探索,探讨他如何将中世纪复调的严谨性与巴洛克时期的情感表达完美融合,最终指向一种超越时代的、普世性的艺术真理。重点关注的作品群包括《赋格的艺术》(Die Kunst der Fuge)的结构奥秘、《平均律键盘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第二卷的体系构建,以及他后期为宗教仪式创作的伟大合唱与管风囩作品(如《b小调弥撒曲》的结构研究,而非具体乐谱分析)。 章节结构与核心论点: 本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从宏观历史背景深入到微观的音乐语法层面。 第一部分:时代的交汇点——巴洛克晚期的精神图景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的文化与宗教地理。探讨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潮如何与虔诚的虔信主义(Pietism)在巴赫生活的莱比锡并存。分析路德宗神学对巴赫音乐创作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荣耀归于上帝”(Soli Deo Gloria)这一核心理念如何渗透到他每一个乐句的构建之中。重点论述巴赫在面对日益世俗化的音乐审美潮流时,如何坚持其“为上帝和教化人类”的创作信条,以及这种坚持如何在音乐的复杂性上留下印记。 第二部分:数学的诗篇——对位法的宇宙秩序 此部分深入探讨巴赫对复调技法的终极掌握。不同于将对位法视为一种僵硬的规则集,本书将其视为一种构建“音乐宇宙”的工具。详细分析巴赫如何运用卡农(Canon)和赋格(Fugue)的形式,实现“一个主题即一切”的哲学目标。着重研究《赋格的艺术》中那些近乎悖论性的技巧——如反向、倒影、增值与减值——是如何服务于表达一种永恒不变的秩序与逻辑,而不是单纯炫技。 核心洞察: 论证巴赫的对位法是其对神圣几何学和宇宙和谐(Musica Universalis)理解的听觉体现。 第三部分:十二平均律的解放与重塑 本章聚焦于《平均律键盘曲集》两卷的结构意义。阐述巴赫如何利用当时相对新颖且仍在推广中的十二平均律,构建一个涵盖所有大小调的完整体系。本书认为,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里程碑,更是一种音乐哲学的宣言:即通过调性的无限可能性,来展现上帝创造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深入剖析第二卷与第一卷在情感深度、织体密度上的演变,特别是那些具有高度即兴色彩的托卡塔与前奏曲所预示的早期古典主义倾向。 第四部分:教会的殿堂——礼仪音乐中的叙事张力 此部分超越纯粹的键盘作品,将视野投向巴赫为莱比锡圣多马教堂所作的大型声乐作品。分析巴赫在康塔塔、受难曲(尤其是《马太受难曲》)中如何运用“音乐场景描绘”的手法,将圣经文本的戏剧性转化为听觉体验。探讨和声语言如何服务于文本的宗教情感——例如,使用不协和音来表达痛苦与挣扎,而使用纯净的协和音程来象征救赎与天堂。 专题探讨: 深入解读巴赫如何通过特定的调性布局(如从黑暗到光明的渐变)来构建受难叙事的心理轨迹。 第五部分:即兴的理性——前奏曲与幻想曲的边界 本书认为,巴赫的“即兴”并非随心所欲,而是一种建立在深厚技艺基础上的“有节制的自由”。此部分细致考察了那些看似自由奔放的作品(如幻想曲、托卡塔)的内在约束。分析其节奏的复杂性、装饰音的精确性,以及在自由进行中始终保持的宏大结构感。将巴赫的即兴创作置于当时即兴演奏传统与严格记谱之间的张力场中进行考察。 第六部分:遗产与回响——超越时代的对话者 最后一部分追溯了巴赫音乐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探讨其作品在巴赫逝世后一度被遗忘、被视为“老古董”的历程。重点分析孟德尔松在十九世纪的“发现”如何重新点燃世人对巴赫的兴趣,并将其推向现代音乐之父的地位。分析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如肖邦、舒曼)如何从巴赫那里汲取结构灵感,以及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运动如何视巴赫为抵抗过度浪漫化倾向的典范。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视野: 结合了音乐学、神学史、哲学史,提供多维度的解读。 2. 详尽的术语解释: 尽管深入专业,但对读者不熟悉的巴洛克术语(如“通奏低音”、“达卡波”)提供清晰易懂的图解说明。 3. “聆听导览”: 附录中提供了大量针对特定段落的聆听建议,指导读者如何“听懂”巴赫复杂的复调织体,而不是仅仅“听见”旋律。 4. 批判性审视: 不回避巴赫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局限性,但着重强调其作品对人类精神探索的永恒价值。 --- 读者对象: 音乐专业学生、古典音乐爱好者、对西方艺术史和宗教哲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巴赫宏伟音乐殿堂的侧门,领略其在结构、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无上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总觉得,对于变奏曲这样一种曲式,挑选得当的作品集至关重要。《钢琴变奏曲选(上)》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在阅读之前,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展现变奏曲发展脉络,同时又包含大量具有演奏价值和艺术欣赏性的作品的书籍,而这本书,可以说是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所收录的作品,跨越了几个重要的音乐时期,展现了不同时代作曲家对变奏曲形式的理解和运用。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的编者在选曲时,显然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从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到一些相对少见但同样精彩的作品,都得到了恰当的收录。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温习和深入理解那些我熟悉的作品,还能接触到许多新鲜的音乐素材。这种“旧知新解”和“新知拓展”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音乐视野。每一首变奏曲,都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沉浸其中,感受作曲家在有限的框架内所爆发出的无限创造力。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刚翻开《钢琴变奏曲选(上)》时,我内心是抱着一丝怀疑的。毕竟,“选”这个字,总让人担心会被漏掉一些心头好。然而,当我的目光扫过目录,再深入到具体的乐谱时,我的疑虑便烟消云散。这本选集简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变奏曲历史的长河。它精心挑选的曲目,不仅涵盖了从巴洛克晚期到浪漫主义早期这一至关重要的时期,更重要的是,它呈现了不同作曲家在变奏手法上的演进和创新。 我尤其欣赏它在曲目编排上的细致考量。你会发现,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变奏曲被巧妙地穿插在一起,这样的编排让你在对比中更能体会到每位作曲家的独特之处。例如,在欣赏完巴赫那严谨而富于逻辑的赋格式变奏后,紧接着品读海顿那充满幽默感和巧妙对比的变奏,这种体验是多么的丰富和令人振奋。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乐谱,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音乐史课,通过实际的音乐作品,让我们直观地理解变奏曲形式是如何发展、演变,并最终达到巅峰的。

