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匠心之作,来自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拥有6位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出版的作品曾27次获法语文学奖——龚古尔奖、18次获法兰西学院大奖、12次联合奖、7次美第奇奖、10次雷诺多奖、17次费米娜奖;
★风靡全球,被译成25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28000000册;
★全新修订,专家型作者、重量级翻译——傅雷翻译奖得主等群星璀璨!
★这是一个石头的世界:金字塔的石头,神庙的石头,雕像的石头,都已陷入千年泥沙,被人遗忘。这是一个符号的世界:雕刻的符号,叙述的符号,神秘莫测,不可理解。游客、冒险家、学者、考古学家,他们的目光、铅笔、锹斧和量尺,使这个沉睡的无声世界恢复生机。
古埃及文明是如何被发现,一步一步展现成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样子?从古至今,来到埃及的旅行者,记录在埃及的所见所闻,从荷马史诗到史学家希罗多德、普鲁塔克,都在记录;冒险家和盗贼,他们挖坟掘墓、神庙,很多文物因此出现在后世人眼中,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拿破仑是其中一员。学者、考古学家,以专业的态度和眼光去研究它,发现它,抢救它。这些目光、铅笔和量尺,使这个沉睡的无声世界恢复生机。个中细节,等你来探。
本来可以成为画家,却选择当考古学家。参加过卡纳克等地的发掘。1955年,埃及准备建造阿斯旺水坝时,参与抢救古代建筑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担任法国里尔“纸莎草纸文献研究院”院长。1976年,任开罗学院院长和开罗大学教授。1984年,当选法兰西研究院的“法国碑文与纯文学学院”院士。
吴岳添,男,1944年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分会会长。出版专著《法国小说发展史》、文集《远眺巴黎》和译著《论无边的现实主义》《社会学批评概论》等作品百余种。
13 第一章 消失的法老
19 第二章 古代的旅行者
29 第三章 尼罗河畔的十字军、僧侣和收藏家
53 第四章 冒险家和盗贼
87 第五章 学者的时代
101 第六章 考古学家抢救埃及
113 第七章 重新发现埃及
129 见证与文献
155 图片目录与出处
159 索引
杰出的希腊史学家和旅行家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50年到达埃及
他在旅行之前,仔细阅读了希腊著作中有关埃及的一切,为一次值得预期的旅行做充分的准备。他
从不隐瞒自己对埃及人的好感。他以巨著《历史》的第二卷整卷描述埃及,其中有许多部分乍读之下似乎是想象力的产物,或他误解埃及人意思的结果,实际上却是符合事实的。因此,他的著作到今天仍常为埃及学学者所引用。
他的著作中最有用的资料,乃是他对于日常生活、宗教,以及这个国家本身的观察。关于埃及人生
活中的许多特征与细节,光靠绘画或石碑铭文,我们实在很难获得清楚的认识。多亏希罗多德的敏锐眼光和生花妙笔,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这一切。确实,他这个希腊人对埃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这样写道:“在其他国家里,祭司都留长发。埃及的祭司却把头发剃光。其他民族在服丧期间,死者的近亲都要剃光头。埃及人却让平时剃光的胡子和头发,在这时长出来。”这段说明,解释了一张非常漂亮但是未刮胡子的法老肖像。这幅肖像画在一块白色的石片上,显然是一个正在为前任法老服丧的新法老。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和配图绝对是加分项。作为一名视觉型的读者,我常常因为一些历史书干巴巴的文字描述而感到乏味,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那些精心挑选和绘制的插图,无论是宏伟的建筑剖面图,还是那些色彩斑斓的壁画高清复刻,都极大地辅助了文字的表达。我尤其欣赏图片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通常在描述完一个复杂的祭祀场景后,紧接着的图片就能完美地印证刚才的描述,让人豁然开朗。这种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让那些复杂的历史概念变得立体而直观。而且,图片的质量非常高,细节丰富,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古老的文物。对于那些对艺术史和考古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视觉呈现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盛宴。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历史读物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证明了学术性与美感可以完美共存。
评分与其他同类主题的著作相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边缘叙事”的关注和发掘。很多历史书往往聚焦于那些高高在上的法老、军事领袖或者宗教精英,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绘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略的声音——工匠、女性、乃至是平民阶层的宗教信仰实践。通过这些“非主流”的视角,作者成功地重构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维度的古代社会图景。比如,书中对普通家庭的墓葬习俗和陪葬品的分析,比单纯研究帝王谷的发现要有趣得多,因为它拉近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这种“由下而上”的史学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一个宏大文明的整体认知。它让我们明白,一个伟大的文明,绝不仅仅是由少数几个英雄人物铸就的,而是由无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微小的努力和共同的希望编织而成的复杂织锦。这使得全书的基调显得更为人性化和接地气。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其叙事中蕴含的哲学思辨的深度。它远超出了单纯的历史记录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局限性与永恒追求的沉思录。作者在讲述那些帝王的兴衰、帝国的更迭时,总能不经意间引申出关于权力、时间、以及文明本质的深刻见解。读起来,你会发现自己不仅在学习历史,更是在反思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和我们自身的价值体系。书中对“永恒”这一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不同体现的探讨尤其引人入胜,它揭示了古人如何试图通过物质和精神的构建来对抗遗忘和衰败的努力。这种深刻的穿透力,使得这本书具有了一种超越时代的魅力。我感觉,每一位在人生道路上寻求方向的读者,都能从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碎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和启示。它是一本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谦卑与自省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过去的奇妙大门!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那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他不仅仅是在罗列历史事实,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们亲身走进了那个神秘而辉煌的文明。我特别喜欢他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那些关于古人的衣食住行、他们的信仰体系,甚至是他们对死亡的理解,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如,书中对金字塔建造过程中那些精妙的工程学原理的解释,既专业又易懂,让我不禁拍案叫绝。作者似乎拥有将枯燥的历史资料转化为生动故事的魔力,让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古人,仿佛成了可以交流的朋友。特别是关于那些失落的文献和被尘封的传说,作者的考证工作做得极其扎实,每一点论断都有据可依,但叙述起来却丝毫不觉沉闷。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也对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无疑是历史爱好者案头必备的佳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类起源和古代智慧感到好奇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但其内在的知识密度却令人吃惊。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比较轻松的入门读物,没想到它在某些领域的探讨深度,完全可以媲园专业学术著作。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他似乎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论证。我尤其欣赏他对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不同学派观点的呈现方式——他没有武断地站队,而是将各种理论摆在读者面前,引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参与度。其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古代的文字演变及其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那段内容我反复看了三遍才敢说理解了其核心脉络。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某一特定历史分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考资料和引述的原始文献线索,价值不可估量。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书,更像是工具书和传记的完美结合体,值得反复翻阅和查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