评分

坦白说,我对市面上一些泛泛的钢琴乐谱集总是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总觉得它们缺乏一种深度和系统性。《钢琴变奏曲选(上)》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内容和精心的编排,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乐谱堆砌,更是一条清晰可见的变奏曲发展线索。从我初次翻阅,就被书中收录作品的丰富性和代表性所吸引。 书中汇集了许多在我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变奏曲作品,它们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情感和思想上的启迪。当我仔细研读这些乐谱时,我能感受到作曲家是如何从一个核心的音乐动机出发,通过各种手法,比如旋律的改变、节奏的重塑、和声的填充、调性的转换等等,将一个相对简单的旋律演绎得千变万化,却又始终保持着内在的统一性。这种“寓变于统”的艺术魅力,在这本选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它让我看到了变奏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的生命力,以及作曲家们如何在这种形式中探索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的钢琴爱好者,我对那些能够深刻挖掘音乐主题、展现作曲家精湛技艺的变奏曲情有独钟。而《钢琴变奏曲选(上)》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份礼物。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乐谱集,更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和研究的宝典。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变奏曲选集,关键在于它能否体现出变奏曲的“变”与“不变”之间的精妙平衡,既要忠实于原有的旋律骨架,又要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出万千气象。 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看到许多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在技术上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更能通过变奏的手法,将主题的情感深度和艺术内涵层层剥开,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丰富性。读着这些乐谱,我仿佛能够看到作曲家是如何一点点地打磨每一个音符,如何将一个简单的动机发展成一整个宏大的音乐篇章。书中收录的那些早期变奏曲,也让我有机会去了解变奏曲形式的根源,体会早期作曲家是如何探索这种音乐结构的。

评分

这本《钢琴变奏曲选(上)》对我而言,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我一直对变奏曲的艺术形式感到着迷,但总觉得市面上的一些选集要么过于偏重某个时期,要么曲目选择稍显保守。这本《钢琴变奏曲选(上)》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的这一遗憾。从我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就立刻被它的编排和内容的丰富性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不同作曲家的变奏曲作品,而是巧妙地将那些最能代表变奏曲发展脉络、同时又兼具艺术高度和演奏价值的作品汇集在一起。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选曲的广度上做得非常出色。我不仅看到了贝多芬那些气势磅礴、充满戏剧张力的变奏曲,比如《艾尔弗莱德》的变奏,还看到了莫扎特那些精致细腻、如歌如泣的变奏,例如他为歌剧改编的那些变奏曲。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还收录了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精彩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在技术处理和情感表达上有着独特的视角,为我带来了不少新意。阅读这些乐谱,就好像在与这些伟大的作曲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如何在一个既定的主题框架下,挥洒自如地创造出无穷的变化和无限的情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